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密码哪里得
㈠ 人身体的基因到底来自哪里
人的DNA基因是写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的,那么肯定很多人想知道那DNA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随着现代DNA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科学家总会寻找新的的思路去探索人类的起源。人类探索古DNA的旅程也即将开始。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通过对这些古DNA的研究,科学家便可对逐渐揭开人类演化的神秘面纱,慢慢去揭开人类的起源之谜,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最终人类会搞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㈡ 星际战甲野生狯犽在哪里扫描
星际战甲狯犽基因密码是通过扫描野生的狯犽获得的。首先玩家需要到遗迹去找野生的狯犽,注意不是狯犽驯兽师召唤出来的狯犽,接着再用扫描仪扫描野生狯犽,有一定概率获得狯犽基因密码。
㈢ 生死狙击2级基因密码怎么获得
基因密码2通过购买的基因密码1合成。
基因密码有不同的等级,基因密码LV1是可以提升觉醒技能(C)到2级,同理基因密码LV2可以提升觉醒技能(C)到3级,可以通过冒险模式——禁区——丛林遗迹中获得。
望采纳!谢谢!祝游戏愉快!
㈣ 基因密码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有说“亲生子女像父母”等等,以上事实说明代的遗传特征可以传给下一代,是什么物质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根据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亲代的遗传特征是通过生殖细胞果所携带的基因密码传递给下一代。实际上,除了生植细胞之外,一切生物的体细胞里也有基因密码存在,起着调节生命新陈代谢过程的作用。
人体里各种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码。基因密码储存在细胞核里的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码通过(转录)合成出核糖核酸(简称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质,所合成出的蛋白质可以是催化细胞里新陈代谢过程的酶类,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从而由这些活性蛋白质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以上所说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被称之为“中心法则”。
基因密码是以三联体形式存在于DNA分子中,以DNA为子中相邻的三个碱基代表一个密码子。碱是一共有四种,它们是腺嘌呤,乌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来表示。任何三个碱基相邻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个三联体密码,一系列的三联体密码构成基因密码。每一个三联体密码都具有一定意义,有的代表转录的起始,有的代表转录的终止,但是大多数三联体密码分别代表一种氨基酸的密码。所以说,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的基因密码,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生命活动进化的信息结晶。
㈤ 我想问问致命武力2的一些隐藏技能在哪里获得
转发个详细的资料给你吧
《致命武力2》详细资料(BY 云海)
一、游戏注意点:
(一)、TF2与TF1的相同处:
1、平常攻击获得的EXP是击退敌人获得的EXP的十分之一。
2、升级时HP、MP全补满。
3、每大关(每个MISSION)人物升级有限制,如第一大关最多升到E10,第二大关最多升到D10。
4、当机后,存档保留在STAGE91—95。
5、打比自己等级低的敌人,加EXP,不加SP。
6、人物从10级升到新的1级时,各项属性会回归到一定较低的数值,前面升级增加和吃激素增加的效果消失。
7、根据2和6,强烈推荐不要刻意去练级,如果早早练到S1(即顶级),后面会打得比较不爽因为:(1)、会老是瘫痪!后期特技都需要较多MP,而练到S1后无法再升级,MP无法靠升级自然补满,瘫痪后只能靠“苏生剂”,但在TF里“苏生剂”很有限;(2)、人物从10级升到新的1级时,各项属性会回归到一定较低的数值。
在TF里,要树立一个观念:杀敌是为了赚取SP值,为了学到新特技,而不是为了人物各项数值的增长。
(二)、TF2与TF1的不同处:
1、医疗术、自疗术有加EXP和SP,但不多。
2、引进四方向攻击系统(即正、侧、背面攻击效果不同)。
3、没有最终绝招,同样,也没有了隐藏装备。
4、隐藏宝物和普通宝物的定义发生变化:
TF1的普通宝物指在RPG模式或SLG模式下都能找到的物品(鼠标点到上面发出幽蓝的光就说明有宝物),而且是任何人都能捡的,TF1的隐藏宝物指只有在SLG模式下才能找到的物品,而且只有特殊人物才能去捡,TF1的隐藏宝物是一些隐藏装备,用来学习最终技能;
TF2的普通宝物指在RPG模式或SLG模式下都能找到的物品(不仅鼠标点到上面会发出幽蓝的光,而且不用鼠标点也会发出一闪一闪的白光,相当明显),同样是任何人都能捡的,TF2的隐藏宝物指只有在SLG模式下才能找到的物品,无需特殊人物去捡,TF2的隐藏宝物大多是各种激素和苏生剂。
4、没有两百块帝国。
5、练功关(即打过可以往回走再打的)变少。
(三)、另外的:
TF2打了1.0.2补丁开始画面还是会显示1.0.0,不过不要紧,有效果就行。
二、TF2的隐藏热键:
S(即时存档)、L(即时读档)、M(开小地图,只有前两个MISSION有效)、C+ESC(恢复单人耐力值2点,相当于“埋伏”功用)。
P.S:“S”和“L”如何使用?首先,当人物可以行动的时候,将鼠标指向人物可以行走的格子中,按鼠标右键,使地面上可行走的格子数完全消失,此时按“S” 键可随时储存,按“L”键可随时读取。
三、过关流程:
(根据这个过关流程:1、可以通关,呵呵;2、可学到恶魔的“隐型”和“恢复实体”、月神的“听音”、魔术师的“操纵”;3、暗月不会暴走;4、钟馗队长在MISSION5出场时会有最终绝技“十星连诛”;5、可捡到隐藏宝物(普通宝物很简单,不列了);6、具体每战怎么打没写,因为没什么难度。)
Mission1:无心的忏悔:
★渡船码头
回复锭Ⅱ(33,49)、免疫投药Ⅱ(30,46)、强化激素(22,48)(25,55)、固化激素(26,42)
注意:一开始的RPG模式下,从渡船码头→矿坑入口→矿坑坑道A,在矿坑坑道A会发现一个人喷血着倒下来,到他身边(20,40)调查会发现“死体采样物”。
★矿坑入口
回复锭Ⅰ(37,53)(41,49)、回复锭Ⅱ(29,57)、念化激素(28,40)、辉化激素(24,42)
注意:本关胜利后先不要进入前面的矿坑坑道A,在矿坑入口与渡船码头来回走三次后会遇到控制僵尸的人,获得索罗神的消息。
★矿坑坑道A
回复锭Ⅱ(22,42)、免疫投药Ⅱ(31,39)、强化激素(18,34)、辉化激素(29,61)
★坑道左侧A
苏生剂(31,37)、活化激素(22,46)、辉化激素(22,38)
注意:战斗后的那个场景(坑道左侧B),死神到井盖处引发剧情。
★矿坑坑道B
回复锭Ⅰ(37,57)、苏生剂(19,51)、固化激素(20,36) 、念化激素(20,42)
