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wap分区
㈠ 如何为已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设置swap分区
已装的linux系统新建swap分区的步骤如下:x0dx0a1.fdisk /dev/sdax0dx0a2.n (新建一个分区为/dev/sda6)x0dx0a3.t (修改分区的id)x0dx0a4.82 (swap的id为82)x0dx0a5.w (重写分区表)x0dx0a6.partprobe (同步内存和分区表信息)x0dx0a7.mkswap /dev/sda6 (格式化成swap分区)x0dx0a8.swapon /dev/sda6 (打开swap分区)x0dx0a9.vim /etc/fstab (在fstab中增加一条记录如下)x0dx0a/dev/hda6 swap swap defaults 0 0x0dx0a10.mount -a
㈡ linux创建分区 swap、/、/boot 分区分别是什么意思
1、boot分区
在Linux中,boot是存储内核及在引导过程中使用文件的分区,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在boot中包括了系统kernel的配置文件、启动管理程序GRUB的目录、启动时的模块供应的主要来源Initrd文件和vmlinuz文件。
/boot分区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及在引导过程中使用的文件,一般是几年前的版本要求划分的一个区,大顷碧小为100MB左右,但现在的新版本都不需要对这个分区进行单独划分,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不分/boot。
安装Linux只要求两个基本分区,即根分区及交换分区,如果你的磁盘空间足够大,可以多划分空间给根分区,你也可以把常用的目录新建到桌面,如下载的软件包,放到桌面不影响你进入Linux系统的速度,当然这要求你有足够大的根分区。
2、swap分区
swap就是Linux下的虚拟内存分区,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将磁盘空间虚拟成内存来使用。
它和Windows系统的交换文件作用类似,但是它是一段连续的磁盘空间,并且对用户不可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swap分区能够作为虚拟的内存,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内存可是慢多了,因此如果需要更快的速度的话,并不能寄厚望于SWAP,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极大物理内存。SWAP分区只是临时的解决办法。
交换分区的合理值一般在内存的2倍左答汪右?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安装Linux系统时,交换分区swap的大小应该是内存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内存是2G,那么就应该分出4G的硬盘空间作为交换空间。其实这是严重的浪费。真实的情况是:可以根据你系统内存的大小,以及所使用的程序,自行决定交换分区的大小,甚至可以完全不用交换分区。
3、根分区
所谓根分区,说白了就是系统分区,是root分区,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这里面。
Linux是一个树形文件系统,根分区就是它的root节点,任何的目录文清乎仔件都会挂在根节点以下。Linux只有一个根。你可以给你的硬盘进行分区,但是,分区设备一定挂载到Linux根目录下的指定位置,如/usr、/var、/home等。如果要对分区进行操作的话,只能到分区所挂载的目录中进行操作。所以,不管对硬盘分多少个区,都要将这些分区挂载到根目录底下才可以使用。
㈢ 安装linux至少需要哪两个分区作用分别是什么
一个为根分区,一个为交换分区。
1,/,根分区,一般所有文件都放在根目录下。
2,swap,虚拟内存,交换分区,一般大小为机器内存的1-2倍。
起码有如上两个分区才可以安装linux系统。建议再增加一个/boot分区,200M左右即可。
作用:
Swap分区在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把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分区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分区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
Swap分区,即交换区,系统在物理内存不够时,与Swap进行交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根分区在Linux操作系统中,除/boot目录外的其它所有目录都对应于该分区.因此,用户可通过访问除/boot目录外的其它所有目录来访问该分区。
(3)linuxswap分区扩展阅读:
linux其他分区作用: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usr分区,是redhat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㈣ Linux上的虚拟内存swap简介
在Linux操作系统中,swap分区的作用相当于Windows系统下的虚拟内存。当物理内存不足时,将部分硬盘空间当内存使用,由于不是真正的内存,因此将其称之为虚拟内存,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让差搭内存不足的情况。
Linux操作系统中的swap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某个物理磁盘分区作为swap,另一种是通过文件来实现swap。
既然配置swap对桌面系统有帮助,那么配置多少大小的swap比较合适呢?下面是ubuntu给出的建议:
或者直接将swap设置为物理内存的2倍!
