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系统评价数据库

系统评价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3-03-15 16:27:51

Ⅰ 万方数据库怎么查看系统评价

万方数据库分三步查看系统评价。
1、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顷李散、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首先打开万方数据库。
2、在万方数据库的设置中找到系统评价扰芹。
3、点击系统评价进去就可以查看。雀氏

Ⅱ cochrane database是什么意思

cochrane database

实证医学资料库

DataSources:,referencelists,experts,液春谨annpublishedsources.

数据来源:MEDLINE数据库和考克兰系统评价数据库,从1950年到2010年1月,森塌参考文献列表,专家,和未发表的资料。


很高兴第一时间为闹基您解答,祝学习进步

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谢谢~~O(∩_∩)O

Ⅲ 网络数据库的评价指标不包括什么

网络数据吵姿库的评价指标不包括系统的质量。网络数据库的评价指标包括六点。
1、内容准确无误。
2、范围前碰改广深适度。
3、来源权威可信慧判。
4、更新及时规律。
5、检索方便高效。
6、系统稳定可靠。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即成为广泛使用的网络数据库。

Ⅳ 系统数据库和模型库设计

(一)系统数据库类型

数据库是整个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系统开发设计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在数据形式上,系统数据库包括两大块:一是空间数据库,二是属性数据库。目前的空间数据技术已从以MapInfo为代表的混合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到以ArcInfo的Coverage为代表的拓展型数据库。鉴于农用地分等属性数据量庞大,为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检索的速度,本研究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管理的模式,依据关键字段进行绑定,进行科学索引,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动态链接和高效整合。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全省13个省辖市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现行的土地分类标准按八大类分类进行信息提取并分层存储,系统分别存储为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等图层。

(2)全省土壤类型图层:以土属为分类单位,比例尺为1:20万。

(3)1996年和2000年全省行政区划图层:在行政区划中精确到乡镇级别,分别提取存储了市名图层、县(区)名图层、乡(镇)名图层、全省行政界线图层、市级行政界线图层、县(区)级行政界线图层、乡(镇)级行政界线图层。

(4)评价单元图层:通过GIS空间叠加功能,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和土壤类型图叠加产生的评价单元图层,建立分等评价单元数据库。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属性数据: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基础,结合全省土壤监测样点数据,建立土壤质量状况数据库,最小单位为土种,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水土侵蚀程度、盐渍化程度数据。

(2)农田水利环境数据:建立了1996~2000年间各乡镇农田水利环境基础数据库,包括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数据。

(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立了全省13个省辖市的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的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区分耕地中的详细用地类型差异,标示水田、旱地、荒草地等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用地内容。

(4)全省地形地貌数据库。

(5)农业区划数据:输入了江苏省农业区划数据,把江苏全省划分为6大区划,以乡镇为最小级别,建立全省乡镇的区划归属数据库。

(6)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乡镇的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库,包括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播种空间分布状况数据库。

(7)光温生产潜力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数据库。

(8)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00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库。

(9)作物产量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00年的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数据库。

(10)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库。

从数据格式上分,数据库又可分为:①图件数据库:指空间数据以及绑定在空间数据上的相关属性数据,本次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建立了以分等单元为记录的属性数据库,并通过关键字段与空间数据关联;②分类统计数据库:包括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1996~2000年指定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和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统计数据。

(二)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式

为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同时提高索引速度,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采用普遍的目录树形式进行管理,按省-市-县行政体系分别存储相关数据。全省建立13个省辖市分目录,分目录下按照各自所含的县(区)建立子目录。根据目前行政管理体系现状,基础资料大多来源于县级行政单位,因此采用县(区)为基本行政单位较为合理,在保证资料来源的同时,也利于资料的分类归档存储。其相对应的空间图件数据也按精度要求分割到县级行政单位,既能减少系统调用数据的吞吐量,同时也满足了系统的精度需求。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本数据按照各自所属的行政级别归类存储,同时设立数据文件管理器进行目录文件的索引管理,见图3-86。

