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发布时间: 2025-07-17 20:42:02
⑴ 简要说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特性:冗余度小,数据独立性高,易扩展。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式要素: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完整性约束条件。
定义属性值间的相互关连(主要体现于值的相等与否),这就是数据依赖,它是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关键
。
函数依赖: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
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 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 则称 “X函数确定Y” 或
“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
两段锁协议: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
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⑵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数据库的定义:
- 数据库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用户的集合。
数据模型:
- 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方式称为数据模型。
-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其中关系模型最为常用。
SQL基础知识:
-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操作。
- SQL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和数据查询语言(DQL)。
- 一个SQL数据库是表的汇集,表由行和列组成,每行是列的序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
数据库范式:
- 数据库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一种规范化形式,用于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
- 第一范式(1NF)要求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
-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一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
- 第三范式(3NF)要求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他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数据库管理:
- 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和备份等操作。
-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包括Navicat、phpMyAdmin等。
- 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控制也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方面。
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
-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当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执行。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和数据特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以满足数据存储、查询和处理的需求。
- 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数据库优化:
- 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手段,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存储结构优化等方面。
- 索引是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优化手段之一,通过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
综上所述,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涵盖了数据库的定义、数据模型、SQL基础知识、数据库范式、数据库管理、存储过程与触发器、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优化等方面。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数据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