估算法口诀
1. 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如下:
1、凑整的方法:如凑成一个整千、整百、整十的数。
2、取一个中间数:如53、57、51 和5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55多一点,有的比5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55,直接用5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3、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4、寻找区间,也就是说叫寻找它的范围 ,也叫做去尾进一:以278为例,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至少是200;进一就是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300,这样得到一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5、大小协调:两个数,一个数 往大了估,一个数往小了估,或者一个数估一个数不估。
6、先估后调。
7、利用乘法口诀凑数: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数乘一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如果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则这个数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 358÷6 ,用除数 6 乘整十数 60 ,其积 360 最接近被除数 358 ,那么整十数 60 即是所求的商。
2. 三年级的近似数和估算
小学三年级估算口诀是:
3. 小学三年级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1、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2、 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的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为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小),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4、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4. 资料分析速算顺口溜是怎样的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估算法口诀扩展阅读:
速算法的定义:
手指速算法-----手心算------ 表示数的方法是以左手五指设点作为数码盘,每个手指表示一位数,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可分别表示个、十、百、千、万五位数字。
每个手指上9个数,首先我们看,我们的手指上有三根骨节,从上到下,第一骨节中部左侧表示1,第二骨节中部左侧表示2,第三骨节中部左侧表示3。
从3往下移到手掌上表示4,手指的上端表示5,指肚表示6,手掌上有三道横纹,从上到下,第一道横纹表示7,第二道横纹表示8,第三道横纹表示9。
5. 小学三年级估算口诀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估算口诀是,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部分求整体,几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小学三年级如何学习
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强调基础计算,没错,学好数学计算是基础,那么基础一定要打牢才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数学是逻辑思维,需要有条理性,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条理性的养成。
学习方法,在基础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迎来了基本的应用题部分,这就需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复习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对解题方法要完全掌握。
6. 小学三年级的估算口诀有哪些
估算的口诀原则主要包括7个。
1、去尾法。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2、进一法。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3、四舍五入法。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4、凑十法。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体,几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
7、凑整法,把数量看成整式,整百整千在计算,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
(6)估算法口诀扩展阅读:
估算在学习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情境确定数的大致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并参透提议,从而进一步去解决问题。
老师应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重视,突出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自由表达。在估算学习中,教师和家长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7. 巧记无理数估算
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或者比较无理数大小是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估算意识的一类重要题型。尤其是在学生刚接触到根号类无理数时,在加深学生深入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方面也有很大的用处。
下来我就两类问题的解决如何运用口诀来进行介绍。
第一类题型是带根号的无理数的估算,口诀如下:
分清平方和立方,
整数估算先跟上,
估算位数看精度,
后定结果心不慌!
解释:先看估算的无理数是平方根还是立方根,再确定估算的整数部分,然后根据精确度,确定估算的位数,最后确定最后结果。
口诀的作用在于首先明确了做题的流程,同时,对每个流程要注意的要点也进行了强调,便于学生上手做题。
第二类题型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其中至少有一个数是无理数。口诀如下:
估算思路有三种:
分析、近似、立平方。
大大小小适度放,
具体过程莫慌张!
解释:用估算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无理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采用分析法、取近似值法、平方法估算出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再做具体的比较。
口诀所述流程其实说白了,还是先估算出无理数的大小,再进行比较。
口诀的意义其实是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思路。教师在具体上课时可以结合例题进行强调,补充一些常见的放大或缩小的公式,或结论等,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上手。
我是教数学的赵老师,欢迎关注,欢迎讨论,更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