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内核文件
㈠ 如何提取安卓内核
操作方法:
1、 下载bootimg.exe 放到D盘。
2、 把要提取的ROM包里的boot.img提取出来 放到bootimg文件夹目录。
3、 运行cmd系统命令,进入D: bootimg目录(D盘的话 先d: 然后再cd bootimg),接着输入bootimg --unpack-bootimg。 解开bootimg文件,得到kernel和ramdisk.gz两个文件,ramdisk.gz文件可以删除。
4、把kernel文件改名为zImage。
5、找一个老版本的内核文件包,然后用zImage、bcm4329.ko分别替换老版本内核文件包中的同名文件, 路径是: kernel/zImage 和system/lib/moles。
6、老内核随便改什么名字。刷机包里面的META-INF里面是签名和刷机用的脚本什么的。com/google/android/ updater-script文件是刷机时显示的文字,用notepad打开,ui_print(" ")括号里面可以改成随意文字,然后关闭保存,再就是可以刷进去了。
㈡ android系统内核文件在哪里
内核文件就是这个boot.img
㈢ 安卓系统内核在哪个文件夹
内核挂载在安卓一个单独的分区中,
而你看到的哪些文件夹里面是没有的。
打个比方说,内核相当于在C盘,
而你能看到的那些文件夹什么的在D盘。
要提取内核,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在电脑上用安卓厨房之类的软件提取固件中的内核。
一个是在手机上利用终端模拟器使用linux的命令来提取。
㈣ 在android系统中,内核(kernel)被储存于设备的哪一个分区中
kenel存在于boot分区中,但具体分区不同手机所在的分区就不同,可以通过分区列表获取。
Android(安卓),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开源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持续领导与开发中。
Android已发布的最新版本为Android 5.0(Lollipop)。
㈤ Android内核编译时如何获得.config文件
得到config之后,直接复制到你下载来的内核文件夹kernel下,更名为.config,打开终端,进入此目录(假设你放在里你的home下,即~/kernel)运行make ARCH=arm menuconfig(ARCH=arm表示编译的是arm平台的)
㈥ android的内核是什么意思
内核版本就是手机的硬件(如主板,GPS,摄像头,WiFi,蓝牙等)驱动集合体的版本号!
刷完ROM加刷内核就是刷完ROM后加刷一个zip格式的内核文件。
㈦ 安卓系统的内核怎样查看,在系统的哪个文件夹
是否支持app2sd不是看内核版本的吧 是看系统是否支持的,安卓2.2以上的系统自带可以选择安装到SD卡上 1.给SD卡分区,分一个FAT32格式区和一个EXT3格式区(大约500M,SD卡剩余容量为FAT32区大小 分区需要下载软件)。2.打开手机里自带的Gscripq Mod,找到Enable APP2SD命令,执行,完了重启手机,工作完成备注:需要root权限。
㈧ 怎么修改Android 的Linux内核
Android 产品中,内核格式是Linux标准的zImage,根文件系统采用ramdisk格式。这两者在Android下是直接合并在一起取名为boot.img,会放在一个独立分区当中。这个分区格式是Android自行制定的格式。
Android开发时,最标准的做法是重新编译于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然后调用Android给的命令行文件mkbootimg(out/host/linux-x86/bin/)来打包。
在制作手机ROM时,有时会单独编译内核或抽出根文件进行修改内容,比如我只编译内核,其余的地方不变。这样重新安装巨大的Android开发环境实在不划算。因此很多boot.img解包工具被人开发出来,这一些工具都是把内核和根文件系统从一个现成的boot.img抽取出来,修发后再次打包还原。
一.常见的解包工具
因为boot.img的格式比较简单,它主要分为三大块(有的可能有四块)
因此很多人开发分析工具,有是linux shell脚本,比如repack-zImage,也有人采用perl,还有C语言编写的 unbootimg,
我使用的是在源码位置system/core/mkbootimg/ 下的 mkbootimg。为了简化,蓝点工坊把与mkbootimg中打包工具和解包工具以及所包含的libmincrpty库抽出来,并且重写一个Makefile,作为开源项目。
使用者只需要在linux(需安装gcc,make,一般是标配)或windows(需要安装mingw)的命令行执行make,即可产生可执行文件mkbootimg ,unpackbootimg。
二.解/打包工具使用
解包工具:unpackbootimg
常见格式
unpackbootimg -i .\tmp\boot.img -o .\out
这一句命令行表示把boot.img解包,所有文件输出到out目录下
它会解压出如下文件:
boot.img-zImage (内核文件)
boot.img-ramdisk.gz (根文件系统打包文件)
boot.img-cmdline (mkbootimg cmdline参数)
boot.img-pagesize (mkbootimg pagesize参数)
boot.img-base (mkbootimg base参数)
打包工具:mkbootimg (Android自带)
常见的命令格式:
./mkbootimg --cmdline 'no_console_suspend=1 console=null' --kernel zImage --ramdisk boot/boot.img-ramdisk.gz -o boot.img --base 02e00000
这句含义是把内核文件zImage和boot目录下的根文件压缩包 boot.img-ramdisk.gz打包成boot.img.
其中cmdline和base的值均来源于unpackbootimg的结果
㈨ android的linux内核设备文件放在哪里
内核(是程序,软件角度),设备文件(是物理设备,硬件角度)这是两种不同概念。
一般设备文件(这儿指非外来设备)挂在/dev下,
/system/core/init/存放了关于初始化的很多配置。在文件devices.c中就包含了对添加设备的文件权限的配置。在数组devperms中可以添加的设备进行权限设置。
另外,也可以在/system/core/rootdir/init.rc中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