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朝鲜领导人访问中国

朝鲜领导人访问中国

发布时间: 2023-01-10 01:23:08

❶ 为什么朝鲜来中国都是非正式访问

清朝前朝鲜一直中国的chongshuguo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被国际社会制裁的国家,它的国家领导人除了中、俄两国之外是不允许踏出世界一步地。其次,朝鲜这个国家至今受到我们中国的严密保护,连美韩都承认的事实;作为一个不完整地国家,他们的任何一位领导人来访自然都是非正式访问,有时还是不公开得秘密访问

1、“非正式访问”完全是办私事,与国务无关。比如说西哈努克亲王动不动就来中国治病、休息,这是“非正式”,不可能奏两国各国鸣炮二十一响。但这次东邻元首的访华,似乎不在此类。中枢几大常委乃至他访问的所在地督抚,都是以正式的政治活动规格迎接。

2、“非正式访问”,则是两国不平等,如果一个藩国元首去宗主国,肯定不用照着国际上通行的平等两国之间的礼仪接待。但在倡导国国际关系“五项基本原则”的中国,早就声明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对东邻的态度从前几任领导开始,就非常亲和而平等了。明朝和高丽那种朝贡关系肯定不可能存在于今天。

3、可能,双方已经亲密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能分别。如果来串一次门,还要搞那么多繁文缛节的程序,就是

太生分了,不能体现两位之间比其他人之间的更亲近的关系。如此才“

非正式”串门?因为这位东邻元首的父亲在世时,来华夏曾说过类似的

话,双方要多多走亲戚。

❷ 介绍一下北朝金正日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
金正日 (Kim Jong Il) 1942年2月16日生于中朝边境白头山密营,1950年9月至1960年就读于平壤红旗万景台革命学院和平壤南山中学,1964年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政治经济系。
1964年6月至1974年2月,金正日先后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科长、副部长、部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从1980年10月起,他历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1982年至1998年,他被选为历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1990年12月至1993年4月他先后担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和委员长。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1994年7月逝世后,金正日于1997年10月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1998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再次当选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金正日曾于1975和1982年两次被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1992年4月他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他还曾三次被授予金日成勋章并获得过金日成奖及其他勋章、奖章和称号。
1983年曾访问中国。2000年5月和2001年1月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2004年4月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中国的访问
金正男(34岁)、次子金正哲(24岁),以及三子金正云(22岁)三人
老大金正男:典型的“电脑迷”
作为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的生活历程与他的父亲年轻时候很相似,他既过得逍遥自
北朝鲜,现在处境十分恶劣。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对外公布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数据了。
经济上很困难,不过实行的是先军政策 。2000万人口有100多万军队。大量朝鲜难民冒着被枪毙的危险逃到我国映证饥荒并不是谣言。有一系列朝鲜难民冲击驻华外国使领馆事件为证。
经济主要是农业,工业比较薄弱,而且主要是军事工业。但是大量的技术装备需要进口,经济不发达的朝鲜想快速捞钱备战,据说只好捞偏门。往来于日朝之间的万景峰号客轮,就被指责走私军火,毒品,运送被绑架的人质。朝鲜特工绑架日本平民到朝鲜却是不争的事实。从一个方面应证朝鲜不光彩的作为。美国骂他是流氓国家,无赖国家,失败政权也不是随口胡说的,是有把柄的。
朝鲜处于内忧外患中,唯一能想到的自保用的法宝就是核武器,外界估计朝鲜已能制造原子弹,但是还不能小型化,又没什么运载工具。打不到美国,又承受美国巨大的军事压力,他就暗示搞“核捆绑”战术,也就是说美国一旦打我,我就乱扔核武,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所以周遍国家就紧张了,才来六方会谈嘛。所以美国指责朝鲜是地道的核讹诈。
至于朝鲜社会主义问题嘛也不用多说。你可以查查资料,看看朝鲜哪些重要职位不是他老金家的亲戚占着,据外国媒体报道,金正日又准备把他儿子培养成第三代领导人。都家天下了还什么社会主义啊

❸ 抗美援朝发生在什么时候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那么具体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发生在什么时候,希望大家喜欢!

