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多数人算法

多数人算法

发布时间: 2023-02-02 08:32:38

1. 人的年龄算法

中国传统岁数是虚岁,虚岁是按农历算,出生即为1岁,每过一次春节增1岁。
周岁按公历计算,出生为0岁,每过一次生日增1岁。
周岁是严格区分日期的,差一天也不行。比如说22周岁可以领结婚证,差一天也不行。

2. 懂算法的人应该知道怎么做人生选择

每年一到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就能收到很多人给我发来的邮件,总是问我怎么选择他们的offer,去腾讯还是去豆瓣,去外企还是去国内的企业,去创业还是去考研,来北京还是回老家,该不该去创新工场?该不该去thoughtworks?……等等,等等。今年从7月份到现在,我收到并回复了60多封这样的邮件。我更多帮他们整理思路,帮他们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深深地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安排各种事情长大的人,当有一天,父母和老师都跟不上的时候,我们几乎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做选择。

几个例子

当我们在面对各种对选择的影响因子的时候,如:城市,公司规模,公司性质,薪水,项目,户口,技术,方向,眼界…… 你总会发现,你会在几个公司中纠结一些东西,举几个例子:

  • 某网友和我说,他们去上海腾讯,因为腾讯的规模很大,但却发现薪水待遇没有豆瓣高(低的还不是一点),如果以后要换工作的话,起薪点直接关系到了以后的高工资。我说那就去豆瓣吧,他说豆瓣在北京,污染那么严重,又没有户口,生存环境不好。我说去腾讯吧,他说腾讯最近组织调整,不稳定。我说那就去豆瓣吧,慢公司,发展很稳当。他说,豆瓣的盈利不清楚,而且用Python,自己不喜欢。我说,那就去腾讯吧,……

  • 还有一网友和我说,他想回老家,因为老家的人脉关系比较好,能混得好。但又想留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可以开眼界。

  • 另一网友和我说,他想进外企,练练英语,开开眼界,但是又怕在外企里当个螺丝钉,想法得不到实施。朋友拉他去创业,觉得创业挺好的,锻炼大,但是朋友做的那个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 还有一网友在创新工场的某团队和考研之间抉择,不知道去创新工场行不行,觉得那个项目一般,但是感觉那个团队挺有激情的,另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学历还不够,读个研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 还有一些朋友问题我应该学什么技术?不应该学什么技术?或是怎么学会学得最快,技术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有的说只做后端不做前端,有的说,只做算法研究,不做工程,等等,等等。因为他们觉得人生有限,术业有专攻。

  • 等等,等等……

  • 我个人觉得,如果是非计算机科班出生的人不会做选择,不知道怎么走也罢了,但是我们计算机科班出生的人是学过算法的,懂算法的人应该是知道怎么做选择的。

  • 排序算法
  • 你不可能要所有的东西,所以你只能要你最重要的东西,你要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你就需要对你心内的那些欲望和抱负有清楚的认识,不然,你就会在纠结中度过。

    所以,在选择中纠结的人有必要参考一下排序算法。

  • 首先,你最需要参考的就是“冒泡排序”——这种算法的思路就是每次冒泡出一个最大的数。所以,你有必要问问你自己,面对那些影响你选择的因子,如果你只能要一个的话,你会要哪个?而剩下的都可以放弃。于是,当你把最大的数,一个一个冒泡出来的时候,并用这个决策因子来过滤选项的时候,你就能比较容易地知道知道你应该选什么了。这个算法告诉我们,人的杂念越少,就越容易做出选择。

  • 好吧,可能你已茫然到了怎么比较两个决策因子的大小,比如:你分不清楚,工资>业务前景吗?业务前景>能力提升吗?所以你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冒泡法。那你,你不妨参考一个“快速排序”的思路——这个算法告诉我们,我们一开始并不需要找到最大的数,我们只需要把你价值观中的某个标准拿出来,然后,把可以满足这个价值的放到右边,不能的放到左边去。比如,你的标准是:工资大于5000元&&业务前景长于3年的公司,你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过滤你的选项。然后,你可以再调整这个标准再继续递归下去。这个算法告诉我们,我们的选择标准越清晰,我们就越容易做出选择。

