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的来源
1. 加密技术的四种类型
1、无客户端SSL:SSL的原始应用。在这种应用中,一台主机计算机在加密的链路上直接连接到一个来源(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目录等)。
2、配置VPN设备的无客户端SSL:这种使用SSL的方法对于主机来说与第一种类似。但是,加密通讯的工作是由VPN设备完成的,而不是由在线资源完成的(如Web或者邮件服务器)。
3、主机至网络:在上述两个方案中,主机在一个加密的频道直接连接到一个资源。在这种方式中,主机运行客户端软件(SSL或者IPsec客户端软件)连接到一台VPN设备并且成为包含这个主机目标资源的那个网络的一部分。
SSL:由于设置简单,SSL已经成为这种类型的VPN的事实上的选择。客户端软件通常是很小的基于Java的程序。用户甚至可能都注意不到。
IPsec:在SSL成为创建主机至网络的流行方式之前,要使用IPsec客户端软件。IPsec仍在使用,但是,它向用户提供了许多设置选择,容易造成混淆。
4、网络至网络:有许多方法能够创建这种类型加密的隧道VPN.但是,要使用的技术几乎总是IPsec.
2. 什么是信道加密、信源加密
信道加密,亦称“干线加密”。对通信干线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解密的方式。通常有单路加密和群路加密两种。
信源加密,对信源采取保护措施及对信源发送的信息明文或代表明文的电信号进行加密,使消息不被非法截获或破译的保密方式。
(2)加密的来源扩展阅读:
信道加密、信源加密都属于网络加密技术,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信道为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信道可以从逻辑上理解为抽象信道,可以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传送通道。信道加密技术注重解决信息在线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且可很好地控制非法用户的侵入。信道加密技术对系统和应用程序完全透明。
信源是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信源加密技术可解决信息在传输、存储、使用和交换中的安全问题。缺点是使用该技术必须和应用系统同期开发。
3.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起源
W.Diffie和M.Hellman 1976年在IEEE Trans.on Information刊物上发表了“ New Direction in Cryptography”文章,提出了“非对称密码体制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概念,开创了密码学研究的新方向
4. 请简述数字加密的过程
在对称加密中,数据发送方将明文(原始数据)和加密密钥一起经过特殊加密算法处理后,使其变成复杂的加密密文发送出去。
接收方收到密文后,若想解读原文,则需要使用加密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对密文进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复成可读明文。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只有一个,发收信双方都使用这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4)加密的来源扩展阅读:
数字加密注意事项:
通过TCP三次握手进行连接,然后客户端发送hello包到服务端,服务端回应一个hello包,如果客户端需要再次发送数字证书, 则发送数字证书到客户端。
客户端得到服务器的证书后通过CA服务验证真伪、验证证书的主体与访问的主体是否一致,验证证书是否在吊销证书列表中。如果全部通过验证则与服务器端进行加密算法的协商。
用证书中服务器的公钥加密对称秘钥发送给服务器端,对称秘钥只能用服务器的私钥进行解密,当服务器通过私钥解密对称秘钥后。使用对称秘钥将客户端请求的数据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在用对称秘钥进行解密,从而得到想要的数据。
5. 什么是SSL加密,什么是TLS加密
SSL加密的英文全称是Secure Socket Layer,翻译过来就是安全套接层。
它是在传输通信协议(TCP/IP)上实现的一种网络安全协议,广泛支持各种类型的网络,并同时提供三种网络基本安全服务,而且这三种服务都是使用公开密钥技术。
TLS加密的英文全称是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翻译过来就是安全传输层协议。
TLS是用于在两个通信应用程序之间,为通信提供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这个协议一共有两层,分别是记录协议和握手协议。通过这个协议可以对网站、网络传真、电子邮件等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密。
(5)加密的来源扩展阅读:
1、SSL
SSL协议优势
SSL协议的优势在于它是与应用层协议独立无关的。
高层的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FTP、Telnet等等)能透明的建立于SSL协议之上。SSL协议在应用层协议通信之前就已经完成加密算法、通信密钥的协商以及服务器认证工作。在此之后应用层协议所传送的数据都会被加密,从而保证通信的私密性。
SSL体系结构
SSL被设计成使用TCP来提供一种可靠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不是单个协议,而是二层协议。
低层是SSL记录层,用于封装不同的上层协议,另一层是被封装的协议,即SSL握手协议,它可以让服务器和客户机在传输应用数据之前,协商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客户机提出自己能够支持的全部加密算法,服务器选择最适合它的算法。
2、TLS
优势
TLS协议的优势是与高层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Telnet等)无耦合。
应用层协议能透明地运行在TLS协议之上,由TLS协议进行创建加密通道需要的协商和认证。应用层协议传送的数据在通过TLS协议时都会被加密,从而保证通信的私密性。
TLS协议是可选的,必须配置客户端和服务器才能使用。
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是使用统一的TLS协议通信端口(例如:用于HTTPS的端口443);另一个是客户端请求服务器连接到TLS时使用特定的协议机制(例如:邮件、新闻协议和STARTTLS)。
算法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开始交换TLS所保护的加密信息之前,他们必须安全地交换或协定加密密钥和加密数据时要使用的密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SSL安全套接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TLS安全传输层
