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中枢源码
‘壹’ 哪位高手能讲一讲缠中说禅中枢呢,通俗点的,谢谢
缠中说禅中枢的就是三个连续的三笔重叠就会形成中枢,认识中枢并不难,难的是理解和分解中枢,里面还有个难理解的是级别,这个有很多人搞的很乱,上面两个理解了做起股票就比你的手脚速启高凯度了,你如果是新手的话我来告诉你级别的多重含义。
1看图级别,看图级别就是你拿1,5,30分钟的图来看,假如你拿1分钟图作为你的基本看图,当然1分钟是比较精密的,5,30分钟可以拿来辅助看背驰力度等,这时你的标准就是在1分钟上找中枢,三段形成1分钟中枢,9段就可以形成5分钟中枢,这时所有的中枢标准都是以1分钟为标准,当在1分钟图上形成5分钟中枢走势结束这时可以在5分钟上标起来,这时在5分钟上以上你标的5分钟中枢有三段结束有重叠就会形成30分钟中枢,中枢就是这样慢慢越叠越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当你以一分钟作为基本图,这些中枢念春就是从1分钟里得来,当你以5分钟为基本图,1分钟里产生的中枢就跟5分钟里的就会不同,因为1分钟里的精度比5分钟的高,要搞清中枢是什么,这个要先理解清楚,这里的级别是指得看图级别,
2走势级别,当你弄清楚1时这里的级别一般就会自然了解了,还是以1分钟为看图级别,假如在一分钟里连5分钟的中枢都找不到,这样的走势就会是一段非常强劲的走势,当形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5,1分钟走势就是30分钟的次级别,经常有新手在这里往往会把走势级别和看图级别搞混了,
上面两种情况理解了中枢是什么,你会一找就找出来,打开日k线一看走势就知道这股票能搞还是不能搞了,假如一只股票是日线下跌走势,你在一悄唤分钟里背驰那样就算你找到了买进,往往也会卖不出来等第二天再卖就会亏本了,所以要想用缠论炒股,先学会大级别进小级别出,一个日线的下跌背驰,一个30分钟的反弹结束就可以先出来,不多说了
‘贰’ 三角测量法是什么
三角测卖键量是指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采取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坐标)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网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方法之一,孙咐由荷兰的斯涅耳(W.snell)于1617年首创的测量方法。
在三角测量中作为测站,并由此测定了水平位置的这些顶点称为三角点。为了观测各三角形的顶角,相邻三角点之间必须互相通视。因此三角点上一般都要建造测量觇标(测量标志)。为了使各三角点在地面上能长期保存使用,还要埋设标石。
三角测量法
三角测量法这个术语来源于几何学中的三角形(triangle),在航海和测绘领域,它是指以三角形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和定位的方法。
当这这一概念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之后,它的内涵就发生了变化,按照Denzin和Lincoln的定义,三角测量法指的是-种结合使用不同的研究资料、研究人员、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对同一个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策略。
由于其内涵的变化,国内的学者对这个术语的翻译也就各有侧重,如“相关检测法”(陈向明)和“多元结合法”(孙进)。无论将这个术语翻译成什么,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三角测量法,其则配纯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评估测量的效度和完备性,这是数据分析中三角测量战略的真正价值所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三角测量法
‘叁’ 第三类买卖点是如何形成的,次级别趋势中的中枢能形成第三类买卖点吗
问缠系列之三:第三类买卖点是如何形成的,次级别趋势中的中枢能形成第三类买卖点吗
(2018-04-19 00:00:00)
标签: 缠中说禅 缠论
问1:第三类买卖点是如何形成的?
问2:第三类买卖点形成前的次级别离开一定是次级别吗?
问3:第三类买卖点形成前粗掘此的次级别回抽可以是次级别趋势中的中枢吗?
问4:第三类买卖点形成的意义及作用?
问5:第三类买卖点形成时的次级别组合可以是盘整+盘整?
