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linux源码
1. 如何查看linux命令源代码和函数源代码
1. 以搜索ls命令源码为例,先搜索命令所在包,命令如下:
lpj@lpj-linux:~$ which ls
/bin/ls
2. 用命令搜索该软件所在包,代码如下:
lpj@lpj-linux:~$ dpkg -S /bin/ls
coreutils: /bin/ls
3. 从上一步中可以知道ls命令的实现在包coreutils中,用apt安装(说安装有些歧义,主要是区分apt-get -d)该包的源代码然后解压,代码如下:
sudo apt-get source coreutils
cd /usr/src/coreutils-XXX #XXX表示版本号
sudo tar zxvf coreutils-XXX.tar.gz
或者只下载源码,然后手动打补丁再解压,代码如下:
sudo apt-get -d source coreutils
cd /usr/src
tar zxvf coreutils-XXX.tar.gz
gzip -d coreutils-XXX.diff.gz #这一步会生成coreutils-XXX.diff文件
patch -p0 < coreutils-XXX.diff
cd coreutils-XXX
tar zxvf coreutils-XXX.tar.gz
OK,这几步执行完后,就可以进入/usr/src/coreutils-XXX/coreutils-XXX/src中查看各命令对应的源代码了
2. 如何查看 linux 内核源代码
Linux的内核源代码可以从很多途径得到。一般来讲,在安装的linux系统下,/usr/src/linux目录下的东西就是内核源代码。
对于源代码的阅读,要想比较顺利,事先最好对源代码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linux内核源代码来讲,我认为,基本要求是:1、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2、对C语言比较熟悉,最好要有汇编语言的知识和GNU C对标准C的扩展的知识的了解。另外在阅读之前,还应该知道Linux内核源代码的整体分布情况。我们知道现代的操作系统一般由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等组成。看一下Linux内核源代码就可看出,各个目录大致对应了这些方面。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组成如下(假设相对于linux目录):
arch 这个子目录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码所支持的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如对于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 这个目录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数include文件。另外对于每种支持的体系结构分别有一个子目录。
init 此目录包含核心启动代码。
mm 此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如对应于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
drivers 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都位于此目录中。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也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
ipc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进程间通讯代码。
moles 此目录包含已建好可动态加载的模块。
fs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子目录对应,如ext2文件系统对应的就是ext2子目录。
kernel 主要核心代码。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
net 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里面的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
lib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与处理器结构相关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
scripts此目录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
Documentation 此目录是一些文档,起参考作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象Linux核心代码这样的复杂程序令人望而生畏。它象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阅读核心某个部分经常要用到好几个其他的相关文件,不久你将会忘记你原来在干什么。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工具是不行的。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对于Window平台比较熟悉,并且还是常用Window系列平台,所以在此我介绍一个Window下的一个工具软件:Source Insight。这是一个有30天免费期的软件,可以从www.sourcedyn.com下载。安装非常简单,和别的安装一样,双击安装文件名,然后按提示进行就可以了。安装完成后,就可启动该程序。这个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是一个阅读源代码的好工具。它的使用简单介绍如下:先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新建一个工程,输入工程名,接着要求你把欲读的源代码加入(可以整个目录加)后,该软件就分析你所加的源代码。分析完后,就可以进行阅读了。对于打开的阅读文件,如果想看某一变量的定义,先把光标定位于该变量,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相应选项,该变量的定义就显示出来。对于函数的定义与实现也可以同样操作。别的功能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装一个Source Insight,那样你阅读源代码的效率会有很大提高的。怎么样,试试吧!
