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android反编译
1. 如何防止Android程序被反编译
代码混淆(code obfuscation)是指将计算机程序的代码,转换成一种功能上等价,所谓功能上的等价是指其在变换前后功能相同或相近。其解释如下:程序P经过混淆变换为P‘,若P没有结束或错误结束,那么P’也不能结束或错误结束;而且P‘程序的结果应与程序P具有相同的输出。否则P’不是P的有效的混淆。
目前对于混淆的分类,普遍是以Collberg 的理论为基础,分为布局混淆(layout obfuscation)、数据混淆(data obfuscation)、控制混淆(control obfuscation)和预防混淆(preventive obfuscation)这四种类型。
1. 布局混淆
布局混淆是指删除或者混淆软件源代码或者中间代码中与执行无关的辅助文本信息,增加攻击者阅读和理解代码的难度。软件源代码中的注释文本、调试信息可以直接删除,用不到的方法和类等代码或数据结构也可以删除,这样即可以使攻击者难以理解代码的语义,也可以减小软件体积,提高软件装载和执行的效率。软件代码中的常量名、变量名、类名和方法名等标识符的命名规则和字面意义有利于攻击者对代码的理解,布局混淆通过混淆这些标识符增加攻击者对软件代码理解的难度。标识符混淆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哈希函数命名、标识符交换和重载归纳等。哈希函数命名是简单地将原来标识符的字符串替换成该字符串的哈希值,这样标识符的字符串就与软件代码不相关了;标识符交换是指先收集软件代码中所有的标识符字符串,然后再随机地分配给不同的标识符,该方法不易被攻击者察觉;重载归纳是指利用高级编程语言命名规则中的一些特点,例如在不同的命名空间中变量名可以相同,使软件中不同的标识符尽量使用相同的字符串,增加攻击者对软件源代码的理解难度。布局混淆是最简单的混淆方法,它不改变软件的代码和执行过程。
2. 数据混淆
数据混淆是修改程序中的数据域,而对代码段不作处理。常用的数据混淆方式有合并变量、分割变量、数组重组、字符串加密等。
合并变量是将几个变量合并为一个数据,原来的每个变量占据其中一个区域,类似于一个大的数据结构。分割变量则是将一个变量分割为两个变量,对分割前后提供一种映射关系,将对一个变量的操作转化为对分割后两个变量的操作。
数组重组有数组的分割、合并、折叠和平滑等几种方式。分割是将一个数组分成2个或多个相同维度的数组;合并则相反;折叠是增加数组的维数;平滑则是相反。
在ELF文件中,全局变量和常量字符串存放在数据段中,反汇编工具可以轻易查找到字符串与代码之间的引用关系。在软件破解中,通过一些字符串提示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代码关键语句,从而破解软件。字符串加密则可以对这些明显的字符串进行加密存储,在需要时再进行解密。
3. 控制混淆
控制混淆也称流程混淆,它是改变程序的执行流程,从而打断逆向分析人员的跟踪思路,达到保护软件的目的。一般采用的技术有插入指令、伪装条件语句、断点等。伪装条件语句是当程序顺序执行从A到B,混淆后在A和B之间加入条件判断,使A执行完后输出TRUE或FALSE,但不论怎么输出,B一定会执行。
控制混淆采用比较多的还有模糊谓词、内嵌外联、打破顺序等方法。
模糊谓词是利用消息不对称的原理,在加入模糊谓词时其值对混淆者是已知的,而对反混淆者却很难推知。所以加入后将干扰反汇编者对值的分析。模糊谓词的使用一般是插入一些死的或不相关的代码(bogus code),或者是插入在循环或分支语句中,打断程序执行流程。
内嵌(in-line)是将一小段程序嵌入到被调用的每一个程序点,外联(out-line)是将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一段代码抽象成一段可被多次调用的程序。
打破顺序是指打破程序的局部相关性。由于程序员往往倾向于把相关代码放在一起,通过打破顺序改变程序空间结构,将加大破解者的思维跳跃。
4. 预防混淆
预防混淆一般是针对专用的反编译器设计的,目的就是预防被这类反编译器反编译。他是利用特定的反编译器或反混淆器的弱点进行专门设计。预防混淆对于特定的反编译器非常有效,所以在使用时要综合利用各种反编译器的特点进行设计。
2. android如何做到防止反编译,保护自己的资源图片拜托了各位谢谢
1.进行源码保护检测。检测DEX文件保护,查看DEX文件是否做了保护,避免法分子反编译得到程序源码,从而杜绝恶意插入广告、恶意植入扣费代码等行为,保证用户体验以及APP的功能完整。2.源码混淆保护检测。该项目主要用来弥补程序开发人员利用混淆源码做程序的漏洞,因为混淆源码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保护措施,并不严密,如果被专业人士利用,还是会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3.资源文件保护检测。APP程序中的各种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文件资料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很容易被恶意篡改、替换和盗窃。