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因此也就作为问缠系列之一问,弄清楚了这个就不会轻易错失在第三类买卖点的最早机会,也自然而然的理解缠第《教你炒股票37:背驰的再分辨》中对a+A+b+B+c形成的标准趋势背驰中c必然包含第三类买卖点且必然是趋势且创新高或新低的论述了。本来关于该标准背驰的c写一问缠系列的,后来想,这其实也就是关于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弄清楚了这个自热而然就理解了,因此归为问缠系列之三中,一起解惑。
下面我们看缠关于第三类买卖点的论述:
1、《教你炒股票18:不被面首的雏男是不完美的》中: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
注意:在这里,岩迅缠非常明确的规定了2个次级别是2个已经完成了的走势类型,且只有3种组合,否认次级别趋势中包含第三类买卖点,因为,此级别趋势肯定是个完成的趋势。
2、《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中: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但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
3、《教你炒股票21:缠中说禅买卖点分析的完备性》中:而中枢有三种情况:延续、扩张与新生。如果是中枢延续,那么在中枢上是不可能有买点的,因为中枢延续必然要求所有中枢上的走势都必然转折向下,在这时候,只可能有卖点。而中枢扩张或新生,在中枢之上都会存在买点,这类买点,就是第三类买点。也就是说,第三类买点是中枢扩张或新生产生的。中枢扩张导致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而中枢新生,就形成一个上涨的趋势,这就是第三类买点后必然出现的两种情况。
注意:在这里,缠明确指出第三类买点是中枢扩张或新生产生的。
4、《教你炒股票24:MACD对背弛的辅助判断》中:那么,有没有盘整背驰后回跌形成第三类买点的例子,其实这散野种例子太多了,第三类买点,有一种情况就是这样构成的。......1月17日,是一个三段30分钟回拉的日线第三类买点。注意,第三类买点的结束位置不一定是整个回拉的最低位置。因为一个三段回来,C段并不一定创新低。在复杂的回拉中,还有三角形5段回拉的,只要最后一次回拉不回到原来的中枢就可以了。......“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显然,B的中枢级别比A、C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A、B、C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A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归纳上述,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注意:在这里,缠明确的把最后一个中枢的破坏即第三类买卖点是包含在离开中枢的次级别趋势中的。
5、《教你炒股票32:走势的当下与投资者的思维方式》:详细说,在上面例子30分钟的a+A+b+B+c里,A是已出现的,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这可以用定义严格判别,没有任何含糊、预测的地方。而b段一定不可以出现30分钟的中枢,也就是只能最多是5分钟级别的。......然后就看这个中枢能否继续向上突破走出c段。注意,c段并不是天经地义一定要有的,就像a也不是天经地义一定要有的。 要出现c段,如同要出现b段,都必须有一个针对30分钟的第三类买点出现,这样才会有 。
注意:缠明确规定,第三类买点离开和回抽段的级别必须是次级别,如果b是次次级甚至跳空缺口离开,那A的第三类买点在哪里?是中枢B的第二次会拉段结束点吗?
6、《教你炒股票37:背驰的再分辨》:其次,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 还有,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
注意:在这里,缠明确指出把离开本级别中枢的次级别趋势中的第二个中枢未触及本级别中枢的情况下,该此级别趋势中的第二个中枢视为第三类买点。
7、《教你炒股票49:利润率最大的操作模式》:这里必须注意,中枢震荡中出现的类似盘整背驰的走势段,与中枢完成的向上移动出现的背驰段是不同的,两者分别在第三类买点的前后,在出现第三类买点之前,中枢未被破坏,当然有所谓的中枢震荡,其后,中枢已经完成就无所谓中枢震荡了,所以这问题必须清楚,这是有严格区分的,不能搞糊涂了。
8、《教你炒股票53:三类买卖点的再分辨》:第二类买卖点,站在中枢形成的角度,其意义就是必然要形成更大级别的中枢,因为后面至少还有一段次级别且必然与前两段有重叠。而对于第三类买卖点,其意义就是对付中枢结束的,一个级别的中枢结束,无非面对两种情况,转成更大的中枢或上涨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第三类买卖点就是告诉什么时候发生这种事情的,而在第二、三买卖点之间,都是中枢震荡.
注意:在这里,缠明确指出第三类买卖点形成表明了前面中枢的结束,其作用就是可以预知走势接下来会转成更大的中枢或上涨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
9、《2007-05-22 答疑中》:离开与回抽均必须次级别的,“2007-05-22 答疑中离开中枢必须是次级别,回试也必须是次级别,单在中枢上有一个次级别的中枢并不能绝对保证安全,例如,很多跳空后的岛型反转就是这样。
10、《教你炒股票36:走势类型连接结合性的简单运用》:例如,在最近走势中,30分钟图上,2760到2858这30分钟中枢,03081000的5分钟回抽确认了一个第三类买点,然后其后就继续走出一个新的30分钟中枢,而030810005分钟回抽低点2871点比上一中枢的最高点2888点要低,而后来关于03071330开始的这个30分钟中枢出现延伸,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这个分解进行重新组合,给出一个更清晰的组合方法,把03081000的5分钟回抽组合到03051330开始的这段5分钟走势中,形成一个5分钟的上涨,然后新的30分钟中枢就从03091030,这样的好处在于,这个中枢震荡的低点2892点比2888点高,如果其后的震荡不出现跌破2888的走势,那么就是一个30分钟的上涨走势形成了。但在这个新的中枢被一个新的第三类买点有效突破前,依然存在震荡跌破2888点甚至最终确认中枢扩展。但这样的重新组合,对看图就有了帮助。当然,站在纯中枢的角度,依然可以坚持让新中枢从03071330开始,这样对具体的操作也没有太大影响,但在判断上就没有重新组合的看起来方便了。
注意:缠在这里,对离开本级别中枢的次级别趋势中的第二个中枢在未触及本级别中枢的情况下,该此级别趋势中的第二个中枢视为了第三类买点。
11、《教你炒股票92:中枢震荡的监视器》:另外,中枢震荡中次级别的类型其实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个趋势类型,Zn又出现相应的配合,那么一定要注意变盘的发生,特别那种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在中枢之外的,一旦下一个次级别走势在该次级别中枢区间完成,震荡就会出现变盘。