3. 如何查看 linux 内核源代码
一般在Linux系统中的/usr/src/linux***(***代表的是内核版本,如2423)目录下就是内核源代码(如果没有类似目录,是因为还没安装内核代码)。另外还可从互连网上免费下载。注意,不要总到去下载,最好使用它的镜像如何查看 linux 内核源代码
4. 如何最快搭建LINUX服务器集群
1.2.并行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构建一个四节点的集群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设备
1).4台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每台配
置64M内存,2GB以上的硬盘,和EIDE接口的光盘驱动器。
2).5块100M快速以太网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块卡用于连接集群中的结点,另外一块用于将集群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
3).5根足够连接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RJ45缆线
4).1个快速以太网(100BASE-Tx)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5).1张Linux安装盘
2.2 构建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不熟的人,实施以下这些构建步骤会感到吃力。如果是这样,请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1. 准备好要使用的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确信所有的PC机都还没有接上电源,打开PC机的机箱,在准备与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连接的PC机上安装上两块快速以太网卡,在其它的 PC机上安装上一块快速以太网卡。当然别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内存。确定完成后盖上机箱,接上电源。
2. 使用4根RJ45线缆将四台PC机连到快速以太网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线将额外的以太网卡(用于与其它网络相连的那块,这样机构就可以用上集群)连接到机构的局域网上(假定你的机构局域网也是快速以太网),然后打开电源。
3. 使用LINUX安装盘在每一台PC机上安装。请确信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C编译器和C的LIB库。当你配置TCP/IP时,建议你为四台PC分别指定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为你的服务器节点(拥有两块网卡的那台)。在这个服务器节点上的那块与机构局域网相连的网卡,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与机构局域网吻合的IP地址。
4.当所有PC都装好Linux系统后,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让其包含以下几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几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这些配置是为了让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执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应用。
1. 在服务器节点
,建一个/mirror目录,并将其配置成为NFS服务器,并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节点上,也建一个/mirror目录,关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这个目录从服务器上输出,装载在各个客户端,以便在各个节点间进行软件任务的分发。
4. 在服务器节点上,安装MPICH。MPICH的文档可在
5.任何一个集群用户(你必须在每一个节点新建一个相同的用户),必须在/mirror目录下建一个属于它的子目录,如 /mirror/username,用来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数据文件。这种情况,用户仅仅需要在服务器节点上编译MPI程序,然后将编译后的程序拷贝到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中,然后从他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下使用p4 MPI策略运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装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载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载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载,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录拿。(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块的几个小包,然后用cat命令将它们合并)
2.解压: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进入mpich目录
4.执行:./configure为MPICH选择一套适合你的实际软硬件环境的参数组,如果你对这些默认选择的参数不满意,可以自己进行配置(具体参见MPICH的配置文档)。最好选择一个指定的目录来安装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执行:make >&make.log 这会花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同的硬件环境花的时间也就不同,可能从10分钟到1个小时,甚至更多。
6.(可选)在工作站网络,或是一台单独的工作站,编辑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对你机器体系结构取的名称,你能很容易的认出来)以反映你工作站的当地主机名。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一步。在集群中,这一步不需要。
7.(可选)编译、运行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时,你就在你的系统上运行了一个MPI程序。