注意:战后选择救人质,这是暗月不暴走的条件之一。
★坑道左侧B(选救人质就可进入坑道左侧B战斗)
固化激素(19,49)、 念化激素(23,41)、 苏生剂(28,50)
注意:如果开始拿到了“死体采样物”,救完人质后可得到“祭司奇瓦的照片”。
★矿坑B2入口
苏生剂(19,51)、辉化激素(16,46)
注意:(31,63)有个开关可解除桥上的毒气;RPG模式下到(37,51)获得另外半块六角石板;RPG模式下到(21,35) 处引发保险丝剧情,回到矿坑坑道B (18,42)处取得保险丝。
★冷冻室B
回复锭Ⅱ(24,60)
★冷冻室A
苏生剂(27,65) 活化激素(33,59) 强化激素(18,65)
★休息室
活化激素(22,42) 固化激素(20,50)
★会议室
注意:RPG模式下搜索到通行磁卡(30,54)和研究资料(34,52)。
★B2中央走道
苏生剂(27,57)、强化激素(32,58)、念化激素(23,67)
★祭坛入口
强化激素(22,64)、辉化激素(34,52)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29,51)处进入石门。
★祭坛
苏生剂(41,51)、强化激素(36,48)、固化激素(34,40)、活化激素(32,62)、辉化激素(23,55)
注意:如果当时选择救人质,这里不会发生与奇瓦的战斗。
Mission2:基因密码:
★研究所外侧
强化激素(18,60)、固化激素(19,55)、念化激素(17,53)、强化激素(20,58)(22,58)
★研究所1F
固化激素(37,75) 、苏生剂(48,50)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34,56)处找到零件一。
★研究所B1
苏生剂(42,60)、强化激素(37,47)、念化激素(30,54)
★研究所B2
苏生剂(27,65)、活化激素(33,59)、固化激素(23,61)
注意:到左下电子仪器处调查,开启电源。开启电源后回到研究所1F,到四个门前(至上而下为A、B、C、D),从B入会从D出,再从A入,来到4F。
★研究所4F
固化激素(40,40)、念化激素(31,53)、强化激素(51,51)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28,44) 处找到零件四。出门回到研究所1F,从C入来到3F。
★研究所3F
辉化激素(18,62) 活化激素(42,60)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43,45) 处找到零件三。之后会有四个黄灯在亮,其闪的速度不一样,从快至慢依次走过,然后从蓝灯处来到2F。
★研究所2F
苏生剂(34,58)、强化激素(21,61)、辉化激素(45,43)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45,43) 处找到依吉博士记事本,这是暗月不暴走的条件之一;战后RPG模式下从(18,56) 处找到零件二,返回研究所B2,消灭完敌人后,在右上使用零件组合器将主研室磁卡零件组合,回研究所4F(46,48) 处调查进入主研究室;回研究所3F,在黄灯前停留可以恢复HP、MP、异常状态。
★密室(合成主研究室磁卡后,到研究所2F (19,55)处调查,进入密室):
注意:打败密室里的敌人可让恶魔学会“隐形”和“恢复实体”。
★主研究室
苏生剂(22,56)(27,59)(35,67)(46,60)、固化激素(40,60)、活化激素(37,57) 强(32.46)
注意:出来后遇到凯依,会有2个选择,选择2之后又会有2个选择:选1可得2个固化激素;选2可得2个强化激素。
Mission3:机器与人性:
这关有很多RPG元素,较复杂,现将任务三的大致流程列出:从水路出入口→1F前厅(和亚当对话的时候,选择第一项会在1F前厅发生战斗,第二项则不会;拉杆)→1F中央厅(直接走到1F后厅可避免战斗,想捡隐藏宝物就去触动警戒线进行战斗)→1F后厅(有强制战斗,战斗后拉杆)→1F中央厅(拉八个杆,顺序见下,然后站到电梯上)→2F中央厅→囚牢(有强制战斗)→资料管理室(调查电脑,然后有三分钟通过电网(到达图书馆就算成功)时间,失败后再调查又有五分钟时间,失败后再调查只剩最后的一分钟时间,关闭电网的路程是资料管理室→囚牢→2F中央厅→图书馆,途中在资料管理室和2F中央厅有强制战斗)→图书馆(有强制战斗)→系统控管室(调查电脑,进入训练关,连打五次(第四和第五小关较难),月神学会“听音”并得到若干激素)→坐电梯上三楼,来到终端室(有强制战斗)→1F中央厅→四个角落拆弹(拆弹过程中BOSS机器人会来打扰四次,拆弹方法见下)→全拆完和BOSS机器人再打一场过关。
★水路出入口
强化激素(43,77)、固化激素(25,73)
★1F前厅
强化激素(33,73) 活化激素(27,65)
★1F中央厅
苏生剂(35,101)、强化激素(46,76)、念化激素(47,85)
注意:拉八个杆的顺序:(57,63)→(53,63)→(68,78)→(56,64)→(67,79)→(52,64)→(67,75)→(68,74)。
★1F后厅
苏生剂(35,53)、强化激素(47,65)、固化激素(44,62)
★2F中央厅
活化激素(24,70)、念化激素(36,52)、辉化激素(18,44)
★囚牢
苏生剂(33,41)(54,60)、强化激素(18,56)、活化激素(37,77)、念化激素(36,76)
★资料管理室
辉化激素(6,46)、念化激素(17,33)
★图书馆
苏生剂(31,35)、固化激素(18,38)
★系统控管室
无
★终端室
无
P.S:拆除核弹的方法:
拆除第一个核弹的方法:
+ 50 - 30 + 80 = 100
( + 40 ) ( - 30 )
( + 80 ) ( + 50 )
拆除第二个核弹的方法:
+ 90 - 40 - 40 + 90 = 100
( + 90 ) ( - 40 )
( - 40 ) ( + 70 )
( + 60 ) ( + 90 )
拆除第三个核弹的方法:
+ 30 + 30 + 30 - 50 + 60 = 100
( + 80 ) ( + 30 ) ( - 100)
( - 90 ) ( + 30 )
( + 60 ) ( + 30 ) ( - 50 )
拆除第四个核弹的方法:
+ 40 + 5 - 35 + 75 - 35 + 50 = 100
( - 85 ) ( - 50 ) ( + 75 )
( + 40 ) ( + 50 )
( + 5 ) ( - 35 ) ( - 35 )
( 0 ) ( - 95 )
Mission4:造物主的杰作:
★古墓入口
苏生剂(20,30)、固化激素(34,52) 、辉化激素(16,50)
★南端机关室
无
★东南机关便道
苏生剂(26,110)、活化激素(44,102)、辉化激素(33,89)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41,85)处找到石板碎片A。
★东端机关室
注意:踏板调查(34,58)。
★东北机关便道
强化激素(30,94)(46,94)、固化激素(32,86)(55,105)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41,83) 处找到石板碎片B。
★北端机关室
注意:踏板调查(18,60)
★西北机关便道
活化激素(32,106)(48,88)、念化激素(20,104)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40,84) 处找到石板碎片C。
★西端机关室
注意:魔法师启动踏板后,大家陷入迷宫。迷宫的走法是:红色前,黄色右,蓝色左,绿色后,并且注意方向是按照游戏中人物面向的方向所定。以下是走法之一(从(24,62)面向光球开始):
月神:前,前,左,后,右,前,左,右,后。
战奴:左,右,后,左,后,前,右,右。