输入庆孝命令 swapon -s 可以查看系统的swap信息,从下面的输出可以看出,设置了一个大小为1G的虚拟内存。
重启系统,再次执行 swapon -s 查看虚拟内存。
本文的测试环境为阿贝云免费云服务器(https://www.abeiyun.com/),阿贝云目前正在进行"免费虚拟主机"和“免费云坦拿服务器”体验活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㈤ Linux内存机制(swap)
我们知道,直接从物理内存读写数据要比从硬盘读写数据要快的多,因此,我们希望所有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都在内存完成,而内存是有限的,这样就引出了物理内存与虚拟内存的概念。
物理内存就是系统硬件提供的内存大小,是真正的内存,相对于物理内存,在linux下还有一个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就是为了满足物理内存的不足而提出的策略,它是利用磁盘空间虚拟出的一块逻辑内存,用作虚拟内存的磁盘空间被称为交换空间(Swap Space)。
作为物理内存的扩展,linux会在物理内存不足时,使用交换分区的虚拟内存,更详细的说,就是内核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块信息写到交换空间,这样以来,物理内存得到了释放,这块内存就可以用于其它目的,当需要用到原始的内容时,这些信息会被重新从交换空间读入物理内存。
Linux的内存管理采取的是分页存取机制,为了保证物理内存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内核会在适当的时候将物理内存中不经常使用的数据块自动交换到虚拟内存中,而将经常使用的信息保留到物理内存。
要深入了解linux内存运行机制,需要知道下面提到的几个方面:
Linux系统会不时的进行页面交换操作,以保持尽可能多的空闲物理内存,即使并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内存,Linux也会交换出暂时不用的内存页面。这可以避免等待交换所需的时间。
Linux 进行页面交换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页面在不用时都交换到虚拟内存,linux内核根据”最近最经常使用“算法,仅仅将一些不经常使用的页面文件交换到虚拟 内存,有时我们会看到这么一个现象:linux物理内存还有很多,但是交换空间也使用了很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例如,一个占用很大内存的进程运行时,需 要耗费很多内存资源,此时就会有一些不常用页面文件被交换到虚拟内存中,但后来这个占用很多内存资源的进程结束并释放了很多内存时,刚才被交换出去的页面 文件并不会自动的交换进物理内存,除非有这个必要,那么此刻系统物理内存就会空闲很多,同时交换空间也在被使用,就出现了刚才所说的现象了。关于这点,不 用担心什么,只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
交换空间的页面在使用时会首先被交换到物理内存,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物理内存来容纳这些页 面,它们又会被马上交换出去,如此以来,虚拟内存中可能没有足够空间来存储这些交换页面,最终会导致linux出现假死机、服务异常等问题,linux虽 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恢复,但是恢复后的系统已经基本不可用了。
因此,合理规划和设计Linux内存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Linux 操作系统中,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文件中的数据时,操作系统先分配一些内存,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到这些内存中,然后再将数据分发给应用程序;当需要往文件中写 数据时,操作系统先分配内存接收用户数据,然后再将数据从内存写到磁盘上。然而,如果有大量数据需要从磁盘读取到内存或者由内存写入磁盘时,系统的读写性 能就变得非常低下,因为无论是从磁盘读数据,还是写数据到磁盘,都是一个很消耗时间和资源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Linux引入了buffers和 cached机制。
buffers与cached都是内存操作,用来保存系统曾经打开过的文件以及文件属性信息,这样当操作系统需要读取某些文件时,会首先在buffers 与cached内存区查找,如果找到,直接读出传送给应用程序,如果没有找到需要数据,才从磁盘读取,这就是操作系统的缓存机制,通过缓存,大大提高了操 作系统的性能。但buffers与cached缓冲的内容却是不同的。