图3-86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管理模式图

(三)系统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之间的调用及接口关系,清晰的逻辑调用关系和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有利于数据的组织、管理、调用。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以矢量图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图层的方式管理,包括了全省行政界线、土壤类型、按八大类分别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等单元等图层。其中,分等单元图层作为农用地分等的基础,考虑到图层本身信息量大,可能影响到系统运行效率,因此所在图层的属性表中只保留了ID字段,通过ID字段与外部属性库绑定,实现分等单元与外部属性库一一对应关系。ID字段是本图层的特征代码,表征了单元的唯一性,能体现出单元的图上位置和行政归属。《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1999)为本研究分等单元代码的编码依据;本研究有1996年和2000年两套行政区划工作底图,为此分等单元特征代码共设14位,依次为江苏省代码(2位)-市代码(2位)-2000年县或区代码(2位)-2000年乡镇代码(2位)-1996年县或区代码(2位)-1996年乡镇代码(2位)-分等单元号(2位)。其中,省、市、县(区)的行政代码按国家统一代码,乡镇级代码在县(区)范围内根据划分分等单元的需要依次编码;分等单元编号的原则是不破乡镇界,即单元号是在同一乡镇内部自行编码。示例:32011501210101,指1996年江苏(32)南京(01)市江宁县(21)由于2000年行政调整变更为南京(01)的江宁区(15)。按行政体系分级编码的优点是有利于空间查询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按行政级别分类汇总统计数据。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优点是结构清晰明了,数据的更新维护方便,通过索引能优化数据库,建立快速的查询浏览(表3-26~表3-30)。

表3-26 行政代码数据结构表

表3-27 土壤属性数据结构表

表3-28 农田水利设施数据结构表

表3.29 指定农作物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

表3-30 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业区划表

(四)系统模型库

系统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中的相关技术方法和计算模型为基础,在模型库中预先内置了分等计算模型。模型库是动态,它允许专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计算模型形式及其参数。系统主要模型的数学计算公式如下:

(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Clij)计算公式见式(3-11)。

(2)样点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l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Yj,max——第j种指定作物最大标准粮单产。

(3)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lj——等值区内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Klj´——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4)样点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c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C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

Aj——第j种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成本”指数。

(5)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cj——等值区内土地经济系数;

Kcj´——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6)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计算公式见式(3-12)和式(3-13)。

(7)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计算公式见式(3-14)和式(3-15)。

(8)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i)计算公式见式(3-16)和式(3-17)。

Ⅳ 什么叫循证医学还有数据库!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一个医学用词。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 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系统性评价或荟萃分析。

数据库,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库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可视为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5)系统评价数据库扩展阅读:

数据库的类型

1、关系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中,存储的格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实体间的关系。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Mysql,SqlServer等。在轻量或者小型的应用中,使用不同的关系型数据库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在构建大型应用时,则需要根据应用的业务需求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关系型数据库。

2、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分布式的、非关系型的、不保证遵循ACID原则的数据存储系统。NoSQL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优势,如数据库结构相对简单,在大数据量下的读写性能好;能满足随时存储自定义数据格式需求,非常适用于大数据处理工作。

Ⅵ 基础数据库

(一)数据内容

基础数据库包括系统运行前所采集到的所有支撑数据,数据的具体内容在数据分类与数据源章节中已描述,概括可分为以下几类。

(1)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历史图像数据,以及按照一定监测周期更新的遥感图像数据。

(2)数字线划图数据:矢量数据(现状专题图和历史专题图数据)、栅格数据、元数据等。入库前数据以ArcInfoCoverage格式分幅或整体存储,采用地理坐标系统。

(3)数字栅格图数据:包括1∶5万和1∶10万基础地理图形数据的扫描栅格数据。

(4)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塔里木河干流河道1∶1万和“四源一干”区域1∶10万数字高程模型。

(5)多媒体数据:考察照片、录像、录音和虚拟演示成果等多媒体资料。

(6)属性数据:社会经济与水资源数据、水利工程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等。

(二)数据存储结构

1.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字栅格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这些数据的存储结构基本类似,因此可进行统一设计。遥感图像数据库与普通的图像数据库在存储上有些差别,遥感图像作为传感器对地理、空间环境在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如光谱辐射特性、微波辐射特性),必须结合同时得到的几个图像才可以认为是对环境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的完整的描述,也即是说,可能需要一个图像集合才能构成一个图像的完整的概念,并使之与语义信息产生联系(罗睿等,2000)。因此,遥感图像数据存储结构模型必须能够描述几个图像(波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ArcSDE进行数据入库时,系统可自动建立各图像(波段)之间的关系,并按一定规则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中。

