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刊数据库
❶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文献
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1995至今)
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ScienceDirect 数据库--经济、计量经济学和金融
EconLit with Full Text
ProQuest系列电子期刊报纸数据库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l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Westlaw International
Jstor电子期刊数据库business系列、Mathematics&Statistics系列
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
EBSCO全文数据库—ASC期刊全文数据库(ASP升级版本)
EBSCO全文数据库—BSC期刊全文数据库(BSP升级版本)
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
HeinOnline法律数据库
Wiley Online Library电子期刊全文库(人文社会)
Emerald回溯期刊全文数据库
全国报刊索引-晚清及民国期刊篇名数据库(1833-1949)
Emerald管理学全集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方正apabi电子报纸
SAGE回溯期刊数据库
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试用)
SAGE Journals Online电子期刊全文库(人文社科)
经济日报、参考消息全文数据库(暂停服务)
世界银行出版物专题全文数据库(暂停服务)
其他免费期刊
Socolar:OpenAccess电子期刊专业服务平台(试用)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试用) The World Bank e-Library
超星数字图书馆
Ebrary电子书(试用)
Springer电子图书及丛书
方正Apabi电子书
牛津在线学术专着数据库(试用)
Myilibrary电子书数据库(试用)
中国社科院皮书数据库(试用)
Apabi年鉴数据库 ProQuest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ction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位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上海财大学位论文摘要数据库 World Bank--Global Economic Monitor
The World Bank--WDI Online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The World Bank--GDF Online全球发展金融数据库
WRDS系列数据库
北大法律信息网-中文法规
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GMID,全球市场信息数据库)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经济信息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本库由会计学院金融学院购买,图书馆进行数据库维护及读者培训及咨询)
中经网地区发展报告数据库
全球新兴市场商业资讯数据库(EMIS)
BANKSCOPE - 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本库由金融学院购买,图书馆进行数据库维护及读者培训及咨询)
天相证券市场数据库(本库由金融学院购买,图书馆进行数据库维护及读者培训及咨询)
万律(Westlaw China)法律数据库(试用)
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本库由金融学院、会计学院购买,图书馆进行数据库维护及读者培训及咨询)
汤森路透Datastream数据库(试用)
中经网产业数据库 爱迪克森网上报告厅(近万部学术视频)
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数百门英语视频课程)
职业发展数据库-爱迪克森就业辅导讲座库(仅限电子文献检索室使用)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正保多媒体数据库(试用)
❷ 求全国报刊索引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试用账号,高分
1、衡手配打开咐指http://218.1.116.100/shlib_tsdc/st/news/min.html,最下面,点击中间“进入使用”,进入新页面
2、新页面左下方,点击“申请试用”,注册使用账号,薯稿免费到12月31号
❸ 民国时期的主流报刊有哪些
关于民国时期的报纸: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
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
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崽庑幢ㄍ罚ⅰ端毡比毡ā贰ⅰ侗逼狡缆邸贰ⅰ侗逼嚼习傩杖毡ā贰ⅰ渡虾H吮ā返鹊龋?
