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① 张军的人物经历
1985年,张军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
1988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
1990年,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国际暑期学院(ISSE))结业;
1992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2-1995年间分别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 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US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提供的奖学金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 和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8-1993,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助教、讲师;
1993-1997,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1997-至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94,10-1995,5 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
1997,9-1998,3 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STICERD 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8,3 任丹麦奥胡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教授
1998,11-1999,1 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部招募研究学者
1999,7-8, 任日本青山学院国际政治与经济系IMBA 讲座教授
2000,6-8, 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0,9-2001.9 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2.6-8 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2002,9-2003,1 任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2003,1 任香港岭南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2003,6-8 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2004,6-7 任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
2005,6-9 任芬兰赫尔辛基联合国大学“经济发展世界研究院”(WIDER)访问研究员。
2005,7-2006,12 任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共存”数字教学项目特聘讲座教授
2006,4- 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
2007,5-8 任加拿大女王大学政策研究学院访问研究员
2007,1 2 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2008,3-5 任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② 赖建诚简介
赖建诚目录
个人简介
相关作品儿子的采访
经济史的趣味
个人简介
相关作品 儿子的采访
经济史的趣味
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赖建诚(1952)。1982年,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1992年3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项: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编辑本段相关作品
有着作《经济史的趣味》:《儿子的采访》已被列入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4课。
儿子的采访
在我儿子刚读完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时,老师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当小记者采访爸爸。共有6个问题,有一大半是资料性的:在哪里工作?负责哪一方面的事务等等,其中的第五题是:“爸爸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 我说:“我有3个愿望。”儿子用拼音加汉字的方式写下这句话,然后抬头看着我。 “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 他愣了一下,认为我在开玩笑,很郑重地表示这个作业的分数是其他作业成绩的3倍,所以不能随便应付。我说你是记者,人家怎么说你就应该怎么写,既然不相信就不要采访了。 他无奈地写下:“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 第二个愿望是“睡得着觉”。 这下他真的着急了:“别人的愿望都是要当科学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愿望连小孩子都知道,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师处罚?” 我又重复了刚才的说法:不相信就不要采访。 他急得跑去厨房向妈妈哭诉,她也同意我的观点,记者就是记录者,不能要求被采访者如何回答。他擦干眼泪写完这句之后,抬起头失望地看着我。 “第三个愿望是笑得出来。” 这一下他失去控制了:“别人的父母都是在帮助子女,只有你才会存心害自己的儿子。” “要不然你照我的话写完之后,再写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采访记录后面,让老师了解这不是你随便写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 他觉得有道理,愤恨之下很快地写了一篇没分段的作文,我除了把注音改为汉字之外,照抄如下: “在我每次有重要问题问爸爸的时候,他都想骗我,可是我对他说: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他还是继续开玩笑,我跟他说:这可是分数最高的作业!我爸爸做什么事都是随随便便的,每次回家,鞋子也不脱就看电视,而且看的节目都是摔跤和相扑,都是一些无聊的节目。所以这个爸爸还要吗?虽然他有很多缺点,但是他还是很疼我呀!爸爸很奇怪,一会儿骂你,一会儿又对你好。可能因为我是他儿子吧!也可能是他脑筋有问题吧!老师,您觉得呢?” 第二天,我问他老师怎么说?他有点儿不好意思:老师上课时把我叫到前面,说我的采访和作文做得都非常好,给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范生还高,还把我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 “那她有没有说为什么?” “她说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顺利,已经有好几天睡不着觉了,每天也只吃得下一点东西。你爸爸的三个愿望很有意思。” “那你现在了解我不会害自己的儿子了吧?” 他点点头,可是还不能明白为什么。 他的老师推荐《我眼中的爸爸》参加作文比赛,获得了入选奖,对于功课平平的他,这是一大奇迹。希望他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比我晚许久才体会到:要实现这三个愿望还真的不太容易。
经济史的趣味
国际书号: 9789866274176 页数: 488 装帧: 平16开 版次: 1 分类: 经济学总论 出版日期: 2010/08/01 出版社: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 中文(繁) 简介 继《西洋经济史的趣味》之后,赖建诚教授2010年推出《经济史的趣味》,延续一惯知性,轻松,好读,有趣的风格,延伸出“中国经济史”的部份,让读者能更全面的理解、参照、进入和人类生活习习相关的经济世界。是难得一见的推广型的着作。本书所挑选的文章,大都轻松有趣,从全世界成千上万位经济史学者努力的成果中,找出适合大众阅读的几篇。分为上部《西洋经济史的趣味》及下部《中国经济史的趣味》共66篇文章。
③ 姚大力的个人简介
姚大力,1949年生,江苏苏州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边疆史。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1993—1995年、2005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庆应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撰了韩儒林主编《元朝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着有《漠北来去》、《北方民族史十论》、《读史的智慧》等书。 1975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史地系。
1978年至1986年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韩儒林教授去世后,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翁独健教授继续指导学位论文的写作。
198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7年起任南京大学副教授。
1987年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
1993年至1995年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亚系作访问学者。
1997年调复旦大学历史系。
1999年晋升正教授。
2005年在庆应大学作访问教授,同年底调本校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1日起兼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聘教授。
现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
④ 徐兴无的介绍