死神:前,前,后,左,前,左,右,后,左。
走出迷宫后大家来到南端机关室,往回走,来到西南机关便道。
★西南机关便道
强化激素(38,80)(40,96)、念化激素(28,88)(32,86)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40,84) 处找到石板碎片D,拼成完整石板,回到北端机关室,完成拼图游戏后,进入密室,打败密室里的敌人可让魔术师学会“操纵”,然后回到南端机关室,进入圣辉堂。
★圣辉堂
无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走到座位附近发现古墓有楼层。
★日厅
强化激素(23,71)(24,58)、固化激素(36,84)(49,81)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可去调查女神像。若前面完成暗月不暴走的两个条件,这时不要去调查,不然得不到钟馗队长的“十星连诛”;若前面没完成暗月不暴走的两个条件,这时要去调查,不然暗月暴走后死亡。
★月厅
无
★星厅
无
★圣殿
无
Mission5:毁灭与重生:
★组织大厅
固化激素(37,45)(41,41)
注意:从组织大厅到接驳室之间有个射飞弹游戏,打不过就按ESC吧(前提是装了补丁)。
★接驳室
强化激素(50,66)、念化激素(40,50)
★中央走道
活化激素(34,72)、念化激素(27,57)
注意:在Mission3最后一个问题选择1(这个我们不需要回答),则此关和复制月神和复制魔术师战斗;
在Mission3最后一个问题选择2(哼 ! 没理由要我们把性命交出来)则此关和约书亚战斗。
中央走道左侧是科技研发室(与复制恶魔战斗)和资料室(科技研发室往前走,与复制战奴战斗);中央走道右侧是毒气控制室(往下走是毒气室,往上走是模拟训练室)。
★科技研发室
念化激素(37,51)、辉化激素(37,69)
注意:战后RPG模式下从(27,67) 处找到钥匙,用于开毒气室。
★资料室
强化激素(29,49)(38,58)、固化激素(39,39)(49,47)
★模拟训练室
无
★停机棚
活化激素(34,46)、念化激素(25,69)(39,63)
★机身仓库下层
固化激素(42,92)(43,55)
★机身仓库上层
固化激素(33,69)(43,83)
★操控室
无
四、暗月不会暴走的条件(过关流程里已有,再写一遍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
1、Mission1要选择救人质。
2、Mission2要去看依吉博士的日记。
如果未达成前面两个条件,在Mission4里要去调查女神像,否则暗月暴走后死亡。
注意:这点不适合简体版,简体版中无论怎样暗月都不会死,是BUG……
五、钟馗队长在MISSION5出场时有 “十星连诛”的条件:
网上盛传的是三个条件:
1、Mission1要选择救人质。
2、Mission2要去看依吉博士的日记。
3、Mission4不要去调查女神像。
但我觉得还有两个,因为我经过试验,只完成这三个是不可能学会的。
4、Mission1一开始的RPG模式下,从渡船码头→矿坑入口→矿坑坑道A,在矿坑坑道A会发现一个人喷血着倒下来,到他身边(20,40)调查会发现“死体采样物”,之后在救完人质后得到“祭司奇瓦的照片”。
5、Mission1在“矿坑入口”处胜利后,先不要进入前面的矿坑坑道A,在矿坑入口与渡船码头来回走三次后会遇到控制僵尸的人,获得索罗神的消息。
注意:不管是三个条件还是五个条件,简体版中有BUG,不论如何打不出“十星连诛”。
六、人物技能学习:
总的来说,TF2的特技没有TF1猛了,TF2里没有了效果惊人的最终特技,而碎樱、暗力念杀、镇魂舞这三个一击必杀技被放到了最后学。
(一)、魔术师:学习能量之剑系(能量之剑——烈光投枪——凶灵恶魂——暗力念杀),烈光投枪打机械强,凶灵恶魂打生物体强,暗力念杀对生物体(对BOSS无效)有一定程度的一击必杀几率。
魔术师的攻击能力不错,但要注意保护,不要冲到前面,能量之剑、烈光投枪、凶灵恶魂、暗力念杀这些都是可以远距离攻击的。
(二)、战奴:学习增程弹系(增程弹——燃烧弹——穿甲弹——化学弹——微型导弹),燃烧弹打生物体强,穿甲弹打机械强,化学弹攻击面广且有附加效果,微导弹打什么都又不错的效果。
增程弹系相比较曳光弹系已经好很多了,但威力还是有限,而且战奴又太容易瘫痪,唉……
(三)、月神:只有一条线……
牢记月神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全回复2,还有听音在MISSION5很重要。
(四)、力士:学习崩拳系(崩拳——旋英铁骑——虎撑拳——罗汉双冲——创龙趹——苍龙震)。
只有苍龙震猛,其它的……和威猛的名字实在不符,而且要学会苍龙震需要很多的SP……总之,力士在TF2中也不是很强。
(五)、恶魔:学习狙击系(狙击——二次攻击——淬毒虐杀——爆蚀蛊)。
这条线从狙击开始已经很强了,再加上恶魔额外学会的“隐形”,天啊,太猛了!
(六)、死神:学习无双斩破这条线(无双斩破——圣光斩破——暗影斩破——虚空斩破)。
队长不是浪得虚名的,从最初特技浮碎月破就开始强了。
(七)、暗月:两条线都很猛,残月系是近身攻击,而S.SLASH系是三格攻击,自己选择吧。
暗月特技之所以猛,有两个原因:一是攻击力强,二是命中率高(她是队中命中率最高的)。
㈥ 《基因密码》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基因密码》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sOoJcflfLM8tu5wCfcq8Mg
《基因密码 The Gene Code》
编剧: BBC4
主演: Dr Adam Rutherford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集数: 2
片长: 60 分钟
1. The Book of Life
第一集 生命之书
简介:
基因,地球上一切具细胞结构的生命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整部地球生命史被篆刻在每一种生物的DNA中,生命之书由DNA密码书写的基因构成。基因造就了我们,我们也塑造了基因,基因保存着我们的过去,也预示着我们的将来。漫漫进化之路上,基因的千变万化让地球生命得以多姿多彩。基因的四倍化使脊椎动物登上进化舞台,主宰了如今的生物世界,减数分裂让我们长得像父母,又不同于父母。基因让我们失去了一些,同时又得到了更多。
2. Unlocking the Code
第二集 破解密码
简介:
继上一集内容,我们对DNA的工作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基因,遗传的基本单位,控制生命某一特征的特定DNA片段区域,其分子中的碱基A T C G凭借千变万化的组合,编码着总共20种氨基酸,氨基酸以特定的排列组合又构成无数种蛋白质。。。。由简入繁,生命之真谛啊~~。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10年来,我们对自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好多事情是基因惹得祸啊,大家一定要去做孕前与产前筛查,优生优育是国策。
㈦ 星际战甲中的狯犽基因密码怎么获得
到遗迹去找野生的狯犽,不是狯犽驯兽师召唤出来的(打狯犽驯兽师有几率掉狯犽孵化器模块)。接着再用扫描仪扫描野生狯犽,有几率获得狯犽基因密码,不是百分百得到(注:用瑟玛里斯的扫描仪扫描有几率获得两个基因密码)
㈧ 星际战甲好运mod怎么得
我们可以在星际战甲的游戏官网下载model,就可以得到。
warframe中好运猫的获得方法是在猃猊孵化器升级飞船里面的孵化器中孵化猫。玩家孵化猫时,有一定的几率可以孵化出好运猫。孵化猫需要的材料是10个绘獠遗传基因密码和1个孵化器能量核心。