抗美援朝时间
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11月4日到1953年7月27日,一共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派出的志愿军协同朝鲜军队作战。在中国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前,朝鲜的领导就前往中国同毛泽东进行谈判。

朝鲜领导人表示下一步就要进攻韩国了,而毛泽东拒绝了进行援助,是因为他觉得此时时机还没有成熟,不适合派兵进入朝鲜。一段时间后,经过一系列的谈判,毛泽东同意了朝鲜领导人的请求,可是中国并不知道具体作战的时间。

在6月的时候朝鲜军队便开始进攻韩国,而此时美国的舰队便进入了台湾海域附近,就是为了防止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之后美国还向联合国递交了 议案 ,表示要组合各国军队形成联合国军队来帮助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最后达成了协议,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组成军队帮助韩国抵抗朝鲜。

于是毛泽东便发表讲话要求集合所有力量帮助朝鲜打败美国。在美国攻打的朝鲜的时候,在上空所投放的炸弹还炸死了三位中国公民,这是一种间接的向中国挑衅的行为。没过多久,类似的事件再一次发生了。美国的飞机曾多次飞到中国领空上方,眼看着战争就要蔓延到中国东北地区。

在1950年10月8日的时候,朝鲜领导人向中国提出了请求派兵援助朝鲜。中国同意后便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在195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要集中力量抗美援朝。所以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11月4日到1953年7月27日。

❹ 抗美援朝“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始末

战事初期,朝鲜人民军一路高歌猛进,及至7月底已将韩军逼退到了釜山一线,只要再加把劲便可以顺利地达成目标。

此时朝鲜半岛名义上是南北朝鲜主政,实际上南北背后各自站着美国和苏联。

这是因为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决定,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以南为美国托管区,以北为苏联托管区。

随着时势变化,南北朝鲜分别建国,李承晚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韩国总统。

北朝鲜则推选金日成为领导人,后在苏联的扶持下迅速壮大。

南北分裂后,金日成一直想要统一朝鲜半岛,他坚信只有战争才能实现这个愿景 。

实际上这场朝鲜战争不仅是金日成想要民族统一的结果,更是美苏两国的博弈 。

金日成访苏,希望斯大林能够支援他发起朝鲜战争。

这时候苏联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不愿在亚洲与美军有正面冲突,只给了少量武器赞助。

不久后,金日成访问中国,希望能得到毛主席的支持。

然而此时的中国正自顾不暇,毛主席对金日成的想法表示赞同,但规劝他不要急着发动战争,还需等待时间。

金日成明知没有外援,还是不管不顾地发动了朝鲜战争,他认为此时朝鲜人民军的素质、装备大好,正是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

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不同意本国返回安理会,因此苏联无法行使一票否决权。

最终导致联合国做出了不利于朝鲜的决定: 成立联合国军,直接对这场战事进行干预。

斯大林闻讯后,敦请中方成立一支守卫东北边境的军队,以防止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后朝鲜战争局势迅速恶化,进而威胁到了中、苏两国的利益。

这一请求被我方认可,东北边防军随之成立。

金日成已然取得了南朝鲜的大多数土地,被眼前的胜利蒙蔽了,中方屡屡提醒,让他抽出一部分兵力守卫好仁川一带。

可金日成却充耳不闻,结果被麦克阿瑟成功实施了仁川登陆。

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截断,退到釜山的友军被两面夹击,在麦克阿瑟的领导下,韩国在半个月时间内便恢复了所有领土。

美军的目标当然不仅仅是帮助韩国恢复政权,只怕整个朝鲜都要被他们收入囊中,我国与朝鲜毗邻,唇亡齿寒,我方不能视而不见。

9月30日,周总理通过有关渠道讲明了中国的态度:

美帝毫无顾忌,翌日即突破了三八线,并一路北进直至鸭绿江,并宣称:“在 历史 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到了这一步,中国其实已然没有了选择,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的重工业重心,是万万出不得意外的,绝不能让这些“外来强盗”时时盘踞在我东北边境之畔。

是以毛主席力排众议入朝参战,并紧急调回西北地区的彭德怀,担任这场抗美援朝大战的总指挥。

10月19日晚,彭德怀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随即展开了第一次战斗。

此战乃是趁敌不备“打闷棍”,这一战略方针也确实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军果然首战即胜。