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
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旅塌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
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
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帆镇悔有。
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着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
《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端口扩展到外端口。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
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态正。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
我国着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
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着名的报人,如着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
《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❹ 民国时期的主要报纸有哪些
1、《进步日报》
《进步日报》 于1949年2月27日在解放后的天津创刊,是解放区新创办的第一份民营的报纸,她的前身是天津《大公报》。《进步日报》经理是徐盈(后为孟秋江) ,总编辑是宦乡(后为张琴南) ,主笔杨刚,副总编辑有李纯青、李光诏、赵恩源等,该报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在知识界、工商界中发挥了某种特殊的作用。
该报出版了三年零十个月, 共1400号,于1952年12月兆前培31日停刊, 与上海《大公报》合并,于1953年1月1日起改称《大公报》在天津出版,成为一张以财经、国际宣传为重点的全国性综合类报纸。1956年10月1日起, 该报又迁往北京出版,于1966年9月10日停刊,并且升格为中央一级的、全国性大报。
2、《救亡日报》
《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创办时,经国民党和共产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内容侧重文艺,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介绍前线战况。
同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停刊。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复刊,1941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12天后再度被国民党封闭。
3、《中央日报》
《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刊于上海,一年后迁至于南京。报社采总编辑制,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兼。主要为族唯台湾地区。港、澳及美、欧华侨华人社区亦有发行。该报现编有国际版向海外发行,每期2张8个版。
4、《救国日报》 1920年9月创刊于三原。主办人杨憾尘。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山东半岛风起云涌之际,人民爱国运动达到高潮,杨本人又善于讲演,到外宣传鼓动,不断在报端写文章,呼吁同胞奋起自救,影响极大。后因发表言论,批评军人的不法行为,杨憾尘被冯子明暗杀,该报遂停刊。
5、《救亡情报》
《救亡情报》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及时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地的侵略罪行,及民众请求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近日,我市着名红色收藏家陈建昌觅得这份重要的爱悔丛国主义教育的珍贵历史资料。
《救亡情报》自发刊以来的所有报纸的合订本,该册由红旗出版社于解放初装订,天蓝色封面。据了解,《救亡情报》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1936年5月6日创刊,同年12月25日停刊。
这份刊物仅历时7个多月,出刊30期。该报的报名是由当时已97岁高龄的马相伯所题。马相伯是上海震旦公学、复旦大学创始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领袖之一。
❺ 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怎么登录
使用宁波图书馆借阅卡卡号密码登录。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空枣登录方法是使用宁波图书馆借阅卡卡号密码登录,再进入“期刊”类目,找到“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即可点击入内。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包含《大公报》香港版、《益世运和报斗悄拆》、《遐迩贯珍》等三百余种清末至民国的刊物。
❻ 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怎么用
【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是继《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后,瀚堂公司推出的另一大型网络整合型数据库。
【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资料宏富,图文并茂,内容南北呼应、丰富而均衡。至2016年底全库资料总量近2000万笔,图文对应的高清近代报刊图片900万帧,题录盯碧和全文模式加工入库的文字总量超过25亿字。其中包括全文数码加工的上海《申报》《点石斋画报》《新青年》,北京的《中西闻见录》,香港《遐迩贯珍》等清末民国报刊150种。同时包括标题配图的伏则简内容,诸如天津《益世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重庆的《新华日报》,长沙的《大公报》《湘报》、北京《顺天时报》《东方杂志》等报刊资料近 5000种。库中标引期刊资料超过15000种,读者在IP范围内注册ID用户,标引文献可数据传递。
【瀚堂近代报刊】以音序排列的方式,整合管理近代报刊,提供统一的使用平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近代中国文献研究环境。全库内容精细加工,标题与全文加工相结合,内容持续修订和细化加工,入库的报刊品种动态添加中。库中天津《益世报》采用独家授权使用的高清原报照相件,并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资源进行缺刊补配;《顺天时报》采用日本国家图书馆所藏原件之影像,弥足珍贵。
【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配有毫秒级自然语言搜索引擎全文检索,支持繁简体、异体字自动转换查询。数据库采用通用浏览器模式,不需安装客户端,并且无网络并发用户限制,使用便利。由于在两千万条记录条目中,每条信息都标记有详细时间与期号,读者可以逐年逐月逐日或逐期检索浏览,特别便利使用者根据日期等信息快速查验原始文献。【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可以独立使用,亦可同时与《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 www.hytung.cn中的近缺裤一万七千种历代典籍整合在同一平台使用。由于系统有使用监控,请勿连续过量下载内容。
❼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实力
截至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中国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有150万册中文古籍,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国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1.书刊报纸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总馆收藏中外文图书263万余种,其中外文图书含有30多个语种;中外文报刊4万余种,外文报刊以英文为主。收藏图书年增长量在5万种以上、报刊年增长量在5千种以上。
2.古籍文献
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古籍文献总量达15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2万余种、20余万册。2008年以来,北大图书馆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别入选由文化部确定、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具有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藏丰富、珍品众多的特点。重要的馆藏中,以年代划分,有敦煌卷子288号,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近万种;以出版国别划分,有日本本2000余种、朝鲜本200余种;以制作方式划分,有抄、稿、写本9000余种,活字本3000余种;以内容类型划分,有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还有多个小说戏曲专藏,如车王府曲本1536种,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戏曲小说928种,程砚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包括了缪荃孙艺风堂、张仁蠡柳风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还收藏有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