在星际战甲这款游戏中,好运猫的获得方法是在猃獠孵化器升级飞船里面的孵化器中孵化猫。玩家孵化猫时,有一定的几率可以孵化出好运猫。孵化猫需要的材料是10个绘獗遗传基因密码和1个孵化器能量核心。
基本内容:
星际战甲是Digital Extremes研发的一款科幻题材的第三人称射击网游,于2015年9月25日在中国公测发行。游戏采用以战甲代替职业的设定,玩家选择不同的战甲,每个战甲的攻击方式和技能都不同。
游戏背景:
距今几千年后的宇宙,一种神秘的病毒忽然间席卷了整个地球。幸存的人类发现,病毒已经将大部分人变为怪物。走投无路的人类设法离开地球并征服了太阳系,他们制造了一种半机械半AI的奥罗金来帮助仅存的人类维护统治。
㈨ 有关DNA!!
DNA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基因组成的,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DNA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食谱”。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RNA所需。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单体脱氧核糖核酸聚合而成的聚合体——脱氧核糖核酸链,也被称为DNA。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通常一半,即DNA双链中的一条)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因此,化学物质DNA会被称为“遗传微粒”。原核细胞的拟核是一个长DNA分子。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性状的几乎所有蛋白质和RNA分子的全部遗传信息;编码和设计生物有机体在一定的时空中有序地转录基因和表达蛋白完成定向发育的所有程序;初步确定了生物独有的性状和个性以及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所有的应激反应.除染色体DNA外,有极少量结构不同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极少数为RNA.
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称为核苷酸,而糖类与磷酸分子借由酯键相连,组成其长链骨架。每个糖分子都与四种碱基里的其中一种相接,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是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据。读取密码的过程称为转录,是根据DNA序列复制出一段称为RNA的核酸分子。多数RNA带有合成蛋白质的讯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拥有特殊功能,例如rRNA、snRNA与siRNA。
四链体DNA
Sundpuist和Klug在模拟1种原生动物棘毛虫的端粒DNA时,人工合成了1段DNA序列,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模拟的富G单链DNA可形成四链体DNA结构。由此推测染色体端粒尾的单链之间也形成了四链体。Kang等人分别用实验证实在晶体和溶液中,富G DNA也能够形成四链体DNA结构。
四链体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G-四联体,即在四联体的中心有1个由4个带负电荷的羧基氧原子围成的“口袋”通过G-四联体的堆积可以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右手螺旋,与DNA双螺旋结构比较,G-四联体螺旋有2个显着的特点:1、它的稳定性决定于口袋内所结合的阳离子种类,已知k离子的结合使四联体螺旋最稳定;2、它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都很稳定。
就目前对一些生物的DNA序列分析得知,富鸟嘌呤的DNA序列多见于一些在功能上及进化上都相当保守的基因组区域,许多研究表明,富鸟嘌呤DNA链所形成的G-DNA可能是作为分子之间相互识别的元件之一,在生物体细胞中起着一些特殊作用
[编辑本段]【DNA的复制】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故亲代DNA必须以自身分子为模板准确的复制成两个拷贝,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完成其遗传信息载体的使命。而DNA的双链结构对于维持这类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复制的准确性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DNA的半保留复制
Waston和Cl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曾就DNA复制过程进行过研究,发现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通过解旋酶),双螺旋结构解旋分开,每条链分别作模板合成新链。由于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故称之为半保留式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二)DNA复制过程
1.DNA双螺旋的解旋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
(2)DNA解链酶(DNA helicase)
(3)DNA解链
2.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3.复制的引发和终止
(三)端粒和端粒酶
1941年美籍印度人麦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假说,认为染色体末端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端粒。现在已知染色体端粒的作用至少有二:① 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体保持稳定;② 与核纤层相连,使染色体得以定位。
[编辑本段]【DNA的理化性质】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值升高;当变性核酸可复性时,吸光值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温度、有机溶剂、酸碱度、尿素、酰胺等试剂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使得DNA双键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指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部分) 脱氧核苷酸的高聚物,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遗传信息的绝大部分贮存在DNA分子中。
[编辑本段]【DNA的酶催化活性】
20世纪90年代,Cuenoud等发现DNA也有酶催化活性,他们根据共有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底物DNA片段之间的连接。DNA的双功能性对“RNA世界”的进化观点提出了挑战。