  • 这是排序算法中最经典的两个算法了,面试必考。相信你已烂熟于心中了。所以,我觉得你把这个算法应用于你的人生选择也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关于在于,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你帮助你认清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认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去做选择。

  • 贪婪算法
  • 所谓贪婪算法,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在当前状态下最好或最优(即最有利)的选择(注意:是当前状态下),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最好或最优的算法。贪婪算法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哈夫曼编码。

    对于人类来说,一般人在行为处事的时候都会使用到贪婪算法,

  • 比如在找零钱的时候,如果要找补36元,我们一般会按这样的顺序找钱:20元,10元,5元,1元。

  • 或者我们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要从到对角线的那个街区时,我们也会使用贪婪算法——哪边的绿灯先亮了我们就先过到那边去,然后再转身90度等红灯再过街。

  •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对于选择中,大多数人都会选用贪婪算法,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算法,未来太复杂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当前的状况下做出最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有的人会贪婪薪水,有的人会贪婪做的项目,有的人会贪婪业务,有的人会贪婪职位,有的人会贪婪自己的兴趣……这些都没什么问题。贪婪算法并没有错,虽然不是全局最优解,但其可以让你找到局部最优解或是次优解。其实,有次优解也不错了。贪婪算法基本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算法,但是并不代表这种算法不好,如果贪婪的是一种长远和持续,又未尝不可呢?。

  • 动态规划
  • 但是我们知道,对于大部分的问题,贪婪法通常都不能找出最优解,因为他们一般没有测试所有可能的解。因为贪婪算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只会跟据当前的形式做判断,也就是过早做决定,因而没法达到最佳解。

    动态规划和贪婪算法的最大不同是,贪婪算法做出选择,不能在过程优化。动态规划则会保存以前的运算结果,并根据以前的结果对当前进行选择,会动态优化功能。

    动态规划算法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事:

    1)承前启后非常重要,当你准备去做遍历的时候,你的上次的经历不但能开启你以后的经历,而且还能为后面的经历所用。你的每一步都没有浪费。

    2)是否可以回退也很重要。这意思是——如果你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A公司一个是B公司,如果今天你选了A公司,并不是你完全放弃了B公司。而是,你知道从A公司退出来去B公司,会比从B公司退出来去A公司要容易一些。

    比如说:你有两个offer,一个是Yahoo,一个是Bai,上述的第一点会让我们思考,我以前的特长和能力更符合Yahoo还是Bai?而Yahoo和Bai谁能给我开启更大的平台?上述的第二点告诉我们,是进入Yahoo后如果没有选好,是否还能再选择Bai公司?还是进入Bai公司后能容易回退到Yahoo公司?

  • Dijkstra最短路径
  • 最短路径是一个Greedy + DP的算法。相当经典。这个算法的大意如下:

    1)在初始化的时候,所有的结点都和我是无穷大,默认是达不到的。

    2)从离自己最近的结点开始贪婪。

    3)走过去,看看又能到达什么样的结点,计算并更新到所有目标点的距离。

    4)再贪婪与原点最短的结点,如此反复。

    这个算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这样的启示:

  • 有朋友和我说过他想成为一个架构师,或是某技术领域的专家,并会踏踏实实的向这个目标前进,永不放弃。我还是鼓励了他,但我也告诉他了这个着名的算法,我说,这个算法告诉你,架构师或某领域的专家对你来说目前的距离是无穷大,他们放在心中,先看看你能够得着的东西。所谓踏实,并不是踏踏实实追求你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把你够得着看得见的就在身边的东西干好。我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从老家出来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技术牛人,也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博客会那么的有影响力,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我就看见什么技术就学什么,学着学着就知道怎么学更轻松,怎么学更扎实,这也许就是我的最短路径。

