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卓系统 » 安卓手机什么时候被淘汰

安卓手机什么时候被淘汰

发布时间: 2023-05-05 13:02:03

A. 安卓手机发展历史

一、手机的发展史

手机的发展史不只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模拟到GSM、从GSM到GPRS等等,每样新技术的发明都对手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力。

手机的发展史大致上可分为这几代:

第一代 (1G)

第二代 (2G)

第三代 (3G)

第一代手机(1G)---模拟移动电话在70年代末诞生了。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主要采用模拟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

AM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主要的模拟标准。

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和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也不充分。

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最大成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 (2G)

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手机是GSM手机,CDMA手机和小灵通(PHS)手机,这些都称为第二代手机(2G)。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码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语音质量和保密性,还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

第二代系统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彩信(MMS、多媒体简讯)、WAP等。

如今全世界第二代手机的市场标注,包括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

第三代 (3G)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宽带多媒体系统,能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

第三代手机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制式,包括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这些新的制式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带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二、手机发展史

手机发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三、手机的发展史

如果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0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1973年4月,美国着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

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

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

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1831年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

1844年5月24日 。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02年 ,一位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

194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战地移动电话机 。1946年,世界上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了第一个电话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电话 。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

1958年,他已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设备重 量从3公斤减轻至500克(含电池重量),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

到60年中期,库普里扬诺 维奇的移动电话已能够在200公里范围内有效工作 。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 。

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

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

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 ,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 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 就轻到了60克以下。 现在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是所谓的第三代手机(3G),以欧洲的GSM制式和美国的CDMA为主,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无线应用协议等。

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及,CDMA手机也很流行,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迁移过程中。电话键盘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机、摄影、录音、GPS、上网等多种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电话的口承、耳承和相应的话筒、听筒都装在单个把手上。旧称为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传真,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距今的手机安全产品基础防护功能比较完备,但在防骚扰、隐私保护和数据保护方面仍有欠缺,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QQ手机管家、安全管家、网秦等安全厂商纷纷宣布进军云安全领域,2013年将是移动云安全加速落地的关键年,各大安全厂商必将继续加大对移动云安全解决方案的投入力度。1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

最先研制出手机的是美国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

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

四、智能手机发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五、安卓手机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结合网络资料,现在为你总结如下:

安卓Android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其公司于2003年在美国加州成立。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2007年11月12日,Android Beta操作系统SDK正式发布。

Android 1.0

2008年9月23日发布,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

伴随1.0的发布,首款搭载Android 1.0 OS的Android手机诞生。因为1.0不支持触摸输入,因此G1配置了实体键盘。

2009年4月30日发布。从这时起,Android系统版本都是以糕点进行命名,并以字母排序。

Android 1.6

2009年9月15日发布。Android1.6首次支持了CDMA网络,为诸如Verizon和Sprint这样的CDMA运营商打开了一扇大门。

Android2.0

2009年11月——G1面世后1年左右——Android2.0降临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它都是Android发展历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第一个是Android1.5)。

2010年5月20日发布。直到Android2.2发布时,谷歌似乎才开始认真考虑Android的企业级功能。

2010年12月7日发布。该版本开始对NFC的支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NFC功能作用也仅限于扫描景点的NFC便签,从而获得URL网址等更多的信息——其实和二维码没什么区别,但是谷歌随后在Sprint版本的Nexus S中引入了谷歌电子钱包——一个重要的移动支付创举。许多公司现在开始注意到NFC和移动支付的前景,而毫无疑问,Android2.3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2011年2月2日发布。“蜂巢”更像是Android系统发展历程上向分岔路的一次尝试,与智能手机无关,正式进军平板电脑。

2011年10月19日在香港发布。Android4.0是Android发展历史上最重大的而一次升级。

2012年6月28日发布。Android4.1是谷歌继蜂巢之后,一次全新的平板策略尝试。

关于 Android 的故事,未完待续……

六、手机发展历史

1902年,一个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 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1973年4月,美国着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B. Android还可以走多久

2019年5月8日早晨,当我们三易生活的编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昨晚召开的Google I/O 2019大会时,有一位同事突然说了一句:

“昨晚的会啊,我看了,那么无聊,简直就像是黔驴技穷一样”。

我们瞬间愣了一下——这话从何而来?但很快,我们大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他说得没有错,但也正因为如此,谷歌的目的才真的是达到了。

是的,谷歌首先出了款值得一骂的手机

骁龙670主控,4+64GB内存配置,后置大底单摄(这个CMOS客观来说还行),5.6英寸的1080P普通全面屏而且屏占比很低……说实在的,虽然它依旧能够凭借谷歌强悍的拍照算法在低光环境下秒杀iPhone X(注意,不是XS)、虽然它依旧集成当前最安全的手机加密芯片Titan M,但是当谷歌宣布这样一套配置的“全新手机”Pixel 3a售价高达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之后,我们毫不奇怪地看到互联网上传来了一片骂声。