对栅格数据在后台将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存储。Oracle系统可直接存储影像信息,并具有较强的数据管理能力,可以实现栅格数据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提取。数据引擎采用ArcSDE,实现各类影像数据的入库。数据存储的关键是建立图幅索引,本系统数据的存储按图幅号、图名、采集时间等内容建立索引。

栅格数据依据图形属性一体化的存储思想,采用大二进制格式直接存储数据,这种方式的存储可实现内容的快速检索查询,按索引表检索出相关项后可直接打开栅格数据,提高栅格数据的管理效率。

2.矢量数据

本系统采用图属一体化思想即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二为一,全部存在一个记录集中的思想存储空间数据,是目前GIS数据非常流行的存储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部分具有少量、定型几何信息的地理要素如水文测站、河流、湖泊等,采用图属一体化思想存储其信息,而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大量、多边化的属性信息如水文信息,则存储在属性数据表中,利用唯一标识符信息建立两表的关联。

针对本系统空间数据的特点,系统按照“数据库—子库—专题(基础数据)—层—要素—属性”的层次框架来构筑空间数据库,按照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来存储空间数据,以实现对地理实体/专题要素进行分层叠加显示。

3.多媒体数据

Oracle系统可直接存储图片和视频信息,并具有较强的数据管理能力,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提取。多媒体数据存储的关键是建立索引表,本系统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按类型、时间、内容等项目建立索引,直接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

多媒体数据存储时,可以将多媒体内容与索引表结构合为一体,采用大二进制格式直接存储,这种存储方式可实现内容的快速检索和查询,按索引表检索出相关项后可直接打开多媒体内容,而且多媒体数据库也便于维护管理。

(三)空间索引设计

1.矢量空间索引

确定合适的格网级数、单元大小是建立空间格网索引的关键。格网太大,在一个格网内有多个空间实体,查询检索的准确度就低。格网太小,则索引数据量成倍增长和冗余,检索的速度和效率低。每一个数据层可采用不同大小、不同级别的空间索引格网单元,但每层级数最多不能超过三级。索引方式设置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对于简单要素的数据层,尽可能选择单级索引格网,减少RDBMS搜索格网单元索引的级数,缩短空间索引搜索的过程;

(2)如果数据层中的要素封装边界大小变化比较大,应选择2或3级索引格网;

(3)如果用户经常对图层执行相同的查询,最佳格网的大小应是平均查询范围的1.5倍;

(4)格网的大小不能小于要素封装边界的平均大小。为了减少每个格网单元有多个要素封装边界的可能性,格网单元的大小应取要素封装边界平均大小的3倍;

(5)格网单元的大小不是一个确定性的问题,需要多次尝试和努力才会得到好的结果。有一些确定格网初始值的原则,用它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最佳的格网大小。

SDE(Spatial Data Engine,即空间数据引擎),从空间管理的角度看,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可将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集成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支持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从而也可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海量存储。空间数据可通过层来进行数据的划分,将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要素放到一层中,每个数据库记录对应一层中一个实际要素,这样避免了检索整个数据表,减少了检索的数据记录数量,从而减少磁盘输入/输出的操作,加快了对空间数据查询的速度。

ArcSDE采用格网索引方式,将空间区域划分成合适大小的正方形格网,记录每一个格网内所包含的空间实体(对象),以及每一个实体的封装边界范围,即包围空间实体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坐标。当用户进行空间查询时,首先计算出用户查询对象所在格网,然后通过格网号,就可以快速检索到所需的空间实体。因此确定合适的格网级数、单元大小是建立空间格网索引的关键,太大或太小均不合适,这就需要进行多次尝试,确定合适的网格大小,以保证各单元能均匀落在网格内。利用ArcSDE的索引表创建功能,记录每一网格单元的实体分布情况,形成图层空间索引表。根据空间索引表,ArcSDE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

2.栅格数据空间索引

栅格数据的空间索引通过建立多级金字塔结构来实现。以高分辨率栅格数据为底层,逐级抽取数据,建立不同分辨率的数据金字塔结构,逐级形成较低分辨率的栅格数据。该方法通常会增加20%左右的存储空间,但却可以提高栅格数据的显示速度。在数据库查询检索时,调用合适级别的栅格数据,可提高浏览和显示速度。