8.(可选)构建MPICH其余的环境,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务会使得任何启动速度加快,你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构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个较新的P4安全服务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个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码。如果你有这个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构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选)如果你想将MPICH安装到一个公用的地方让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执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选项指定MPICH安装目录。安装后将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录以及一个小小的示例目录,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户如何编译、执行一个MPI程序。
5. LINUX的源代码是什么
Linux 的源代码就是 Linux 的源代码……
Linux 的源代码 != Linux 的内核源代码。
一般所说的 Linux ,是指一整套 GNU/Linux 套件的。
6. 如何查看linux系统源码
例如:想在Linux系统下查看cat命令工具的源码,方法如下:
1、查看工具的路径
$whereiscat
cat:/bin/cat/usr/share/man/man1/cat.1.gz
2、查看工具所属的包
$dpkg-S/bin/cat
coreutils:/bin/cat
coreutils就是cat的源码包名
3、下载工具源码包
$sudoapt-getsourcecoreutils
[sudo]passwordforlizh:
正在读取软件包列表...完成
正在分析软件包的依赖关系树
正在读取状态信息...完成
需要下载10.8MB的源代码包。
获取:1http://mirrors.sohu.com/ubuntu/maverick/maincoreutils8.5-1ubuntu3(dsc)[1,891B]
获取:2http://mirrors.sohu.com/ubuntu/maverick/maincoreutils8.5-1ubuntu3(tar)[10.7MB]
获取:3http://mirrors.sohu.com/ubuntu/maverick/maincoreutils8.5-1ubuntu3(diff)[21.5kB]
下载10.8MB,耗时42秒(254kB/s)
gpgv:于2015年07月06日星期一13时49分55秒CST创建的签名,使用RSA,钥匙号21B2133D
gpgv:无法检查签名:找不到公钥
dpkg-source:警告:对./coreutils_8.5-1ubuntu3.dsc校验签名失败
dpkg-source:info:-8.5
dpkg-source:info:unpackingcoreutils_8.5.orig.tar.gz
dpkg-source:info:applyingcoreutils_8.5-1ubuntu3.diff.gz
7. Linux内核源码如何编译Ubuntu源代码在哪里呢
编译linux内核步骤:
1、安装内核
如果内核已经安装(/usr/src/目录有linux子目录),跳过。如果没有安装,在光驱中放入linux安装光盘,找到kernel-source-2.xx.xx.rpm文件(xx代表数字,表示内核的版本号),比如RedHat linux的RPMS目录是/RedHat/RPMS/目录,然后使用命令rpm -ivh kernel-source-2.xx.xx.rpm安装内核。如果没有安装盘,可以去各linux厂家站点或者www.kernel.org下载。
2、清除从前编译内核时残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关联
cd /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3、配置内核,修改相关参数,请参考其他资料
在图形界面下,make xconfig;字符界面下,make menuconfig。在内核配置菜单中正确设置个内核选项,保存退出
4、正确设置关联文件
make dep
5、编译内核
对于大内核(比如需要SCSI支持),make bzImage
对于小内核,make zImage
6、编译模块
make moles
7、安装模块
make moles_install
8、使用新内核
把/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录内新生成的内核文件bzImage/zImage拷贝到/boot目录,然后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一个启动选项,使用新内核bzImage/zImage启动。格式如下: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linear
default=linux-new ### 告诉lilo缺省使用新内核启动linux ###
append="mem=256M"
image=/boot/vmlinuz-2.2.14-5.0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5
image=/boot/bzImage(zImage)
label=linux-new
read-only
root=/dev/hda5
保留旧有的启动选项可以保证新内核不能引导的情况,还可以进入linux进行其他操作。保存退出后,不要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步,运行/sbin/lilo,使修改生效。
9、重新生成ram磁盘
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没有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略过。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使用mkinitrd initrd-内核版本号,内核版本号命令重新生成ram磁盘文件,例如我的Redhat 6.2:
mkinitrd initrd-2.2.14-5.0 2.2.14-5.0
之后把/etc/lilo.conf中的initrd指向新生成的initrd-2.2.14-5.0文件:
initrd=/boot/initrd-2.2.14-5.0
ram磁盘能使系统性能尽可能的优化,具体参考/usr/src/linux/Documents/initrd.txt文件
10、重新启动,OK!