当时,只有由原东北边防军转隶而成的志愿军第一批部队先期入朝,总计25.2万余人。

“抗美援朝”这是我方对于此战的定性,也就是说这一战是为援助朝鲜而打,按理说这一战的主角应该是朝鲜。

可志愿军的体量以及战力,都是远远盖过了朝鲜人民军的,美军入朝后是反客为主,李承晚的韩军只有默默摸鱼的份儿。

中国当然不会如此盛气凌人,可也不能一切都放任给朝鲜方面,需要对那无数志愿军儿郎的生死负责,对国内的无数人民群众负责。

这样便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志愿军入朝后与朝鲜人民军的军事合作,指挥层面该如何去协调。

彭老总入朝后,金日成派朴一禹前来交涉,表示志愿军入朝是为援助,指挥权应该归朝鲜方面,志司应搭建在朝军司令部附近。

如果是普通的军事合作,这样的要求尚算合理,可是朝鲜战争太不寻常。

联合国军和志愿军参战后,本来的交战双方,即朝鲜和韩国已沦为了配角,他们的军队已然不能左右大局。

首先,朝鲜方面的军事指挥能力堪忧。

在7月间,中方屡屡提醒朝鲜美军可能于仁川登陆,但金日成乃至其他朝鲜人民军高层,都把这一防患于未然之长策抛诸脑后,只一门心思盯着眼前的土地。

原本10万朝鲜人民军气势如虹一个多月里打到了釜山,可仅仅半个月时间,便被从仁川登陆的联合国军给打回了三八线以北。

及至志愿军入朝之际,朝鲜人民军所剩的只有三万残兵,唯有躲在一些穷山恶水,与敌人打游击的份。

其次,志愿军光先头部队就有25万多人,后续还会有更多,以少驭多、以小使大,这明显是不现实的。

再者,中朝两国军队有很大的不同。

志愿军是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一步步由弱到强成长起来的,习惯于以高度机动性、灵活战术、战士的能动性等为获胜之要素。

可是,在苏联帮助下赶走日本侵略者的朝鲜方面,却是继承了苏军的大开大合、火力为先。

当时,中国还没有建成装甲部队,可朝鲜人民军却在苏联的支持下,已然装备起了一支拥有350辆坦克的规模化装甲部队。

在炮火、重机枪等优势火力方面,也确实要比中国强得多,可没有英明的指挥员去分配到合适之处,也便只是一堆灵巧的家伙事儿。

种种因素汇成了彭德怀的一句话: “我要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啊!”

在彭德怀的心中,金日成的提议有些不太现实,一番反驳后金日成只得悻悻罢了。

同年11月,第二批部队20、26、27军入朝后,志愿军人数已超过40万,而第三批部队正在准备。

眼见于此,金日成再也不好意思提要由朝鲜方面指挥中朝两军了。

金日成退而求其次,要双方指挥所合并在一起。

不过,关于统一指挥的交涉,此时还没有形成最终意见,贸然合在一起,怕是会多生嫌隙,反而不利于战事的推进,此议暂时作罢,两军依旧各打各的。

不过,两军的配合还是很必要的,朴一禹被金日成派到志司,担任双方的中间联络人。

我方大方地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与志愿军因为语言不通,在配合中多次出现过问题。

11月4日的博川之战,我39军正在围攻美24师,被朝军误以为是敌军,竟对我方发动攻击,让被围之敌趁势脱逃。

第二次战役中,宋时轮手下的26军在厚昌,也被朝军坦克给轰击过。

一段时间内,经朝方军管的铁路,也不允许志愿军使用,让我方运输效率大大降低……

种种情况让毛主席和彭德怀意识到了,必须要尽快地促成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

经过一番考虑后,彭德怀委托使馆人员向金日成提出这个问题,望朝鲜人民军总部能尽快向志司聚拢。

不成想,金日成只是虚应故事,只将方虎山、崔仁两部派上战场,在敌后进行游击作战。

至于两军配合,只由朴一禹带领少数通信联络人员,为双方进行有关传达。

而两军总部靠向一处之议,被金日成给明言拒绝了,统一指挥还是处于僵局之间。

毛主席了解到前线的情况后,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由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高层,直接就这一问题进行交涉,要一切以战场大陆为重;

另一方面,由苏联方面对金日成进行规劝。

11月中旬,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意思,给斯大林发了这样一封电报:

志愿军入朝取得的巨大胜利,让斯大林对彭德怀的指挥能力极其佩服。

收到中方的电报后,很快便给出回复:

在斯大林的意见下,金日成与什特科夫联袂到了志司,就统一指挥的问题进行交涉。

作为苏联派到朝鲜战场上的顾问,什特科夫自然是以斯大林的意见为先,先是摆出了一个极具对比性的事实: 朝鲜人民军使用最好的苏联武器,却败得一塌糊涂。

志愿军入朝后以“万国牌”武器,却能将敌军打得节节败退,并消灭大量敌人,是以由中方统一指挥战事,不应该有任何异议。

眼见背后的“主子”抱着如此态度,金日成哪怕再不愿意,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12月3日,金日成去到北京与毛主席一番会谈后,随即做出最终表态:

从这个表态中,足见金日成还是心有不甘的 ,身为朝鲜领导人却要听中方的调遣,他实在难以接受,可是苏联方面的威慑却让金日成不得不如此。

他知晓,没有了苏联的支持,他这个领袖是做不下去的。

其次,一旦真正惹怒了中方,单凭朝鲜人民军是无法抵抗得住敌军的。

不管怎么说,统一指挥的愿望还是达成了,前线成立起了两军联合指挥部,组织建军、正面作战、敌后战场以及与作战相关的种种事宜,均由联合指挥部统一协调。

成立的联合指挥部,以彭德怀为最高指挥,朝鲜人民军的金雄伟、朴一禹为副手。

自此,中朝才开始了相对融洽的联合作战,后续战役中也因此而发挥了诸多优势。

首先,朝鲜人民军是当地人,对于地形地貌等有着充分认识,也能争取到当地民众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志愿军后勤运输的困境。

其次,朝鲜人民军装备着大量优势武器,在统一指挥后便能够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在局部战场给敌以重击。

然而,统一指挥并不代表着万事大吉,该有的矛盾还是会有的,毕竟中朝两国的诉求有所不同。

中国只愿给美帝一些教训,让朝鲜半岛恢复到战前的一个状态,可朝鲜方面却想的是一统南北。

这不,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平壤得以收复,还将敌军赶到了三八线附近,算是基本完成了我方的战略意图,余下的只消稳扎稳打,莫让局势再生大的变化。

是以,彭德怀下令收兵暂作休整,可金日成与什特科夫却主张要继续南进,把好不容易取得的优势继续扩大下去。

金日成想的是借助志愿军的力量,来实现他一统朝鲜半岛的夙愿,而什特科夫表示应该胜追击,一直把敌军都赶下海。

彭德怀却知晓,如此想太过不现实了,敌军经历了两次挫败,可其军事实力却依旧强悍,那两次战役中,敌军是吃了不熟悉我军战斗方式的亏 ,再想继续下去怕是不易了。

且志愿军的补给线很是脆弱,粮草、军衣、武器、医药等方面的补充,都很艰难,再次发动大型战役只怕是不易。

毛主席综合考虑了这些情况后,指示尽快发动第三次战役,将汉城给攻陷下来,大大挫伤敌人的嚣张气焰。

于是乎,第三次战役在1950年的最后一日打响,此役志愿军集中了六个军的优势兵力,朝鲜人民军也集结了三个军,两方合力对敌方阵线发起迅猛攻势。

虽成功攻克汉城,将敌军赶至三七线附近,此间却是损失不小。

原是时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的上将李奇微故意所为,他针对志愿军机动性强、战术灵活,而专门研究出来的磁性战术。

金日成与什特科夫却还不肯满足,认为如此的大好局势,应该继续猛攻猛打,尽快把敌军赶到大海中去。

面对这样的盟军,志愿军也颇为无奈,彭老总只得亲自出面,与金日成进行交涉,眼见对方主意甚笃,便表明了早就与国内商量好的对策:

由已然休整完毕的朝鲜人民军继续南进,志愿军则负责仁川—襄阳线以北地带,为朝军打消后方以及侧翼的所有隐患。

金日成明白,只靠朝鲜人民军,哪里能与兵力更多、武器更精良的联合国军对抗?