buffers是用来缓冲块设备做的,它只记录文件系统的元数据(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而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更通俗一点说:buffers主要用来存放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文件的属性以及权限等等。而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过的文件和程序。
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vi打开一个非常大的文件,看看cached的变化,然后再次vi这个文件,感觉一下两次打开的速度有何异同,是不是第二次打开的速度明显快于第一次呢?接着执行下面的命令:
find / -name .conf 看看buffers的值是否变化,然后重复执行find命令,看看两次显示速度有何不同。
上面这个60代表物理内存在使用40%的时候才会使用swap(参考网络资料:当剩余物理内存低于40%(40=100-60)时,开始使用交换空间) swappiness=0的时候表示最大限度使用物理内存,然后才是 swap空间,swappiness=100的时候表示积极的使用swap分区,并且把内存上的数据及时的搬运到swap空间里面。
值越大表示越倾向于使用swap。可以设为0,这样做并不会禁止对swap的使用,只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使用swap的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swap分区设置建议是内存的两倍 (内存小于等于4G时),如果内存大于4G,swap只要比内存大就行。另外尽量的将swappiness调低,这样系统的性能会更好。
B. 修改swappiness参数
永久性修改:
立即生效,重启也可以生效。
一般系统是不会自动释放内存的 关键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这个文件中记录了缓存释放的参数,默认值为0,也就是不释放缓存。他的值可以为0~3之间的任意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0 – 不释放 1 – 释放页缓存 2 – 释放dentries和inodes 3 – 释放所有缓存
前提:首先要保证内存剩余要大于等于swap使用量,否则会宕机!根据内存机制,swap分区一旦释放,所有存放在swap分区的文件都会转存到物理内存上。通常通过重新挂载swap分区完成释放swap。
a.查看当前swap分区挂载在哪?b.关停这个分区 c.查看状态:d.查看swap分区是否关停,最下面一行显示全 e.将swap挂载到/dev/sda5上 f.查看挂载是否成功
㈥ Linux 开启 Swap分区 教程
最近在用一个自己装的debian系统的时候,发现运行很多脚本的时候出现:Cannot fork。
网上说有可能是因为swap分区空间不够导致的问题。然和亮后看了一下swap空间的大小。居然大小是0M。
查看的命令是free -m。
难道真的是swap分区导致的问题?不管了,先添加个swap分区再说吧。
1.创建一个swap文件。
count代表的是大小,我这里是2G。
2.把文件转换为swap文件
3.激活swap文件
这里可以直接用命令挂载上一个swap分区,但是重启后要重新挂载:
4、如果需要开机启动后自动挂载的话,可以厅郑把它添加到唤伏宽/etc/fstab文件中。
开机自动挂载SWAP分区,
在文件中增加:
4.这样就已经完成增加swap分区了。可以用free -m来参看结果。
㈦ Linux - Swap
首先,swap是硬盘上的一块空间。
其次,当内存没有多余空间的时候,可以将一部分数据交换到swap空间。也就是将内存中的一部分数据放到硬盘中,并释放内存空间。这样,释放出的内存空间就又可以被利用来存储其他数据了。
这样,本来只有4G的内存,如果swap有2G的话,可使用的内存可以认为是6G。
但是,硬盘的速度比内存慢太多太多了。因此swap只是对内存的一种补充,是在内存不足时对内存的扩充,但是不能代替内存使用。
内存不足时, 操作系统 会选择 最久没被使用的内存数据 ,交换到swap空间。
注意,交换操作是由操作系统来进行的。
系统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才会使用Swap分区的空间呢? 其实是Linux通过一个参数swappiness来控制的。当然还涉及到复杂的算法。
这个参数值可为 0-100,控制系统 swap 的使用程度。
0告诉内核尽可能的不要将内存数据移到swap中,也即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么做,而100告诉内核只要有可能,尽量的将内存中不常访问的数据移到swap中。默认值为 60。注意:这个只是一个权值,不是一个百分比值,涉及到系统内核复杂的算法
