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人生的算法课

人生的算法课

发布时间: 2023-03-29 11:30:24

A. 老喻的人生算法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每一节的文章结构:

1.      首先承上启下,说说上一节讲的内容,然后引出本节的内容。

2.      提出一个应用到本节方法的问题,针对问题举例子,以这举友返个例子中的人物的处理方式进步一部说明本节的内告没容。

3.      要做到本节的方法面临的挑战正饥是什么?针对挑战提出自己的概念或者方法论。

B.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05—三段—内控

内控点:这四个环兄扰冲节连接的时候,我们认知往往在这些点上出现问题。

对于懒的人,要提高思考的敏感性,就是要加强主动思考的能力。

对于有小聪明的人,设立大羡歼脑决策者,催促完成每个环节的角色,遇到困难不能逃避,对自己狠一点。

关键:李轮能把下一飞轮的决策过程,和上一个飞轮的结果分开

在纸上写下某一行动的理由,如不能写出,就不采取行动

C. 人生算法A计划

初见《老喻的人生算法》是在去年七八月份

当时我内心的感受:卧槽,这写的啥鬼东西,一脸懵逼,完全看不懂在说啥。

现看《老喻的人生算法》,我内心的感受:天哪,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怎么没早点遇见它。

emmm...真香

《老喻的人生算法》主要由两个模块构成:

A计划,针对的是你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

B计划,针对的是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A计划的目标,是把你打造成一辆赛车;B计划是要让你这辆赛车,在正确的赛道上获胜。

这就是人生算法的主要目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人只要不停地学习,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就好了,迟早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现在我才知道自己成了井底之蛙,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后,我越发现我身边的人都很努力。

万千世界,我只是其中一只蝼蚁,渺小若一粒尘埃,努力上进的人不计其数,那既然都很努力,凭什么出人头地的是我?凭什么!

我也曾想去了解那些牛人的成功路径,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对比一下我们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到底有何不同?但是苦于找不到渠道,后来就不了了之,幸好遇见了人生算法这门课程。

人生算法总结了,地球上最厉害的那些人的底层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让你成为解决“不确定问题”的高手。

接下来,就进入到正题。

按照老喻的说法就是 算法指的就是可复制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举个栗子

你按照一个精确的食谱烤面包时,食谱上写着加入20克白砂糖,放入180度的烤箱里,烤30分钟等等,这些步骤就是一个算法。

如果一个红烧肉的菜谱里面说放盐少许,葱花少许,这可能就称不上算法。因为没有量化,它就不能复制。

所以这门课讨论的算法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词: 解决问题、步骤、量化、可复制。

A计划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过程,塑造你自己,有点儿像制造一辆汽车。那这辆汽车应该怎么造呢?

首先要理解一下造车四大法则: 使命 环境 行动 反馈

这里的使命指的是就是 打造好自己这辆车, 财富和成就只不过是这辆车经过和到达的地方而已,

当你为了某种使命而生活时,你未必一定要中大奖,也能从每天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感觉,

使命不知道哪一天到来,但在此之前你需要为了你的使命,虔诚地准备着。

现实是一片烂泥地,法拉利未必比拖拉机跑得更好。

现实世界,不是一个比拼设备的赛车场。高配不一定是赢家,低配版本同样有很多机会。

再每个伟大的事物,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iPhone刚出来的时候,也不比诺基亚好用多少。

所以你现在的环境无论有多糟糕,请从现在开始打造你自己这辆车,行动比不行动要好。

你应该一边装配,一边驾驶,别搞火箭发射。

什么叫火箭发射?就是假设现实高度可控,未来可以被预测。通过聪明的计划和高效的执行,你就能取得好的结果。

可惜真实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根本不存在准备好的那一天。现在公认可行的是“精益创业”模式,我们必须在行动中去学习。

反馈是冠军的早餐。 我们在造自己这辆赛车时,要从全局性和动力机制出发,建立反馈系统,不断纠错、更新、迭代。

用放大镜来拆分认知行为,一个完整的闭环有“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动作,四个动作头尾相连形成圆圈。

我们来拆解一下大脑工作的慢动作。我们把“从获取信息到采取行动”这个过程,当做一个认知行为的最小闭环,它特别像一个四人接力赛:

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首先要从外界去获取信息,这时你要充满好奇心。

你要把各种可能性都罗列出来,评估每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这时你要能保持灰度,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你不喜欢的。