北大馆在CALIS技术支持下建设的“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北大馆牵头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更是汇集了包括北大图书馆在内的中国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丛书,约含古籍8万种。不少分馆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学院分馆、中文系分馆、信息管理系分馆的部分古籍书目数据已经录入古文献资源库中,其他分馆所藏古籍的书目数据今后也将陆续进入该资源库。
3.特藏文献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有:地方志、晚清民国旧报刊、民国图书、西文东方学文库、中德学会旧藏、中法大学旧藏、侯仁之赠书、方志彤赠书、侯思孟赠书、欧盟文献、英美政府外交档案的微缩胶卷和胶片、珍贵西文文献、学位论文、北大文库、季羡林赠书、张芝联赠书、钱端生赠书、段宝林赠书、宿白赠书、台湾文献。
4.学位论文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体系建有:北京大学学位论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北大名师学位论文等体系。其中: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学毕业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以及部分优秀学士论文。阅览地点为西区309学位论文阅览室,可通过OPAC或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燕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有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着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阅览地点为西区318特藏室。具体可通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存于西区313北京大学文库,共收藏有12种: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姓名论文题目毕业院校学位论文形式陈岱孙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翰笙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美国芝加哥大学 硕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振汉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副本 董申保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法国克莱蒙非朗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 费孝通 亲迎婚俗之研究 燕京大学 学士 论文原件 冯友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之复印件 侯仁之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英国利物浦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胡适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李宪之 Die Kä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王力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法国巴黎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乐森璕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德国马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赵乃抟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5.民国旧报刊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晚清至民国期间的报刊达一万余种,旧报纸六百余种,有不少孤本、珍本,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视。这一珍贵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学的旧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学和中德学会的旧藏。晚清至民国报刊对于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及这一动荡巨变时期思想学术、军事政治、教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陆续引进和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统一检索平台、统一认证系统、学科导航系统、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虚拟咨询系统、网络培训系统、科技查新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以及数字资源加工系统群、数字化服务系统群、元数据着录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加工平台。为进一步发现、挖掘和揭示图书馆特色资源,还先后推出了学位论文提交、编目和发布系统、古文献编目和发布系统(秘籍琳琅)、北大名师人物数据库、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民国报刊数据库等宝贵的数字特藏。
2000年,图书馆与校内其他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开始进行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教学参考书系统、网络课程服务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将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度与整合等各种新技术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
❽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期刊文献类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1949至今的有关中医药学内容的期刊文献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涵盖了中国国内出版的生物医学及其它相关期刊千余种,包含中医药学、针灸、气功、按摩、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收录了1949年以来的中医药文献题录近100余万篇,其中50~70%附有文摘。该数据库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注释表》(MeSH)及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规范的主题词标引,用以进行精确检索和扩展检索。该数据库每季度更新一次,每年约增加文献6万篇。多年来,该数据库已经广泛为国内外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医院、政府部门、商业部门所采用。
着录项目:中文文题、英文文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所在地、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文献类型、特征词、医学史、资助类型、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语种、中文文摘、英文文摘等。
检索途径:可通过文题、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年、卷、期)、特征词、主题词、关键词、主题姓名、文献类型及全文检索的方式进行检索;并可通过主题词及分类号进行扩展检索。
目前,该数据库提供有18个专题数据库,分别为: 1 中药文献数据库 2 中药化学文献数据库 3 中药药理学文献数据库 4 中药不良反应和毒理学文献数据库 5 针灸文献数据库 6 肿瘤文献数据库 7 中医性疾病文献数据库 8 中医老年病文献数据库 9 中医名医经验数据库 10 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 11 中医临床试验文献数据库 12 中医药学历史文献数据库 13 中医药研究课题数据库 14 中医药学文摘数据库 15 艾滋病中药数据库 16 中医诊治骨折外伤文献数据库 17 中医疫病文献数据库 18 中医诊治褥疮文献数据库 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清末至1949年以前的有关中医药学内容的期刊文献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收录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收藏的1949年以前有关中医药的民国期刊87种,采集数据近7万条。
着录项目:期刊名称、文题、作者、出版年限、卷、期、期、页码、栏目、馆藏地、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备注等。
检索途径:可通过期刊名称、文题、作者、出版年限、馆藏地等进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