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加密邮箱
㈠ 有人注意到了量子纠缠,如果把它应用到加密通信里,会有很大的帮助吗
一个研究小组公布了一种新方法的细节,该方法能够可靠地创造出完全适合量子通信的粒子,有可能导致长期以来被视为该技术最有用应用之一的牢不可破的通信协议。科学家们利用量子物理学最迷人的特征之一产生了纠缠的光子。纠缠是一种当两个量子粒子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时发生的现象,这意味着一个粒子的行为方式会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如何。
说出一个粒子的状态通常意味着确定某些属性,如其自旋。由于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可能同时获得一个粒子的属性,如其速度和位置。如果你测量速度,你就不能测量位置,反之亦然。但是,只要你测量一个粒子的属性,其他粒子的不确定性就会崩溃,它们的行为也是如此。
重点是:粒子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不受距离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你把纠缠在一起的粒子一个放在冥王星上,另一个放在地球上,它们的状态变化也能立即被检测到,而不是需要光信号经过四个半小时才能到达。
㈡ 量子通信真的是永远无法破解吗
通信二字加上了量子是不是会变得很厉害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量子通信的概念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无法被窃听和计算破解的绝对安全性保证,主要分为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两种。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量子通信从原理上是有绝对的安全性的,这个主要是有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和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整两个理论所保证的,简单点说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前提说的是量子保密通信,而不是直观理解上的通过量子传输信息的通信。如A和B在通信地时候通过不同态的量子生成密钥,如果你想从中窃取,一定会对其中的密钥的量子态进行测量,当你测量的时候一定会改变这个量子态,使得接收端可以发现,从而丢弃这个量子。。。所以你无法破译是因为你根本从原理上拿不到密钥。但是这些都是原理上的,在显示情形中很少有人对量子通信进行攻击。
㈢ 量子通信是如何实现通信加密的
据报道,近年来,随着量子的各种奇妙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实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发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量子密钥分发通过生成量子密码来给传统的通信加密。
据悉因为传统通信的密钥都基于非常复杂的数学算法,只要是通过算法加密的,人们就可以通过计算进行破解。而量子通信则可以做到很安全,不被破译和窃听,这在数学上已经获得了严格的证明。
希望量子通信可以早日实施!
㈣ 现在怎么很少有人提量子通讯了呢
本身就是个骗局,却又不能揭穿,原因嘛,再看一遍《皇帝的新衣》吧。
因为目前国内涉及量子的基本是忽悠,没一样具体的应用。
因为把微观世界神话了!微观和宏观一个道理。大多数人连个细菌病毒都无法看到,更别谈比钿菌病毒小万倍的微观粒子了。
因为天下大多数人都看不见,所以就敢瞎忽悠了。虽然看不到微观世界,但宏观世界也是由微观世界组成的,宏观就是集体微观世界。
一个电子的影响力,就当它不存在,大面积电子集体运动钢铁都变态了。一个空气粒子不论咋巨烈震荡都不怕,一片区域空气低频震荡就变声波武器了。一个水分子不论咋运动都不会伤人毁物,它还没一个雨点的影响力大呢。大海潇就会伤人毁物了。
医学家说,不谈计量就是耍流氓。越微观事物,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力越大。人用仪器观察一个电子,就象用太阳观察蚊子,离十万八千里蚊子就变态了。
要想不忽悠,老老实实坦白交待吧!万物都是原子电子组成的,你是怎么把一对互相纠缠的电子与其它电子分离出来的?又怎么知道它俩是一对?说出来就是大师了,不是一班二班战士。
不用分离,只要纠缠,就是一对!只要男女纠缠就是俩口子,长像与大熊猫一样分不清。没有指纹,也没有把每个电子都拍照片,转动快。装电子的盒都是电子海洋,它向上,它就向下,总能找到一对,因为电子数量太多了,都在转!心诚者灵。
严格的讲,应叫量子加密通信而不是量子通信,量子本身无法传送信息,量子加密通信指的是利用量子状态的不可测量性而发送的一串量子密钥,而信息本身还是通常的加密方式和传送方式,只是密钥的生成是利用调制后量子状态的随机性生成一组随机量子密钥,接收方收到密钥后与发送方传送的量子密码组进行比对,排除无效光子后有效数达一定百分比后确认成功。
如果要窃取量子密钥,就会让量子状态发生变化,密钥就会比对失败,从而引起本组密钥失效,加密信息无法解密。所以说,目前量子加密通信目前仍是唯一无法破解的加密通信传输方式。这里最主要的一个误解可能是将量子密钥说成量子加密了。
目前,量子加密通信已在金融、军工、政务领域里有所应用,除巳开通的京沪干线网外,国家也已战略布局了几纵几横数万公里的量子加密干线网络,应硬件价挌原因,普通用户可能暂时无法分享量子加密通信,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硬件成本的下降,普通人用得起量子加密的时代应该为时不远。
本人非专业人士,但对量子加密通信有一定接触和了解,中国的确在量子加密通信技术这一块领先美国数年,可能涉及国防和国家机密没有大规模宣传,但也不能作为某些不了解量子加密通信或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潘教授以及中国领先的量子加密技术的理由!