你必须作出黑白分明的选择。即使你没有把握,你也要发出清晰的指令。

你就变成了一个坚定的执行者,就像闯进了瓷器店的大象,要勇往直前地完成任务。

所以,这个接力赛是由这四个人完成的,他们分别叫 “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和“疯子行动”。

这一个接力赛就是人生中的一个个小切片,每一个切片里,我们完成了一次从认知到行动的完整闭环。一个个小闭环,随着时间不断叠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

人与人之间,一个小闭环差别不大,但一个个闭环不断串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区别。

所谓初段的闭环,就是指我们要积极去做这四个动作,把闭环完成。 闭环是为了形成一个反馈系统,给自己的未来按下启动按钮。

我们通常认为,闭环是为了给别人一个交代。其实不是,它甚至也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而是要给未来一个交代。

只有迈出行为的第一步,你才能和未来有了链接。这样你就能理解了,为什么闭环是人生算法A计划整个九段的基石。

所以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与其去闷着头想,憋大招,不如迈出双腿,先完成一个闭环再说。勇于尝试,不停修正,最终你自然会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最优解。

大脑有两种套运行系统,“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也就是《思考快与慢》当中的系统1和系统2

自动驾驶模式的特点是很快,例如你驾驶汽车遇到突发事件时猛踩刹车,这是个自动处理的动作,包含了反射、本能、直觉、冲动。

主动控制模式则显得有点儿慢,但它需要深思熟虑,你需要调用经验、记忆、分析、理性。

这两个模式也经常发生错位,该自动驾驶的时候控制太多,而该主动控制的时候却自动驾驶。

高手把一件事做好的秘密就是,最开始交由“主动控制系统”来管理、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接管。

那怎么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呢?

行为学和电生物学的综合研究告诉我们,先将第一项任务自动化,你就能够有更多的心智资源投入到第二项任务中。

怎么才能打造,在两种模式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呢?

把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系统”。

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后,积极用“主动控制系统”复盘。

在大脑中用“主动控制系统”去模拟“自动驾驶系统”。

一切脑力活动,最后拼的都是体力;一切体力活动,当然只是那些看起来以体力为主的活动,最后拼的都是脑力。

如果你能同时掌握两个系统,并且在中间自由切换,那你就可以成为“人生算法”的二段高手。

在三段内控这个阶段,你需要知道,一次完整地认知行为,实际上是由4个最为关键的控制点组成的。

“认知飞轮”由感知 、认知、决策以及行动这四个节点构成:

在感知环节,你像个情报员,获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

在认知环节,你像个分析师,你需要特别理性,考虑各种变量,并且给予公平的估值;

在决策环节,你像个指挥官,你必须根据分析师的评估计算,作出一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必然是有取舍的,你需要十分果断;

在行动环节,你像个战士,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执行任务。

一个完整的认知飞轮,就像一场4乘100米的接力赛,是由4个人共同来完成的,他们分别叫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

“感知”跑完了把接力棒交给“认知”,“认知”跑完了交给“决策”,最后由“行动”来跑最后一棒。

这四个人彼此交棒的那一刻,就是“内控点”要介入的时候。

史蒂芬.柯维曾说过一句话, “在外界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我们的回应就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蕴含在我们的回应中。”

其实这就是介入了“内控点”。我们的认知出现问题,也经常发生在这些点上。

例如,“感知”作为侦察兵获取了某个信息,结果到了内控点他不交棒,拖到认知环节。你知道一个人如果太敏感,就会有些情绪化,也很难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的情况。

又比方说“认知”这个人,更像一名军师,优点是特别智慧,考虑问题周到,但让他拍板,可能就会因为想法太多而优柔寡断。所以到了“决策”这个内控点,他必须把接力棒交给一名将军气质的人。

把握内控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那如何更好的操作内控点呢?巴菲特有一种内控法。

巴菲特说自己如果不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理由,就绝不交易。这个交易可能是错的,但自己必须有一个“交易答案”。

比方说,在纸上写:“我今天要花500亿美金来买苹果公司,因为……”

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就不要买。

写在纸上能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节点,人为制造了一个“内控点”,防止爱欺骗自己的大脑过于冲动。

“人生算法”A计划的三段,内控。不仅一个认知飞轮里有四个内控点,两个认知飞轮之间也有内控点。而且在两个认知飞轮之间,你需要装上一个重启键。

当我们完成一个认知飞轮,需要重启下一个认知飞轮。在这个控制点上,往往会有两个挑战:

第一,舍不得去掉旧的;

第二,无法开始新的。

比如说看电影,付钱后发现电影不好看,你面临两种选择:

第一种,不好看,但忍着看完;

第二种,退场去干别的事情。

你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时候你应该假设:如果这张票是免费的,我看还是不看呢?

