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算法攻击
‘壹’ 生日攻击是针对()密码算法的分析方法
生日攻击是针对(MD5)密码算法的分析方法。生日攻击是一种密码学攻击手段,所利用的是概率论中生日问题的数学原理。这种攻击手段可用于让歼滥用两个或多个集团之间的通信。此攻击依赖于在随机攻击中的高碰撞概率和固定置换次数。
生日攻击是一种密码学攻击手段,所利用的是概率论中生日问题的数学原理。这种攻击手段可用于滥用两个或多个集团之间的通信。迅腔此攻击依赖于在随机攻击中的高碰撞概率和固定置换次数(鸽巢原理)。使用生日攻击,攻击者可在中找到散列函数碰撞,为原像抗亩滑衫性安全性。
‘贰’ 在现代密码学研究中什么保护是防止密码体被攻击的重点
在现代密码学研究中加解密算法保护是防止密码体被攻击的重点。
AES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旨在取代DES的21世纪的加密标准。 AES的基局氏乱本要求是,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密钥长度的最少支持为128、192、256,分组长度128位,算法应易于各种硬件和软件实现。
‘叁’ 计算机三级题:对密码系统的攻击种类
对密码系统的攻击种类分为以下四种:
1、惟密文攻击
在惟密文攻击中,密码分析者知道密码算法,但仅能根据截获的密文进行分析,以得出明文或密钥。由于密码分析者所能利用的数据资源仅为密文,这是对密码分析者最不利的情况。
2、已知明文攻击
已知明文攻击是指密码分析者除了有截获的密文外,还有一些已知的“明文—密文对”来破译密码。密码分析者的任务目标是推出用来加密的密钥或某种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对用该密钥加密的任何新的消息进行解密。
3、选择明文攻击
选择仿乎游明文攻击是指密码分析者不仅可得到一些“明文—密文对”,还可以选择被加密的明备销文,并获得相应的密文。这时密码分析者能够选择特定的明文数据块去加密,并比顷罩较明文和对应的密文,已分析和发现更多的与密钥相关的信息。
密码分析者的任务目标也是推出用来加密的密钥或某种算法,该算法可以对用该密钥加密的任何新的消息进行解密。
4、选择密文攻击
选择密文攻击是指密码分析者可以选择一些密文,并得到相应的明文。密码分析者的任务目标是推出密钥。这种密码分析多用于攻击公钥密码体制。
‘肆’ 区块链密码算法是怎样的
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是一种传统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应用,这其中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共识机制和密码学等。随着各种区块链研究联盟的创建,相关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区块链使用的Hash算法、零知识证明、环签名等密码算法:
Hash算法
哈希算法作为区块链基础技术,Hash函数的本质是将任意长度(有限)的一组数据映射到一组已定义长度的数据流中。若此函数同时满足:
(1)对任意输入的一组数据Hash值的计算都特别简单;
(2)想要找到2个不同的拥有相同Hash值的数据是计算困难的。
满足上述两条性质的Hash函数也被称为加密Hash函数,不引起矛盾的情况下,Hash函数通常指的是加密Hash函数。对于Hash函数,找到使得被称为一次碰撞。当前流行的Hash函数有MD5,SHA1,SHA2,SHA3。
比特币使用的是SHA256,大多区块链系统使用的都是SHA256算法。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下SHA256。
1、 SHA256算法步骤
STEP1:附加填充比特。对报文进行填充使报文长度与448模512同余(长度=448mod512),填充的比特数范围是1到512,填充比特串的最高位为1,其余位为0。
STEP2:附加长度值。将用64-bit表示的初始报文(填充前)的位长度附加在步骤1的结果后(低位字节优先)。
STEP3:初始化缓存。使用一个256-bit的缓存来存放该散列函数的中间及最终结果。
STEP4:处理512-bit(16个字)报文分组序列。该算法使用了六种基本逻辑函数,由64 步迭代运算组成。每步都以256-bit缓存值为输入,然后更新缓存内容。每步使用一个32-bit 常数值Kt和一个32-bit Wt。其中Wt是分组之后的报文,t=1,2,...,16 。
STEP5:所有的512-bit分组处理完毕后,对于SHA256算法最后一个分组产生的输出便是256-bit的报文。
2、环签名
2001年,Rivest, shamir和Tauman三位密码学家首次提出了环签名。是一种简化的群签名,只有环成员没有管理者,不需要环成员间的合作。环签名方案中签名者首先选定一个临时的签名者集合,集合中包括签名者。然后签名者利用自己的私钥和签名集合中其他人的公钥就可以独立的产生签名,而无需他人的帮助。签名者集合中的成员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被包含在其中。
环签名方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密钥生成。为环中每个成员产生一个密钥对(公钥PKi,私钥SKi)。
