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半透明activity
㈠ 如何在Android中实现悬浮Activity
这里主要有三个任务:
计算已有的Activity的尺寸并确定它的新坐标位置;
使Activity透明,可以看见其背景;
处理背景使其不能再和用户进行交互。
计算窗口大小
前面提到,我们需要以一个已有的手机APP为基础(使用了ActionBarSherlock库),这个库我们已经以一个外部库的形式集成到项目中,并带有源代码。
如果对ABS的源码很熟悉或者曾对原生ActionBar的构架有了解,就会发现:如果改变Activity的大小,那在调用setContentView方法的时候,功能没有实现:ActionBar的大小和位置都没有变化。这时要做的就是在更高的级别里操作,在系统绘制ActionBar的时候——ABS或者原生的ActionBar,这时候还没有任何窗口的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需要调整了。
最显而易见的方式就是改变Window的尺寸,所以这里需要以下这段代码:
看起来不错,效果已经基本实现了。
还有一个小问题:以上测试的都是在Nexus7 android4.3上执行,而这个App在Nexus7 的android4.2版本中,Activity没有显示。
经过多次调试和日志检查后,发现我们的Activity(就叫MainActivity吧)没有被销毁(没有调用onDestroy方法),所以Android系统就把它忽略了,没有绘制它。为什么呢?因为Android 4.4 KitKat新增了一个优化算法。因为这个优化算法,Android系统看到Activity为全屏显示模式(不管WindowManager的改变),就会绘制这个MainActivity,但是它之上的东西就被忽略了,所以我们就看不到任何显示了。
我们研究了下这个问题,然后发现对话框和其他不全屏显示的部件都可以正常绘制,所以我们需要在主题theme里加上这几行:
1
2
3
4
<item name="android:windowIsFloating">true</item>
<item name="android:windowCloseOnTouchOutside">false</item>
<item name="android:colorBackgroundCacheHint">@null</item>
<item name="android:backgroundDimEnabled">true</item>
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综上所述,我们就实现了一个悬浮、透明的Activity。
㈡ 怎样将android控件背景设置成透明
1、打开安卓的配置文件。
2、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把需要设置为透明的activity的样式设置为android:theme="@android:style/Theme.Translucent"
3、这样就可以把背景设置为透明。
㈢ 如何管理Android中Activity的生命周期
一、基础
1.1自己创建的activity必须要继承类Activity(或其子类)。在activity里,为了实现activity各种状态的切换,你必须实现指定的回调方法。以下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回调方法
onCreate():
这是必须实现的回调方法,启动一个 activity时会首先调用此方法。因此,在onCreate()的方法体里,你应该初始化该activity必要的控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你必须调用setContentView(View view)方法去呈现用户的界面。
onPause():
在用户将要离开activity时调用此方法(指的是此时activity处于半透明状态且没有获取用户的焦点)。通常在这样的状态下,你需要处理用户数据的提交、动画处理等操作。
1.2销毁activity
你可以调用finish()方法去销毁一个activity。同样得,你可以调用finishActivity()方法去销毁一个你刚刚启动的activity。
tips:
在多数情况下,你是不需要显式地调用finish…()方法去销毁一个activity。在将要讨论到的activity生命周期里,你可以知道,Android系统会为你管理activity的生命周期,所以你并不需要显式销毁activity(即调用finish类方法)。显式地调用finish类方法,会对用户的体验产生不利的影响,除非你确实是不希望用户返回到此activity(界面),才去显式调用finish类方法。
二、认识activity的生命周期
2、1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对它的任务、backstack和与此有关联的activity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想开发出一个健壮的有弹性的Android程序,你需要学会如何去管理activity的生命周期(即调用各种回调方法)。
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主要包含一些三种状态:
(1)运行态(Resumedstate)
此时Activity程序显示在屏幕前台,并且具有焦点,可以与用户的操作进行交互,如向用户提供信息、捕获用户单击按钮的事件并做处理。
(2)暂停态(PausedState)
此时Activity程序失去了焦点,并被其他处于运行态的otherActivity取代在屏幕显示,但otherActivity程序并没有覆盖整个屏幕或者具有半透明的效果—此状态即为暂停态。处于暂停态的Activity仍然对用户可见,并且是完全存活的(此时Activity对象存留在内存里,保留着所有状态与成员信息并保持与窗口管理器的连接)。如果系统处于内存不足的情况下,会杀死这个Activity。
(3)停止态(StoppedState)
当Activity完全被另一个otherActivity覆盖时(此时otherActivity显示在屏幕前台),则处于停止态。处于停滞态的Activity依然是存活的(此时Activity对象依然存留在内存里,保留着所有的状态和与成员信息,但没有与窗口管理器保持连接),而且它对用户是不可见的,如果其他地方需要内存,系统会销毁这个Activity。
处于暂停态(PausedState)或者停止态(Stopped
State)的Activity,系统可以通过调用finish()方法或者直接终止它的进程来销毁此Activity(从内存中清楚此Activity对象)。被finish()或者销毁的Activity再重新打开时,是需要再次初始化此Activity的。
2、2
当一个Activity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时,会通过调用回调方法来通知这种变化。这些回调方法都是可以重写的,你可以根据程序的的需要来选择重写对应的回调方法。以下列出了Activity生命周期里的基本回调方法:
public class Example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The activity is being created.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 The activity is about to become visibl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ume() {
super.onResume();
// The activity has become visible (it is now
"resumed").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Pause() {
super.onPause();
// Another activity is taking focus (this activity is
about to be "paused").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op() {
super.onStop();
// The activity is no longer visible (it is now
"stopped")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 The activity is about to be destroyed.