那你当然应该退场,还能省出时间干点儿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未来的机会成本。而硬撑着看,你还要继续受罪,时间也浪费了。

理性的决策,告诉我们要放弃沉没成本,除非放弃所带来的新问题,造成的成本更高。但是,恋旧本质上其实还是因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放弃现有局面后,可以创造更好的东西。

人类不光有“损失厌恶症”,也特别不喜欢不确定性。

但现实中不可能什么都准备得好好的,很多时候其实是“只有东风,万事都缺”。即使条件不充分,你也要能“扣动行动的扳机”。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两大难题呢?

有两个“精神装置”,可以帮助你构建自己的“重启系统”。他们分别是两个角色,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代入这两个角色的视角中。

第一个,“外星人”视角。

假设有个外星人,突然飞到地球,接管了你的生活,你应该忽视那些让你纠结的沉没成本,面对问题,提出理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阿尔法狗”视角。

阿尔法狗会把所有的事实,当作已知条件,然后像一个解题高手一样,重新配置资源,积极计算,寻求最佳答案。

不要沉迷自己的思路和假设,每一步都把当前的局面当做已知条件,作出当前情况的最佳选择

一个人不是靠一次的击球,而是靠整个系统、靠概率来获得胜利的。一个球打得好坏,一件事情的得失,并不影响全局。关键在于,一个球打完了,一件事情结束了,你能够马上复原,重启下一个全新的“自我”。

我们学会了如何开启下一个闭环。但一个新闭环对上一个闭环,只是复制还不够,闭环和闭环之间,还需要增长。

那怎样才能实现增长呢?

有效的增长,分为三个阶段:1.增长假设;2.增长验证;3.大规模增长。

怎么理解?打个比方,首先你要有种子,才有增长的可能。因为没法确认种子一定能发芽,所以叫“增长假设”。这是第一阶段。

然后呢,我们要开始做“育苗实验”,看看哪些种子真的可以发芽,对前面的假设进行验证。这是第二个阶段“增长验证”。

只有完成了前两个阶段,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种植。这是第三个阶段,真正的“大规模增长”。

在现实中,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在“增长思维”上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有内核,没增长。产品好,服务好,但没法做大。结果,要么维持着手工作坊的状态,要么就慢慢地消失了。

还有一个误区是——没内核,乱增长。种子不对,也没进行育苗实验,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前段时间有家公司叫星空琴行,地推能力很厉害,迅速开了很多家连锁店,但是因为商业模式根本行不通,很快就倒闭了。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即使你再有能力,你没有增长思维,成长就会受到限制;假如没有基本能力,只谈增长,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概括而言,对于个体来说, 增长思维有一个清晰的主线,分为三个阶段。 在输得起的时候快速试错,积极探索,目的是找到可持续的、可规模化的增长公式,也就是你的个人算法。

具体如何执行呢?

第一步,假设:建立最小化闭环。

第二步,验证:找到北极星指标。

验证,其实是确认两件事:第一,获取一个正向反馈;第二,找到单一指标的关键要素。

第三步,执行:设计增长策略。

对个人来说,你只有找到可学习可复制的增长模式,你的努力才有可能转化为收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内核,就是要找到核心算法,发现你自己的商业模式的种子。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历找到自己内核这一步。

内核有两个特点:

第一,要简单,这样才可以大规模复制;

第二,要有构建系统的潜力,这样才能防止被别人复制。

先看第一个特征,是简单。但“简单”这个词可不简单,它要满足三个关键指标:大概率事件、可复制、大规模。

首先,内核得是大概率事件,它是生活中大概率会重复发生的事。

好吃的火锅会有很多顾客,这件事已经被重复验证过了,是可以重复实现的大概率事件,而不是拍脑袋,靠热情、梦想或者运气。

其次,内核要可复制。

其实世界上排在前面的餐饮品牌,例如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差不多都有一个特点:容易复制。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没多大,最后差别在哪?就是你有没有复制自己的能力。别人开一家店,我能开1000家店,那差距可就大了。

