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erd
‘壹’ 快速进行数据库管理的Mac软件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在Mac系统平台上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这款名为sqleditor for Mac的软件能够帮助用户有效的进行数据库管理。作为Mac平台上一款深受用户欢迎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这款软件拥有连接 Oracle、 DB2、 SQL Server、 Sybase 和其他 ODBC 兼容的数据库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快速帮助用户建立并管理数据库。
sqleditor for Mac是用于OS X的SQL数据库设计和实体关系图(ERD)工具。它通过拖放,点击来手动替换键入的SQL,从而使数据库创建变得更快更轻松。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数据库,那么sqleditor for Mac可以通过逆向工程图来帮助你看到它的样子。或者使用sqleditor for Mac通过新的设计报告导出器创建文档。如果您需要设计数据库或者您有现有的数据库进行管理,sqleditor for Mac可能很有用。如果您正在学习数据库设计,这也很有用。
点击鼠标 添加表和列,索引和外键。查看您创建的所有内容都显示在您的面前。您可以缩小以查看结构的概述,放大以查看详细信息,所有缩放级别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编辑。在检查面板显示对象特定的编辑选项为每个对象类型,你可以同时编辑多个对象。
将其导入到sqleditor中,轻松进行更改,然后使用您所做的更改更新数据库。使用diff侧边栏查看您在当前会话中所做的更改,或与其他文件进行比较。sqleditor可以从源SQL文件和实时数据库创建图表。您还可以导入和导出Ruby on Rails迁移文件。sqleditor会记录它使用的所有指令,以便您可以查看更改的内容,并且如果要首先检查正确性,则可以在导出之前预览更改。
您可以导出到主要的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SQLite,Postgres和Oracle。sqleditor自定义生成的SQL以使用您想要的方言。sqleditor还支持编辑Ruby on Rails迁移和模式文件。我们也有一个实验性的Django插件。
流线型单窗口界面
我们将检查器和所有浮动调色板合并到主窗口中。这意味着更少的屏幕杂乱,它在全屏模式下更好,并且在较小的屏幕上更有效。
javascript插件系统
使用Javascript创建自己的SQL方言以便导出。我们的新报告生成器也使用javascript,因此很容易定制。
性能改进
sqleditor 3支持更大的文档并加快加载速度。它还具有许多其他性能和稳定性改进
更好的飞行前飞行和更多的飞行前行动
预检系统已得到改进,新的错误显示和单击突出显示有错误的表。我们还添加了一些新的预检操作来捕获数据库设计中的新类型错误。
设计报告生成器
立即生成表和视图的完整列表,列出列,索引,外键和约束。它还包括您在sqleditor中设置的或我们从数据库系统中提取的任何注释或注释。使用我们的报告模板,或使用车把兼容模板创建您自己的模板。
这款sqleditor for Mac能够满足对数据库管理的所有需求,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管理多个数据源,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图形。如果您想要创建管理SQL数据库图形,这款软件是不错的选择。
‘贰’ 函数依赖和范式是如何被逐渐认识和发展起来的
函数依赖和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
函数依赖理论的出现
范式理论的发展
实践中的应用
在数据库诞生的早期,数据被存储在文件中,没有数据模型或规范可言。随着数据库行旅的出现,人们开始探索如何组织数据以便于查询和管理。此时,人们主要使用实体-关系图(ERD)和层次模型来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但是这些模型没有提供规范的方法来消除冗余数据或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20世纪60年代,数据库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减少数据冗余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这个时期,E.F. 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他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关系模档旁凳型和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Codd提出了函数依赖的概念,指出在一个关系中,某些属性的值可以通过其他属性的值推导出来。他还提出了第一范式的概念,要求关系中的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启皮即不可再分。
在函数依赖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范式,包括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NF范式等。这些范式描述了关系中的数据如何消除冗余和保持一致性。它们提供了规范的方法来设计和优化数据库模式,使得数据库更容易维护和查询。
范式理论在数据库设计和优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选择适当的范式,以便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最佳性能。例如,第三范式适用于数据具有大量重复的情况,而BCNF范式适用于多对多关系的情况。
总之,函数依赖和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据库出现的早期。通过函数依赖理论和范式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优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叁’ E-R图表示的是什么
E-R图也称为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它提供历尘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在ER图中有以下四个成分:
矩形框:表示实体,在框中记入实体名。
菱形框:表示联系,在框中记入联系名。
椭圆形框:表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将属性名记入框中。对于主属性名,则在其名称下划一下划线。
连线:实体与属性之间;实体与联系之间;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对于一对一联系,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 对于一对多联系,要在一的一方写1,多的一衡烂耐方写N;对于多对多关系,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
(3)数据库erd扩展阅读:
E-R图设计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数据库设计人员能否真正把握应用环境的业务流程以及在该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客观对象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活动,这需要作准确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
这些客观对象如果需要记录的话,就抽象为E-R图中的实体(描述实体的众多相关数据就抽象为实体的属性,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众多实体抽象为实体型)。它们之间发生的活动如果也需要记录的话,就抽象为E-R图中的联系,这是E-R图设计的重点咐春。
‘肆’ ER图ERD是什么
其实网络里面的答案多得很。如果你要问的是关于软件工程的话ERD图就是实体-关系图。我的理启春解是,则橡它主要是描述的数据对象间的关孙旁旁系。是数据建模活动的记号。就是用图形来说明一个系统是怎么运作的,不需要你了解怎么实现。这个可根据你自己细化。具体建议你网络 ER数据库设计工具提供了一个“方框与箭头”的绘图工具,帮助用户建立ER图来描绘数据。
‘伍’ UML和ERD的区别
1.UML--用于面向对拦辩象的程序设计,为开发系统建立模型(如搜衡山用例世中图,类图,顺序图,...)