(四)入库数据校验

入库数据的质量关系到系统评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在生产中就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依据数据生产流程,将数据质量控制分成生产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包括数据生产前期的质量控制、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实时质量控制,结果质量控制为数据生产完成后的质量控制(裴亚波等,2003)。对入库数据的校验主要是进行数据生产完成后的质量控制和检查。

1.规范化检查

(1)代码规范化:所有地理代码尽量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例如,行政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标。

(2)数据格式规范化:所有数据采用标准交换数据格式,例如,矢量数据采用标准输出Coverage格式和E00格式。

(3)属性数据和关系数据字段规范化:所有属性数据和关系数据提前分门别类地设计字段的内容、长短和格式,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

(4)坐标系统规范化:本系统所有与空间有关的数据采用统一的空间坐标系统,即地理坐标系统。

(5)精度规范化:所有数据按照数据精度与质量控制中所要求的精度进行采集和处理。

(6)命名规范化:所有数据按照命名要求统一命名,便于系统的查询。

(7)元数据规范化:依照元数据标准要求,进行元数据检查。

2.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是GIS成败的关键。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只要能保证表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并使之符合关系数据库的三个范式即可。对于空间数据库设计,则不仅要考虑数据采样、数据处理流程、空间配准、投影变换等问题,还应对数据质量做出定量分析。

数据质量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吴芳华等,2001):

(1)准确度(Accuracy):即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可用误差来衡量;

(2)精度(Precision):即对现象描述得详细程度;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指某现象不能精确测得,当真值不可测或无法知道时,就无法确定误差,因而用不确定性取代误差;

(4)相容性(Compatibility):指两个来源不同的数据在同一个应用中使用的难易程度;

(5)一致性(Consistency):指对同一现象或同类现象表达的一致程度;

(6)完整性(Completeness):指具有同一准确度和精度的数据在类型上和特定空间范围内完整的程度;

(7)可得性(Accessibility):指获取或使用数据的容易程度;

(8)现势性(Timeliness):指数据反映客观现象目前状况的程度。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所有数据在数据质量评价后,还需要从数据格式、坐标一致性等方面进行入库质量检验,只有通过质量检验的数据才可以入库。

3.数据检验

空间数据质量检验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命名是否规范,是否按设计要求命名;

(2)数据是否能够正常打开;

(3)投影方式是否正确;

(4)坐标系统是否正确;

(5)改错是否完成,拓扑关系是否建立;

(6)属性数据是否正确,包括字段设置是否依据设计进行、是否有空属性记录、是否有属性错误记录等。

关系数据质量检验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命名是否规范,是否按设计要求命名;

(2)数据是否能够正常打开;

(3)数据字段是否按设计要求设置;

(4)是否有空属性记录;

(5)是否有属性错误记录。

属性数据的校验,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两次录入校验:对一些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数据,进行两次的录入,编写程序对两次录入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两次录入结果不一样的数据,查看正确值,进行改正。

(2)折线图检验: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关联的序列数据,如人口统计数据,对这一类数据,编写程序把数据以折线图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数据的序列一般都有一定规律,如果出现较大的波动,则需对此点的数据进行检查修改。

(3)计算校验:对一些按一定公式计算后所得结果与其他数据有关联的数据,如某些数据的合计等于另一数据,编写程序对这类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有关联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结果不一样的数据,查看正确值,进行改正。

图形数据的校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陈俊杰等,2005):

(1)图层校验:图形要素的放置图层是唯一的。对于入库的Coverage数据,系统将根据图层代码进行检查,确保图形要素对层入座。

(2)代码检查:图形要素的代码是唯一的。对于入库的Coverage数据,系统将根据入库要素代码与特征表中的代码进行比较,确保入库数据代码存在,杜绝非法代码入库。

(3)类型检查:对入库的数据,检查该要素的类型与特征表中的类型是否一致,确保图形要素对表入座。如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仅能赋相应的点、线、面代码,且该代码必须与特征表中的数据类型代码相同。

(4)范围检查:根据入库的数据,确定该类要素的大体范围(如X、Y坐标等),在数据入库前,比较入库数据与范围数据的大小,若入库数据在该范围内,则入库,否则给出提示检查信息。