  • 有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学C++,或是问我学Python还是学Ruby,是不是不用学前端,等等。这些朋友告诉我,他们不可能学习多个语言,学了不用也就忘了,而且术业有专攻。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我个人觉得,学习一个东西没有必要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不学,另一种是精通。了解一个技术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我学C++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懂Java,学TCP/IP协议其实是为了更懂Socket编程,很多东西都是连通和相辅相成的,学好了C/C++/Unix/TCP等这些基础技术后,你会发现到达别的技术路径一下缩短了。

  • 这就好像这个算法一样,算法效率不高,也许达到你的目标,你在一开始花了很长时间,遍历了很多地方,但是,这也许这就是你的最短路径(比起你达不到要好得多)。

  • 算法就是Trade-Off
  • 你根本没有办法能得到所有你想得到的东西,任何的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当你要去获得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总是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跷跷板,一头上,另一头必然下。这和我们做软件设计或算法设计一样,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时间,还有CAP理论,总是有很多的Trade-Off,正如这个短语的原意一样——你总是要用某种东西去交易某种东西。

    我们都在用某种东西在交易我们的未来,有的人用自己的努力,有的人用自己的思考,有的人用自己的年轻,有的人用自己的自由,有的人用自己的价值观,有的人用自己的道德…… …… 有的人在交换金钱,有的人在交换眼界,有的人在交换经历,有的人在交换地位,有的人在交换能力,有的人在交换自由,有的人在交换兴趣,有的人在交换虚荣心,在交换安逸享乐…… ……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算法,每个算法都有每个算法的purpose,就算大家在用同样的算法,但是每个人算法中的那些变量、开关和条件都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就是生活在Matrix里的一段程序,我们每个人的算法决定着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3. 什么是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算法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1、有穷性(Finiteness)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2、确切性(Difiniteness)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3、输入项(Input)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4、输出项(Output)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5、可行性(Effectiveness)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思曾着过一本着名的书《数据结构十算法= 程序》,可见算法在计算机科学界与计算机应用界的地位。编辑本段算法的复杂度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算法解决,而一个算法的质量优劣将影响到算法乃至程序的效率。算法分析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算法和改进算法。一个算法的评价主要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考虑。时间复杂度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计算机算法是问题规模n 的函数f(n),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因此记做T(n)=Ο(f(n))因此,问题的规模n 越大,算法执行的时间的增长率与f(n) 的增长率正相关,称作渐进时间复杂度(Asymptotic Time Complexity)。空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需要消耗的内存空间。其计算和表示方法与时间复杂度类似,一般都用复杂度的渐近性来表示。同时间复杂度相比,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要简单得多。详见网络词条"算法复杂度"编辑本段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1.递推法递推法是利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递推关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它把问题分成若干步,找出相邻几步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此方法称为递推法。2.递归递归指的是一个过程:函数不断引用自身,直到引用的对象已知3.穷举搜索法穷举搜索法是对可能是解的众多候选解按某种顺序进行逐一枚举和检验,并从众找出那些符合要求的候选解作为问题的解。4.贪婪法贪婪法是一种不追求最优解,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贪婪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因为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贪婪法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所以贪婪法不要回溯。5.分治法分治法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6.动态规划法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相似的子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动态规划的思想是多种算法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7.迭代法迭代法是数值分析中通过从一个初始估计出发寻找一系列近似解来解决问题(一般是解方程或者方程组)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统称为迭代法。编辑本段算法分类算法可大致分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的算法、数论与代数算法、计算几何的算法、图论的算法、动态规划以及数值分析、加密算法、排序算法、检索算法、随机化算法、并行算法。算法可以宏泛的分为三类:有限的,确定性算法 这类算法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终止。他们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来执行指定的任务,但仍将在一定的时间内终止。这类算法得出的结果常取决于输入值。有限的,非确定算法 这类算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终止。然而,对于一个(或一些)给定的数值,算法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或确定的。无限的算法 是那些由于没有定义终止定义条件,或定义的条件无法由输入的数据满足而不终止运行的算法。通常,无限算法的产生是由于未能确定的定义终止条件。编辑本段举例经典的算法有很多,如:"欧几里德算法,割圆术,秦九韶算法"。编辑本段算法经典专着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论述算法的书籍,其中最着名的便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以及《算法导论》(Introction To Algorithms)。编辑本段算法的历史“算法”即算法的大陆中文名称出自《周髀算经》;而英文名称Algorithm 来自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al-Khwarizmi,因为al-Khwarizmi在数学上提出了算法这个概念。“算法”原为"algorism",意思是阿拉伯数字的运算法则,在18世纪演变为"algorithm"。欧几里得算法被人们认为是史上第一个算法。 第一次编写程序是Ada Byron于1842年为巴贝奇分析机编写求解解伯努利方程的程序,因此Ada Byron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因为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未能完成他的巴贝奇分析机,这个算法未能在巴贝奇分析机上执行。 因为"well-defined procere"缺少数学上精确的定义,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在定义算法上出现了困难。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着名的图灵论题,并提出一种假想的计算机的抽象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图灵机。图灵机的出现解决了算法定义的难题,图灵的思想对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求素数的埃拉托塞尼筛法和求方根的开方的方法公式(算法不等于公式,公式却是提供一种算法)