[编辑本段]【分布和功能】
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一个长DNA分子。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也只含一个DNA分子。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的所有蛋白质和RNA结构的全部遗传信息;策划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细胞和组织组分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终的活性和确定生物的个性。除染色体DNA外,有极少量结构不同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编辑本段]【DNA的发现】
自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人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遗传因子是不是一种物质实体?为了解决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开始了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
遗传学创始人孟德尔早在1868年,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核酸。在德国化学家霍佩·赛勒的实验室里,有一个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歇尔(1844--1895),他对实验室附近的一家医院扔出的带脓血的绷带很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脓血是那些为了保卫人体健康,与病菌“作战”而战死的白细胞和被杀死的人体细胞的“遗体”。于是他细心地把绷带上的脓血收集起来,并用胃蛋白酶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细胞遗体的大部分被分解了,但对细胞核不起作用。他进一步对细胞核内物质进行分析,发现细胞核中含有一种富含磷和氮的物质。霍佩·赛勒用酵母做实验,证明米歇尔对细胞核内物质的发现是正确的。于是他便给这种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的物质取名为 “核素”,后来人们发现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从此人们对核酸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1853--1927)和他的两个学生琼斯(1865--1935)和列文(1869--1940)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学结构,认为它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的。其中碱基有4种(腺瞟吟、鸟嘌吟、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核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此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列文急于发表他的研究成果,错误地认为4种碱基在核酸中的量是相等的,从而推导出核酸的基本结构是由4个含不同碱基的核苷酸连接成的四核苷酸,以此为基础聚合成核酸,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说"。这个错误的假说,对认识复杂的核酸结构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核酸功能的认识。人们认为,虽然核酸存在于重要的结构--细胞核中,但它的结构太简单,很难设想它能在遗传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蛋白质的发现比核酸早30年,发展迅速。进入20世纪时,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已有12种被发现,到1940年则全部被发现。
1902年,德国化学家费歇尔提出氨基酸之间以肽链相连接而形成蛋白质的理论,1917年他合成了由15个甘氨酸和3个亮氨酸组成的18个肽的长链。于是,有的科学家设想,很可能是蛋白质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如果核酸参与遗传作用,也必然是与蛋白质连在一起的核蛋白在起作用。因此,那时生物界普遍倾向于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28年,美国科学家格里菲斯(1877--1941)用一种有荚膜、毒性强的和一种无荚膜、毒性弱的肺炎双球菌对老鼠做实验。他把有荚病菌用高温杀死后与无荚的活病菌一起注人老鼠体内,结果他发现老鼠很快发病死亡,同时他从老鼠的血液中分离出了活的有荚病菌。这说明无荚菌竟从死的有荚菌中获得了什么物质,使无荚菌转化为有荚菌。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呢?格里菲斯又在试管中做实验,发现把死了的有美菌与活的无荚菌同时放在试管中培养,无荚菌全部变成了有荚菌,并发现使无荚菌长出蛋白质荚的就是已死的有荚菌壳中遗留的核酸(因为在加热中,荚中的核酸并没有被破坏)。格里菲斯称该核酸为"转化因子"。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1877--1955)从有美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的“转化因子”,并对这种物质做了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并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但这个发现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人们怀疑当时的技术不能除净蛋白质,残留的蛋白质起到转化的作用。
美籍德国科学家德尔布吕克(1906--1981)的噬菌体小组对艾弗里的发现坚信不移。因为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噬菌体的形态和进入大肠杆菌的生长过程。噬菌体是以细菌细胞为寄主的一种病毒,个体微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它像一个小蝌蚪,外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头膜和尾鞘,头的内部含有DNA,尾鞘上有尾丝、基片和小钩。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先把尾部末端扎在细菌的细胞膜上,然后将它体内的DNA全部注人到细菌细胞中去,蛋白质空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再没有起什么作用了。