注意:在这里,缠将次级别趋势类型中在中枢之外的一个次级别中枢不视为第三类买卖点。
12、《缠2008-1-8日解盘》 1、如果在今天跳空附近站住,这样,5200点那5分钟上来的1分钟上涨就形成,该1分钟上涨结束后,就是对应那5分钟的第三类买点,然后,就有绝大的可能形成4800上来的5分钟上涨,最坏,也就是一大的30分钟中枢。 2、如果在5360点那1分钟中枢处站住,这样,对原来5分钟中枢的1分钟向上只是一个盘整类型,后面站住形成一个第三类买点,后面形式一个大的5分钟中枢的机会更大,当然也有突破爆发形成继续中枢上移在更高位置形成5分钟中枢的可能,但一般来说,一个盘整类型的次级别偏移后的第三类买点,总是不那么激动人心。
注意:1中说的是次级别离开是趋势,显然缠没有把离开的次级别的第二个中枢看作第三类买点
2中缠非常明确指出第三类买卖点可以是盘整+盘整形式
综上缠的论述我们得出:第三类买卖点是由于盘整背驰或次级别离开段内部的背驰导致才产生的,由此也导致了中枢扩张或新生;其形成的意义和作用是第三类买卖点形成表明了前面中枢的结束,并可以预知走势接下来会转成更大的中枢或上涨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次级别趋势离开时,第二个或以后次级别中枢不触及中枢的情况下看以看成第三类买卖点的次级别回抽段,因为这个次级别中枢本身就是前中枢的次级别,但必须下上下中后下低于前下或上下上中后上高于前上,也就是次级别回抽的次次级别三段必须在高级别图上形成次级别结构即线段;第三类买卖点形成前的离开不可以是次级别以下的级别;第三类买卖点可以是盘整+盘整形式。
‘肆’ 博涛缠论系列-中枢背驰与盘整背驰C#07
前言:趋势背驰:没有趋势,没有背驰
市场当下的力,也就是当下买卖产生的力(买的是向上的力,卖的是向下的力)也构成一个合力。合力按时间顺序前后相继,前一个是市场已有走势构成的一个当下的合力,后一个是当下的交易产生的力,研究这两种力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市场研究的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另一种释义的过程。可以从纯走势中枢的角度对背驰给出另外的释义。
其实站在走势中枢的角度,盘整背驰与背驰本质滚冲上是一样的,只是力度、级别以及发生的走势中枢位置不同而已。围绕走势中枢的操作,其实就这么简单。当然没有缠论,是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分析的。
一、背驰的含义
背驰的定义:在某级别趋势中,形成最后一个本级别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后的趋势力度比该中枢之前的次级别连接趋势力度弱。
缠论趋势力度: 原文中旁返前一“吻”结束后与后一“吻”开始由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例如5日线10日线缠绕)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的趋势中,当趋势力度比上一次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
例如对于a+A+b+B+c走势,背驰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段的小。如图-1所示。
所谓顶背驰,就是最后这个走势中枢,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的力度要弱。而走势中枢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对无论向上或向下离开的走势,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向下离开都能拉回到走势中枢,那么向上的离开当然也能拉回到走势中枢里。
(注意观察上图基础下跌区间对应的macd绿色柱子面积大小对比,形成背驰)
二、背驰的级别
背驰的级别是根据在何种周期表上MACD回抽0轴来分辨的。在具体走势中如何确定背驰的级别,是很多人混淆的问题。特别是“背了又背”,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更高了,更有人因此误解缠论。背驰是市场的一种合力,不是主力可以左右的,也不是经验值。背驰是市场合力出现变化的一种客观表现。
1、观察MACD是否回轴0轴。(macd由回抽0轴的趋向产生,上下一点是正常的)
2、MACD回抽0轴后观察MACD的黄白线的位置是否有差距。
3、当黄白线的位置有差距,进入背驰段,此时打开次级别图表,观察背驰段中的背驰是否成立。
4、背驰段中的背驰可以参考MACD红绿柱的面积的绝对值。
以上四个条件都满足,则本级别背驰确立。
三、标准背驰(趋势背驰)
标准背驰的定义: 当a+A+b+B+c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a,b,c是分别围绕A,B的次级别震荡。B这个大趋势的中枢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b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运备饥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标准背驰也在缠论中也称为趋势背驰。这种称谓是相对于盘整背驰来说的,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标准背驰的判定方法----趋势。趋势,一定有至少两个同级别中枢,对于背驰来说,肯定不会发生在第一个中枢之后,肯定是至少是第二个中枢之后,对于那种延伸的趋势来说,很有可能在发生第100个中枢以后才背驰。
趋势背驰的一般情况: 第二个中枢后就产生背驰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的情况,特别在日线以上的级别,这种就几乎达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第二个中枢,就要密切注意背驰的出现。而在小级别中,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这种比例要小一点,但也是占大多数。4、5个中枢以后才出现背驰的,都相当罕见了。
四、盘整背驰
盘整背驰的定义: 如果在第一个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中枢里。(盘整与趋势的区别前面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一般来说,小级别的盘整背驰,意义都不太大,而且必须结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风险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动。但如果是低位,那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多数的第二、三类买点,其实都是由盘整背驰构成的,而第一类买点,多数由趋势的背驰构成。一般来说,第二、三类的买点,都有一个三段的走势,第三段往往都破第一段的极限位置,从而形成盘整背驰,注意,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两个走势类型之间的比较,这和趋势背驰里的情况有点不同,这两个走势类型是否一定是趋势,都问题不大,两个盘整在盘整背驰中也是可以比较力度的。