4. 为什么大多人都学不会算法

你说以后你工作了,不会行不行?你以后的老板说行就可以,虽然说学校学的东西不一定能用到,但是还有百分之30可以用到!

5. 人生算法,从做加法到减法的过程

文/七蒙主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马云退休,确切地说是54岁提前退休,而且比大多数人预料的还要早,毕竟88岁高龄的李嘉诚刚宣布退休没多久。

当然退休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人一定很羡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这其实就是人生从做加法到减法的过程。

如果他们想继续工作,依然有做不完的事情,或者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毕竟控制的财富都以经济体计算了。以前这种模式,就是不停地开拓新事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应对新的竞争,这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

而最终的人生算法,一定是从做加法到减法的过程,毕竟个人精力有限否则就会被工作所累。

其实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的,开始都是在做加法,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各种东西,到各种工作技能、开源节流的理财投资方法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然后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逃离熬夜、奋斗、工作狂的模式,开始做减法。

不想去应付应酬的人,渐渐远离他们,让他们从朋友圈里消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注重精神上需求,写写字、画几幅小画、拿起多年未打开的书本,甚至是开始做手工、木工,做更多陶冶情操和自得乐趣的事情。

就像《瓦尔登湖》里描述的生活场景,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甚至远离满是钢铁水泥的城市,找一处山清水秀空气养肺的地方,休养生息并且考虑写写东西,把经验分享给年轻人。

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专业人士纷纷预测十年以后很多工作岗位会消失,尤其是体力、机械重复的工作会越来越少。如果是这样,工作形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休闲时间越来越多,退而不休也许会成为常态。

如果想退休之后生活还不错,那在退休之前必须做好财富和健康保障。年轻的时候我们努力做加法是没错的,各种尝试带来新的挑战和生活体验,找到自己喜欢做的,而且能做得好的事情。

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就开始有意识地做减法。比如熬夜奋斗这件事情,人人都知道对身体有害,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做减法让那些有害的生活习惯彻底消失。

还有带着父母一起旅行,去哪不重要,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一家人走走看看让生活没有遗憾。

开始学习投资理财的时候,股票、债券、基金、黄金、银行理财产品、不动产,甚至期货、外汇、股权投资都想学习一下。总是抱着多多益善不断试错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投资品种必须与个人的性格匹配。

厌恶风险也不奢望一夜暴富,十年资产25倍的增值目标,只要家庭和睦大家目标一致,努努力肯定能实现。这样像高风险的期货、外汇,以及极度保守的基金、黄金就可以排除在外了,不断做减法,建立自己的核心投资能力圈。