在某些人的眼里,中国就应该永远比别人弱,中国技术永远应该比别人落后。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某些技术的突破甚至于领先让某些人甚至某些国家坐卧不安,凡是我们掌握了某些技术,就说我们国家偷窃的,事实恰恰相反,诚如任正非老爷子说的,我们的技术都领先你美国几年了,到底谁偷窃谁呀!
我们要有自尊,也要有自信,中国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经济打压、军事威胁下发展到今天,也是无数实干家默默辛勤的付出,不然美国也不会发了疯一样想打压中国的高 科技 企业。
社会 上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都不乏有投机取巧的或者直接干脆是骗子,打量子旗号的比如所谓的量子挂珠、量子手串、量子杯、量子床垫等,甚至有借量子旗号上市的。他们正是利用了中国量子技术领先的热度而普通老百姓又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行骗的。
但用挑剔的眼光好意看待中国 科技 的发展又是另外一回事, 社会 不断在发展,技术也得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对技术严格求证和精益求精会更加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完善,但动则乱喷乱骂甚至别有用心就另当别论了!
谢谢大家!
因为那是骗局。
量子加密通讯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前沿 科技 ,潘建伟教授是世界公认的顶级科学家。
我们在默默努力,有必要每天满世界张扬吗?
现在的人往往耐不住寂寞,这是科学研究的大忌。
我们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天天宣传了吗?我们搞东风快递的时候天天宣传了吗?我们搞青蒿素的时候天天宣传了吗?还有许多,像高铁,大飞机,嫦娥,玉兔,航母,5G等等天天宣传了吗?
中国人深深懂得成功靠的是脚踏实地的艰苦付出,而不是耍嘴皮子。
所以,大家不要急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研更是艰苦的过程。
为千千万万的在 科技 战线上默默付出的 科技 工作者们加油鼓劲致敬!
因为最近有更贴近生活的话题——5G!现在什么牛鬼蛇神都往5G身上靠,看得我都有点尴尬了
估计是理论上的丰满,现实中的骨感吧!就像纳米,还在研究室的时候,外面就普遍开花了。纳米这个,纳米纳个,甚至就连衣服都要快纳米了。简直就是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再加上媒体推波助澜。好像很大成分都是在好大喜功。量子通讯也不例外,诚然量子通讯有它一定的先进性,保密性,在一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但不像一开始宣传的那样啊。
骗就骗吧,现在盛行这个,反正也没法验证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激起了公众对量子科学的兴趣。
但是在这个层面上,很多人或许对于量子通信是什么,还是很迷惑的。
其实量子通信的专业名称是“量子密钥分发”,中国的“墨子号”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量子通信,至于说为什么很少有人提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明显的成就,在打基础阶段。
千寻位置,致力于厘米级精准定位的测量测绘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千寻位置!