进入细菌细胞后的噬菌体DNA,就利用细菌内的物质迅速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从而复制出许多与原噬菌体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的新噬菌体,直到细菌被彻底解体,这些噬菌体才离开死了的细菌,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1952年,噬菌体小组主要成员赫尔希(1908一)和他的学生蔡斯用先进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他把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核酸标记上32P,蛋白质外壳标记上35S。先用标记了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然后加以分离,结果噬菌体将带35S标记的空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只有噬菌体内部带有32P标记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内成功地进行噬菌体的繁殖。这个实验证明DNA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而蛋白质则是由 DNA的指令合成的。这一结果立即为学术界所接受。
几乎与此同时,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加夫(1905--)对核酸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的重新测定取得了成果。在艾弗里工作的影响下,他认为如果不同的生物种是由于DNA的不同,则DNA的结构必定十分复杂,否则难以适应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他对列文的"四核苷酸假说"产生了怀疑。在1948- 1952年4年时间内,他利用了比列文时代更精确的纸层析法分离4种碱基,用紫外线吸收光谱做定量分析,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不同于列文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DNA大分子中嘌吟和嘧啶的总分子数量相等,其中腺嘌吟A与胸腺嘧啶T数量相等,鸟嘌吟G与胞嘧啶C数量相等。说明DNA分子中的碱基A 与T、G与C是配对存在的,从而否定了"四核苷酸假说",并为探索DNA分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1953年4月25日,英国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果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沃森(1928一)在中学时代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15岁时便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当时,由于一个允许较早人学的实验性教育计划,使沃森有机会从各个方面完整地攻读生物科学课程。在大学期间,沃森在遗传学方面虽然很少有正规的训练,但自从阅读了薛定愕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促使他去"发现基因的秘密"。他善于集思广益,博取众长,善于用他人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只要有便利的条件,不必强迫自己学习整个新领域,也能得到所需要的知识。沃森22岁取得博士学位,然后被送往欧洲攻读博士后研究员。为了完全搞清楚一个病毒基因的化学结构,他到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学习化学。有一次他与导师一起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参加一次生物大分子会议,有机会听英国物理生物学家威尔金斯(1916--)的演讲,看到了威尔金斯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从此,寻找解开DNA结构的钥匙的念头在沃森的头脑中索回。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分析X射线衍射图呢?于是他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在此期间沃森认识了克里克。
克里克(1916一2004)上中学时对科学充满热情,193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1946年,他阅读了《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决心把物理学知识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从此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1947年他重新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1949年他同佩鲁兹一起使用X射线技术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于是在此与沃森相遇了。当时克里克比沃森大12岁,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但他们谈得很投机,沃森感到在这里居然能找到一位懂得DNA比蛋白质更重要的人,真是三生有幸。同时沃森感到在他所接触的人当中,克里克是最聪明的一个。他们每天交谈至少几个小时,讨论学术问题。两个人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以及相互激发出对方的灵感。他们认为解决DNA分子结构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只有借助于精确的X射线衍射资料,才能更快地弄清DNA的结构。为了搞到DNAX射线衍射资料,克里克请威尔金斯到剑桥来度周末。在交谈中威尔金斯接受了DNA结构是螺旋型的观点,还谈到他的合作者富兰克林(1920一1958,女)以及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在苦苦思索着DNA结构模型的问题。从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的18个月中,沃森、克里克同威尔金斯、富兰克林之间有过几次重要的学术交往。
1951年11月,沃森听了富兰克林关于DNA结构的较详细的报告后,深受启发,具有一定晶体结构分析知识的沃森和克里克认识到,要想很快建立 DNA结构模型,只能利用别人的分析数据。他们很快就提出了一个三股螺旋的DNA结构的设想。1951年底,他们请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来讨论这个模型时,富兰克林指出他们把DNA的含水量少算了一半,于是第一次设立的模型宣告失败。
有一天,沃森又到国王学院威尔金斯实验室,威尔金斯拿出一张富兰克林最近拍制的“B型”DNA的X射线衍射的照片。沃森一看照片,立刻兴奋起来、心跳也加快了,因为这种图像比以前得到的“A型”简单得多,只要稍稍看一下“B型”的X射线衍射照片,再经简单计算,就能确定DNA分子内多核苷酸链的数目了。
克里克请数学家帮助计算,结果表明源吟有吸引嘧啶的趋势。他们根据这一结果和从查加夫处得到的核酸的两个嘌吟和两个嘧啶两两相等的结果,形成了碱基配对的概念。