(2)签名。签名者用自己的私钥和任意n个环成员(包括自己)的公钥为消息m生成签名a。
(3)签名验证。验证者根据环签名和消息m,验证签名是否为环中成员所签,如果有效就接收,否则丢弃。
环签名满足的性质:
(1)无条件匿名性:攻击者无法确定签名是由环中哪个成员生成,即使在获得环成员私钥的情况下,概率也不超过1/n。
(2)正确性:签名必需能被所有其他人验证。
(3)不可伪造性:环中其他成员不能伪造真实签名者签名,外部攻击者即使在获得某个有效环签名的基础上,也不能为消息m伪造一个签名。
3、环签名和群签名的比较
(1)匿名性。都是一种个体代表群体签名的体制,验证者能验证签名为群体中某个成员所签,但并不能知道为哪个成员,以达到签名者匿名的作用。
(2)可追踪性。群签名中,群管理员的存在保证了签名的可追踪性。群管理员可以撤销签名,揭露真正的签名者。环签名本身无法揭示签名者,除非签名者本身想暴露或者在签名中添加额外的信息。提出了一个可验证的环签名方案,方案中真实签名者希望验证者知道自己的身份,此时真实签名者可以通过透露自己掌握的秘密信息来证实自己的身份。
(3)管理系统。群签名由群管理员管理,环签名不需要管理,签名者只有选择一个可能的签名者集合,获得其公钥,然后公布这个集合即可,所有成员平等。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伍’ 常见密码算法原理
PBKDF2(Password-Based Key Derivation Function)是一个用来导出密钥的函数,用来生成加密的密码,增加破解的难度,类似bcrypt/scrypt等,可以用来进行密码或者口令的加密存储。主要是盐值+pwd,经过多轮HMAC算法的计算,产生的密文。
PBKDF2函数的定义
DK = PBKDF2(PRF, Password, Salt, c, dkLen)
• PRF是一个伪随机函数,例如HASH_HMAC函数,它会输出长度为hLen的结果。
• Password是用来生成密钥的原文密码。
• Salt是一个加密用的盐值。
• c是进行重复计算的次数。
• dkLen是期望得到的密钥的长度。
• DK是最后产生的密钥。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4261009
下面我们以Alice和Bob为例叙述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的原理。
1,Diffie-Hellman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参与者定义一个组,在这个组中定义一个大质数p,底数g。
2,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是一个两部分的过程,Alice和Bob都需要一个私有的数字a,b。
下面是DH交换的过程图:
本图片来自wiki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实例
1.爱丽丝与鲍伯协定使用p=23以及g=5.
2.爱丽丝选择一个秘密整数a=6, 计算A = g^a mod p并发送给鲍伯。
A = 5^6 mod 23 = 8.
3.鲍伯选择一个秘密整数b=15, 计算B = g^b mod p并发送给爱丽丝。
B = 5^15 mod 23 = 19.
4.爱丽丝计算s = B a mod p
19^6 mod 23 = 2.
5.鲍伯计算s = A b mod p
8^15 mod 23 = 2.
ECDH:
ECC算法和DH结合使用,用于密钥磋商,这个密钥交换算法称为ECDH。交换双方可以在不共享任何秘密的情况下协商出一个密钥。ECC是建立在基于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问题上的密码体制,给定椭圆曲线上的一个点P,一个整数k,求解Q=kP很容易;给定一个点P、Q,知道Q=kP,求整数k确是一个难题。ECDH即建立在此数学难题之上。密钥磋商过程:
假设密钥交换双方为Alice、Bob,其有共享曲线参数(椭圆曲线E、阶N、基点G)。
来自 http://www.cnblogs.com/fishou/p/4206451.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HA%E5%AE%B6%E6%97%8F
exponent1 INTEGER, -- d mod (p-1)
exponent2 INTEGER, -- d mod (q-1)
coefficient INTEGER, -- (inverse of q) mod p
otherPrimeInfos OtherPrimeInfos OPTIONAL
}
-----END RSA PRIVATE KEY-----
while a RSA public key contains only the following data:
-----BEGIN RSA PUBLIC KEY-----
RSAPublicKey ::= SEQUENCE {
molus INTEGER, -- n
publicExponent INTEGER -- e
}
-----END RSA PUBLIC KEY-----
and this explains why the private key block is larger.