㈤ 量子通讯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是怎么完成的
量子力学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很难接触到的领域,其中的一些理论过于晦涩,所以以下尽量避免提及量子力学理论,就用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原理来阐述吧,争取让部分有相关知识的人能看懂。
光子具有偏振性大家都知道吧,其实光子也是量子的一种。现在给出两种滤镜,+型和×型,规定+型中横为0、竖为1,×型中左斜为0、右斜为1的话,偏振光子穿过后,不论最终偏振方向如何,我们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
通过相互告知对方自己测量出的数字序列,然后再进行对比这一过程,双方就能够就数字序列的问题达成一致(具体操作问题在此略去)。而这个一致的数字序列就是所说的量子密钥了,通过这个量子密钥,双方可以安全地进行加密文件的通讯,并且他人没有这个密钥是难以破解文件的。
结论:量子密钥在加密通讯这一方面的应用绝对是很厉害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都特别高,基本上不会有泄露的风险。
㈥ 听说中国研发了量子密码
据NIST官方网站2006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科学家在光纤内获取了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的速度最快的“不可破译”编码的原始代码,这项工程在18日的奥兰多SPIE国防与安全研讨会上公布,从而向利用常规高速网络(包括广域因特网和局域网)传输超安全视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量子密钥分配(QKD)系统在不同的方向利用单一的光子,即光束的最小粒子,产生连续的二进制编码,或者称作“密钥”,来提供加密信息。量子加密的原理就是删除任何中途截取者,从而保证绝对安全的密钥交换。通过实验室系统,科学家首先在长1公里的光纤中以超过每秒400万比特的速率产生原始密钥,这个速度是上个月NIST报道的最快速度的两倍。接下来在长4公里的光纤中,尽管速度有些缓慢,但系统还是成功地获得了密钥。达到最高速度的错误几率只有3.6%,这一几率被认为是相当低了。下一步是对原始密钥进行处理,使用NIST自主研发的技术对错误进行纠正,并进一步增加私密性,然后在原始速度减半的情况下产生密钥,即每秒200万比特。
先前NIST使用在1公里光纤中以每秒100万比特的速度运作的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产生的密钥,加密、传输和解密因特网质量的视频流。据论文的作者NIST物理学家肖唐介绍,使用两倍或更快速度产生的密钥,通过相同的纠误和增密方式,将会对更高分辨率的视频信号进行实时的加密解密。肖唐说:“这就是我们全力以赴在我们实验室建造的高速量子系统的原型,在这个系统建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同时观看来自不同地方的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经过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加密的视频信号。”
高速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可以运用于远程敏感视频的发送,如卫星图片、知识产权、个人卫生保健和财政数据等贵重商业资料。此外,高安全性的通讯在军事行动中也必不可少,可以同时供大量指挥官同时使用,并提供安全的数据库和多媒体演示。
㈦ 量子加密原理
量子加密原理是利用量子技术来传送秘密钥匙,资料的保密将更为安全。
现在的量子密码术仅限在地区性的网路上。这项技术的威力在于,任何人只要刺探钥匙的传送,都一定会更动到钥匙。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没办法借着网路设备将携有量子钥匙的讯号放大,然后继续传输到下一个中继器。光学放大器会破坏量子位元。
量子加密术运用许多先进的技术,其中有些做法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密码专家希望最终能够发展出某种形式的量子中继器,它本质上就是量子电脑的一种基本型式,可以克服距离的限制。
一直发展至今,量子密码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这种加密的新方法结合了量子力学与资讯理论,成了量子资讯科学的第一个主要商品。未来,从这个领域诞生的终极技术可能是量子电脑,它将具有超强的解码能力,而要避免密码遭破解的唯一方法,可能得用上量子密码技术。
现代的密码专家所遇到的挑战是,如何让发送者与接收者共同拥有一把钥匙,并保证不会外流。我们通常用一种称为“公开金钥加密法”(public-key cryptography)的方法发送“秘密钥匙”(简称密钥或私钥),对传送的讯息加密或解密。这种技术之所以安全,是因为应用了因数分解或其他困难的数学问题。
㈧ 为什么有人说量子通信是个骗局那量子通信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人是你在说,没见其他人说
连量子力学都不懂!却能弄了个量子通信出来!