6.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为什么要加密现在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主要有哪些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通常有线路加密与端—端加密两种。线路加密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
端—端加密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且由TCP/IP进行数据包封装,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到达目的地,将被自动重组、解密,而成为可读的数据。
数据存储加密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数据存储加密技术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对用户资格、权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
常见加密算法
1、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对称算法,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2、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的对称算法,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3、RC2和RC4:对称算法,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 DES 快;
4、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 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5、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非对称算法; 算法如下:
首先, 找出三个数,p,q,r,其中 p,q 是两个不相同的质数,r 是与 (p-1)(q-1) 互为质数的数。
p,q,r这三个数便是 private key。接着,找出 m,使得 rm == 1 mod (p-1)(q-1).....这个 m 一定存在,因为 r 与 (p-1)(q-1) 互质,用辗转相除法就可以得到了。再来,计算 n = pq.......m,n 这两个数便是 public key。
6、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严格来说不算加密算法;
7、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对称算法,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在21世纪AES 标准的一个实现是 Rijndael 算法。
8、BLOWFISH,它使用变长的密钥,长度可达448位,运行速度很快;
9、MD5:严格来说不算加密算法,只能说是摘要算法;
对MD5算法简要的叙述可以为: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6)加密的来源扩展阅读
数据加密标准
传统加密方法有两种,替换和置换。上面的例子采用的就是替换的方法:使用密钥将明文中的每一个字符转换为密文中的一个字符。而置换仅将明文的字符按不同的顺序重新排列。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任意一种都是不够安全的,但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提供相当高的安全程度。
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简称DES)就采用了这种结合算法,它由IBM制定,并在1977年成为美国官方加密标准。
DES的工作原理为:将明文分割成许多64位大小的块,每个块用64位密钥进行加密,实际上,密钥由56位数据位和8位奇偶校验位组成,因此只有56个可能的密码而不是64个。
每块先用初始置换方法进行加密,再连续进行16次复杂的替换,最后再对其施用初始置换的逆。第i步的替换并不是直接利用原始的密钥K,而是由K与i计算出的密钥Ki。
DES具有这样的特性,其解密算法与加密算法相同,除了密钥Ki的施加顺序相反以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加密算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据加密
7. 信息加密技术er加密是什么
是加密参数文件。
1.常见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这两类,他们的特点是对称加密使用同样的密码来做加密和解密,非对称算法采用不同的密码来做加密和解密。另外还有一些离散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比如MD5或者是SHA的运算,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知道数据的完整性,就是原始的数据有没有被人修改而出现的。
2.信息加密技术是用来加密坐标系统参数的,使相关参数对使用方或者施工人员不可见。 ER加密参数文件来源:可以在南方地理数据处理平台软件(简称SGO)工具栏目“参数加密”中生成。
8. 什么是SSL加密,什么是TLS加密
SSL加密是Netscape公司所提出的安全保密协议,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构造安全通道来进行数据传输,SSL运行在TCP/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为应用程序提供加密数据通道,它采用了RC4、MD5以及RSA等加密算法,使用40 位的密钥,适用于商业信息的加密。
TLS是安全传输层协议。安全传输层协议(TLS)用于在两个通信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该协议由两层组成: TLS 记录协议(TLS Record)和 TLS 握手协议(TLS Handshake)。较低的层为 TLS 记录协议,位于某个可靠的传输协议上面。
(8)加密的来源扩展阅读:
SSL加密并不保护数据中心本身,而是确保了SSL加密设备的数据中心安全,可以监控企业中来往于数据中心的最终用户流量。
从某个角度来看,数据中心管理员可以放心将加密装置放在某个地方,需要使用时再进行应用,数据中心应该会有更合理的方法来应对利用SSL的恶意攻击,需要找到SSL加密应用的最佳实践。
TLS协议是可选的,必须配置客户端和服务器才能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是使用统一的TLS协议通信端口(例如:用于HTTPS的端口443)。另一个是客户端请求服务器连接到TLS时使用特定的协议机制(例如:邮件、新闻协议和STARTTLS)。
一旦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同意使用TLS协议,他们通过使用一个握手过程协商出一个有状态的连接以传输数据。通过握手,客户端和服务器协商各种参数用于创建安全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SSL加密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