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词算法包
‘壹’ 分词算法是什么意思
分词算法是文本挖掘的基础,通常对整个模型的效果起着较大的决定作用。
分词算法常用的两种运行方式:
1、用户搜索及匹配。
例如:我们在网络搜索一个词 “手机回收”,那么网络会先把这个词分为手机和回收两个词这个时候呢网络会先在库中搜索手机这个词然后进行第一轮的筛选。把网页当中没有手机这个词的去除,只保留带有手机这个词的结果,之后再从已筛选出来的网页中,筛选出带有回收这个词的页面。然后在所得结果里面根据页面评分给用户进行排序。
2、网页主题计算
前面启蒙博客也讲过,网络蜘蛛只是一个机器,并不能向人一样去思考,而在处理文章的时候,网络蜘蛛则会把文章也进行分词去处理,如过文章里 手机 这个词出现频率比较多,也就是所说的关键词密度,那么这个页面也就会定性为手机方面的文章。
搜索引擎是通过分词算法来计算网页的,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分词算法进行网页布局,会让网页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得分。
C语言是一门面向过程的、抽象化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底层开发。C语言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C语言是仅产生少量的机器语言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高效率程序设计语言。
尽管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包括类似嵌入式处理器以及超级计算机等作业平台的许多计算机平台上进行编译。
‘贰’ 中文分词的原理、方法与工具
中文分词的原理、方法与工具一、中文分词原理
中文分词是在中文句子中的词与词之间加上边界标记,以便计算机更容易理解文本。中文与英文不同,英文句子中的词与词之间有显示空格边界,而中文则没有,这使得中文的词和词组边界模糊。中文分词的本质是划分词的边界,但这一过程面临着分词规范、歧义切分、新词识别等挑战。
中文分词主要基于语言模型进行,常见的语言模型包括短语结构语法(PSG)模型、n元语法模型(n-gram)、神经网络语言模型(NNLM)以及Masked Language Model(MLM)等。这些模型为中文分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算法支持。
二、中文分词方法
中文分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最短路径分词:
通过构建句子的有向无环图(DAG),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该路径即为分词结果。
这种方法考虑了句子的所有可能分词方式,并选择了最优解。
n元语法分词:
基于n元语法模型,根据历史词的出现概率来预测下一个词,从而实现分词。
常见的n元语法模型有二元语法(bigram)、三元语法(trigram)等。
举例:句子“我喜欢吃苹果”,可能的分词结果为“我/喜欢/吃/苹果”。
由字构词分词:
基于字符序列来构建词,通过字符间的组合关系来确定词的边界。
常用的由字构词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循环神经网络分词: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对句子进行建模,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每个字符是否属于词的边界。
常见的循环神经网络分词模型有LSTM、LSTM+CRF、BiLSTM-CRF等。
Transformer分词: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分词方法,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对句子进行建模,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每个字符是否属于词的边界。
Transformer分词模型在处理长句子和复杂语境时表现出色。
三、中文分词工具
目前,中文分词工具众多,其中较为常用和关注度较高的包括jieba、HanLP、FoolNLTK等。
jieba: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进行分词,支持三种分词模式:精确模式、全模式和搜索引擎模式。
jieba分词速度快,准确率高,且支持自定义词典,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四、总结
中文分词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步骤,其原理和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不同的分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分词工具和分词方法。
目前,中文分词工具已经相当成熟,如jieba、HanLP、FoolNLTK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API接口,方便用户进行文本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未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文分词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同时,中文分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垂直领域的中文分词、新词识别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分词方法和算法,提高分词的准确性和效率。
‘叁’ 简单的搞懂BPE分词算法
BPE分词算法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预处理步骤,旨在将语言划分为统一且更为精细的单位,进而进行编码,其分词粒度介于单词级别与字符级别之间。以下是关于BPE分词算法的简单解释:
目的:
- 降低词汇表规模,减少存储和计算成本。
- 捕捉词义信息,保留词汇的语义特征。
分词逻辑:
- 基于统计方法,将词划分为更小的单位。
- 例如,”looked”和”looking”可以被拆分为”look”、”ed”和”ing”。
优势:
- 相比单词级别,能够处理未登录词,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相比字符级别,能够捕捉词汇的语义信息,提高模型的性能。
实现过程:
- 初始化词汇表,通常包含所有字符和一个特殊的结束符。
- 迭代地将出现频率最高的相邻子词单元合并,直到达到预设的词汇表大小或停止条件。
应用场景:
- 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作为预处理步骤。
- 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训练效率和效果。
通过理解BPE分词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