我们的难题不在于做好一件大事,而在于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

怎么样实现这一点呢?你需要做到三点:一、把握时机;二、依靠禀赋;三、形成专业。

第一,把握时机。 你可以选择你在哪,但你不能选择时代。所以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把握时代的机遇非常重要。

第二,依靠禀赋。 什么叫禀赋呢?就是指天赋,以及你已经拥有的资源。比方说海底捞的张勇,他的禀赋就是“懂服务”,从而才能构建文化系统。

第三,形成专业。 光有上面这些还不行,你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打磨,进而形成自己的专业护城河。

求解出自己的内核,就是在为复利作准备。有了种子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大面积种植森林。只有当前面的六段都准备好了,七段复利才会释放出“几何级数增长”的力量。

传统意义上,真正靠谱的复利也就两种,要么是资金固定收益的利滚利,比如储蓄;要么是不动产的持续增值,就是在正确的区位买房。

而很多人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复利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会停,它不是无限复利下去的。

那怎么样才能克服复利停止的风险呢?硅谷着名投资人彼得·蒂尔的观点,特别简单粗暴:垄断。

对个人而言,什么叫垄断呢?

举个例子

不管你觉得自己内心有多么丰富,你在其他大部分人心目中,可能就是一个标签。比如,那个特别能聊天的,那个做PPT的家伙,那个搞投资的,那个卖房子的等等。

其实,这个标签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价值,意味着你占据住了一个赛道。别人有相关的需求,也许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你。

所以说,你在一个公司里面地位是否牢靠,不取决于你有多厉害,或者是有多么勤奋,而是取决于你是不是占据了一个心智,是不是“不可或缺”。这就是个人意义的“垄断”。

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会延迟满足与持续学习,

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学习,是持续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动力。

简而言之, 你需要洞悉时间的机制,用持续学习来构建自己的“垄断”优势,致力于获得长期收益,从而创造复利效应的奇迹。

在前面的7个段位中,我们不断地探寻真理,直逼内核,像滚雪球一样收获复利。滚雪球这个动作听起来很轻松,但要实现没那么简单。

人生长路漫漫,你会遇到挫折,你可能在不确定的现实森林里迷路……这个艰难的过程很像希腊神话里受惩罚的西西弗斯,他每天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等石头滚下来又推上去。

这时候,我们需要愿景,需要抬头仰望星空,找到指引方向的北极星。越伟大的企业和个人,越会强调愿景。

愿景由两大要素组成,核心理念和未来蓝图。核心理念就是你努力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蓝图就是你努力要做成什么样的事。 比方说,迪士尼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使人们过得快乐。

那我们该如何找寻自己的愿景呢?贝佐斯有3个秘密武器,值得学习。

秘密武器1:发现有什么是未来十年不会变化的。

我们都喜欢关注变化,但对于找到愿景来说,不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其实就是常识,以及人们一直追求的美好事物。

秘密武器2:最小化后悔表。

“假设自己80岁高龄时回看自己的人生,现在没有创业,到时候会不会后悔?”如果后悔那就果断去做。当你作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你也可以这么去问自己。

秘密武器3:“以始为终”战略。

什么叫“以始为终”战略?贝佐斯认为在零售业,客户永远不变的就是想要更低的价格,更快捷的配送和更多样的选择,也就是多快好省。他的做法是,先想明白终极问题,再进行逆向操作。

什么是涌现呢?

涌现来自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是复杂系统中最显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特征。

在系统科学中它说的是,大量微观的个体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后,就会有一些全新的属性、规律或模式自发地冒出来,这种现象就称为涌现,而且最后的效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 成功的要素可能很简单。

想要成就非凡的荣耀,并不需要每一个基本要素都非凡。就像能够找到最佳路线的蚂蚁,单个儿并不需要有很厉害的大脑。

2. 重要的是系统。

一个妈妈拍自己的孩子,拍了17年。这是一件可持续、有机会由量变跃升到质变的事情。但大多数事情并不是简单重复就可以形成系统的。例如一个人再勤奋,大概率也很难成为诺奖得主。这里面的差别在哪?如果你没有系统,努力是无法叠加的。

如何构建自己的系统?

一个人也可以构建自己的系统,怎么才能做到呢?