创新高或新低才有背驰或盘整背驰的可能。未创新高的情况,其实可以按中枢震荡的方式去看,等于达不到上次震荡的力度,也可以用MACD等辅助看,但和背驰不是同一样东西,参考中枢震荡的力度判断。
五、“背了又背”释疑
背驰是分级别的,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除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驰。但出现背驰后必然有逆转,逆转至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但逆转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例如,日线上向上的背驰制造一个卖点,回跌后,在5分钟或30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然后由这买点开始,又可以重新上涨,甚至创新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市场的转折与背驰都有这在级别上一一对应关系,那这市场也太没意思、太刻板了,而由于这种小级别背驰逐步积累后导致大级别转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场充满当下的生机。
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背了又背”,完全是市场的一种自然现象。背驰是市场上的合力,你在自然界找到过相同的叶子吗?所以说,背驰的千变万化是必然的。而缠论不仅把这种市场的自然现象赋予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定义,而且指明了操作的方法。
(一)、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这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小级别转折引发大级别转折。
缠论小背驰-大转折定理: 小级别顶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下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小级别底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上的必要条件提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买点。
注意,关于这种情况,只有必要条件,而没有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不能有一个充分的判断使得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小级别顶背驰后,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
显然,这个定理比起“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必然回来最后一个该级别中枢的情况要弱一点,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种情况毕竟少见点而且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有更复杂的程序来对付这种情况。
对于“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的情况,如果一个按30分钟级别操作的投资者,那么,对于一个5分钟的回调,是必然在其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可以把操作的级别调到5分钟。那么,对于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一个小于30分钟级别的顶背驰,必然首先至少要导致一个5分钟级别的向下走势,如果这个向下走势并没有回到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向下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这个向下走势就不必要理睬,因为走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在最强的走势下,这个5分钟的向下走势,甚至不会接触到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这种情况就更无须理睬了。如果那向下的5分钟走势跌破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回试的5分钟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须先离开。
以上这种是全仓操作的处理方法,如果筹码较多,那么当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就必须先出一部分,然后在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时在出清。当然,如果没有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就可以回补,权当弄了一个短差。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那1分钟背驰的时候不出去,这是与你假定操作的级别相关的,而走势不能采取预测的办法,这是不可靠的,由于没有预测,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1分钟顶背驰都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你不可能按30分钟操作,而一见到1分钟顶背驰就全部扔掉,这就变成按1分钟级别操作了。如果你的资金量与操作精度能按1分钟操作,那就没必要按30分钟操作,而按1分钟操作,操作的程序和按30分钟的是一样的,不过相应的级别不同而已。
当然,对于有一定量的资金来说,即使按30分钟操作,当见到1分钟的顶背驰时,也可以把部分筹码出掉,然后根据后面的回调走势情况决定回补还是继续出,这样的操作,对一定量的资金是唯一可行的,因为这种资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级别的卖点都全仓卖掉。至于底背驰的情况,将上面的反过来就可以。
