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深算法规
⑴ 猜字谜语大全及答案:老谋深算(猜一法律词
猜字谜语大全及答案:老谋深算 【打一法律词语】
谜底:会计法
⑵ 审计调查谈话的技巧与方法
在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会经常用调查了解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和审计证据,因此,在审计调查中掌握一定的谈话方法与技巧是我们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在审计查证活动中,当某一些事项的取证需要向有关当事人员了解情况时,一般需要进行调查谈话。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谈话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1.根据初步掌握的有关信息,确立谈话的目的,将已掌握的初步证据及线索梳理好,理清思路,拟好谈话提纲。
2.确立主谈和记录人员。一般情况下,安排直接参与并熟悉该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担任主谈人,其他共同参与的审计人员协助谈话,要求主谈人不但要熟知该审计事项,还要对审计业务、法律法规等知识比较熟悉,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思维反应敏捷,逻辑缜密。记录人员一般由参与该审计事项的审计员担任,要求有熟练的谈话记录能力。
3. 准备好一定的工作器材和设备。要配备一定的录音设备,使取得的证据种类更全面,证明力更强。
4.选择好谈话的场所。做好审计调查谈话,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场所,一般而言,这个场所要显得严肃,无外界干扰,且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条件。
5.对身份特殊的当事人(如职务较高)或重大审计事项(如从初步掌握的信息看,被调查人有重大违法违纪嫌疑)进行调查谈话前,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工作预见性,必要时由分管领导参与现场谈话。
二、了解谈话对象的心理动机
被调查人在谈话中的心理活动,大致可分为配合调查的供述动机和拒不配合的供述障碍两种。
所谓供述动机,是指可能支配被调查人如实供述其违纪违法事实的内心起因。如醒悟悔过自责的认识,有的违纪违法当事人,在强大的攻势下,在环境舆论的.压力下,有积极配合的可能;争取从轻从宽处理的愿望,在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的违纪违法被调查人都存此种愿望;有的被调查人通过审计人员苦口婆心的谈话之后,认为找他谈话是组织上还在关心他,特别是调查人员处处尊重他时,有可能会消除对立,供述错误;自知违纪违法行为已无法再隐瞒下去,抱有侥幸心理的被调查人,在与审计人员的过招中,有的认为自己的问题确已曝露,不得不供述;当被调查人拒不配合调查,而审计机关说明如不配合调查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时,被调查人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迫切希望得到解脱,从而抵抗的防线崩溃,彻底供述了。
所谓供述障碍,是指阻碍被调查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心理因素。如侥幸心理,有的被调查人怀疑和低估审计机关的调查能力,不予配合,企图蒙混过关;畏惧心理,担心供述违纪违法事实会受到党政纪和法律追究;不愿供出同伙关系人的心理,有的被调查人惟恐自己供出涉及的其他关系人,或怕遭打击报复,或者出于“友情”、“义气”、“私情”的情感考虑,搞攻守同盟;对立心理,有的被调查人对审计人员抱有成见,认为审计人员属故意找岔,思想上反感,态度恶劣;破罐破摔心理,有的被调查人自知错误性质严重,认为供述之后会受到严厉制裁,因而顽固抵抗。
被调查人只有当供述动机彻底克服了供述障碍之后,如实供述才成为可能。审计人员只有在正确把握个体特征和时机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解被谈话人的心理动机,谈话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取得成效。
三、灵活运用谈话的方法与技巧
1.要善于调控被调查人的思想情绪。
一是当被调查人存在侥幸心理时,往往表现出轻松自信,没有思想压力,有的甚至态度恶劣,无视谈话的调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调查人员就要抓住机遇,利用其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心理,可以采用突然出示一份有份量的证据的方式,给被调查人以突然的打击,使他突然紧张起来,摸不清调查人员究竟掌握了他哪些情况,同时也无法一下子用谎言来搪塞;二是当被调查人由于害怕会受到处理,或者前段在调查中抵抗、顶撞、说谎,使得被调查人显得异常紧张和惊恐,(表现为矢口否认事实或既不拒绝问话,又不进行回答问题),调查人员为使调查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就要观察“火候”,主动缓和谈话气氛和语调,有意放慢谈话速度,或有意改变环境,或暂时避开实质性的问题,从被调查人容易接受的话题出发,建立谈话基础,进行心理沟通,增加信任;三是当被调查人出现对立情绪时,审计调查人员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适时地向他宣讲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纪律并认真仔细听其辩解,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打消被调查人的对立情绪;四是当被调查人属于那种身份地位高,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思维反应敏捷的人,那么调查人员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一定要时该掌握好谈话主动权,不要受他的干扰,这时调查人员要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泰山压顶之势,加快问话速度和频率,步步紧逼,把他心里编好的谎言压下去,迫使他接受这种速度,无暇编造,无暇深思熟虑。当谈话进展顺利,有的被调查人企图用加快回答问题速度,笼统地回答问题的方式越过某些核心问题或主要情节,从而达到掩盖主要错误及有关人的目的时,调查人员要引起高度的警觉,不要被动地顺应被调查人的速度,而要有意识,反复地打断他的笼统回答,深问细究来放慢谈话节奏,纠正被调查人漫无边际的扯谈,直到把问题搞清。
2.要积极促使被调查人形成全面配合的观念
一是稳、准、狠地揭露谎言。谎言是被调查人对抗调查,逃避责任,隐瞒事实真像的惯用伎俩。那么,准确、及时不留情面地揭穿其谎言,在调查谈话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根据被调查人的个性,错误问题的特点,编造出来的谎言的“可信度”等。只有揭穿其谎言,才能使被调查人形成“靠撒谎是过不了关的”观念;二是不断连续使用证据。有的被调查人对其舞弊等错误的隐蔽性深信不疑,认为天衣无缝,故而顽固地抵抗调查。这种情况下,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打破被调查人的自信。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出来,使其内心压力骤增,恐慌情绪加剧,使其自以为深信不疑的内心防线崩溃。这时,如果继续施以攻心战术,有望调查事项的突破。
3.要主动引导被调查人分散注意力
在谈话实践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被调查人,属于老谋深算,逻辑思维严密,专业知识熟练,注意力很集中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利用一般的方式方法进行谈话,不会收到好效果,谈话工作达不到目的,但如果调查人员有针对性地运用以下一些方法,也许可以打破僵局,开辟一片新天地.