(五)数据入库

1.遥感影像数据

利用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可实现遥感影像数据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存储和管理,在影像数据进行入库时,应加入相应的索引和影像描述字段。

遥感影像入库步骤:

(1)影像数据预处理:要将塔里木河遥感影像数据库建成一个多分辨率无缝影像数据库系统,客观上要求数据库中的影像数据在几何空间、灰度空间连续一致。因此,在数据采集阶段就需要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几何校正、灰度拼接(无缝镶嵌)、正射处理、投影变换等。

几何校正的目的是使校正后的图像重新定位到某种地图投影方式,以适用于各种定位、量测、多源影像的复合及与矢量地图、DTM等的套合显示与处理。几何校正多采用二次多项式算法和图像双线性内插重采样法进行图像校正。将纠正后具有规定地理编码的图像按多边形圈定需要拼接的子区,逐一镶嵌到指定模版,同时进行必要的色彩匹配,使整体图像色调一致,完成图像的几何拼接,再采用金字塔影像数据结构和“从粗到精”的分层控制策略实现逐级拼接。

数字正射影像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丰富的信息量和真实的景观表达,易于制作具有“独立于比例尺”的多级金字塔结构影像。可以采用DTM和外方位元素经过数字微分纠正方法,获得数字正射影像,它的基本参数包括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的比例尺、采样分辨率等(方涛等,1997)。

投影变换需根据数据库系统定义的标准转换到统一的投影体系下。

(2)影像数据压缩:随着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和对遥感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获取的影像数据量成几何级数增大,如此庞大的数据将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给影像的存储和传输带来不便(葛咏等,2000)。目前,系统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已达数百千兆,单个文件的影像数据最大达到了2G,这样的数据量在调用显示时速度很慢,对影像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将大大提高影像访问效率。本系统采用ArcSDE软件提供的无损压缩模式对入库影像进行压缩。

(3)影像导入:遥感影像的入库可通过ArcSDE或入库程序进行导入,并填写相关的索引信息,在入库时对大型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割,分为若干的块(tiles)进行存储。

(4)图像金字塔构建:采用ArcSDE提供的金字塔构建工具在入库时自动生成图像金字塔,用户只需要选择相应的参数设置即可。图像金字塔及其层级图像按分辨率分级存储与管理。最底层的分辨率最高,并且数据量最大,分辨率越低,其数据量越小,这样,不同的分辨率遥感图像形成了塔式结构。采用这种图像金字塔结构建立的遥感影像数据库,便于组织、存储与管理多尺度、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实现了跨分辨率的索引与浏览,极大地提高了影像数据的浏览显示速度。

2.数字线划图

对纸图数字化、配准、校正、分层及拼接等处理后,生成标准分幅和拼接存储的数字矢量图,就可以进行图形数据入库。

(1)分幅矢量图形数据、图幅接合表:按图形比例尺、图幅号、制作时间、图层等方式,通过入库程序导入到数据库中,同时导入与该地理信息相对应的属性信息,建立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关联。

(2)拼接矢量图形数据:按图形比例尺、制作时间、图层等方式,通过入库程序导入到数据库中,同时导入与该地理信息相对应的属性信息,建立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关联。

3.栅格数据

对纸图数字化、配准、校正、分层及拼接等处理后,生成标准分幅和整体存储的数字栅格图,然后进行图形数据入库。

(1)分幅栅格图形数据、图幅接合表:按图形比例尺、图幅号、制作时间等方式,通过入库程序导入到数据库中。

(2)整幅栅格图形数据:按比例尺、制作时间等方式,通过入库程序导入到数据库中。

4.数字高程模型

(1)分幅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图幅接合表:按图形比例尺、图幅号、制作时间等方式,通过入库程序导入到数据库中。

(2)拼接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按比例尺、制作时间等方式通过入库程序导入到数据库中。

5.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入库可根据多媒体数据库内容的需要对入库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音频、视频信息录制剪接、文字编辑、色彩选配等。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软件进行编辑。由于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数据量巨大,因此,对多媒体数据存储时需采用数据压缩技术,现在的许多商用软件已能够直接存储或播放压缩后的多媒体数据文件,这里主要考虑根据数据显示质量要求选择采用不同的存储格式。图4-2为各类多媒体数据的加工处理流程。