(二)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对于“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如果你刚好是该级别为操作级别的,只要在顶背驰时直接全部卖出就可以。买入同理。举个例子,在5F图上,一个5F趋势,第二个5F中枢之后1F级别的走势离开返回形成三卖,1F走势再向下继续形成另一个1F中枢,那么这个1F走势也完美了。此时5F级别的背驰段也完美了,同时MACD被第二个5F中枢拉回0轴,在5F的MACD图上,背驰段的黄白线位置高于第一个5F中枢之后次级别低点黄白线的位置。这就是5F的本级别标准背驰。
(三)背驰的级别大于当下的走势
对于“背驰的级别大于当下的走势”这种情况通常是大级别盘背。此时必然同时出现小级别的趋背,是极其重要的介入点。
(四)买卖点和背驰macd:
一、背驰
没有趋势,就没有背驰即转折,向上和向下的两个趋势前后连续,背驰即转折就来了。趋势至少两个以上中枢,而盘整不需要。
没有盘整,就没有背驰即转折,说到底,就是在单边上、下的趋势中,也是不同大小的盘整不断、背驰不断的,只要看 1 分钟以下级别的图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可说:只要开市,涨跌中就一直有盘整、有背驰的。只是大小不同、级别不同、可操作性不同而已。也所以,我们平日所说的盘整、背驰,自然也都是那些达到可操作级别的。
问题的关键,就是你站在哪个级别的图表上来看而已。诸如年线、周线、日线、30分钟、5分钟、1分钟、甚至 1分钟以下等级别,每个大、小级别间,都是宏、微观之分。站到一个级别图上看到的景象,不是另外级别图上的。
1 、 盘整背驰不要参与(除非是周级别以上的盘整背驰),盘整中是没有买卖点的。(特别是箱体横盘整理,如果是大级别下跌趋势,则用小一级别去参与(横盘中,macd黄白线回到零轴附近或零轴附近横盘,完成一次盘整)。
2 、 盘整结束的标志不是产生背驰,而是出现第三类买卖点;趋势结束的标志才是背驰(其实这也是相对的)。如下图所示。
第一类买点:底部反转(背驰点)(macd0轴之下形成)
第二类买点:反转后的回抽确认(第一类买卖点的次级别回抽)(macd黄白线突破0轴后的回抽)
第三类买点:脱离盘整的回抽(中枢破坏点)第三类买点一定要等到次次级别的背驰或双次回拉确认
3 、 趋势背驰一定产生在至少第二个中枢之后,如果出现在第一个中枢之后,就只是盘整背驰
4 、 背驰是两个趋势之间强弱的比较。(同级别图上,同方向趋势、序列)创新高新低才有背驰或盘整背驰的可能,如果没有新高低,就按照中枢震荡的方式看
5 、 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向上30分钟级别的a+A+b+B+c,如果c是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最终引发下跌拉回B里,就可能产生大级别
6 、 第二个中枢后不背驰,有两种情况:a,形成新的中枢,b,小级别转大级别。
7 、 1分钟,5分钟的背驰用柱子和面积分析。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
8 、 趋势背驰肯定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盘整构成。(黄白线从低点拉回0轴,为一次盘整)(同时可能伴有金叉突破黄白线的黄金压力线)
9 、 在快速拉升的最后,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
二、中枢
中枢:至少连续三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次级别三段,此级别三笔)
1、中枢和盘整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盘整和趋势才是一个层次的。
2、三个次级别构成一个中枢,延伸是指继续有此级别,最多还有5个,到第九个时就是更大级别的中枢,而不是延伸了。
3、中枢的完成也是第三类买卖点的出现。
4、下跌:一旦出现背驰后,出现背驰,高一级别的买点出现。
三、买点与卖点的策略
1、在三十分钟下跌趋势的尾部,按5分钟底背弛买进.如30分钟继续下跌或进入盘整就出来,(止损);第三卖点就把30分钟顶背驰作为卖出的信号。
背了又背,是缠论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95%的问题都解决了
2、1分钟背驰,通常2小时左右完成;5分钟背驰,通常一天内完成,适合半仓,30分钟背驰,通常一两周,利润在10%以上很正常。
3、离开中枢必须是次级别,回试也是次级别。(但是第三类买卖点可能演变为更大级别的震荡。
4、第二类买点的定义很明确,就是例如一个30分钟的第一类买点,一个5分钟次级别上去后,一个5分钟回试不破低点,那就是第二类买点
5、判断买卖点都是从次级别里看
6、一旦内部出现背驰而当时位置没创新高或与前面走势产生盘整顶背驰,那么就一定是第二类卖点。
7、有卖点不卖就是最大的错误,比有买点不买还要严重。
8、盘整背驰不一定比背驰差,例如第二类或第三类买点的盘整背驰,就不会太差。盘整背驰一定要防止变成第三类买卖点,这要配合大级别综合看。例如一个30分钟上的下跌刚开始破位,那5分钟上的盘整背驰就转化为第三类卖点的几率就99%了。所以这种盘整背驰,一般都没必要参与。如果30分钟是刚开始上涨的,5分钟向下的盘整背驰反而是一个好的买点。
四、MACD趋势背驰:
仅用于创出新高/低的时候,没有新高/低,说明力度很弱,操作意义不大。
用MACD的零轴区分牛市与熊市,显然,零轴之上是牛市,反之就是熊市。回避所有MACD黄白线在零轴下面的市场或股票,这就是最基本的防狼术。但第一类买点都是在零轴下方产生的,如果你技术不够硬,就等MACD第一次很有力的向上离开零轴后的回抽,等回抽零轴附近后再买,这通常是第二类买点,但这样的方法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方法,因为黄白线可以选择再次回到零轴下方再次找底。MACD黄白线第一次上零轴不存在本级别背驰的问题,要有也是次级别的事。用MACD辅助判断背驰必须至少有一次明显的回拉零轴过程,回拉零轴显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回抽零轴的动作,一般都不该跌破。但回抽零轴也是可以破零轴的,但不能太深,一般都是指在零轴附近。MACD不太精确的用法是黄白线只回拉零轴后的再次离开就可以看做是背驰段,这就要用到区间套的方法去定位,如果在小级别的图上看红绿柱伸长有力,则回调也是有限,最多就是盘中打打短差使用。
判断背驰,MACD柱子是看面积,不是看缩短,还要看黄白线是否回抽零轴。注意,MACD在零轴下方如出现双次拉回都上不去,一定会有再次下跌。一般这种双次来回的第二次,都是构成下跌中的第一个中枢,特别在跌破前面中枢后,这其实刚好构成一个标准的最小级别的第三类卖点。上涨反过来看就是。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
另外注意,MACD的辅助判别,关键不是MACD,而是走势的分解,能分得清不同级别中盘整、趋势的关系问题才是关键。MACD从零轴很低的位置回到零轴上然后一个双回试,是典型的启动形态。有些人永远整不明白,走势类型的分解才是根本,MACD只是辅助,否则,研究走势类型干什么?还不如直接看MACD就可以。可惜,光看MACD,根本无效。MACD只是辅助,关键是要把中枢找到,前后对比的走势找对,并不是MACD回抽就有背驰,如果这样,那直接研究MACD就可以,还用其他干什么?