在单项投资中,比如股票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不熟悉的行业或者股票坚决不买,也是在做减法。就像减肥甩掉赘肉一样,卸下包袱才能身轻如燕。不能看着别人P2P理财或者比特币“赚钱”了,就急不可耐地跑去当韭菜。

实际上不管是股票投资还是不动产投资,只要能精通一样,然后重复十到百次,该踩的坑用小成本试错,拥有独特的市场眼光,以后靠复利理财都是能衣食无忧的。

真的没有必要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是一种大智慧,放下你的焦虑。

人生算法的说法总是有点抽象或者故弄玄虚,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然后变得可行也是一种能力。人生算法就像设计自己的APP,你希望它有什么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哪些模块是必须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界面是否友好?

不同银行的APP使用感受大不相同,有些在进入界面各种认证就让人抓狂,想马上卸载掉。还有大家常用的支付宝、京东等APP,每次升级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功能越来越多,这并不是好事。

虽然界面越来越漂亮,但是通常点击三次,都找不到自己想找的功能,你能感受到他们涉猎的行业越来越多,无限膨胀的感觉,但是使用体验越来越差。如果这时候有个替代的产品,只要操作便捷,就想立即换掉。

就像放广告的时候插播电视剧的感觉,所以大家用电视只会越来越少,不被生活的琐事所累,也是大家想做减法的初心。

去掉生活中浮夸的装饰和标签,还原自己的本心;从喜欢引起别人的关注,到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不仅仅是做减法那么简单,还是一种底气十足的活法。

6. n个人每n-1人一组有几种 算法

插入排序。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认为是有序数组,从后往前扫描该有序数组,把数组中其余n-1个数,根据数值的大小,插入到有序数组中。

7. 算法怎么就这么难

推荐书籍: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
可以多看书多做题哦,或者关注我们的v信宫仲号《ACM算法日常》,有很多算法学习的资料~

8. 中国人的年龄是怎么计算的

年龄的计算有周岁和虚岁两种计算方法。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古义即现在的立春)便增加一岁。但是有的人虚岁是比周岁大两岁,而此种算法是按照出生的那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的,在上半年出生的虚岁就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就大两岁(阳历或阴历)。

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


(8)多数人算法扩展阅读:

虚岁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人并无现代人的“生日”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或“诞辰”。生辰和诞辰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生日,生日是以日为最小单位的,而诞辰和生辰则是以时辰(时刻)为最小单位的,古人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称为十二时辰。

在中国古人的生辰概念中,日期仅仅只是记载生辰时间的一个要素而已,与年月和时是并驾齐驱的,并没有任何的侧重;而西方人的生日概念,强调的就是月份和日期,所以通常我们说生日,只说几月几日,不说年也不说具体时刻。这也就是中国古人不重视出生日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9. 什么是算法,都什么,举个例子,谢谢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所以具有以下性质:

1、有穷性: 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如果步骤无限,问题就无法解决)
2、确切性:步骤必须明确,说清楚做什么。
3、输入:即解决问题前我们所掌握的条件。
4、输出:输出即我们需要得到的答案。
5、可行性:逻辑不能错误,步骤必须有限,必须得到结果。

算法通俗的讲: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计算机发明之前便已经存在。只不过在计算机发明后,其应用变得更为广泛。通过简单的算法,利用电脑的计算速度,可以让问题变得简单。

譬如:计算 1×2×3×4。。。。×999999999×1000000000
如果人为计算,可想而知,即使你用N卡车的纸张都很难计算出来,即使算出来了,也很难保证其准确性。
如果用VB算法:
dim a as integer
a=1
For i =1 to 1000000000
a=a*i
next i
input a
就这样,简单的算法,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问题就解决了。
关于这段算法的解释:i每乘一次,其数值都会增大1,一直乘到1000000000,这样,就将从1到1000000000的每个数都乘了。而且每乘一次,就将结束赋给a,这样,a就代表了前面的相乘的所有结果,一直乘到1000000000。最后得到的a,就是我们想要的。