如果真无法拉上志愿军一道,人民军自己单干,怕是只有再次送人头的份,无奈之下只得同意暂时休整一段时间再说。

斯大林知晓前线的不和后,站在了彭德怀一边,称 “真理在彭德怀同志手里,他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

斯大林还严厉批评了什特科夫这位顾问,要他此后莫要再干涉彭德怀用兵。

为了统一指挥,彭德怀趁战事空隙,专门召开了一次中朝高干联席会议,就此前三个战役进行了总结,就此后的有关任务进行了合理规划,而后便是一番鼓舞军心的讲话。

当初彭德怀拟定初稿后发回国内,毛主席进行了多次修改,添上了这么一大段令人热泪盈眶的文字: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朝想要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可敌军却不愿意给我们这个缓冲机会。

仅仅十多天后,敌方便发动了第四次战役,所谓的南进自然不用再提,如何抵抗敌军的大力反扑才是当前要紧。

敌军此次是有极有针对性的,较之以前三次战役,更是发狠了。

尽管有彭德怀的英明指挥,中朝两军的倾力合作,还是被敌军一路北推。

联合国军不止收复了汉城,还把战线重新恢复到了三八线一带,而此战中敌我双方的战损,都要比前三次加起来还多得多。

此役之后,金日成才真正意识到了敌军的恐怖所在、志愿军的强大所在、朝鲜人民军的局限所在。

此后,金日成不断号召广大朝鲜同志切实配合志愿军的行动,为早日结束这场让朝鲜人民深受创伤的战争而不懈努力。

第四次战役落幕的次日,第五次战役便浩浩荡荡地展开,此役中联合国军主帅由麦克阿瑟换成了更加难缠的李奇微。

在其磁性战术的深刻施行之下,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此战中所付出的伤亡,竟然比敌军还要多,但中朝军队却丝毫没有退缩,不计后果、予敌重击。

五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帝已然被狠狠地打疼了,联合国军内部也多有龃龉,一时间无力再战,便开始谋求在谈判桌上解决争端。

虽然这一时期的停战谈判,大多只是敌方用来恢复战力的手段,我军也同样需要休整,顺势应承了下来,从此朝鲜又多了一个重要战场——谈判桌。

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方与敌军又打又谈,打的时候一往无前,谈的时候锱铢必较,无论是武战还是文战,中方都不曾有丝毫退缩。

在彭德怀与李克农两位“泰山石敢当”的主持之下,敌方可谓是吃足了苦头,其中朝鲜军民付出了良多,与我军之配合也越发娴熟,真正做到了亲如一家。

夫妻之间都有争吵,兄弟之间也有龃龉,更何况是两个国家之间呢?

有矛盾很正常,只要妥善地解决,双方的关系只会更加紧密。

在这一方面,中国从上到下都做到了极致,毛主席宽大胸怀总领一切,彭德怀面面俱到切实执行。

数百万志愿军对待敌人无所畏惧、以命相博,面对友军则肝胆以照、不计前嫌,中朝两国无数民众,皆是以自己之所、无私支援前线。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抗美援朝的胜利便是完美验证了这一点。

我方以两国之力对战十八国,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均不如人的情况下,硬是打赢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可也未尝不是一种必然!

如今,距离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近70个年头,可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人与故事,依然每每振奋人心,赞叹前人的壮举,珍惜当下的和平。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竭尽所能,让这份坚实的基业愈加辉煌!

向老一辈领导人和志愿军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完-

❺ 2010年5月3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搭乘专列通过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开始了访华之旅.金正日最先踏上的

中朝友谊大桥又名鸭绿江大桥,位于鸭绿江上,是连接中国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市的跨国桥梁,丹东地区除东港沿海平原大部分属辽东山地丘陵外,为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东南坡.故金正日最先踏上的中国领土所属省级行政区为辽宁省,地形区为长白山.
故选:B.

❻ 朝鲜领导人出国访问是坐飞机吗

当然是坐飞机,除了跟韩国和中国有陆地相连以外,去其他国家都得坐飞机。

热点内容
炉石传说威胁脚本投降 发布:2025-08-22 01:54:10 浏览:329
大大哇脚本 发布:2025-08-22 01:49:32 浏览:93
python2pip 发布:2025-08-22 01:48:56 浏览:387
php和null 发布:2025-08-22 01:48:49 浏览:963
安卓手机怎么强制解锁 发布:2025-08-22 01:48:48 浏览:80
安卓422怎么样 发布:2025-08-22 01:48:48 浏览:624
数据库nf 发布:2025-08-22 01:47:01 浏览:857
怎么给服务器装插件 发布:2025-08-22 01:19:59 浏览:857
自己怎么搭建网站服务器 发布:2025-08-22 00:36:54 浏览:141
按键精灵只能做手游脚本吗 发布:2025-08-22 00:31:22 浏览: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