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但这是最标准的情况,90%的情况,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些强势的股票,可能第一个中枢就根本不回抽零轴也是可能的,因为MACD毕竟只是辅助,如果都准确的,那还不如直接用MACD了。MACD是MACD,和成交量没什么关系。如果B段不是回抽0轴附近,就根本不满足条件,否则任意三段都可以用MACD判断背驰了,那不乱套了?一定要先满足条件。
判断背驰的逻辑关系:走势--级别--趋势--前后趋势比较-背驰-用均线或MACD、boll、天地相交等辅助判断背驰,所以先把前面搞清楚,别困在一些某节上,前面明白了,后面自然清楚。难道没有均线、没有MACD就判断不了背驰?显然不是。那只是辅助。
例如,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macd红柱子总面积明显小于上一次macd上涨总面积,就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
必须注意,MACD在0轴附近盘整以及回抽0轴所形成的中枢,不一定就是相应级别的中枢,而是至少是该级别的中枢。例如日线MACD的0轴盘整与回拉,至少构成日线的中枢,但也可以构成周线的中枢,这时候就意味着日线出现三段走势。
利用macd判断背驰可以参考下经验:
1、用macd柱子高度(如红柱子缩短趋势,股价新高),面积,黄白线,零轴,并结合趋势线判断(顶背驰,底背驰)(没有趋势就么背驰)(比较是与前一原点的比较。)
2、DIF白线有效站稳或跌破0轴为多/空分界线(注意级别划分)
3、强势整理:DIF不有效跌破0轴(三日月)
4、MACD红绿柱子背驰不一定反映某级别趋势间出现背驰。
5、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6、盘整中利用MACD判断盘整背驰,那这要看低一级别的。对于5分钟,就看1分钟的。
7、一般来说,最重要的是黄白线,柱子面积之和一般在复杂走势里重要。
五、 级别(背驰只在特定级别上有意义)
1、力度:均线的交叉形成的面积、趋势线的斜率和MACD的面积,中枢高度对比;
2、级别:同样的,除了分型,笔,段外,也有面积和时间周期。
3、时间与空间,动能与势能。
4、三角形一般是一段走势的最后一个调整中经常出现的,因此,三角形出现后,其后的走势就要时刻小心了
5、 大级别转折点寻找: 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区间套)。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
总之,没有趋势,没有背驰。
‘伍’ 中枢的能量结构
某级别的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首数辩续(前三个)次级别(结构上低一级别,而非时间上低一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为中枢。
一、中枢形态其实就是整理形态,有箱形(矩形)、三角形(含压缩三角和扩散三角,其中压缩又分等腰三角和直角三角)、旗形(锯齿形)、菱形(奔走型)、楔形这样5大类,其中矩形、三角形和旗形是最为常见的3种形态,各种形态中枢有各自的能量结构,其在走势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意义,如同样形态在趋势的第一个中枢和第二个中枢是有不同意义的。
1、三角形
三角形分等腰三角形、下降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扩散三角形(喇叭形),其主要出现在一个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如果出现在第一个,通常难以形成趋势,尤其在该走势为大级别的次级别且与大级别方向相反时,三角形表示多空双方力量较量激烈,力量较为均等,如果是压缩等腰三角或扩散三角,表示双方力量极度均等,中枢形成后未必继续原方向,即使继续原方向则离开幅度往往毕灶等于底边长度;而如果是直角中的上升或下降三角形,表示原方向继续的意愿强烈,大多能够继续原方向,那么离开后是否背驰则对于能否形成趋势甚为关键。
2、旗形中枢对于次级别的回调通常幅度较大,经常在0.5-0.618之间,旗形中枢形成时,由于反方向有2次下探且第二次更低,对于上升的中枢而言,意味着空方2次打击,空方力量释放较为彻底,但并不能破掉1买的位置,而对于多方而言,抵抗明显成功。对于旗形,如果第一段回杀的幅度很大,那么第三段只要微微跌破第一段就可以,类似上升三角,而如果第一段回杀幅度不足,则第三段就会明显低于第一段。
二、中枢形态存在交替原则(好表现为这个整理对原来次级别走势回调的幅度,通常在0.618与0.382、0.5与0.25之间交替),即一个趋势中,各个中枢形态是不一样的,对次级别回调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
三、如何根据中枢形态预判中枢形成后的走势发展方向?