他们苦苦地思索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在纸上画碱基结构式,摆弄模型,一次次地提出假设,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假设。
沃森(左)和克里克有一次,沃森又在按着自己的设想摆弄模型,他把碱基移来移去寻找各种配对的可能性。突然,他发现由两个氢键连接的腺膘吟一胸腺嘧啶对竟然和由3个氢键连接的鸟嘌吟一胞嘧啶对有着相同的形状,于是精神为之大振。因为嘌吟的数目为什么和嘧啶数目完全相同这个谜就要被解开了。查加夫规律也就一下子成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一条链如何作为模板合成另一条互补碱基顺序的链也就不难想象了。那么,两条链的骨架一定是方向相反的。
经过沃森和克里克紧张连续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DNA金属模型的组装。从这模型中看到,DNA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它们沿着中心轴以相反方向相互缠绕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楼梯,两侧扶手是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结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碱基对。由于缺乏准确的X射线资料,他们还不敢断定模型是完全正确的。
威尔金斯
富兰克林下一步的科学方法就是把根据这个模型预测出的衍射图与X射线的实验数据作一番认真的比较。他们又一次打电话请来了威尔金斯。不到两天工夫,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就用X射线数据分析证实了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正确的,并写了两篇实验报告同时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而富兰克林因患癌症于1958年病逝而未被授予该奖。
20世纪30年代后期,瑞典的科学家们就证明DNA是不对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电子显微镜测定出DNA分子的直径约为2nm。
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从此,人们立即以遗传学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首先是围绕着4 种碱基怎样排列组合进行编码才能表达出20种氨基酸为中心开展实验研究。1967年,遗传密码全部被破解,基因从而在DNA分子水平上得到新的概念。它表明:基因实际上就是DNA大分子中的一个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在这个单位片段上的许多核苷酸不是任意排列的,而是以有含意的密码顺序排列的。一定结构的DNA,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因此,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相继产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这些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使人们利用生物规律造福于人类。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它将要上升为带头学科的趋势。
[编辑本段]【DNA重组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被阐明,揭开了生命科学的新篇章,开创了科学技术的新时代。随后,遗传的分子机理――DNA复制、遗传密码、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工程蓝图的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相继被认识。至此,人们已完全认识到掌握所有生物命运的东西就是DNA和它所包含的基因,生物的进化过程和生命过程的不同,就是因为DNA和基因运作轨迹不同所致。
知道DNA的重大作用和价值后,生命科学家首先想到能否在某些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打破自然遗传的铁律,让患病者的基因改邪归正以达治病目的,把不同来源的基因片段进行“嫁接”以产生新品种和新品质……于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科学幻想奇迹般地成为现实。这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情。
实现这一科学奇迹的科技手段就是DNA重组技术。1972年,美国科学家保罗?伯格首次成功地重组了世界上第一批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基础,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
DNA重组技术的具体内容就是采用人工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含某种特定基因的DNA片段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变生物基因类型和获得特定基因产物的目的的一种高科学技术。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出现了工程菌以及实现DNA重组和后处理都有工程化的性质,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作为DNA重组技术的代名词被广泛使用。现在,基因工程还包括基因组的改造、核酸序列分析、分子进化分析、分子免疫学、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内容。可以说,DNA重组技术创立近 30多年来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已经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幻般的科学世界,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生命奥秘和防病治病“魔盒”的金钥匙。
目前,DNA重组技术已经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到20世纪末,DNA重组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在医药方面,包括活性多肽、蛋白质和疫苗的生产,疾病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新基因的分离以及环境监测与净化。