图4-2 多媒体数据加工处理流程图

6.属性数据

将收集的社会经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等属性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输入计算机,最后经过程序的计算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具体流程如图4-3所示。

图4-3 属性数据入库流程图

Ⅶ 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刚龙李绍荣陈泓君曾繁彩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第一作者简介:王刚龙,男,1971年生,物探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电子仪器系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主要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研究工作。

摘要“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是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为基础,汇集大量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资料,综合利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及网上发布等技术建设而成的,是一个为国家海洋矿产资源战略决策、为海洋经济建设、为今后的海洋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准确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的专业化信息管理系统。文中重点介绍了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及系统功能的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油气资源GIS海洋勘查数据库网上发布

1意义

我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数十年来,我国在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海洋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和油气资源评价资料,这些资料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劳动结晶。以寻找海洋油气资源为目的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投入高昂,从海上资料和数据采集到陆上资料处理、解释、研究,直至编写成果报告、编制成果图件,各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备和资金。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海上油气地质调查资料与资源评价数据库系统,将会提高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海洋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资料更好地为国家海洋矿产资源战略决策、为国家经济建设、为今后的海洋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服务。

2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目标是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一套技术上较先进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将油气资源及评价相关的数据和调查资料进行管理,综合应用多项技术,实现资料全文、电子图件、各种媒体资料的网上浏览、查询和统计分析。满足海洋油气地质调查资料和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的需要和从事海洋油气地质调查和科研人员利用资料的需要。

2.1数据库设计及建设

针对海洋油气地质调查成果的资料形式,建立一个适用于海洋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的数据库系统。建库工作包括数据库设计、资料档案目录数据、成果报告全文电子文件、成果报告附图扫描图片电子文件、资源评价数据的整理、录入。

2.2应用软件开发

要实现的系统基本功能包括:资料目录数据和全文内容电子文件的录入、编辑修改、资料归档管理、资料借阅管理、资料目录报表输出、目录输出、图像显示和输出、电子版图件和文字资料下载、远程资料查询和传送、网络环境下客户端浏览器的电子地图、全文、声像文件的显示/播放和操作、数据库文件备份等。

软件开发工作包括三套应用软件:①“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使用者为资料管理人员;②“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使用者为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收集和录入人员;③“地质资料查询系统”,供普通科技人员通过Intranet/Internet网浏览查询资料全文、电子图件和目录数据内容。以上三个应用系统均使用同一个数据库系统,前二者对数据维护,后者从数据库读取数据。

2.3系统集成工作

实现服务器和客户机的连接和组网;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连接;原有资料目录数据导入处理;新数据录入加载;WEB站点的建立;MapGis-IMS互联网地图服务器的安装建立和矢量图形数据的整理加载,信息系统开发的三个应用软件与上述各系统的整合。

3系统总体结构

从逻辑上看,整个系统由“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地质资料查询系统”三个应用系统和后台的数据库系统4个部分组成(图1),其中“地质资料查询系统”又由WEB服务器、MapGis-IMS互联网地图服务服务器、服务器端脚本程序以及0040数据库接口、ODBC数据库接口、MapGis数据库引擎等多个软件部件组成。

3.1C/S结构应用软件

“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和“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仅限于资料管理员和数据维护人员使用,为提高系统安全,采用C/S结构。选用Power Builder集成开发环境作为C/S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Power Builder是专用于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工具,具备支持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平台的接口,提供特色的数据窗口控件,把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封装在数据窗口控件中,提供开发语言Power Script,是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的高产开发工具。

3.2B/S结构应用软件

“地质资料查询系统”面向所有普通用户,要求不需要学习就能让用户使用,因此该应用软件结构采用B/S结构。“地质资料查询系统”涉及几项工作,分别选用的如下:

(1)微软公司的IIS5.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在WEB服务器上建立网站。

(2)WEB应用软件,由于WEB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非常多,在应用软件开发中使用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①语言:HTML、ASP、VB Script、Jscript、Action Script等;②数据接口:()DBC接口,004()接口;③开发工具:InterDev、Flash等。

(3)我国中地公司的MapGis-IMS互联网地图服务器实现电子地图浏览。

图1系统总体结构

Fig.1System construction chart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主要是地质资料,包括地勘项目或科研项目完成后以成果报告和图件形式提交的资料,及在项目进行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以及与资料或档案材料内容一致的电子文件。