量子通信是运用量子纠缠原理而创造的,量子纠缠就是一组(两个)量子无论远近,一个运动而另一个反向运动,其实两个量子是一阳一阴的粒子,阴阳会互感互反运动的。
高深的量子科学,请找潘建伟院士解答你的疑问,民间的传说不可信
我个人觉得 量子力学理论,起码目前是一个新的学科或者说是一种理论。
人类的 科技 水平是会不断提高的。它的正确与否,利用于人类生产或生活的实际意义有多大;技术上实现应用的领域……。这些都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作为外行人,有什么说法都没有问题。我个人就属于不太相信的群体。常与皇帝的新衣寓言里的织布裁缝相比。
骗子为钱,傻子有钱,咋办?只能等。您说呐?!
我们都被量子通信这个名字给骗了。现在的量子通信其实应该叫“量子加密通信”。说白了就是传统通信+量子加密。
大家听到的量子通信是这样的 :
信息传播超光速,真正实现实时通信。而且利用量子纠缠保证了除了通信双方不可能第三个人知道。打个比方就是心理感应,通过量子通信可以实现心灵感应。我想什么,别人知道,他想什么,我也知道。这就是才是真正量子通信能达到的。
但是我们听到的媒体报道的量子通信实际上是这样的:
我们先了解一下 传统的加密通信 。为了方便我们把信息发送方当作“甲方”,把信息接收方当作“乙方”。甲方先把要发送的信息用特殊的方式加密,然后乙方收到的是加密后的信息。所以乙方要知道真正的信息就要知道怎么把加密过的信息给还原回去。所以乙方就还要破译加密信息的方法,我们把这个叫作“密钥”。这就是传统的加密通信。那么可想而知“密钥”是传统的加密通信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无线电通信可以被截到,光纤通信就更容易截取了。而一旦“密钥”被破解,传统通信就被破解了。
但是我们现在听到的量子通信是这么回事呢?
我们听到的量子通信其实就是对传统“密钥”进行加密。所以现在的量子通信准确来说应该是“量子加密通信”。直白着来说就是,传统的“密钥”是当甲方发给乙方的过程中就不变了。但是“量子密钥”是能变的,是要甲方和乙方这两方才能看到真正的“密钥”。而只要不是甲方和乙方,别人去截获这个“密钥”就不是真正的密钥。“量子加密通信”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要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看看相关的书籍。
所以啊,我们其实是被“量子通信”这个名字给欺骗了。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真正实现量子通信的地步。但是也别小瞧这个“量子加密通信”,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算是世界领先。潘建伟院士在“量子加密通信”领域所做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相信有一天,真正的量子通信一定能实现。
㈨ 量子加密:或许是人类的终极加密法quantum encryption
上节 讲了量子计算机的原理,这节我们来讲第七代加密法—— 量子加密 。
和其他加密法最大的不同是,其他加密法的原理只使用了数学,而它不但使用了数学,还使用了物理中的量子理论。
也许正是因为背后有两大靠山,所以它是目前为止最强的加密法,就算是量子计算机也很可能无法破解。
量子加密既然是数学和物理结合的产物,那么我们先说说数学原理的部分。
其实你不会陌生,数学原理就是单次钥匙簿密码法。
如果你还记得,这种加密法无法破解的前提是,要求钥匙完全随机,而这个要求又是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应用的。因为本来真正的随机数就很难获取,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了真正的随机数列,传送钥匙的环节也没法保证完全安全。
最保险的方法只能是双方带着一堆保镖,当面交换钥匙簿,还得保证保镖里没有特工。