你需要切换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我们引入“时间”这个变量。

在一个个时间切片里的我们,就像一只只蚂蚁和蜜蜂。此时此刻的你,和下一秒的你,就是两只蚂蚁。作决策的你是一只蚂蚁,行动的你是另一只蚂蚁。无数个不同时刻的你,叠加在一起,就像蚂蚁社会一样,构建了一个智能系统。所以,你自己就是一个超级智能系统。

蚂蚁之间的传输控制协议,是这个智能系统的算法。 不同时刻的你之间的关系、反馈、奖赏和连续性,就是你的算法。

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就能理解,人和人之间看起来差别不大,为什么差距会那么大。

差距就在于,有些人是有系统的,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系统。

有系统的人,就是有算法的智能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不断进化,可以创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奇迹。这就是“涌现”。

那怎么搭建自己的系统呢?

其实就是《人生算法》A计划的九个段位。这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找到自己系统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人生定位”和“个人战略”。

我们再回顾一下《人生算法》的造车计划,四个轮子是“感知-认知-决策-行动”,发动机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核,导航系统是愿景。

这辆车就是你我的个人系统,通过它,我们才能长途跋涉,去坚持做长期且有复利的事情。

从初段到九段,正是一个形成个体的人生算法的过程,你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有算法的系统来经营。

一个人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找到可大规模复制的、具有连续性的“大概率事件”作为内核,这样才能像一辆车一样跑起来,进而收获人生的复利。

D.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16—宿命

这一章讲用概率思维提高人生的成功率

是把人生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提高你应对不确定性的问题的判断率,调整你的认知框架,形成强大的人生算法

我们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其中就是我们的备颤人生概率。
我们不能改变人生的游戏规则 ,能轿滚毁改变只有自身的结构,从而提高命运的概率闭备
学习、运动、修行等等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好,从而提升人生概率,改变命运。

E. 老喻《人生算法课》整理(上)

忘了是哪一天

无意中关注了老喻的公众号《孤独大脑》

标签“关于思考的思考”

一篇篇长文,一段段引用与深思

“概率”这一稍显陌生的词语,逐渐清晰

当得到APP推出老喻的《人生算法》课时

毫不犹豫,果断购买

然而,拖销宴延是我的一项本能

总之,最后还是看完了,走马观花

这次,我决定整理整理,才能对得住

老喻的这门被“低估了”的课。

过程中,好像道理很多都听过,好像也就是换了个说法,换汤不换药。

就像电影《误杀》中的经典台词: “你要是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情。”

但其实,知道距离做到,一望无行冲际的遥远。

好了,我们开始。

课程总计31讲,抛去发刊词和结语,主体共28讲,分大框架A计划和B计划。

让我勉强回忆下,课程主要讲了什么,或者说我觉得课程讲了什么。

人生算法,从字面来看,计算人生的方法。

难道真的有一套可行的算法,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想要的吗?

我想没有。这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游戏。

但我想,这是一个把50%概率提高到60%甚至70%的游戏。

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了我们的一生,其结果首先不可逆,其次蝴蝶效应般展开,把我们推向不同的镜面。

抛开不可揣测的运气,接受它。持续做大概率获益的事,提高未来的确定性,我想这就是人生算法。

当然,不如听听作者对“算法”的定义。

算法不是鸡汤。

解决问题,可量化,可复制,这才是算法。

这么一看,我的感想倒像是鸡汤,衰。

01初段—闭环:如何对抗完美主义

一个完整的闭环有“感知-认知-决策-行为”四个动作,头尾相连形成圆圈。

说通俗点,档斗歼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再说简单点,保持成长型思维,敢于尝试,不断修正,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最优解。

02二段-切换:掌控大脑的两种模式

课程中被称作“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其实类似于《思考,快与慢》中的“系统1”和“系统2”。

说通俗点,我们大脑有两种模式,一种快速自动、无需思考,另一种是缓慢、深思熟虑。

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后,尝试主动切换。

这就是厉害的人重要的特征:在激情和理性之间自由切换。

03三段-内控:跑好大脑的四人接力赛

精华16个字,朗朗上口。

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分别对应着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

用原文的解释:

04四段-重启:装上重启的精神装置

说直白点,要懂得 断舍离, 要有跌倒爬山的精神。说艺术点,重启的本质,是既懂得坚持,也懂得什么时候不该坚持。

如何做到呢?