一是四面出击的方法。有的被调查人,存在的错误问题较多,为了全面掩盖问题,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调查人员要精心选好出击点,突然地不很明朗地提问,使被调查人猜想不到调查人员所指的问题,使其茫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心理更加紧张起来,然后,通过大量提问,使被调查人员首尾难顾,这时,调查人员及时亮出一些过硬证据,即可攻下比较要害的一些问题,使其精神上全面崩溃。二是声东击西的方法。有的被调查人看似“态度老实”,但实质上只在一些次要问题,枝节小事上表现配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隐瞒主要事实,逃避重要责任,把谈话引向歧途。这时,调查人员要将计就计;首先要煞有介事地顺从被调查人,向次要问题发起进攻,从表面上与主题无关的事情谈起,隐蔽主攻方向,使对方思想麻痹,注意力转移。然后,在对方产生错觉,防御出现漏洞时,要看准时机,迅速扭转话题,抓住实质性问题不放松,直刺要害,步步紧逼,使被调查人猝不及防,造成其败局已定的局面。
4.要善于利用被调查人某些特性进行谈话。
审计调查谈话,接触到的行业方方面面,涉及到的对象形形色色,为了能使谈话获得成功,调查人员在实践中,要善于观察了解被调查人的个体特性,以期有针对性地对被调查人员个性施加影响,使谈话获得成功。一是掌握并利用被调查人的职业心理。审计调查谈话,所涉及到的被调查人,很多是某些领域的专业人员,如果他们利用职业特长违纪违法,往往自恃手段高明,以职业优势与调查人员周旋。针对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必须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去攻其防御屏障,因为被调查人自己也清楚,专业知识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一切狡辩都将徒劳;二是学会唤起被调查人的荣誉感。有的被调查人由于地位特殊,职位较高或曾有过光辉的历史,且荣誉感未泯灭,又是一时犯了错误。这种人,为顾及自己的地位、荣誉和前途,往往誓死抗拒调查,这时,如果调查人员能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说明错误性质所在,指出主动配合讲清问题的有利点和顽固到底的危害性后,一般情况下,能促使其转变观念,主动配合调查。
⑶ 形容才艺高超的成语4个快快快
形容才艺出众的成语: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着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老练
曾经沧海 胆大心小 老成见到 千锤百炼 少年老成 身经百战 深谋远虑
⑷ 求历史帝帮回答这几个问题,不要太繁杂的,像考试一样回答就可以了
第一题;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夭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复,得不到及时纠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洪秀全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速网里,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至使这个理论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国前进的障碍。可以这么说,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大年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1、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
清政府与西方势力联合起来进行镇压,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太平天国指导思想的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
第一,拜上帝教“一神论”教义的狭隘性与排他性违背了中国民众崇拜多神的传统信仰和宗教情感,从而使太平天国实际上缺少真正一致的信仰,也制约了革命运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性;
第二,拜上帝教宣传上帝“全知全能”的虚妄性,磨灭了群众的自由意志和创造精神,也使天国领导人思想僵化,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第三,拜上帝教的虚伪性成为天国领导人内部争权夺利进而发生内讧的合法外衣。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了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2)对内外政策的失误,尤其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4、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洪秀全将 “诗书典籍,扫地荡尽”。统治区的知识分子想方设法逃离。1860年11月,容闳来到天京访问,还被册封了一个四品爵位,要被留用。容闳在天京待了一个月,既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正义性和不可避免性,又看到了这个政权内部日趋严重的腐败和种种予盾,认识到太平天国的队伍基本上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草莽英雄,不足以成就大事。1月后容闳留下印信离开了天京。这一批社会精英的流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
5、太平天国领导者战略战术的错误,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定都天京、北伐、西征、让城别走
洪秀全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和神权的思想钳制,动辄以各种酷刑伺候。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躲在深宫里花天酒地。南京城破时,所剩军民不足十五万,而天王府后宫佳丽就有两万。所以说太平天国的灭亡是不足为奇的,也是必然的。
“如果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中国将倒退几个世纪。”----冯友兰
“它没有什么建设性的纲领,也没有给自己提出什么实质性的任务,它的最终目的只是改朝换代。”---马克思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第二题;1.太平天国是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来看,太平天国起义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其打击目标与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是一致的,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消灭了百万清军,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秩序,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清廷对地方控制能力减弱。后来的辛亥革命期间各地纷纷响应,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很大程度是因为太平天国以后形成的这种格局。
