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卓系统 » android传递map

android传递map

发布时间: 2025-09-02 16:40:54

Ⅰ android两个activity之间怎么传递数据

Activity之间是没有办法直接传递数据的。Android的设计原则是,用Intent在不同的Activity和进程之间进行通信,但是通常来讲,Intent中只能存入基本数据类型和系统默认支持的比如Uri之类的。那么对于用户自己定义的数据结构是无法直接用Intent来传送的,如果想要通过Intent来传递自定义数据,可以让数据结构实现Parcelable接口,这样就可以把数据放入Intent。但是Intent的传送效率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当传递一些如Bitmap的大数据,用Intent传递超过500K的Bitmap,就会造成Framework层的Java Binder挂掉,结果就是传递不成功。
这点可以算成是Android的一个弊端,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设计的时候注意,尽量让Activity之间共享基本数据类型。
Android本身的应用中也深受其害,可以看到有很多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中的主要的类在三千行以上的不在少数,比如Browser中的BrowserActivity有四千多行;Mms中的ComposeMessageActivity也有四千多行,等等。为什么一个类会如此之大,就是因为它们是程序的主页面,是业务的核心逻辑所在,里面也控制着很多的其他的数据结构,而又无法与另外的Activity共享,所以就只能在一个Activity里面做所的事情。

Ⅱ 如何在不同的android应用之间传递数据

一个Android程序可以由多个Activity和Servier组成,在这些程序组件之间传递数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途径。 1、原始数据类型: 在Activity/Servier之间传递临时性的原始数据,可以使用Intent的putExtras方法来传递数据。若传递的数据需要长久保存,则使用SharedPreference类来完成。 2、传递对象。 当在Activity/Servier之间传递不需要长久保存的对象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途径: (1)通过Application类,每个Android应用程序都有一个Application类。当你在程序的AndroidManifest.xml中给Application设定一个名字时,你的程序中就必须有一个Application的子类。这个Application子类会被Android自动实例化,并且是一个全家性的类,它的生命周期和程序的生命周期相同,你可以把一些全局性的对象保存在Application类中。Application类可以通过getApplication()获得。 (2 通过HashMap of WeakReferences传递对象。当一个Activity需要向另外一个Activity传递对象时,可以使用一个关键字把对象存在一个HashMap中,并把这个关键字通过Internt的Extras发给目标Activity,目标Activity接到该关键字后使用该关键字把对象冲HashMap中取出。

Ⅲ Android retrofit 注解@QueryMap和@Body的区别

1.使用retrofit这样框架快一年了,以前使用它传递参数时都是用@QueryMap注解传递,虽然知道这样不是很好,但是当时换框架的时候看到工作量太大就没有换成实体类形式了,之前的使用方式如下图:

10.从日志看出来,这才是POST请求参数参数的方式。

总结一下:@QueryMap注解会把参数拼接到url后面,所以它适用于GET请求;@Body会把参数放到请求体中,所以适用于POST请求。

如果你的项目是采用POST请求方式,不管是使用实体类还是使用HashMap最好采用@Body注解。虽然你使用QueryMap
可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PS:这种共用的情况只适用于POST请求,GET请求不能使用@Body注解,否则会报错)。

Ⅳ Android Intent传递大量数据造成页面卡顿,闪退的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在Activity间使用Intent传递List含有大量序列化的对象的时候,或者传递较大bitmap等较大量数据的时候会引起页面卡顿。而且Android本身也限制了能够传递的数据大小在1MB左右。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为传输大量数据寻求一个解决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想到的一个方法是当从A页面跳转至B页面的时候将需要传递的大对象赋值给A页面的一个静态变量,在B页面去取A页面的值。这种方式简单却有很多问题,比如可能会有很多其他页面访问B页面这会导致静态变量管理混乱,而且如果在组件化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组件间跳转的时候只能把这种静态变量写在BaseLibrary中,这显然是不够友好的。

        我们稍加处理做一个简单的封装。++参考:《Android工程化最佳实践》++

        就这样简单的两个类我们就完成了封装,可以看到在Model中序列化了一个int值。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使用示例:

        通过以上方式的封装,可以看到无论需要序列化传递的对象有多大,在传值的时候只是传递了一个“int”而已。使用该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数据的接收页面只能使用getIntent()获取一次该对象的值,因为我们在取完一次值后便将该对象从缓存区移除了。

Ⅳ Android面试 HashMap算法

基于hashing的原理,jdk8后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我们通过put和get存储和获取对象。当我们给put()方法传递键和值时,先对键做一个hashCode()的计算来得到它在bucket数组中的位置来存储Entry对象。当获取对象时,通过get获取到bucket的位置,再通过键对象的equals()方法找到正确的键值对,然后在返回值对象。

当数组table的size达到阙值时即++size > load factor * capacity 时,也是在putVal函数中。
扩容需要重新分配一个新数组,新数组是老数组的2倍长,然后遍历整个老结构,把所有的元素挨个重新hash分配到新结构中去。

对key的hashCode进行hashing,与运算计算下标获取bucket位置,如果在桶的首位上就可以找到就直接返回,否则在树中找或者链表中遍历找,如果有hash冲突,则利用equals方法去遍历链表查找节点。

对key的hashCode做hash操作,与高16位做异或运算。
还有平方取中法,除留余数法,伪随机数法。

因为数组位置的确定用的是与运算,仅仅最后四位有效,设计者将key的哈希值与高16为做异或运算使得在做&运算确定数组的插入位置时,此时的低位实际是高位与低位的结合,增加了随机性,减少了哈希碰撞的次数。

会产生哈希碰撞,若key值相同则替换旧值,不然链接到链表后面,链表长度超过阙值8就转为红黑树存储。

HashCode相同,通过equals比较内容获取值对象。

超过阙值会进行扩容操作,概括的讲就是扩容后的数组大小是原数组的2倍,将原来的元素重新hashing放入到新的散列表中去。

相同点:都是存储key-value键值对的
不同点:

loadFactor表示HashMap的拥挤程度,影响hash操作到同一个数组位置的概率。默认loadFactor等于0.75,当HashMap里面容纳的元素已经达到HashMap数组长度的75%时,表示HashMap太挤了,需要扩容,在HashMap的构造器中可以定制loadFactor。

JDK 1.8 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 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当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这个时候 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 n 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针对这种情况,JDK 1.8 中引入了 红黑树(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logn))来优化这个问题。但是链表大于8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选择Integer,String这种不可变的类型,像对String的一切操作都是新建一个String对象,对新的对象进行拼接分割等,这些类已经很规范的覆写了hashCode()以及equals()方法。作为不可变类天生是线程安全的。如果要使用自定义类做为Key,就需要重写hashCode()以及equals()方法。红黑树在做比较的时候使用的是System.identityHashCode()方法,是不需要做特殊处理的。

更多内容戳这里(整理好的各种文集)

热点内容
oracle存储过程报错pls103 发布:2025-09-02 20:09:46 浏览:932
ftpservu教程 发布:2025-09-02 20:06:25 浏览:859
请检查服务器地址是否可用 发布:2025-09-02 19:27:10 浏览:734
什么播放器可以缓存 发布:2025-09-02 19:25:00 浏览:640
如何上微信找到微信密码 发布:2025-09-02 19:16:58 浏览:34
iphone发件服务器怎么填写 发布:2025-09-02 18:59:14 浏览:207
c对称算法 发布:2025-09-02 18:57:50 浏览:755
mysql数据存储 发布:2025-09-02 18:47:23 浏览:609
android打印不出来 发布:2025-09-02 18:43:09 浏览:989
联盟服务器怎么升级 发布:2025-09-02 18:37:56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