旁观者清,给自己来个上帝视角。

05五段-增长:增长黑客的三大步骤

增长假设:建立最小化闭环

增长验证:建立反馈回路,获得验证结果

增长执行:设计增长策略

有一本畅销书就叫 《增长黑客》 ,说的是一个主题。虽然指的目标群体是企业,但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小步子往前试错,验证,执行,都如此。

06六段-内核:找到可复制的最小内核

文中举了海底捞和乐高的例子,不用说也大概猜到所要表达的意思。

你所拥有,它虽然看着“简单”,但别人是复制不了的,那就是内核。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做好一件大事,而在于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然后形成系统。

07七段-复利:营造长期的局部垄断

复利一词我想都听说过,不新鲜。

老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用垄断优势实现复利。

企业垄断很好理解,对个人而言,我们在别人眼里的“标签”就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别人只记得我是做健身的,没有人说我是搞写作的。一般性的,一个人可能就是一个标签最明显。垄断,就是在别人心里不可或缺,这个别人可能是工作。

08八段-愿景:设计人生导航系统

愿景是一个我听着特别虚的词,但我所知道的厉害的人和公司,都是基于宏大的愿景,做出了伟大的成就。

用老喻的话说: 愿景,本质上是一种从全局出发,着眼于长期价值的算法,帮助我们穿越未知的黑暗森林。

贝佐斯的三个愿景武器:

1.发现什么是未来十年不会变化的

2.最小化后悔表

如果80岁高龄回看现在的决定,会不会后悔

3.以始为终

客户永远不变的是低价,快捷配送和多样选择,这是终极问题,想明白后再逆向操作,虽然并不容易。

09九段-涌现:在自己身上发挥群体智慧

说通俗点就是,量变到质变,选择多投入“资产”,少投入“费用”。随着资产不断增厚,我们这个系统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

再简单点就是,持续投资自己,终将复利。

——

A计划大致整理完了,不容易。

同时,我也算回顾了一遍。

时间很宝贵,感谢您的参观。

晚安。

F. 2021-11-21 人生算法 读后感-闭环

《人生算法》老喻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第一次上线,我从心里就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个人提升的法门。虽然我们在平时也在自觉不自觉的应用,但缺乏自主性。系统概率思考能力的建设,就是打磨我们思想方式的最佳途径。通过概率思维去理解事务以及帮助自己做决策,这是绝对的提升。

基于在自己《知道做到》一文中提到的方法,一种知识,要让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应用。因此近期决定真正将《人生算法》重新进行系统学习,真正将其中的概念领悟,将方法学会,将自己打造成一辆可以巧吵在茄渣人生道路上飞驰的高性能赛车。

认知闭环是人生算法的第一课,因为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认知闭环分为4个部分,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完成一个从感知到行动的完整过程,这才是一个小闭环。行动的结颤宽悄果就是对于感知、认知和决策的一个检验,从而判断决策质量的好坏。这样一个闭环则又成为后续思考的基础。

任何一件事,只有真正完成一个闭环后,才算是有一个完结,告一个段落。

G. 精神装置

      在得到听到罗胖子介绍了,喻敏洪的《人生算法》课程,提到的精神装置的说法,其实就是精神、情绪、专注力的控制法,也就是把自己这个大活人拆成各种零件,再去整修的操作指南。

老喻说:把它拆成四个过程: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但是一旦拆开后就会发现这四个过程,对我们心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棚橘空感知环节,你得像个情报员,获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

在认知环节得像个分析师,你需要特别理性,考虑各种变量,并且给予公平的估值;

而在决策环节得像个战场指挥官,你必须根据分析师的评估计算,作出一个决定,而且你必须心知肚明,这个决定必然是有取舍的,你需要十分链瞎果断;

在行动环节得像个战士,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执伍嫌行任务。

老喻总结出来的口诀是: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一个完美的决定过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由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格在你一个人的脑子里,高度地配合,流畅地接棒,才能打造出来的。

简单提炼为:

合理拆解复杂问题,

精神装置保持专注,

借助工具理性决策,

疯狂行动解决问题。

整体了解老喻的《人生算法》所提到的精神装置,总结以下感受: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除无关干扰。