}
}
笔记:在方法体里,必须先调用父类对应的实现方法super.Xxx(),再执行其他的操作(如上面代码所示)。为了习惯,下面也提供一些代码来测试一些这些方法的使用,在博客的最后面。
总的来说,这些回调方法定义了Activity整个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里通过重写这些回调方法,,你可以监控以下下三个嵌套的方法循环。
完整存活的时间:
Activity的完整存活的时间是自第一次调用onCreate()开始,直至调用onDestroy()为止。Activity在onCreate()中设置所有“全局”状态以完成初始化,而在onDestroy()中释放所有系统资源。例如,如果Activity有一个线程在后台运行从网络下载数据,它会在onCreate()创建线程,而在 onDestroy()销毁线程。
可见状态的时间:
Activity的可见状态是自onStart()调用开始直到相应的onStop()调用结束。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Activity,尽管它也许并不是位于前台或者也不与用户进行交互。在这两个方法之间,我们可以保留用来向用户显示这个Activity所需的资源。例如,当用户不再看见我们显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监控会影响UI的变化,而在onStop()中来注消。onStart() 和 onStop() 方法可以随着应用程序是否为用户可见而被多次调用。
显示在前台的时间:
Activity的前台显示是自onResume()调用起,至相应的onPause()调用为止。在此期间,Activity位于前台最上面并与用户进行交互。Activity会经常在暂停和恢复之间进行状态转换——例如当设备转入休眠状态或者有新的Activity启动时,将调用onPause() 方法。当Activity获得结果或者接收到新的Intent时会调用onResume() 方法。
㈣ 如何管理Android中Activity的生命周期
管理Android中Activity的生命周期
在一个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系统会像金字塔模型一样去调用一系列的生命周期回调函数。Activity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就像金字塔中的台阶。当系统创建了一个新的activity实例,每一个回调函数会向上一阶移动activity状态。处在金字塔顶端意味着当前activity处在前台并处于用户可与其进行交互的状态。
当用户退出这个activity时,为了回收该activity,系统会调用其它方法来向下一阶移动activity状态。在某些情况下,activity会隐藏在金字塔下等待(例如当用户切换到其他app),此时activity可以重新回到顶端(如果用户回到这个activity)并恢复用户离开时的状态。
根据activity的复杂度,也许不需要实现所有的生命周期方法。但了解每一个方法的回调时机并在其中填充相应功能,使得确保app能够像用户期望的那样执行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实现一个符合用户期待的app,我们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使用app的时候,不会因为有来电通话或者切换到其他app而导致程序crash。
用户没有激活某个组件时不会消耗宝贵的系统资源。
离开app并且一段时间后返回,不会丢失用户的使用进度。
设备发生屏幕旋转时不会crash或者丢失用户的使用进度。
只有三个状态是静态的,这三个状态下activity可以存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其它几个状态会很快就切换掉,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
Resumed:该状态下,activity处在前台,用户可以与它进行交互。(通常也被理解为"running" 状态)
Paused:该状态下,activity的部分被另外一个activity所遮盖:另外的activity来到前台,但是半透明的,不会覆盖整个屏幕。被暂停的activity不再接受用户的输入且不再执行任何代码。
Stopped:该状态下, activity完全被隐藏,对用户不可见。可以认为是在后台。当stopped, activity实例与它的所有状态信息(如成员变量等)都会被保留,但activity不能执行任何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