太平天国虽未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但在一些地区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批自耕农,在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太平天国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要求外国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和遵守太平天国法律,严禁鸦片贸易。更表现在当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不屈的英勇斗争。
(3)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民族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出来。是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最系统详细的法规。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一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使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题: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 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意义: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还有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第四题: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原因:
1、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根本原因)(由妥协性,软弱性的阶级本性决定)
2、 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3、 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外部原因)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从中国内部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究其原因,固然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方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人民群众有关。但是,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仔细分析的话,决不是书本上描述的那么简单。就其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客观上,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
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
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军政实权的大多数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和只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耐人寻味的是,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务派,虽然在“西用”上与维新派有着共同的语言,但为了维护“中体”,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使得维新派势单力薄。
维新派的主要靠山光绪,名义上是已经亲政的皇帝,但最高权力实际上依然为慈禧所垄断。维新派在变法期间只掌握一种权力,即起草上谕权,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上谕来推行变法新政,但百日维新中所下的上谕真正得到执行的其实很少。从严格意义上讲,维新派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改革实践者。
最致命的是,维新派始终没有认清光绪,没有看到光绪只是一个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改善者,并不主张把中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虽然现实的危机促使他选择了变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他内心深处“君权至上”的理想。因此在发布那么多的上谕中,都没体现维新派所要求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
另外,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新生力量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中,很少有人直接参与或支持维新变法。而仅仅由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来鼓动变法,这样变法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二. 主观上,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奢望变法立刻产生奇效,迅速扭转中国长期形成的积贫积弱局面,其实是欲速则不达。
首先,维新派在舆论宣传上采用了过激的言辞和一意孤行、感情用事的做法。在自己并没有掌握实权、没有形成权威的情况下,就要求裁撤六部为代表的传统官僚机构。更有甚者,康有为在与老谋深算的荣禄谈话时,竟然口无遮拦,提出:“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这种不理智的策略,只能减少维新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其次,维新派没有建立广泛而又坚强的同盟。对于任何改革而言,最积极的支持者和最积极的反对者都是少数,更多的是等待、观望和温和派。对改革者来说,最大限度地争取温和派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同盟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否则,只能四面楚歌,陷于被动之中。尽管翁同龢提出了“调和两宫”的主张,让慈禧而不是光绪充当维新变法的领袖,但都被康有为等人拒绝了。最终,慈禧认定维新派只忠于光绪而仇视她,进而怀疑维新派的变法动机只是为了从她手中夺取权力,使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改革反对派的一边。
再次,维新派采取了全面出击、齐头并进的方针,推进改革政策的实施。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原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脆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更增添了对改革的反感与厌恶,改革的阻力陡然上升。
综上所述,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保守势力强大的社会环境中,维新派指望立竿见影实现自己救亡图存的理想最终被残酷地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