8. Linu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
Linux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的源代码是公开的, 各个版本的Linux,包括从内核到许许多多的应用程序的源代码, 以及可执行文件都可以免费从互联网上下载。
你也可以通过光盘得到Linux系统,和一般的软件不同的是, 你可以合法的和你的朋友分享Linux光盘。很显然Linux光盘的价格不会很高, 第一,因为你可以免费从网上下载;第二,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合伙凑钱买一套Linux光盘, 再和你的朋友分享使用。
Linux和一般的软件不同,是可以和你的朋友分享的。 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朋友家有张非常漂亮的窗子,但是这窗子是95牌的, 那么你仿制是违法的,如果这窗子是X牌的,或者说牌子是GPL, 那么你仿制就不违法。如果你不想违法,但又想要漂亮的窗子, 答案是选择自由软件。选择Linux。
Linux准确的说,是一个系统内核,它是最初在91年, 由芬兰的了不起的学生Linus Torvalds发起, 接着又有全世界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开发的。
现在有一些软件公司在做Linux的生意, 着名的有RedHat,SuSE以及Caldera等等, 这些公司发布自己的基于Linux内核的一整套的Linux系统: 这些整套的系统通常包括有:一个C语言及C++编译器,Perl脚本解释程序, 外壳Shell,图形用户界面X窗口系统,包括有X Server以及众多的应用程序等等。
这些整套的Linux系统按照习惯叫做Linux发布(distribution)。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Linux发布是RedHat公司的RedHat Linux。 以前使用广泛的Slackware,现在也还有许多人在使用, 我自己的第一个Linux系统就是Slackware,现在我玩的是Debian, Debian和其他的Linux发布的不同之处在于:Debian是完全由志愿者开发的, 不像RedHat和SuSE,是由软件公司所支持的。
RedHat是使用最广泛的Linux发布,并且RedHat公司现在得到了Netscape, 以及Intel的支持,前景看好,根据一般的看法Redhat也是最容易上手的Linux发布。
SLackware和RedHat相比要稍微复杂一些,这主要是指软件的安装方面, 由于RedHat使用rpm打包系统,安装新软件简单到只要一行命令即可。 而Slackware往往要从源代码重新编译,稍微费事一些。
SuSE也是基于rpm打包系统,SuSE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对X窗口系统的支持非常好, SuSE的吉祥物是一只绿色的蜥蜴,非常可爱。
Debian基于自己的Deb格式的打包系统,但是它也可以安装rpm软件包。
Linux可以运行在DEC公司的Alpha机上,也可以运行在Sun公司的Sparc机器上。 当然也可以运行在Intel公司的386以上的机器上。 编写的好的源代码可以不经修改的在各种不同的Linux平台上直接编译安装运行, 但是显然,不同的硬件平台之间的可执行文件是不兼容的。 但是一个特别针对Intel机器的rpm软件包是可以轻易的在for Intel的RedHat,SuSE,Debian, 以及Slackware上安装运行起来的。
RedHat,SuSE,Slackware以及Debian等各个发布之间的另一个不同是, 它们都带有自己的系统管理工具。 RedHat使用着名的控制面板+Linuxconf, Debian使用臭名昭着的dselect(为什么说臭名昭着?因为它非常难控制, 我自己只要有可能,就尽量不碰它) Slackware使用pkgtool, SuSE也有自己的管理工具。
Linux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它的各个部分:内核,应用程序, 库程序是有机的结合的。并不是固定的死死的,碰都不能碰。Linux的内核的版本号是XX.XX.XX格式的,由三个数字组成, 第一个数字是主版本好,第三个数字是辅版本号,中间的数字如果是奇数, 表示这是一个开发版的内核,如果是偶数,表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可靠的内核。 一般来讲,除非你正在研究Linux内核,或有特别的需要, 否则不要摆弄奇数版本的内核。
今天演示的第三个部分是Linux下的软件。常常有人抱怨Linux缺乏有效的软件的支持, 这在一定情况下的确如此,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对Linux了解太少, Linux平台上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应用软件。 并且Linux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厂家的支持。 这段时间炒的非常火的Oracle,Sybase等等大型数据库的Linux版本就是一例。
Linux下不但有类似于PhotoShop的免费的图像编辑软件:gimp, 还有免费的类似于3DS的三维设计软件:MoonLight。 并且所有这些软件,你都可以得到源代码。
Linux下的图形用户界面是基于X窗口系统的, 这也秉承了Linux的一贯传统:开放的,有机结合的。 XFree86只是图形界面的服务器,上面可以运行各种不同的窗口管理器, 现在着名的窗口管理器有AfterStep,WindowMaker,以及Enlightenment。 有的窗口管理器做得非常的漂亮,真是叫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另外,如果你不喜欢花哨的窗口管理器,你可以选择wm2或者9wm, 它们只占用非常少的系统资源,我自己经常使用的就是9wm。
有了X服务器和一个窗口管理器,你就有了图形用户界面。 你就可以运行Gimp或者Moonlight了,甚至你还可以运行Doom和quake!