许多活性多肽和蛋白质都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它们都是从相应的基因中产生的。但是由于在组织细胞内产量极微,所以采用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足够量供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能够大量生产这类多肽和蛋白质,迄今已成功地生产出治疗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胰岛素,对血癌和某些实体肿瘤有疗效的抗病毒剂――干扰素,治疗侏儒症的人体生长激素,治疗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等100多种产品。
基因工程还可将有关抗原的DNA导入活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受免疫应激后的宿主体内生长可产生弱毒活疫苗,具有抗原刺激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目前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就有数十种之多,在对付细菌方面有针对麻风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的疫苗;在对付病毒方面有针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流感、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等的疫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多达一二亿,这一情况更促使了我国科学家自行成功研制出乙肝疫苗,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防病抗病的主要武器之一,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在防病抗病方面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源性单抗很难获得,使得单抗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此问题,近年来科学家采用DNA重组技术已获得了人源性抗体,这种抗体既可保证它与抗原结合的专一性和亲合力,又能保证正常功能的发挥。目前,已有多种这样的抗体进行了临床试验,如抗HER-2人源化单抗治疗乳腺癌已进入Ⅲ期试验,抗IGE人源化单抗治疗哮喘病已进入Ⅱ期试验。
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数量的增加,用传统方法发现新抗生素的几率越来越低。为了获取更多的新型抗生素,采用DNA重组技术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人们已获得数十种基因工程“杂合”的抗生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疫苗、抗生素等防治药物不仅在有效控制疾病,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也往往优于以传统方法生产的同类药品,因而更受人们青睐。
人类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相关,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则既可达到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和原始性,又可使诊断和治疗工作达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目的。于基因水平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专业上称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目前基因诊断作为第四代临床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对遗传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病和职业病等的诊断;而基因治疗的目标则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创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重组体,以补偿失去功能的基因的作用,或是增加某种功能以利对异常细胞进行矫正或消灭。
在理论上,基因治疗是治本治愈而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疗法。不过,尽管至今国际上已有100多个基因治疗方案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基因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仍使这种治疗方法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不论是确定基因病因还是实施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研究疾病发生机理,关键的先决条件是要了解特定疾病的相关基因。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临近完成,科学家们对人体全部基因将会获得全面的了解,这就为运用基因重组技术造逼于人类健康事业创造了条件。
不过,虽然基因技术向人类展示了它奇妙的“魔术师”般的魅力,但也有大量的科学家对这种技术的发展予以人类伦理和生态演化的自然法则的冲击表示出极大的担忧。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技术发展的一个极致就是使人类拥有了创造任何生命形态或从未有过的生物的能力。人们能够想象这将是怎样的结果吗?
科学家在DNA中发现除基因密码之外的新密码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与以色列科学家相信,他们已在DNA(去氧核醣核酸)之中找到除了基因密码之外的第二种密码。新发现的密码负责决定核体—亦即DNA所环绕的微型蛋白质线轴—之位置。这些线轴同时保护与控制通往DNA本身的途径。
这项发现若获得证实,可能开启有关控制基因更高位阶的机制新知。譬如,每一种人体细胞得以激活其所需基因,却又无法触及其它种类细胞所使用的基因等既关键又神秘的过程。
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的塞格尔与美国西北大学的威顿及其同僚,在这一期“自然”科学期刊中,撰文描述这种DNA新密码。
每一个人体细胞里都有约三千万个核体。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核体,是因为DNA线包覆每一个核体仅一.六五次,每个DNA螺旋就包含一百四十七个单位,而且单一染色体里的DNA分子在长度上可能就有高达二亿二千五百万个单位。
生物学家多年来一直怀疑,DNA上的某些位置,特别是DNA最容易弯曲的那些位置,可能比其它位置更有利于核体的存在,但整体模式并不显而易见。如今,塞格尔与威顿博士分析了酵母菌基因内约二百个位置的序列,这些都是既知核体纠结在一起的地方,两人发现其中确实隐含一个模式存在。
透过了解此一模式,他们成功预测其它有机体大约五成核体的位置。这个模式乃是能让DNA更容易弯曲,以及紧密包复核体的两种序列结合而成。但在此一模式中,每一个核体纠结的位置仅需若干序列出现即可,因此并不明显。正由于其形成条件松散,因此并不与基因密码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