Note that a more standard format for non-RSA public keys is
-----BEGIN PUBLIC KEY-----
PublicKeyInfo ::= SEQUENCE {
algorithm AlgorithmIdentifier,
PublicKey BIT STRING
}
AlgorithmIdentifier ::= SEQUENCE {
algorithm OBJECT IDENTIFIER,
parameters ANY DEFINED BY algorithm OPTIONAL
}
-----END PUBLIC KEY-----
More info here.
BTW, since you just posted a screenshot of the private key I strongly hope it was just for tests :)
密钥的长度
C:\herong>java RsaKeyGenerator 128
p: 17902136406704537069
q: 17902136406704537077
m:
Molus:
Key size: 128
Public key:
Private key:
C:\herong>java RsaKeyGenerator 256
p:
q:
m: ...
Molus: ...
Key size: 256
Public key: ...
Private key: ...
https://security.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90169/rsa-public-key-and-private-key-lengths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921508/trying-to-understand-java-rsa-key-size >
http://www.herongyang.com/Cryptography/RSA-BigInteger-Keys-Generated-by-RsaKeyGenerator-java.html
update() adds data to the Cipher’s internal buffer, then returns all currently completely encoded blocks. If there are any encoded blocks left over, they remain in the Cipher’s buffer until the next call, or a call to doFinal(). This means that if you call update() with a four byte array to encrypt, and the buffer size is eight bytes, you will not receive encoded data on the return (you’ll get a null instead). If your next call to update() passes five bytes of data in, you will get an 8 byte (the block size) array back, containing the four bytes passed in on the previous call, the first four bytes from the current call – the remaining byte from the current call is left in the Cipher’s buffer.
doFinal() on the other hand is much simpler: it encrypts the passed data, pads it out to the necessary length, and then returns it. The Cipher is essentially stateless.
来自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931511
DH算法的中间人攻击
在最初的描述中,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本身并没有提供通讯双方的身份验证服务,因此它很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 一个中间人在信道的中央进行两次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一次和Alice另一次和Bob,就能够成功的向Alice假装自己是Bob,反之亦然。而攻击者可以解密(读取和存储)任何一个人的信息并重新加密信息,然后传递给另一个人。因此通常都需要一个能够验证通讯双方身份的机制来防止这类攻击。
优缺点:
1、 仅当需要时才生成密钥,减小了将密钥存储很长一段时间而致使遭受攻击的机会。
2、 除对全局参数的约定外,密钥交换不需要事先存在的基础结构。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许多不足:
1、 没有提供双方身份的任何信息。
2、 它是计算密集性的,因此容易遭受阻塞性攻击,即对手请求大量的密钥。受攻击者花费了相对多的计算资源来求解无用的幂系数而不是在做真正的工作。
3、 没办法防止重演攻击。
4、 容易遭受中间人的攻击。第三方C在和A通信时扮演B;和B通信时扮演A。A和B都与C协商了一个密钥,然后C就可以监听和传递通信量。中间人的攻击按如下进行:
(1) B在给A的报文中发送他的公开密钥。
(2) C截获并解析该报文。C将B的公开密钥保存下来并给A发送报文,该报文具有B的用户ID但使用C的公开密钥YC,仍按照好像是来自B的样子被发送出去。A收到C的报文后,将YC和B的用户ID存储在一块。类似地,C使用YC向B发送好像来自A的报文。
(3) B基于私有密钥XB和YC计算秘密密钥K1。A基于私有密钥XA和YC计算秘密密钥K2。C使用私有密钥XC和YB计算K1,并使用XC和YA计算K2。
(4) 从现在开始,C就可以转发A发给B的报文或转发B发给A的报文,在途中根据需要修改它们的密文。使得A和B都不知道他们在和C共享通信。
‘陆’ 什么是密码分析,其攻击类型有哪些
答:密码分析是指研漏稿究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来恢复明文的科学。攻击类型棚前有只有密文的攻击,已知明文的攻击,选择明文的攻击,适应性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的攻击,选择密钥的攻击,橡皮管密码攻击。S盒是DES算法的核心。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为4bit数据。返和孝
‘柒’ 对称密钥的攻击我们是知道的,对公钥密码是否还存在攻击
对于公钥密码的原理我在另外一篇答案中曾有解释 公钥的原理
首先我们知道公钥密码算法应满足如下要求:
- 接收方B产生密钥对(公开钥PKB和秘密钥SKB)是计算上容易的。
- 发送方A用收方的公开钥对消息m加密以产生密文c,即c=EPKB[m]在计算上是容易的。
- 接收方B用自己的秘密钥对c解密,即m=DSKB[c]在计算上是容易的。
- 窃听者由B的公开钥PKB求秘密钥SKB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 敌手由密文c和B的公开钥PKB恢复明文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 加、解密次序可换哗旁,即EPKB[DSKB[m]]= DSKB[EPKB[m]]这一点虽然非常有用,但不是对所有的算法都有要求。
对公钥密码的攻击
和单钥密码体制一样,如果密钥太短,公钥密码也易受穷举搜纤宽索攻击,因此密钥必须足够长才能抵抗穷举搜索攻击,然而又由于公钥密码所使用的可逆函数的计算复杂性与密钥长度常常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增大得更快,所以密钥长度太大又会使得加解密算法运算太慢而不实用。因此公乱竖橡钥密码目前主要用于密钥管理和数字签名。
对公钥密码算法的第二种攻击是寻找由公开钥计算秘密钥的方法。目前为止,对常用公钥算法还都未能证明这种攻击是不可行的。
还有一种仅适用于公钥密码算法的攻击方法,称为可能字攻击。例如对56比特的DES密钥用公钥密码算法加密后发送,敌手用算法的公开钥对所有可能的密钥加密后与截获的密文相比较,如果一样,则相应的明文即DES的密钥就被找出。因此不管公钥算法的密钥多长,这种攻击的本质是对56比特DES密钥的穷举攻击。抵抗方法是在欲发送的明文消息后添加一些随机比特。
‘捌’ 密码学第一次实验报告:DES算法与差分攻击
DES算法与差分攻击
了解DES算法基本工作原理,体会并理解分组密码算法的混淆和扩散概念。了解Sbox工作原理及效果。了解DES的工作模式和填充方式。了解差分攻击
的基本原理。
IP置换目的是将输入的64位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分各长32位。
表中的数字代表新数据中此位置的数据在原数据中的位置,即原数据块的第58位放到新数据的第1位,第50位放到第2位,……依此类推,第7位放到第64位。置换后的数据分为L0和R0两部分,L0为新数据的左32位,R0为新数据的右32位。
不考虑每个字节的第8位,DES的密钥由64位减至56位,每个字节的第8位作为奇偶校验位。产生的56位密钥由下表生成(注意表中没有8,16,24,32,40,48,56和64这8位):
在DES的每一轮中,从56位密钥产生出不同的48位子密钥,确定这些子密钥的方式如下:
1).将56位的密钥分成两部分,每部分28位。
2).根据轮数,这两部分分别循环左移1位或2位。每轮移动的位数如下表:
移动后,从56位中选出48位。这个过程中,既置换了每位的顺序,又选择了子密钥,因此称为压缩置换。压缩置换规则如下表(注意表中没有9,18,22,25,35,38,43和54这8位):
压缩后的密钥与扩展分组异或以后得到48位的数据,将这个数据送人S盒,进行替代运算。替代由8个不同的S盒完成,每个S盒有6位输入4位输出。48位输入分为8个6位的分组,一个分组对应一个S盒,对应的S盒对各组进行代替操作。