比如程序中的音频格式或文字内容,如果被篡改,做成广告画面或违禁色情图片等,也是对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权益侵害。4.Android主配文件保护检测。该免费源码检测平台可以有效对Android主配置文件中的各个组件进行安全保护,预防其他人员在XML文件中插入代码,破坏和盗取相关信息,篡改应用程序的功能设定。5.APK防二次打包保护检测。二次打包就是程序人员对下载的程序进行解压,删除原有的签名,自己设定一个签名工具在安装包上签名,这是一种盗用行为,侵害了原版程序设计人员的权益和利益。通过免费检测平台,可以有效查看安装包签名是否有过改动,可以有效防止二次打包的出现。6、so文件保护,防止APP应用被第三方修改打包。7.爱加密http://www.ijiami.cn/
3. 如何防止代码被反编译
由于apk是Android虚拟机加载的,它有一定的规范,加密apk后Dalvik无法识别apk了。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总有人能够破解你的代码。但是有几种方式来提高被反编译取代码的难度。
1 关键代码使用jni调用本地代码,用c或者c++编写,因此相对比较难于反编译
2 混淆java代码。混淆是不改变代码逻辑的情况下,增加无用代码,或者重命名,使反编译后的源代码难于看懂。 网上开源的java代码混淆工具较多,一般是用ant的方式来编译的。
1 . 在工程文件project.properties中加入下proguard.config=proguard.cfg , 如下所示:
target=android-8
proguard.config=proguard.cfg
Eclipse会通过此配置在工程目录生成proguard.cfg文件
2 . 生成keystore (如已有可直接利用)
按照下面的命令行 在D:\Program Files\Java\jdk1.6.0_07\bin>目录下,输入keytool -genkey -alias android.keystore -keyalg RSA -validity 100000 -keystore android.keystore
参数意义:-validity主要是证书的有效期,写100000天;空格,退格键 都算密码。
命令执行后会在D:\Program Files\Java\jdk1.6.0_07\bin>目录下生成 android.keystore文件。
3. 在Eclipce的操作
File -> Export -> Export Android Application -> Select project -> Using the existing keystore , and input password -> select the destination APK file
经过混淆后的源代码,原先的类名和方法名会被类似a,b,c。。。的字符所替换,混淆的原理其实也就是类名和方法名的映射。
但4大组件并没有混淆(所有在清单文件定义的组件不能被混淆),因为系统需要通过清单文件来查找和运行应用程序。
proguard.cfg 文件代码解读
-optimizationpasses 5 ->设置混淆的压缩比率 0 ~ 7
-dontusemixedcaseclassnames -> Aa aA
- ->如果应用程序引入的有jar包,并且想混淆jar包里面的class
-dontpreverify
-verbose ->混淆后生产映射文件 map 类名->转化后类名的映射
-optimizations !code/simplification/arithmetic,!field/*,!class/merging/* ->混淆采用的算法.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app.Activity ->所有activity的子类不要去混淆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app.Application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app.Service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content.BroadcastReceiver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content.ContentProvider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app.backup.BackupAgentHelper
-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preference.Preference
-keep public class com.android.vending.licensing.ILicensingService
-keepclasseswithmembernames class * {
native <methods>; -> 所有native的方法不能去混淆.