查看当前系统中swappiness的值
修改当前系统中swappiness的值
上面通过sysctl修改的swappiness值在系统重启后会失效,要想重启后继续生效,需要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tl.conf,将下面这行修改成10,如果文件中找不到这行的话,在文件末位加上这行就可以了
既然配置swap对桌面系统有帮助,那么配置多少大小的swap比较合适呢?下面是ubuntu给出的建议:
Linux下有两种类型的swap空间,swap分区和swap文件,他们有各自的特点:
swap分区上面由于没有文件系统,所以相当于内核直接访问连续的磁盘空间,效率相对要高点,但由于swap分区一般安装系统时就分配好了了,后期要缩减空间和扩容都很不方便。
swap文件放在指定分区的文件系统里面,所以有可能受文件系统性能的影响,但据说2.6版本以后的内核可以直接访问swap文件对应的物理磁盘地址,相当于跳过了文件系统直接访问磁盘,不过如果swap文件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不连续时,还是会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其优点就是灵活,随时可以增加和移除swap文件。
如果配置有多个swap分区或者文件的话,这里将会有多行,每行代表一个正在被系统使用的swap分区或文件,下面是每个字段的意思:
并不是swap空间占用多就一定性能下降,真正影响性能是swap in和out的频率,频率越高,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越大,我们可以通过vmstat命令来查看swap in/out的频率
在添加swap分区前,首先得有一个空闲的分区,如果是一块新的磁盘,可以用fdisk来创建一个新的分区用于swap。
添加swap文件就简单多了,也没有分区操作那么有风险。
通过如下命令,能查看所有进程的使用swap情况
查看某个进程swap占用内存大小脚本:
查看所有进程使用swap情况脚本:
㈧ linux设置开启swap交换分区基本命令(虚拟内存)
linux设置开启swap交换分区基本命令(虚拟内存)
在Linux系统下,我们要怎么开启swap交换分区,基本设置命令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带来最基本的配置命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验证不存在交换分区free-m
输出如下:
Mem:99594747046142
-/+buffers/cache:758236
Swap:000
如果swap选项total是0则表示没有交换分区,开始下一步
2.创建swap分区
使用dd命令选择swap分区目录以及大小,在此我们给他放到根目录,创建的.是2G的虚拟内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大小。ddif=/dev/zeroof=/swapfilecount=2048bs=1M
接下来验证根目录是否存在swapfilels/|grepswapfile
不出意外的话你将会看到swapfile
3.激活swap分区
交换分区不会自动激活,你需要告诉服务器如何格式化文件,使它作为一个有效的交换分区。
出于安全考虑,交交换区权限设置成600
chmod600/swapfile
使用mkswap命令来设置交换文件:mkswap/swapfile
4.开启swap分区swapon/swapfile
再次使用free-m查看内存使用情况,输出如下:
Mem:184017548616231519
-/+buffers/cache:2101630
Swap:204702047
5.设置允许开机启用swap分区sudovi/etc/fstab
在后面加上/swapfilenoneswapsw00
;㈨ Linux里面交换分区一般设置多少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IT大咖老男孩老师,我们听听Linux顶级专家的建议吧:
1.先说下swap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在物理内存不足时,把一部分磁盘空间作为内存使用,以防止物理内存满,导致进程退出或系统宕机。
2. 常规服务器可以按照如下规则设置swap大小:
· 4G以下,如果磁盘足够,可以设置内存*2大小。
· 4-16G物理内存,可将SWAP设置1.5倍,即6-12G大小。
· 16G+物理内存,SWAP设置为16G。
3.极端情况,可以不设置swap,例如:大厂的高并发数据库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