一个S盒就是一个4行16列的表,盒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4位的数。S盒的6个输入确定了其对应的输出在哪一行哪一列,输入的高低两位做为行数H,中间四位做为列数L,在S-BOX中查找第H行L列对应的数据(<32)。
S盒代替时DES算法的关键步骤,所有的其他的运算都是线性的,易于分析,而S盒是非线性的,相比于其他步骤,提供了更好安全性
S盒代替运算的32位输出按照P盒进行置换。该置换把输入的每位映射到输出位,任何一位不能被映射两次,也不能被略去,映射规则如下表:
表中的数字代表原数据中此位置的数据在新数据中的位置,即原数据块的第16位放到新数据的第1位,第7位放到第2位,……依此类推,第25位放到第32位。
末置换是初始置换的逆过程,DES最后一轮后,左、右两半部分并未进行交换,而是两部分合并形成一个分组做为末置换的输入。末置换规则如下表:
置换方法同上
实际应用中,DES是根据其加密算法所定义的明文分组的大小(64bits),将数据割成若干64bits的加密区块,再以加密区块为单位,分别进行加密处理。根据数据加密时每个加密区块间的关联方式,可以分为4种加密模式,包括ECB,CBC,CFB及OFB。
DES算法其中主要起作用的算法有:矩阵置换、扩展、左移、异或、左右互换、s盒作用 。其中对攻击者来说最麻烦的要说s盒一步,破解des体系关键在s盒。
乍一看六位输入与四位输出貌似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对于同一个s盒具有相同输入异或的所有输入六比特组的输出四比特异或值有一定规律。
具体些说,对于输入异或相同的明文对B,B*仅有32组,而这32组输出异或却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仅分布在很少的几个四比特值中;也可以说具有相同输入异或且输出四比特异或也相同的六比特输入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正是这种输入输出输出异或间的不均匀性可以被攻击者利用并破解密钥。
结果表格:
‘玖’ 三次加密算法的攻击与破译的方法有什么缺憾
缺憾有二,如下:
1)产生密钥很麻烦,受到素数产生技术的限制,因而难以做到一次一密。
2)安全性,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的因子分解,但并没有从理论上证明破译RSA的难度与大数分解难度等价,而且密码学界多数人士倾向于因子分解不是NP问题。
密码学中,三重数据加密算法(英语:Triple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缩写为TDEA,Triple DEA),或称3DES(Triple DES),是一种对称密钥加密块密码,相当于是对每个数据块应用三次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由于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原版DES密码的密钥长度变得容易被暴力破解;3DES即是设计用来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即通过增加DES的密钥长度来避免类似的攻击,而不是设计一种全新的块密码算法。
‘拾’ 通常攻击密码都有什么方法
攻击密码系统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对密码进行分析的尝试称为攻击。Kerckhoffs最早在19世纪阐明密码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这个假设就是秘密必须完全寓于密钥中。Kerckhoffs假设密码分析者已有密码算法及其实现的全部详细资料。
密码分析者攻击密码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穷举攻击
所谓穷举攻击是指密码分析者采用依次试遍所有可能的密钥,对所获密文进行解密,直至得到正确的明文;或者用一个确定的密钥对所有可能的明文进行加密,直至得到所获得的密文。显然,理论上对于任何实用密码,只要有足够的资源都可以用穷举攻击将其攻破。
穷举攻击所花费的时间等于尝试次数乘以一次解密(加密)所需的时间。显然可以通过增大密钥量或者加大解密(加密)算法的复杂性来对抗穷举攻击。当密钥量增大时,尝试的次数必然增大。当解密(加密)算法的复杂性增大时,完成一次解密(加密)所需的时间增大,从而使穷举攻击在实际上不能实现。穷举攻击是对密码的一种最基本的攻击方法。
统计分析攻击
所谓统计分析攻击就是指密码分析者通过分析密文和明文的统计规律来破译密码。统计分析攻击在历史上为破译密码做出过极大的贡献。许多古典密码都可以通过分析密文字母和字母组的频率和其他统计参数而破译。对抗统计分析攻击的方法是设法使明文的统计特性不带入密文。这样密文不带有明文的痕迹,从而使统计分析攻击成为不可能。能够抵抗统计分析攻击已成为近代密码的基本要求。
数学分析攻击
所谓数学分析攻击是指密码分析者针对加解密算法的数学基础和某些密码学特性,通过数学求解的方法来破译密码。数学分析攻击是对基于数学难题的各种密码的主要威胁。为了对抗这种数学分析攻击,应当选用具有坚实数学基础和足够复杂的加解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