〓以下是网络复制过来的,如果你有足够耐心,可以参考一下。

算法(Algorithm)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算法可以理解为有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和序列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1、有穷性: 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2、确切性: 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除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 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思曾着过一本着名的书《数据结构十算法= 程序》,可见算法在计算机科学界与计算机应用界的地位。
[编辑本段]算法的复杂度
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算法解决,而一个算法的质量优劣将影响到算法乃至程序的效率。算法分析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算法和改进算法。一个算法的评价主要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考虑。
时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需要消耗的时间资源。一般来说,计算机算法是问题规模n 的函数f(n),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因此记做
T(n)=Ο(f(n))
因此,问题的规模n 越大,算法执行的时间的增长率与f(n) 的增长率正相关,称作渐进时间复杂度(Asymptotic Time Complexity)。
空间复杂度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需要消耗的空间资源。其计算和表示方法与时间复杂度类似,一般都用复杂度的渐近性来表示。同时间复杂度相比,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要简单得多。
详见网络词条"算法复杂度"
[编辑本段]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1.递推法
递推法是利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递推关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它把问题分成若干步,找出相邻几步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此方法称为递推法。
2.递归
递归指的是一个过程:函数不断引用自身,直到引用的对象已知
3.穷举搜索法
穷举搜索法是对可能是解的众多候选解按某种顺序进行逐一枚举和检验,并从众找出那些符合要求的候选解作为问题的解。
4.贪婪法
贪婪法是一种不追求最优解,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贪婪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因为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贪婪法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所以贪婪法不要回溯。
5.分治法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6.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相似的子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动态规划的思想是多种算法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
7.迭代法
迭代是数值分析中通过从一个初始估计出发寻找一系列近似解来解决问题(一般是解方程或者方程组)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统称为迭代法。
[编辑本段]算法分类
算法可大致分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的算法、数论与代数算法、计算几何的算法、图论的算法、动态规划以及数值分析、加密算法、排序算法、检索算法、随机化算法、并行算法。
[编辑本段]举例
经典的算法有很多,如:"欧几里德算法"。
[编辑本段]算法经典专着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论述算法的书籍,其中最着名的便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以及《算法导论》(Introction To Algorithms)。
[编辑本段]算法的历史
“算法”即算法的大陆中文名称出自《周髀算经》;而英文名称Algorithm 来自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al-Khwarizmi,因为al-Khwarizmi在数学上提出了算法这个概念。“算法”原为"algorism",意思是阿拉伯数字的运算法则,在18世纪演变为"algorithm"。欧几里得算法被人们认为是史上第一个算法。 第一次编写程序是Ada Byron于1842年为巴贝奇分析机编写求解解伯努利方程的程序,因此Ada Byron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因为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未能完成他的巴贝奇分析机,这个算法未能在巴贝奇分析机上执行。 因为"well-defined procere"缺少数学上精确的定义,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在定义算法上出现了困难。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着名的图灵论题,并提出一种假想的计算机的抽象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图灵机。图灵机的出现解决了算法定义的难题,图灵的思想对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10. 年平均工资计算方法_个人年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年平均工资计算方法_个人年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平均工资年年都在涨,但是总不见自己的工资有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年平均工资计算方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哦!

平均工资的计算

(一)年平均工资的计算:

职工年平均工资是指职工在1年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其表明1年内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公式】: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二)月平均工资的计算:

【公式】: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年平均工资/12个月。

一、平均工资究竟是什么

平均工资顾名思义是指一定范围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就是“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但是工资总额到底包括哪些项目,却是一笔细账。简单而言,工资总额并非仅是实际发到个人手里的现金计算。

根 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 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属于税前工资,它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

二、平均工资数据为何与实际工资不符

十年里工资涨幅近三倍,众多网友却吐槽没能从平均数里感受到幸福,自己“拖后腿”了。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已经公布的20省份的平均工资当中,青海的平均工资排名第四。

除了“税前收入”这个因素外,“贫富差距”是造成统计数据和网友感受不符的重要原因。

对于许多人感觉自己“被平均”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指出,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从每个人个人角度来看,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均会因所属单位的行业、地区、性质,及个人所在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