而量子加密的无法破解,不仅是理论上无法破解,而且实施过程中还能抵御住绝大部分特工类型的破解。
听着很完美,只不过设备制造的环节困难极大。
我们先来说,量子加密是怎样做保密通信的数学过程吧。
第一步:爱丽丝给鲍勃传送一串光子,其中每一位光信息都用0和1来标注。具体什么算0,什么算1,是有两套测量方法——甲套和乙套。这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同一个信号的测量结果是不同的。
第二步:鲍勃收到光信息后开始测量,就测量每个光信息位到底是0还是1。不过鲍勃并不知道爱丽丝那边说的0或者1,到底是按甲方法测的还是乙方法测的。但没关系,鲍勃对每个光信号都随意选用一套方法来测出每个光信号到底是0还是1,就可以了。
所以鲍勃有的时候测出来的结果,肯定是跟爱丽丝发出来的约定相符的,可有的时候测出来的结果又是不符的。不过这都没关系,测完了再说。
第三步:毕竟鲍勃有一部分是测错的,所以这时候两个人必须打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完全不用保密,谁想窃听都可以。
爱丽丝和鲍勃在电话里都说什么呢?就是针对每个信号,到底使用了哪套测量方法。这通电话里就是按照顺位,依次说出测量的方法。第1个信号是用甲方法测的还是乙方法测的,第2个顺位用了甲还是乙,第3个顺位用了甲方法还是乙方法……所有这些测量方法,由爱丽丝告诉鲍勃。
第四步:鲍勃听完爱丽丝的这通电话之后,就对照刚刚自己瞎蒙着测的结果,也要回复爱丽丝。回复的具体内容就是,自己哪几位的测量方法蒙对了。
对鲍勃来说,自己之前测错的那些不管,把测对的那几位挑出来,这串数字就可以作为他的钥匙。
对爱丽丝来说,因为鲍勃告诉了她哪几位他选对了测量方法,所以爱丽丝也可以把鲍勃选对的那串数字也挑出来。
这个时候两人挑出来的那串数字是完全相等的,而因为完全相等,所以就可以作为两人的钥匙了。它既是鲍勃的钥匙,也是爱丽丝的钥匙。
整个过程中,钥匙并没有在额外的步骤中单独传输。他们在电话里说一说,自己分别回去数一数,就能得到同样的钥匙。
之所以钥匙一样,也是数学原理上保证的,咱们不用纠结于数学原理的细节。
既然没有单独的钥匙传送环节,所以特工就很难下手。
另外,因为鲍勃和爱丽丝都是随机瞎蒙着选用甲套或乙套这两种测量方式的,所以两个人恰巧都用了同一种方法的序列挑出来的东西,也是随机序列,也就是说钥匙是完全随机的。
到这里,钥匙既不用额外的传输,而且本身又是完全随机的,这下就满足了单次钥匙簿加密法,并且改进了传送钥匙的薄弱环节。所以,实际操作时可行性就高了很多。
就算中间有伊芙窃听了他们的那通电话,伊芙也没法判断到底哪几位应该挑出来当钥匙,因为她不知道鲍勃那边针对每个光子位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现在,还有一种窃听途径——比如说伊芙知道窃听电话没用,那就干脆直接窃听光缆上的信息。这样怎么办呢?
这也不用担心。
首先,光缆上的信息本来就是单次钥匙簿加密的,就算在使用过程中不遵守随机的原则,暴露了一些特征,也不用担心。因为在量子通信中,还会增加一个确认环节,来判断光路上有没有人窃听。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物理特性。
因为人对光的测量会改变光原有的量子态,伊芙窃听光缆,其实就相当于在双缝干涉实验时,在两道缝前又添加了两个探测器,这时候幕布上明暗条纹就会不见了。
也就是说,爱丽丝和鲍勃只要发现幕布上的图案变了,就知道有人在窃听了。只要发现有人窃听,他们就切换到其他线路上,那条被窃听的线路就废掉了。这是量子加密又一个新功能。
在真实的应用下,伊芙窃听会导致鲍勃收到的信息有错误。但怎么知道有错呢?
其实他跟爱丽丝打个电话,核对一下解码出来的原文就可以了。
那你说,核对原文那不就整个都泄密了吗?不怕的。
只需要随机从鲍勃收到的消息中,挑选几个字母核对一下是否一致就可以了。只要有一个不对,就说明这条光缆上有特工窃听。
核对的量大概占原文的多少呢?有这么一个数字可以参考。
假如从1075个字符里随意挑出75个,如果这75个都是一样的话,基本就能保证这条信息是安全的。
为什么说基本呢?