这是什么概念呢?首先,在美国亚马逊网上商城中,这个价位已经足够买三星Galaxy S8(395美元)、LG V35(354.99美元)等老旗舰,而它们不管是在性能、屏幕效果、拍照水准还是本身的做工和各种外围功能上,都是完全压倒“全新的”谷歌Pixel 3a的。

不仅如此,实际上如果大家熟悉“谷歌手机”曾经的 历史 ,还会发现更多问题——比如说,曾经的Nexus系列虽然配置平平、做工一般,但每代都使用着旗舰等级的SoC,而且价格极为便宜;后来的Pixel系列尽管变得高价,但首先配置并不是槽点,更何况此前的三代Pixel旗舰一直都有着“单摄吊打多摄”的优势拍照算法,作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谷歌旗舰”也算是贵得有道理。

相比之下,这一次的Pixel 3a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老旗舰Pixel 3的“廉价版”:配置不升反降、功能只有阉割没有创新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价格即使对于老外们来说也并不廉价。如此叫人完全提不起劲的产品发布,被形容为“无聊”也是理所当然。

然而,全新的Android Q却着实值得好评

说实在的,我们并不认为谷歌真的就是黔驴技穷——尽管昨日的Pixel 3a/3a XL的确吸引力严重不足,但大家别忘了,谷歌开的本来就不是“手机发布会”,而是Google I/O,是一次综合性的年度产品发布和成绩汇报。

那么,除了Pixel 3a,谷歌昨晚还发布了什么呢?当然是全新的安卓系统啊!具体来说,是全新的Android Q Beta3版本。当然,说是Beta3,其实这一次的更新幅度远大于前两次小规模测试的Beta版本,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其实才算是Android Q的第一个真正的公开测试亮相。

具体来说,这一次的Android Q可谓是一款完全针对未来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在无线网络方面,它提供了对5G制式的原生支持;在设备形态方面,Android Q终于加入了官方的折叠屏界面适配方案,一举解决了折叠屏手机APP自动缩放的问题;而在AI解决方案上,Android Q这一次带来了不需要联网的本地AI算法,可以实现离线语音助手、离线自动给视频添加字幕等既神奇、又保护用户隐私的功能。

除此之外,Android Q还有更严格的APP权限控制——诸如在后台偷偷给手机定位这样的操作,从今以后将会无所遁形;当然,为了进一步强化手机安全性、敦促厂商们更及时地给消费者提供更新,谷歌甚至还引入了类似Windows上的“功能补丁”概念,允许操作系统直接通过应用商店更新一部分系统核心组件,无需苦等新版系统或安全补丁推送。

其实,“谷歌手机”曾经也并没有这么不堪

同时推出了两款不太走心的手机和一款满是未来黑 科技 的新操作系统,谷歌这是什么骚操作?其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搞清楚,“谷歌手机”的 历史 ,以及它和业界的关系。

2010年,谷歌发布了初代的Nexus One手机。值得注意的是,它虽然是当时性能最高的安卓手机,但却并非是一款“全能旗舰”。这是因为Nexus One本身更多地担负着演示最新安卓技术的任务,它就像是一款现成的“开发平台”。由此,谷歌一方面为这台手机配备了一个水平非常一般的摄像头,另一方面也确实给它定了一个可称得上实惠的价格。

性能旗舰、搭载最新安卓系统、但与此同时拍照一般、多媒体性能平平、价格也不与其他旗舰重叠……再加上谷歌选择和多家手机厂商保持合作关系,“轮流代工”且产量始终不大的平衡术,可以说,在整个Nexus手机的 历史 上,“谷歌手机”都很少真正威胁到同期业界主流旗舰们的地位。它仅仅只是极客、开发者圈子里的一个神话而已。

但是,当几年前Nexus终结、Pixel接班的时候,大家发现“谷歌手机”变了:它开始重视拍照、开始搭载各种各样非主流的谷歌自有技术,最重要的是,Pixel逐渐摆脱了合作代工模式,价格也提高到了和其他品牌旗舰相同的水准。

于是,当时许多人开始惊呼:谷歌这是终于要直接“进场”,和其他安卓手机厂商抢饭碗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谷歌在下一盘大棋

谷歌能够和其他手机厂商们直接抢饭碗么?从研发和生产水平上来说,他们确实有这个能力。但从战略规划的层面上来说,谷歌其实是万万不能这样做的。

Android Q这一次拉拢的参与测试的厂商

毕竟,对于当前的谷歌来说,有一件事要远比在自有手机上赚几个小钱更加重要:那就是进一步解决安卓系统的碎片化、进一步统一安卓生态、进一步把所有的安卓手机都做到比iPhone体验更好……

为了做到这一点,谷歌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一方面利用自家应用商店在海外市场的强势地位,强制要求所有的开发者对新系统进行适配,一方面施压手机厂商,告诫其必须要保证新款手机“一月一安全更新”,保证系统体验紧跟谷歌的节奏。