现在还有一批程序员正在为Linux开发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红色警报。
对Linux的一个最主要的批评是:Linux缺乏支持。 坦白的说,就我自己作为一个个人用户来讲,我觉得Linux的支持非常的好。 我曾经在安装Debian的时候遇到几个问题, 到Debian的Mail List里发信询问了一下,几个小时后就得到了答案。
9. linux的源代码
www.kernel.org里有linux的内核源代码,人家编译内核都要去那里下载最新的内核代码。至于Linux下其他软件的源代码,你可以去相关的地址下载。最好使用google.com,英文的,不要用中文的网络或谷歌。还有很多人写了关于阅读linux源代码的书,比如赵炯写的一本分析早期内核1.01的。
ps文件是postscript语言格式的文件,在Linux下,可以用ps2pdf转换成pdf文件,也可以用GhostView、GSview或者RoPS直接打开。
学习linux有很多种方法,我以前看过一遍文章,不过上面的书我都没读过,你自己看吧。http://blog.chinaunix.net/u2/83205/showart.php?id=1918540
哦,赵炯博士的主页:http://www.oldlinux.org/homepage/
他那本完全注释linux源代码: http://oldlinux.org/download/clk011c-1.9.5.pdf
呵呵,我不知道你下载的是什么,我上面这个地址可是pdf文件,你看后缀就知道了。
10. linux内核源码在哪
一般在Linux系统中的/usr/src/linux*.*.*(*.*.*代表的是内核版本,如2.4.23)目录下就是内核源代码(如果没有类似目录,是因为还没安装内核代码)。另外还可从互连网上免费下载。注意,不要总到http://www.kernel.org/去下载,最好使用它的镜像站点下载。请在http://www.kernel.org/mirrors/里找一个合适的下载点,再到pub/linux/kernel/v2.6/目录下去下载2.4.23内核。
代码目录结构
在阅读源码之前,还应知道Linux内核源码的整体分布情况。现代的操作系统一般由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和网络等组成。Linux内枣慧改核源码的各个目录大致与此相对应,其组成如下(假设相对于Linux-2.4.23目录):
1.arch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它下面的每一个子目录碧郑都代表一种Linux支持的体系结构,例如i386就是Intel CPU及与之相兼容体系结构的子目录。PC机一般都基于此目录。
2.include目录包括编译核心所需要的大部分头文件,例如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
3.init目录包含核心的初始化代码(不是系统的引导代码),有main.c和Version.c两个文件。这是研究核心如何工作的好起点。
4.mm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
5.drivers目录中是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
6.ipc目录包含了核心进程间的通信代码。
7.moles目录存放了已建好的、可动态加载的模块。
8.fs目录存放Linux支持的凳判文件系统代码。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子目录对应,如ext3文件系统对应的就是ext3子目录。
Kernel内核管理的核心代码放在这里。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
9.net目录里是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其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
10.lib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不过与处理器结构相关的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
11.scripts目录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
12.documentation目录下是一些文档,是对每个目录作用的具体说明。
一般在每个目录下都有一个.depend文件和一个Makefile文件。这两个文件都是编译时使用的辅助文件。仔细阅读这两个文件对弄清各个文件之间的联系和依托关系很有帮助。另外有的目录下还有Readme文件,它是对该目录下文件的一些说明,同样有利于对内核源码的理解。
在阅读方法或顺序上,有纵向与横向之分。所谓纵向就是顺着程序的执行顺序逐步进行;所谓横向,就是按模块进行。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进行。对于Linux启动的代码可顺着Linux的启动顺序一步步来阅读;对于像内存管理部分,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阅读分析。实际上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读一遍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