4.1从应用系统的数据管理来看,三个应用系统分别管理三类数据

(1)地质资料数据

由“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维护的资料目录、报告全文以及各种多媒体的电子文件数据。

1)目录数据:成果报告、档案、图件等实体的目录数据,是描述这些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例如成果报告的名称、编者、提交单位等。

2)文字材料的全文:成果报告、审核类文字材料(如评审意见书)的内容,在计算机中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按照“国土资源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SZ1999002-2001)”的规定,要以WORD软件的.DOC文件格式存储。

3)多媒体资料的电子文件:包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幻灯片等电子文件。

(2)油气资源评价数据

与油气资源评价相关事物的属性数据,包括调查活动、构造、油气田、油气探井等。

(3)电子图件数据

由MapGis-IMS软件维护的矢量型图形数据,分别属于“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SZ1999002-2001)”标准规定的第一类附图和第二类附图的电子文件格式,可由“地质资料查询系统”读取显示在浏览器中的数据。其在数据库中存储结构是MapGis-IMS开发者设计的。

4.2地质资料各实体关系

本信息系统工作重点是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查询服务,主要是对地质资料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集成和应用开发。

地质资料各实体关系如图2。

图2地质资料数据E-R模型

Fig.2Geological data structure E-R model chart

需要说明的是,一份成果报告,有多个全文电子文件。一份报告的全文按照报告章节分成多个电子文件,是一对多的关系,而不是一对一。这是考虑避免用户在网上阅读报告全文时,每次都要从数据库取出整个报告的全文内容传送到本地浏览器中,从而增加网络数据传输量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造成等待而使用户感觉应用软件运行速度过慢。

根据资料数据模型、现行的资料管理办法和资料着录标准,确定各数据库结构及定义,共设计了3类17个数据表组成系统的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表则由商品化软件设计管理。

(1)地质资料数据库表

包括报告基本信息表、报告附图信息表、档案总目录信息表、档案明细信息表、图件资料信息表、资料电子文件信息表等。

(2)资料管理事务库表

包括成果资料移交信息表、成果资料报送信息表、资料借还信息表、资料访问日志信息表、用户基本信息表等。

(3)油气评价数据库表

包括局部构造信息表、圈闭信息表、调查工作量信息表、油气田信息表、油气资源评价信息表、油气探井信息表等。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用PL/SQL语言编写建立库数据表、表空间、序列、触发器等的命令代码文件,可在ORACLE的SQL-PLUS环境下自动执行完成相应对象的建立。

4.3服务器端的后台数据库系统

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用PL/SQL语言编写命令文件,在SQL-PLUS环境中执行,完成各种建库和维护操作,使建库、建立序列、建立触发器、数据导入程序化执行。直接利用DBA STUDIO可视化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数据库表、用户账号密码、各种权限、序列、触发器等的维护和管理。用ORACLE提供的BLOB二进制大对象数据块字段类型,实现成果报告全文、图件资料的缩略图等电子文件的入库管理。

5系统功能实现

“地质资料管理系统”(GDMS)和“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开发采用Power Builder软件的Power Script语言开发,与后台数据库连接采用Power Builder提供的ORACLE专用接口实现。软件结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

5.1地质资料管理系统

根据用户对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过程的需求,该系统需基本具备对数据的输入、维护、查询、统计、借阅、输出、备份等模块。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增加了凭密码、账号登录功能及用户管理,设置了系统管理员、资料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三种权限,防止非法用户访问资料。普通用户只能对资料进行查询,不能对资料进行添加或修改等操作,资料管理员有权对资料进行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而系统管理员则权限最大,增加了对用户管理表和系统日志信息表进行维护的权限。为了使用户更好地掌握本系统,还必须建立联机帮助模块。本系统各个主要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关系示意图

Fig.3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 mole chart

5.2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

“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对象是与油气资源评价有关的构造、油气资源、油气田、油气探井、资源评价数据的信息,功能上主要侧重于油气评价数据的维护。如录入新数据、数据查询与修改、数据备份/恢复和在线帮助。数据的安全性采用与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相同的安全机制。考虑到PowerBuilder程序编制的特点,采用如图4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5.3地质资料查询系统