中枢形态主要有三角形、平台型和奔走型,平台型包括矩形和旗形,三角形包括压缩和扩散,奔走型就是顺势平台型。中枢区间及其震荡区间之间的关系,亦即中枢形态的紧密性,大致就是中枢具备的能量,用星球吸引为例,大体积星球对离开的引力显然较小体积星球对离开的引力大,大质量星球对离开的引力显然较小质量星球对离开的引力大;但是,者缺存在大体积小质量和小体积大质量的情况,如果以质量表示级别,那么体积就是形态的紧密程度,对于同等体积而体积不同的星球,应该是小体积的引力更大。
如此,就解释了三角形往往就是趋势的最后一段,甚至三角形整理失败的情况,因为三角形整理经常表现为压缩三角,其中枢区间相对震荡区间,其差值较小,形态较紧密,即使扩散三角,也是如此,只不过压缩方向不同而矣。事实上,三角形整理往往是5段,也就是同级别情况下,其运行时间更长,质量略大,只是没有达到升级程度而矣(绝对相等与原本就是不存在的)
如此,波浪理论里所说的顺势平台即奔走型中枢,三段重合区间很小,而高高低低点区间很大,也就是该形态不紧密,这就解释了奔走型中枢往往发展为一个趋势的第一个中枢,按照波浪理论,就是要发展为趋势,向某方向势头很猛,这个整理浪是顺势的。
‘陆’ macd和线段,中枢的关系
macd和线段,中枢的关系是笔构成线段,线段构成中枢,中枢构成走势类型。笔、线段、中枢和走势类型应轮隐该是递进关系,前者依次为后者的组成要件。中枢分为奔走型慎隐、顺势平台、收敛三角形、扩张宽桐厅三角形、N字形。
‘柒’ 股票中枢区间怎么找枢轴点点怎么找
中枢区间宽贺 是缠论里的
中枢其实就是价格无方向的悉源持续区间。 看形态就能找出,分箱体,扩散,三角,楔形,喇叭,菱形,头肩,M,W 等 这一类都可以划分为中枢。
枢轴点,是 Pivot Point 是一个寻找阻力的支持系统。有具体公式来计算,这个其实不用太用心的找,根本慎陆派原理就是在中枢里找阻力和支撑位,形态弄明白了,在各级别就能找出来。
‘捌’ 中枢神经系统的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前端枕骨大孔与脑相接,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分布于它的两侧,后端达盆骨中部。
脊髓膜:脊髓外面被覆有三层结缔组织膜,称脊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膜和脊硬膜。脊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隙称为脊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脊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狭窄的硬膜下腔,充满淋巴。
形态:呈上、下略扁的圆柱状,末端称为脊髓圆锥,具有两个膨大部,称颈膨大和腰膨大(盆神经、尾神经和脊髓圆锥及终丝共同形成马尾);
从横切面上看,中央为蝴蝶形灰质,周围由白质组成。灰质中央有中央管。灰质向后外突出的部分为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相连,内含中间神经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为前角,内含运动神经元,其纤维构成脊神经前根;侧角内含植物性神经元。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按位置可分缺册枯前索、侧索和后索,分别把脑和脊髓及脊髓内各段联系起来。
脊髓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传导功能,全身(除头外)深、浅部的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器官的感觉,都要通过脊髓白质才能传导到脑,产生感觉。而脑对躯干,四肢横纹肌的运动调节以及部分内脏器官的支配调节,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传导才能实现。若脊髓受损伤时,其上传下达功能便发生障碍,引起感觉障碍和瘫痪。
二是反射功能,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反射中枢,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肌肉的牵张反射中枢,排尿排粪中枢、性功能活动的低级反射中枢,跖反射、膝跳反射和内脏反射等躯体反射。
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都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的。当脊髓突然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会产生暂时性的脊休克。脊髓损伤可中断某一水平的生理功能。目前由于医学进步,许多脊髓损伤病人已有可能恢复其生理功能。 人类的脑是由约140亿个脑细胞构成的重约1400克的海绵状神经组织。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大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1、后脑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⑴延脑,位于脊髓的上端,与脊髓相连,呈细管状,大如手指。延脑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呼吸、心跳、吞咽及消化,稍受损伤即危及生命。⑵脑桥,位于延脑之上,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较延脑为肥大的管状体。脑桥连接延脑与中脑,如果受损可能使睡眠失常。⑶小脑,位于脑桥之后,形似两个相连的皱纹半球,其功能主要是控制身体的运动与平衡。如果小脑受损,即丧失身体自由活动的能力。
2、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处在整个脑的中间。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意识状态。网状结构的作用扩及脑桥、中脑和前脑。中脑与后脑的脑桥和延脑合在一起,称为脑干,脑干是生命中枢。
3、前脑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前脑主要包括五姿埋部分:
⑴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伏洞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上面布满了下凹的沟和凸出的回。分隔左右两半球的深沟称为纵裂。纵裂底部由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外侧面,由顶端起与纵裂垂直的沟称为中央沟。在半球外侧面,由前下方向后上方斜行的沟称为外侧裂。半球内侧面的后部有顶枕裂。中央沟之前为额叶。中央沟后方、顶枕裂前方、外侧裂上方为顶叶。外侧裂下方为颞叶。顶侧裂后方为枕叶。胼胝体周围为边缘叶。每叶都包含很多回。在中央沟的前方有中央前回,后方有中央后回。大脑半球深部是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为纹状体。其机能主要是调节肌肉的张力来协调运动。