但是,这样一来,手机厂商们自然就有理由不乐意了:系统更新费时费力又不赚钱,给老机型更新新系统还会影响到新型号的销售。为此,谷歌又不得不在“大棒”之外再额外附送一部分福利,比如说引入更多厂商参与安卓的早期测试,让大家提早熟悉新系统;又比如说通过“Project Treble”一类的技术简化系统更新流程,降低厂商们的工作量。当然,还有更加直接的,那就是刻意限制自身“谷歌手机”的市场竞争力,避免与安卓生态的伙伴们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可以说,本次的Pixel 3a系列智能手机,无异于谷歌的一次“自黑”行为,但它也同时给其他所有的安卓手机厂商吃了一颗定心丸:

“安卓生态我必须缩紧,但智能手机的钱可以让给大家赚,就这么说好了喔。”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下个十年要进入的时代,而且现在已经有蓄势待发的意思,但是人工智能跟 Android 开发完全不冲突,人工智能它是一门技术与科学,它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同样,它也可以应用于手机端,这两年也有不少手机厂商推出了 AI 芯片,以后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会有很大潜力。

那有人可能会担心,未来 Android 会不会如当初的塞班一样很快就被取代呢?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正是由于有了诺基亚的前车之鉴,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危机意识都很强,想再出现一例诺基亚这样的事情是很难了,再说了,Android 和 iPhone 的背后要知道那可是 Google 和 Apple 啊,这两家富可敌国的 科技 公司,想要被颠覆那基本就是做梦,现在想要出现第三个操作系统那得经过 Google 和 Apple 的允许才行,所以,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手机将永远会是 Android 和 iPhone 的天下,而随着 科技 的发展,未来取代手机的绝对不是另外一种手机,而可能会是新的载体,如眼镜、手表之类的。

而整个手机市场,Android 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份额都会是主流,那么就会永远有 Android 开发的需求,Android 开发因此就不会被淘汰,只不过,当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时候,那么移动市场增量就没那么快了,当你的爷爷奶奶倍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时候,智能手机的增长也就基本到头了,现在看看全球智能设备的总量,已经基本是缓慢增长的状态了,想对应的,一些移动开发的岗位也会逐渐减少,而且对 Android 开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些技术不过关,一些靠复制粘贴混日子的开发者,终将被淘汰,而那些有真正技术实力的人,会得到更好的职位与待遇,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会是好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对Android有定位,才能知道将来要往哪里努力。

第一类竞争对手的特点就是取代与否的问题,苹果和华为都是立足取代对方,或者占据对方更多的市场。以目前Android市场占有率来看,最坏的情况就是共存。

第二类竞争对手的特点是兼容,就是这类跨平台方案都是想一劳永逸,一套代码编译到处运行。目前看他们的解决方案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总是与原生应用差了那么点意思。

再看应用场景:

APP这类公司,目前的状态基本是快速发展期已过,目前是存量竞争时代,更多的工作是维护,职位相对稳定,更多的需求是如何让APP运行的更稳定,所以这方面的人才还会继续招聘。

这类公司例如小米、vivo、OPPO等公司,这类公司主要是卖手机为主,也就是深度定制,这类需求未来10年还会存在,以我接触的面试情况看,大多数定制类的公司还会做其他企业的定制需求,所以这块目前需求还比较旺盛,不用太担心机会减少。

这块应该是Android还能继续存活下去的新概念,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联网,这就需要大量的智能硬件设备,那么放眼看,成本最低的还是Android系统,当然一些特别极端的需求,可能要选别的系统,但是一些常见的智能设备,基本还是用Android的,就算被鸿蒙取代,那么他们的开发流程也相差不大,可以短时间内平滑过去。

总结,Android的未来相对来说还算明朗,只要Google不瞎嘚瑟,好好维护Android,我相信还可以撑个10-20年。我的依据就是PC,Windows从95年发布窗体交互开始,到今年已经快30年了,并且还在更新,智能手机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2008年开始的,到现在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后续随着一些人年龄增大,会出现很多老程序员转行,而新程序员会选择人工智能方向,那么手机这块必然还会有一个小的缺口,所以大家正在做手机研发的还是不要放弃,继续深挖,最好是把整个手机系统全部吃透,那么后面就算到50岁、60岁,只要你的身体 健康 ,依然有的是就业机会。

热点内容
opencv存储图片 发布:2025-05-20 00:16:10 浏览:951
ug编程链轮 发布:2025-05-20 00:14:03 浏览:99
手机锁屏壁纸配置失败怎么解决 发布:2025-05-20 00:10:38 浏览:756
源码编译的软件怎么卸载 发布:2025-05-20 00:05:29 浏览:488
access脚本 发布:2025-05-19 23:38:54 浏览:219
硬盘内存储盘材质 发布:2025-05-19 23:38:53 浏览:716
五台电脑服务器配置 发布:2025-05-19 23:33:05 浏览:277
苹果爱奇艺后台缓存 发布:2025-05-19 23:32:01 浏览:60
perl复制文件夹 发布:2025-05-19 23:31:19 浏览:294
linux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 发布:2025-05-19 23:26:59 浏览: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