2.学会角色扮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形成高效闭环。

3.将有效的经验外部化、工具化,形成自动的硬边界,进一步解放自身精力,探索下一个关卡。

善于自控,善于应变,善假于物。

H.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

世界的发展是如此迅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迭代,迎接变化,拥抱进步。认识这个世界,认知你自己。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是“得到APP”的课程,帮助你发现自己,打造自己核心发动机,并提炼18种人生“元问题”,帮助你在不确定的世界,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本文是我学习《人生算法课》开篇后,留下的笔记和总结。

《人生算法课》里的算法不是指的数学,而是指 可复制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算法的关键词是: 解决问题,步骤,量化,可复制

人生算法题:

如果你学了人生算法课,你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比如:

由上面的算法题可以看到, 通过算法的迭代,成功的概率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从小接受的学校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凡事都有正确答案;二是目的是做对题,得到100分,不要犯错误。

但现实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如此繁多,大部分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面对的事情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如果只顾眼前问题,不去思考背后的逻辑,那可能终其一生,都只能在人生低层级旋转,无法晋升。

算法就是为解决问题的一些可量化、可复制的步骤,只需要懂一些非常简单的算法,就能过得很好。

与其东张西望寻找标准答案,不如打好你手上最好的牌—— 也就是你自己 ,探索属于你的极简公式,找到你的核心算法。这些公式,能让你跨越出身、智商、背景、运气,帮你过好这一生。

世界是不确定的,包括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外部世界的不确定。

其中 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体现为不充分 。我们似乎总是没有准备好,知识不够,智慧不够,经验不够,理性不够,时机也总是不对。

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体现为未来的世界模糊不清 。世界是个如此复杂的系统,想法和行为无法预测,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知如何发力。

《人生算法课》分别从内心和外部世界出发,开出对应的 自我塑造的九段心法 面对人生的18种难题 两种药方,帮你找到核心算法,构建思维模型,让你成为解决不确定问题的高手。

发现你自己

这是一个自我发现之旅,帮你寻找自己的最小内核,并通过复制使价值最大化。

挖掘核心算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你人生定位的旅程。

有效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应该如同观察生物时,用显微镜看细胞切片。为了求解核心算法,我们也必须拆解一个个认知。

把“从获取信息到采取行动”这个过程, 当做一个认知行为的最小闭环,它特别像 —个四人接力赛:

从认知到行动,构成完整的闭环,一个个小闭环,随着时间的不断叠加,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人生。人与人之间,一个单独的小闭环差别不大,但一个个闭环不断地串起来,将会形成巨大的差距。

人生的悲剧,往往是追求了错误的方向;

而生活的艰辛,则是因为在不对的赛道上努力。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有着18种人生难题:

这18个难题,其实是我们人生中的“元问题”,也就是“问题的问题”。

《人生算法课》会指导你如何面对这些元问题,构建相应算法或思维模型,教会你在迷雾中怎样做出人生重要的决策,让你成为解决不确定问题的高手。

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

I.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13—狭隘

期望的不同
两种权利:时间权和概率权
时间权:能否掌握时间给你带来的长期价值。如果对未来预期高,可以忍受当下的不确定性,延迟满足,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间权。如果对未来预期不高,想尽快兑现,就相当于打折袭源银甩卖了时间权
概率权:能否忍受一定的风险,从而享受风险带来拍宴的价值
穷人思维:倾向拿到确定的东西,不要或厌恶概率权
富人思维:每次选择时,都根裂仿据成功的概率和本金的情况来下注
穷人把不确定性看做灾难,富人把不确定性看做礼物

通过持续学习,克服本能,认识概率权,掌握概率权

热点内容
话唠安卓哪里下载 发布:2025-05-19 20:27:04 浏览:165
疯狂android讲义光盘 发布:2025-05-19 20:12:31 浏览:152
安卓手机怎么下载圈点 发布:2025-05-19 20:08:11 浏览:473
文件夹粉碎不了 发布:2025-05-19 20:05:41 浏览:248
安卓怎么把软件放进全局 发布:2025-05-19 20:03:55 浏览:688
安卓手机如何看最真实的型号 发布:2025-05-19 19:58:59 浏览:12
U盘超级加密2008 发布:2025-05-19 19:44:32 浏览:457
灯带编程软件 发布:2025-05-19 19:32:30 浏览:288
如何判断服务器被多少人访问 发布:2025-05-19 19:27:45 浏览:126
编程stata 发布:2025-05-19 19:12:18 浏览: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