2.ERD--用于为数据库的系统建立模型.
‘陆’ 关于数据库的问题,画ERD图
分析3.1】 重点:软件开发方法、CMM、成本估算、风险分析、进度管理、人员管理、软件开发环境 3.2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描述加工处理的结构化语言) ·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系统规格说明书 【分析3.2】 高度重视UML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 考点:UML的各类图 3.3 系统设计知识 ·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原则、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系统配置方案) · 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 系统设计说明书 【分析3.3】 重点: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3.4 系统实施知识 ·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 程序设计风格 ·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 测试设计和管理(错误曲线、错误排除、收敛、注入故障、测试用例设计、系统测试报告) · 系统转换基础知识 3.5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 系统运行管理基础知识 · 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 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分析3.4/3.5】 重点:结构化设计中信息流、变换分析、系统结构设计原则、系统划分、模块设计、数据存储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测试方法、系统维护的分类 难点:系统测试方法、测试分类、系统可维护性评价指标 3.6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面向对象开发概念(类、对象、属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对象之间的引用) ·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越性以及有效领域 ·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体系结构、类的设计、用户接口设计) · 面向对象实现方法(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类的实现、方法的实现、用户接口的实现、准备测试数据)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Visual、Bsasic、Visual C++)的基本机制 · 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对象的概念 【分析3.6】 重点:面向对象开发:类、对象、属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OMT方法 难点:建议在数据流图、结构化分析方法上多加掌握。 【分析3】 考试题型一般分布在:DFD、软件的生存周期;数据流图;模块间的关系;软件测试的分类、软件质量管理(标准)软件的特性、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系统测试、软件能力成熟评估 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数据流图、黑盒/白盒测试、面向对象技术的概念 4.安全性知识 · 安全性基本概念 · 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 · 存取控制、防闯入、安全管理措施 · 加密与解密机制 · 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 【分析4】 系统安全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应用价值较高的知识,可结合现实中的相关问题来加深理解。 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加密与解密算法、 5.标准化知识 · 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制订过程 ·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基本知识 ·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知识 · 标准化机构 6.信息化基础知识 · 信息化意识 ·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 有关的法律、法规 ·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 ·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分析5/6】 信息化、标准化知识是新增考点。标准化方面有标准标识,标准修订等是对基本素质的考查,也要重视。 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7.计算机专业英语 ·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分析7】 专业英语,是对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考查,考前需有意识阅读点英文专业资料。 考试题型一般分布在:软件行业标准,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化基础知识。 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行业标准的类别;计算机安全,CMM分类,计算机软件着作权问题。 考试科目2:软件设计 本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l 外部设计 l 内部设计 l 程序设计 l 系统实施 l 软件工程 本部分所涉及内容为软件设计的日常工作,这些内容同样出现在上午考试试题中。 1.外部设计 1.1 理解系统需求说明 1.2 系统开发的准备 · 选择开发方法、准备开发环境、制订开发计划 1.3 设计系统功能 · 选择系统结构,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设计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实现方法,制订详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 1.4 设计数据模型 · 设计ER模型、数据模型 1.5 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 系统配置图、各子系统关系图、系统流程图、系统功能说明书、输入输出规格说明、数据规格说明、用户手册框架 · 设计系统测试要求 1.6 设计评审 应能由考试说明内容,来阅读 2.内部设计 2.1 设计软件结构 · 按构件分解,确定构件功能规格以及构件之间的接口 · 采用中间件和工具 2.2 设计输入输出 · 屏幕界面设计、设计输入输出检查方法和检查信息 2.3 设计物理数据 · 分析数据特性,确定逻辑数据组织方式、存储介质,设计记录格式和处理方式 · 将逻辑数据结构换成物理数据结构,计算容量,进行优化 2.4 构件的创建和重用 · 创建、重用构件的概念 · 使用子程序库或类库 2.5 编写内部设计文档 · 构件划分图、构件间的接口、构件处理说明、屏幕设计文档、报表设计文档、文件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 2.6 设计评审 3.程序设计 3.1 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3.2 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 模块规格说明书(功能和接口说明、程序处理逻辑的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 ·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 3.3 程序设计评审 4.