}
-keepclasseswithmembers class * {
public <init>(android.content.Context, android.util.AttributeSet);
-->某些构造方法不能去混淆
}
-keepclasseswithmembers class * {
public <init>(android.content.Context, android.util.AttributeSet, int);
}
-keepclassmembers class * extends android.app.Activity {
public void *(android.view.View);
}
-keepclassmembers enum * { -> 枚举类不能去混淆.
public static **[] values();
public static ** valueOf(java.lang.String);
}
-keep class * implements android.os.Parcelable { -> aidl文件不能去混淆.
public static final android.os.Parcelable$Creator *;
}
4. Android APP的破解技术有哪些如何防止反编译
1)APKtool 2)dex2jar 3)jd-gui 4)签名工具
相关技术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定的阅读JAVA代码的能力
2)稍微有点Android基础,越多越好
3)会用eclipse的一些Android调试的相关工具
4)了解一下smali的语法规范和字段的自定范围
5)有点应变能力思想转换能力、
6)虽然代码的修改是修改其smali文件(用到smali语法),虽然其语言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我们能够变通就行了,但是要求了解一下smali的语法规范和字段的自定范围。
了解以上方法可以非常简单破解Android APK,破解后,应用里的页面布局、代码逻辑、结构算法等都能一目了然。所以为了避免被他人,尤其是竞争对手了解到这些,防破解和反编译尤为重要。我试过代码混淆,但是代码混淆只是对类名进行了变换,增加了破解者的阅读难度,并不能真正阻止反编译工程。下面是进行过代码混淆的APK代码结构,能看到只是对类名做了变换,变成a、b、c等这样的名称。但是仍然可以进行反编译。
后来又尝试使用360加固保对APK进行加固保护,发现原有的代码程序被隐藏起来了,没法再进行反编译工作。
所以作为移动应用开发者,适当了解一些破解和反编译工作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应用安全。如果不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盗版情况,那么你的APP很可能从此被市场所抛弃。
5. Android APP的破解技术有哪些如何防止反编译
Android APP破解主要依靠利用现有的各种工具,如下:
1)APKtool
2)dex2jar
3)jd-gui
4)签名工具
防止反编译,介绍一种有效对抗native层代码分析的方法——代码混淆技术。
代码混淆的学术定义如下:
代码混淆(code obfuscation)是指将计算机程序的代码,转换成一种功能上等价,所谓功能上的等价是指其在变换前后功能相同或相近。其解释如下:程序P经过混淆变换为P‘,若P没有结束或错误结束,那么P’也不能结束或错误结束;而且P‘程序的结果应与程序P具有相同的输出。否则P’不是P的有效的混淆。
目前对于混淆的分类,普遍是以Collberg 的理论为基础,分为布局混淆(layout obfuscation)、数据混淆(data obfuscation)、控制混淆(control obfuscation)和预防混淆(preventive obfuscation)这四种类型。
腾讯御安全保护方案提供了以上所述四种混淆分类的多维度的保护,布局混淆方面,御安全提供了针对native代码层中的函数名进行了混淆删除调试信息等功能;数据混淆方面,御安全提供了针对常量字符串加密及全局变量的混淆的功能;控制混淆方面,御安全针对代码流程上,提供了扁平化,插入bogus 分支以及代码等价变换等功能;预防混淆方面,御安全在混淆过程中加入了针对主流反编译器的预防混淆的代码,能够有效地抵抗其分析。御安全还对应用开发者提供不同等级的保护力度及多种混淆方式的功能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不同的混淆功能保护。
同时,御安全保护方案除了提供代码混淆保护方面的技术,还提供代码虚拟化技术及反逆向、反调试等其他安全保护方案,综合使用多种保护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代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