三、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

“社平工资的统计范围是规模以上企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低收 入人群的工资并没有纳入进去,但社平工资的上调意味着与之联动的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金额也将随之上调,被平均的低收入人群恰恰是受此影响最大 的群体。”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网友认为平均工资的信息量应该更丰富,如同时公布平均数以上和平均数以下的人数比例,这一需求恰好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中位数”统计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统计平均工资等民生指标时,还会运用“中位数”统计法。“中位数”指的是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序后,取出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这种算法 的好处是,能够反映多数人的工资状况和收入的结构性问题。对比“中位数”,人们也很容易找到自己工资所处的水平,因而也贴近个人感受。

四、平均工资的重要作用

由于现在的平均工资不能反应个体差异、行业差异,很多人认为公布平均工资意义不大。但实际上,平均工资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保、赔偿等很多方面都与“平均工资”挂钩。

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

以上海市为例,职工平均工资还与什么挂钩?

1.职平工资关乎生育生活津贴

参加本市城镇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其生育生活津贴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应享受的产假天数计发,所需资金由本市城镇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从业妇女生产或流产当月缴纳城镇养老保险费累计满一年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从业妇女生产或者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发;低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 的,按60%计发;但低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定的生育生活津贴最低标准的,按最低标准计发。

从业妇女生产或流产当月缴纳城镇养老保险费累计不满一年的,或者虽然满一年但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定的最低标准的,其生育生活津贴按最低标准计发。

另外,按照就高的原则,已计发的生育生活津贴低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补足到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如果个人的产假前工资标准高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再补足到个人的产假前工资标准。

2.职平工资关乎社保缴费待遇

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关系到每月缴纳的“五险一金”,对他的退休养老金也有影响。

社保缴费标准的执行期限为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当年个人缴费基数按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性收入确定。个人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根据本市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和60%确定。2016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上海市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上限为17817元,下限为3563元。

自2016年1月起,单位缴纳比例为32.5%,其中养老保险费为20%、医疗保险费为10%、失业保险为1%、工伤保险为0.2-1.9%(平均约 0.5%)、生育保险为1%。职工缴纳比例为10.5%,其中养老保险费为8%、医疗保险费为2%、失业保险费为0.5%、工伤和生育保险费个人不缴纳。

另外,职工本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各7%。本市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上限为本市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而下限为本市公布的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3.职平工资关乎病假工资标准

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关系到病假工资数额。

根据本市有关政策规定,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1、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 60%计发;2、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3、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4、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5、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但是根据原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沪劳保发[1995]83号)》第五条之规定,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待遇高于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可按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发。

4.职平工资关乎丧葬补助金

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还关系到他的丧葬补助金,本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后丧葬补助金为2个月的上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5.职平工资关乎工伤待遇标准

在享受伤残津贴期间因病死亡的,根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致残一级至四级的工伤人员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其中丧葬补助金为从业人员因工死亡时6个月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另外,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还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治疗期间的生活费标准、一次性赔偿标准等有关。

6.职平工资关乎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按照每满一年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7.职平工资关乎居住证积分和“居转户”

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与居住证积分也有关系。


;
热点内容
安卓如何关闭浮屏球 发布:2025-09-17 00:23:23 浏览:920
下列存储器中存取周期最短的是 发布:2025-09-17 00:16:20 浏览:242
如何查询域名用的服务器地址 发布:2025-09-17 00:04:01 浏览:807
php过滤非中文 发布:2025-09-17 00:02:13 浏览:519
来源码 发布:2025-09-16 23:57:00 浏览:858
yeah邮箱的服务器地址 发布:2025-09-16 23:36:52 浏览:703
c的引用java 发布:2025-09-16 23:36:48 浏览:309
的n次方编程 发布:2025-09-16 23:25:34 浏览:287
python安卓版 发布:2025-09-16 23:01:04 浏览:824
码小易编程 发布:2025-09-16 23:00:56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