因为还存在很小很小的概率是它被窃听了。但因为这75个双方都是一致的,所以窃听的概率就大概小于一万亿分之一,所以还是非常可信的。
第一次真实的量子加密系统,是1988年在IBM的实验室做出来的。
它的甲套乙套测量方法,是使用光的偏振方向来呈现量子态。用上下偏振代表甲套测量方法,用左右偏振代表乙种测量方法。当时两台计算机只相隔30cm,通信成功了。
理论和实践同时胜利,之后的改进主要就体现在两台计算机的通信距离上。
1995年,日内瓦大学可以做到相聚23公里完成量子加密通信。
2012年的时候,咱们国家潘建伟团队把这个数字推进到了一百公里这个级别。现在这个团队正在尝试用空间轨道上的卫星和地面接收站间,实现量子加密信息的传输,距离就已经摸到千公里的级别。
只不过实验中符合条件的光量子态数量实在太少,只有几个到十几个数位,远远不能承载信息的正文,所以到目前为止,量子加密只适合给钥匙加密。
如果你要问,量子加密是不是已经在实际使用了?
很有可能是。据说白宫和五角大楼已经安装了量子通信系统,并且已经投入使用。如果美国可以这样做,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的那些机要部门,很可能也已经部署了量子加密。
但是在加密解密的技术细节讲解上,我们不得不以量子加密的原理,作为这个模块的结尾了。
因为密码学这个学科天生和其他学科不同——
我们能从公开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一定是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允许我们看到的。很多技术细节,很多故事今天都还在保密机构中锁着,需要等上30年后《保密法》约定的期限过了,才能公之于众。
所以,就在我们谈论量子加密和量子计算机时,说不定已经有很多新进展,有很多坚固的密码已经被破解,很多国家的情报机构正在偷着乐,也有很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却注定要被埋没。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机遇,让他们今后出现在密码学的历史舞台上。
如果你要问量子加密的不可破解,是不是在重复上千年来那些加密解密的故事呢?会不会几百年之后,技术发展到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地步的时候,量子加密也会被破解呢?
我的答案是——大概率说破解不了。这一天,可能永远也等不到。
因为如果量子加密能被破解,就说明在量子理论中,出现了一种对量子态测量后还不改变量子态的方法,而这是违反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虽说只要是理论,就一定有被证伪的那一天,但这种证伪更可能是一种改进。
就像我们先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然后才知道赤道方向的直径比南北极方向的直径多了120多公里,也就是说它不是完美的圆球,而是一个椭球体,只不过椭得实在太微弱了,肉眼都看不出来。就是这样一种程度的证伪,而不是某一天突然发现地球是正四面体的那种程度的证伪。
这种黑白颠倒的证伪,在量子力学基础理论上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
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是从1905年到今天,被无数实验拷打、锤炼活下来的。如果量子加密可以破解,就说明目前所有量子力学结论都是错的。
这种错的剧烈程度,就好像突然某一天发现地球是正四面体那样。如果真的是这样,整个物理学都得重写。
我相信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㈩ 世界第一的中国量子纠缠加密,为何不可能被窃听
2020年6月1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科研团队,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别的,纠缠态量子密钥分发的相关研究成果。
该项成果,意味着量子纠缠加密通信,这一“绝对无法被窃听”的技术,又被我国“修炼”的更加精进了。
那么量子纠缠,是怎样确保己方信息绝对安全的?
量子纠缠加密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量子态的坍塌,毕竟在现有的理论体系中,量子态就是最敏感的状态,只要存在观察者,量子态就能马上做出反应。
在堪称《三体》前传的《球状闪电》结尾,人类曾在废弃的地下矿井中,进行过“没有人类观察者”的量子力学实验,但量子态依旧坍塌了,书中给出的结果是“存在非人类的观察者”,而不少科幻迷都认为,这个“非人类观察者”,就是三体文明派来的智子。
总体而言
量子力学作为目前微观世界的扛把子理论,在科学和科幻上都有很大的“戏份”,而且今天的各类芯片,本质上也都是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就像人造卫星以相对论为基础一样。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量子力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关于它的各项应用,必将再次改变人类世界,就像曾经的世界,被计算机和芯片技术改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