⑵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位于胼胝体之下包括多种神经组织的复杂神经系统。边缘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尚不能十分确定,在范围上除包括部分丘脑和下丘脑之外,还包括海马和杏仁核等。海马的功能与学习、记忆有关,杏仁核的功能与动机、情绪有关。
⑶丘脑是卵形的神经组织,其位置在胼胝体的下方,具有转运站的功能。从脊髓传来的神经冲动,都先中止于丘脑,然后再由丘脑分别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如丘脑受损,将使感觉扭曲,无法正确了解周围的世界。
⑷下丘脑位于丘脑之下,其体积虽比丘脑小,但功能比丘脑复杂。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心。它直接与大脑皮质的各区相连,又与主控内分泌系统的脑垂体连接。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饥、渴、性等生理性动机及情绪有关。如下丘脑受损,将使个体的饮食习惯与排泄功能受到影响。
⑸脑垂体位于下丘脑之下,其大小如豌豆,在部位上虽属于前脑,但在功能上则属于内分泌系统中最主要的分泌腺之一。此外,胼胝体连接大脑两半球,使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得以彼此沟通。
脑是中枢神经系的高级部分,位于颅腔内,向后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延续。脑可分为四部分,脑干、间脑、大脑和小脑。
(一)脑干 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中脑。
延髓 为脑干的末端,呈前宽后窄的楔形。延髓的腹侧有锥体、斜方体。其背侧分为闭合部和开放部。
脑桥 位于延髓的前方,可分为基底部和被盖,基底部横向隆起,两端有三叉神经穿出。
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内有一管,称中脑导水管,后端与第4脑室相通,前方与第3脑室相通,中脑导水管将中脑分为背侧的四叠体(顶盖)和腹侧的大脑脚。
红核,是一对大的卵园形灰质核团,在大脑脚前部内,在经前丘的横切面上可见,它是下行运动传导路上重要的转换站。
(二)间脑 前外侧接大脑的基底核,内有第3脑室,成环状环绕,主要分为丘脑和丘脑下部。
丘脑 占据丘脑的大部分,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左右两丘脑内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粘合块,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3脑室。
丘脑下部 又称下丘脑,位于丘脑的下方,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从脑底面看,由前向后依次为两侧视神经构成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三)大脑:
大脑新皮质 分布于背面及前、外、后侧面,可分为前部的额叶,后部的枕叶(视觉区),外侧部的颞叶(听觉区),背侧部的顶叶(一般感觉区)。基底神经节 大脑内部在白质中一些大的灰质团,称基底神经节或基底神经核,是大脑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状核和豆状核构成。
嗅脑 构成端脑底面,包括嗅球、嗅回、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回,海马和齿状回等部分。
边缘叶 是指大脑半球两半球间相对的皮层,包括扣带回、胼胝回等,执行调节内脏和生殖活动的功能。
白质 大脑半球的白质含有以下三神纤维: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纤维,形成胼胝体;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脑回,各叶之间的纤维。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中枢其它各部分之间的上、下行纤维。
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内部,每侧各有一个,分别称为第一、第二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四)小脑:
小脑略呈球形,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背侧面有两条浅沟将小脑分为三部分:小脑半球和蚓部。
(五)脑膜、脑室系统和脑脊液的循环
脑膜 与脊髓膜相似,在脑的外面也有三层脑膜,由内而外分别是脑软膜、脑蛛网膜和脑硬膜,其间分别形成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但是没有硬膜外腔。
脑室系统 侧脑室、间脑内的第3脑室、中脑内的中脑导水管、小脑、脑桥和延髓内的第4脑室以及脊髓内的中央管,它们相互连通,充满脑脊液,共同组成脑室系统。
脑脊液的循环 脑脊液是一种特殊的液体,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充满于脑室系统以及脑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在大脑纵裂处流入静脉内,完成脑脊液的循环。
‘玖’ 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
语言中枢分:
1、运动性语言区,在额下回后三分之一部,即三角部的后部和岛盖部;
2、书写区,额中回后部,紧靠中央前回扒卖的管理上肢;
3、听觉性语言区,在颞上回后部;
4、视觉性语言区,在顶下小叶的角回,靠近视觉区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额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身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滑此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 为主信咐,中央前回是运动中枢。
‘拾’ 某人听得见别人讲话 却听不懂 这是大脑皮层什么地方病变
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H区)受到损伤扒亮时,病人会讲春瞎宽话,也能看懂字,但却听不懂别人讲话,这种情况叫做听觉性失语症,也叫感觉性失语症。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神掘枢,即威尔尼克区,它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这一区域受损,将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