系统实施 4.1 配置计算机系统及其环境 4.2 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4.3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 Basic、Visual C++中任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以便能指导程序员进行编程和测试,并进行必要的优化 4.4 系统测试 · 指导程序员进行模块测试,并进行验收 · 准备系统集成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 准备测试数据 · 写出测试报告 5.软件工程 · 软件生存期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软件成本模型 · 定义软件需求(系统化的目标、配置、功能、性能和约束) · 描述软件需求的方法(功能层次模型、数据流模型、控制流模型、面向数据的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等) · 定义软件需求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软件设计(分析与集成、逐步求精、抽象、信息隐蔽) · 软件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Warnier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 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软件测试的原则与方法 ·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软件质量控制) · 软件过程评估基本方法、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基本方法 · 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CASE) · 软件工程发展趋势(面向构件,统一建模语言(UML)) · 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和方法 本部分综合分析: 软件设计师,关键是设计软件的能力。考纲要求:要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及指定的四种面向对象语言中的一种。这部分专业能力严重依赖工作实践,要求有一定经验的积累,是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体现。如无实践经验,要学会借鉴,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这部分主要体现在下午考试中,现就如何应对下午考试进行分析: 近几次考试中下午试题分五个题目,一个数据库,一个程序填空题、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题,另两个题目分别为数据流图、UML、或流程图等。 数据库题目,要求补全SQL语言,这要求考生熟悉SQL的语言,无论对上午题目还是下午题目都很重要。这是学习和复习的一个重点。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意在让用户理解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请认真弄清其应用,在画出数据流图的情况下,系统的功能也就确定了,再经过细化,逐步向物理结构迈进。考核时,试题多从父图和子图的平衡来分析。这部分内容,一个解题的关键是高度重视题目说明,务必正确、深入理解其内容,必要时要读几遍,同时对于给出的图表,也要务必看懂。这样答题就轻松了,答案实际就蕴含在说明中。 流程图类题目,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它就一个具体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描述,是面向过程的。但所求问题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应理解思路,细心作答。 答题形式最简单也是难度最大的是程序填空。为便于阅卷,这类题目以程序填空形式出现,这不仅要求理解问题本质,同时也要弄清作者解题思路,这一点比自己独立完成程序设计要难得的多。针对问题,首先设计自己的思路,如何解决问题,先后顺序怎样;然后试读程序,如何思路大体一致,很好,这题容易解决了。如思路不一致,设法弄清每一段代码的功能,其逻辑结构怎样,进而弄清命题人的解题思路,再顺势解决问题。人们常讲,答案就在题目中,这是对的。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找到所求答案。不过前提条件是考生要熟悉这种语言,又要明白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正确作答。这个题目比较难,要么不得分,要么得全分。 近年对于统一建模语言UML考查较多,已引起了考生的注意。它代表了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目前是可视化建模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人们对于图的理解相对其他形式更容易一些,图能更清晰地描述和说明问题的本质,因此,UML体现了这一特点。这类题目难度与数据流图相似,自然解题思想也相同。从形式上看,数据流图更朴实一些,UML类的题目则透出一种新颖、现代的气息。 最后的题目面向对象语言是一个选做题,给考生以自由,可以发挥个人的优势。命题已注意到不同语言的考查难度一致性,要求考生就同一问题回答,实现了形式上的公平,自然是一个进步
‘柒’ 什么是数据库的关系完整性
关系的究整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被称作是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一、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
规则2.1 实体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例如在关系“SAP(SUPERVISOR,SPECIALITY,POSTGRADUATE)”中,“研究生姓名POSTGRADUATE”属性为主码(假设研究生不会重名),则“研究生姓名”不能取空值。
实体完整性规则规定基本关系的所有主属性都不能取空值,而不仅是主码整体不能取空值。例如学生选课关系“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中,“学号、课程号”为主码,则“学号”和“课程号”两个属性都不能取空值。
对于实体完整性规则说明如下:
(1)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例如学生关系对应于学生的集合。
(2)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唯一性标识。
(3)相应地,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
(4)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所谓空值就是“不知道”或“无意义”的值。如果主属性取空值,就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这与第(2)点相矛盾,因此这个规则称为实体完整性。
二、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
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描述的。这样就自然存在着关系与关系间的引用。先来看三个例子。
例1 学生实体和专业实体可以用下面的关系表示,其中主码用下划线标识: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这两个关系之间存在着属性的引用,即学生关系引用了专业关系的主码“专业号”。显然,学生关系中的“专业号”值必须是确实存在的专业的专业号,即专业关系中有该专业的记录。这也就是说,学生关系中的某个属性的取值需要参照专业关系的属性取值。
规则2.2 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三、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
任何关系数据库系统都应该支持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除此之外,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往往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例如某个属性必须取唯一值、某些属性值之间应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某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在 0~100之间等。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要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