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模型设计
⑴ 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模型描述的是
数据库设计一般分6个阶段: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
概念设计 就是把现实世界的信息抽象为计算机信息的过程、产生E-R模型、
E-R模型描述的是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C有关
逻辑设计 是根据概念设计产生的E-R模型描述的数据库逻辑结构的具体转换、结果产生关系模式、与A有关
物理设计 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确定采用何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与B有关
实现阶段 产生的是用dbms建立的各种数据库对象及其数据、用户的角度看到的只是数据和数据库对象、与D有关
此题选C
⑵ 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该模型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满足用户需求:数据模型应能够合理地组织和呈现用户所需的所有数据,并支持用户对数据执行的各种处理功能。
2. 适应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数据模型能在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得到有效实现。
3. 达到较高的范式标准:数据模型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完整性,高效率,易于理解和维护,且不存在数据冲突。
⑶ 怎样使用visio画数据库模型图
使用Visio画数据库模型图的步骤如下:
新建Visio文件:
- 打开Visio软件。
- 在主界面选择“新建”选项,以创建一个新的绘图文件。
选择绘图类型:
- 在新建文件的界面中,选择“软件和数据库”类别。
- 在该类别下,选择“数据库模型图”作为绘图类型。这将为您的绘图提供适当的模板和符号。
拖放图例构建模型:
- 在绘图区域左侧的“形状”窗口中,您会看到各种数据库相关的图例,如实体、关系等。
- 拖放实体:根据您的数据库设计,从“形状”窗口中拖放实体到绘图区域。每个实体代表数据库中的一个表。
- 配置实体属性:双击实体以打开其属性窗口,您可以在这里输入表的名称、字段等信息。
- 拖放关系:使用关系符号连接不同的实体,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等。
- 配置关系属性:同样地,双击关系以打开其属性窗口,并配置关系的详细信息,如外键、关联条件等。
调整和美化图表:
- 使用Visio提供的布局和格式化工具,调整实体和关系的布局,使图表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 您可以更改形状的颜色、线条样式和文本格式,以增强图表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保存和导出:
- 完成数据库模型图的绘制后,选择“文件”>“保存”以保存您的绘图文件。
- 如果需要,您还可以将图表导出为其他格式,以便与他人共享或打印。
通过以上步骤,您就可以使用Visio轻松地创建和管理数据库模型图了。
⑷ 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分别如下:
概念模型:
- 是数据库设计的最高层次描述。
- 为数据库提供一个抽象表示,主要用于与非技术利益相关者沟通。
- 主要关注业务概念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而不涉及具体的技术实现。
逻辑模型:
- 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细节。
- 将业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模型,如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 此阶段的模型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技术,即不依赖于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物理模型:
- 是数据库设计中最具体的阶段。
- 定义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的物理存储方式,包括表结构、索引、存储路径等。
- 实现数据的实际存储与管理,确保数据库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