“地质资料查询系统”实际是一个WEB应用软件系统,由网页组成的,这与传统的结构化应用程序不同,也与可视化集成环境下开发的窗体应用软件结构不同。传统的应用程序,结构明显,由各模块组成,模块之间通过参数传递实现模块间的联系,模块通过调用执行。可视化集成环境下开发的窗体应用软件,是由各种窗体、表单、模块、各种对象组成,代码执行是通过消息和事件驱动的。“地质资料查询系统”则由许多网页组成,网页中嵌入了可执行的脚本程序、java小程序、控件等,必须在WEB服务器上建立网站运行,与WEB服务器上的各种应用服务一起实现特定的应用功能。

图4系统功能模块图

Fig.4Evaluati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mole chart

WEB服务器采用的是微软公司的IIS5.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实现网站建立和管理。图件资料电子地图的发布查询浏览功能采用中地公司的MapGis-IMS互联网地图服务器,电子地图的图形数据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或磁盘上,应用程序可通过数据库引擎读取图形数据,电子地图的目录数据则放在ORACLE数据库中。对ORACLE数据库中的以BLOB二进制大对象数据块存储的成果报告全文和图件缩略图等电子文件的读取,是通过ORACLE提供的0040数据接口实现。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包括ASP、HTML、VB Script、Jscript、Action Script等,在Visual InterDev6.0集成开发平台完成开发工作。

图5的系统结构图中列出了地质资料查询系统的菜单和网页功能及其调用顺序。

6结束语

项目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分成前台应用软件和后台数据库系统两部分。本系统采取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商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在后台对数据管理和维护,前台应用软件采用针对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工具)进行开发工作。这样,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及实现、数据维护管理、数据库网络连接接口等问题交由后台的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去完成,减少了系统开发难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系统的数据库应用实例已完成开发和在工作中运行,建成的系统具有如下特点:①实用性强;②系统的用户群体广;③系统功能满足了日常工作中的资料管理和资料查阅的需求,系统建成后能够继续得到日常维护;④系统提供的资料内容多样化,有全文资料和电子地图;⑤实现Intranet/Internet网络化服务,系统易使用和操作,适用于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⑥与当前国家关于地质资料信息化要求及相关标准相吻合。

图5地质资料查询系统功能结构图

Fig.5Geological data retrieval system mole chart

参考文献及资料

地矿部北京计算中心和石油地质研究所,1990.油气资源普查勘探数据库系统研制报告(地矿部科技发展项目86166)

胡存生.2001.Powerbuilder 7.0高级开发实例与技巧.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庆瑞.1998.数据结构,北京出版社

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MAPGIS Internet Map Server开发手册

张文新.1999.Internet程序设计java&HTML.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Kevin Loney.2000.Oracle 8i DBA Handboo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Designing and Implememtation of 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Survey&Evaluation DBMS of Ocean

Wang Ganglong Li Shaorong Chen Hongjun Zeng Fancai

(Guangzhou Marine Geology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survey,as well as from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evaluation and material,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survey&evalu-ation DBMS(Pgrs&eDBMS)is formed by using computer,GIS,database and WEB development technology.Pgrs&eDBMS is a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and actual data as well as dicision-making basis for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marine economic construction,science research and sustainable marine develop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intro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 of Pgrs&eDB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unction.

Key Word:Petroleum resourcesGISMarine surveyDatabaseOnline distribution.

热点内容
java自动生成代码 发布:2025-08-24 05:56:18 浏览:609
甜糖存储位置 发布:2025-08-24 05:56:17 浏览:720
我的世界网易版ice服务器如何卡方块 发布:2025-08-24 05:55:42 浏览:611
安卓怎么分屏截屏 发布:2025-08-24 05:36:00 浏览:224
安卓手机wf没网怎么回事 发布:2025-08-24 05:07:08 浏览:975
一直叫痛ftp 发布:2025-08-24 04:42:33 浏览:506
更新数据的sql命令是 发布:2025-08-24 04:42:02 浏览:408
安卓桌面百度有料广告如何取消 发布:2025-08-24 04:41:52 浏览:109
暮色森林服务器我的世界 发布:2025-08-24 04:40:26 浏览:719
算法即是 发布:2025-08-24 04:37:37 浏览: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