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cp源码
发布时间: 2025-08-01 07:10:59
⑴ [转]Megatron-LM源码系列(八): Context Parallel并行
Context Parallel并行的核心特点和机制如下:
核心差异:
- 与sequence并行相比,CP对所有input输入和所有输出activation在sequence维度上进行切分,形成更高效的并行处理策略。
- SP仅针对Layernorm和Dropout输出的activation在sequence维度进行切分。
模块处理:
- 在CP并行中,除了Attention模块外,其他如Layernorm、Dropout等模块无需任何修改,因为它们在处理过程中没有涉及多token间的交互。
Attention模块的特殊性:
- 每个token的查询需要与同一sequence中其他token的键和值进行交互计算,存在内在依赖性。
- 在进行CP并行时,计算开始前需要通过allgather通信手段获取所有token的KV向量。
- 反向计算时则通过rece_scatter分发gradient梯度。
显存使用优化:
- 前向计算阶段每个GPU仅保存部分KV块,以降低显存使用。
- 反向阶段则通过allgather通信获取全部KV数据。
通信操作:
- 通信操作在特定的rank位置进行,底层通过send和recv等操作实现allgather和rece_scatter。
- 以TP2CP2的transformer网络为例,CP并行的通信操作在Attention之前执行,其他则为TP通信。
解决OOM问题的优势:
- LLM常因序列长度过长而导致显存耗尽。
- CP能更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每个GPU处理一部分序列,同时减少CP倍的通信和计算量,同时保持TP不变,使得activation量也减少CP倍。
实现方式:
- 用户可通过指定contextparallelsize在Megatron中实现CP。
- 具体源码实现以MegatronCore 0.5.0版本为例进行说明。
总结:Context Parallel并行是一种高效的并行处理策略,通过对所有input输入和所有输出activation在sequence维度上进行切分,并结合特定的通信操作,能够显着降低显存使用并提高处理效率,特别适用于长序列的LLM任务。
⑵ 源码详解系列(八)--全面讲解HikariCP的使用和源码
源码详解系列(八):HikariCP深度剖析HikariCP是一个高效数据库连接池,它的核心在于通过“池”复用连接,减少创建和关闭连接的开销。本文将全面介绍HikariCP的使用方法和源码细节。
使用场景与内容
本文将涉及HikariCP的以下内容:
- 如何获取连接对象并进行基本操作
- 项目环境设置,包括JDK、Maven版本和依赖库
- 如何配置HikariCP,包括依赖引入和配置文件编写
- 初始化连接池,以及通过JMX进行管理
- 源码分析,重点讲解ConcurrentBag和HikariPool类,以及其创新的“标记模型”
- HikariDataSource的两个HikariPool的用意和加载配置
核心原理
HikariCP的性能优势主要源于其“标记模型”,通过减少锁的使用,提高并发性能。它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来保证读操作的效率,结合CAS机制实现无锁的借出和归还操作。
源码亮点
源码简洁且易读,特别是ConcurrentBag类,它是HikariCP的核心组件。类结构与DBCP2类似,包含一个通用的资源池,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池化管理的场景。
总结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ikariCP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配置和使用技巧,以及源码实现。希望本文对数据库连接池有深入理解的开发者有所帮助。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