徐兴无,男,1964年7月19日生,江苏扬州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该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课程,1990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1993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留聘南京大学中文系,在古代文学专业任教。1997年聘为副教授。2000年7月至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担任访问学者,2001年7月回国。2002年担任副系主任。2003年聘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1999年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99年10月,赴台湾清华大学参加其与北京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闻一多先生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担任访问学者。2003年12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汉魏六朝宗教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⑤ 朱健刚的工作经历
教授,并兼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等客座研究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10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2011年5月至今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9年1月至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副教授
2004年5月至2008.12月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
2007年10月至今 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兼)
2006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
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公民社会中心主任(兼)
2004年2月至今 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兼)
2005年3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特约研究员(兼)
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1998年10月至2002年8月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研究助理
1998年7月至1998年8月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调查项目经理
1997年8月至1999年2月 上海社区发展研究会调研员(兼)
1997年4月至1998年9月 锦丽斯集团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7年2月至1997年10月 浦东持续教育学院教师(兼)
1995年7月至1995年8月 《湖南日报》实习编辑与记者
⑥ 谈谈申请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需要怎样的背景
很多国内高校老师从事人文学科专业想申请哈佛燕京学社资助的访学,但熟联不知,众多申请人当中,能我得资助的人确寥寥,这是官方2007-2009年统计的申请人并成功获得felllow的访学名单,也想申请哈佛大学的访学的朋友们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是由哈佛燕京学社资助的旨在培养东亚和东南亚历史与文化专门研究人员的项目。
哈佛燕京学社是于1928年成立的非赢利性机构,最早是由美国人发起并资助,哈佛大学与当时国内的燕京大学联合组成的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研究机构,本部设于哈佛大学。现任学社主任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杜维明教授。
⑦ 李建民的个人简介
姓名:李建民(Jianmin Li)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助理(1990.8-1997.1),助研究员(1997.1-2001.9),副研究员(2001.9-2007.3),研究员(2007.3-)
史语所人类学门召集人(2007.7-2009.10)
《新史学》杂志社常务社员
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东京)会员
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8)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1)
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
台北大学历史系兼任副教授(2003)、合聘(2005)、教授(2009)
长庚大学医学院传统中医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6-2009)
长庚医学院“中医始信社”社员(2007- )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中医药杂志》编辑委员(2008-)
《校园》(基督教福音派杂志)编辑委员(2009-)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2010) 中央研究院“年轻研究人员着作奖”(1998)。
“立青中国科学史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2001)。
第三届“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2001)。
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研究讲座”(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2007 -2008)。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98年度“杰出研究奖”(2010) 旅行者的史学
我的硕士论文以汉代的“乐舞百戏”为题,后来修订出版《中国古代游艺史》。1990年代初,我阅读了张舜徽的《爱晚庐随笔》,内容有论古代武术,他认为“武术包括甚广,由健身强体之法,发展而为杂技、百戏”等,内容涉及了马王堆帛画《导引图》及医家华佗五禽戏等。我对中国医学史最早的兴趣即是从马王堆出土的医学书入门的。出土医书在考古挖掘、整理拼复的过程实际已经历经了羼乱(disturbance)的结果;如何就考古数据的扭曲情况进行解读,并置入传世文献的秩序中,修复出比较合理的医疗史图像,无疑是史学家极具冒险又辛苦的工作。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见于《死生之域》、《生命史学》及《旅行者的史学》三本专着。
在我研究中国医学史的历程里,没有注意中医外科史的问题。目前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主流,基本上是针灸、内科倾向所建构出来的身体观(感)及技术史,不少医学史研究者以学习针灸做为入门,甚至本身即是针灸医生。然而,如果回顾历史,外科的起源无疑早过内科;人类在环境受刀伤,皮肤有溃疡,易受感染,甚至各种原因造成体表的肿胀,或者骨伤脱臼等等,无疑占绝大部分。内科的成立需要在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条件成熟后,才逐渐与外科有所区隔。最早医学的目光所凝视的身体是皮肤、肌(筋)肉、骨骼,而不是相对抽象的气、经脉等概念吧!
未来十年,我将从事中医外科史的相关课题的探讨。例如:中医外科的分流;中医内科的扩大化,以及外科的“内科化”的原因为何?如果我们重新从外科构思中医的身体观及技术史,将会与现行医学史的既有研究成果有什么不一样的新面貌等等。我也想在研究的基础上,将成果影像化。我也极有兴趣行有余力撰写历史小说,并在C.P. Snow的The Masters的启示下,反思及回顾什么是学院生活。
据说有一种称为“旅行者的史学”。历史学者彷佛远途的客旅相见,虽然不知其姓名,但忻忻论学终日而不觉困倦;就让我们与我们之前的世代,及一同寻道的同侪保持合一性的对话,并等待我们之后来到的求道者。
⑧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
很有实力的一位教授。
颜世安,1956年生,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6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南京大学历史学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先秦史、先秦思想史。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1998-1999年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5年10至11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9年9至12月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介绍庄子,《百家讲坛》栏目讲老子。
道家思想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庄子研究的论文和专着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社科论文奖三等奖(1994年),江苏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1年)。
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浦口的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2006年评为南京大学教学名师,同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这些都是他的成就和实力的展现。
⑨ 安德明的介绍
安德明,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1987~199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其间曾先后在张紫晨教授和钟敬文教授门下学习民俗学,分别于1994年及1997年获得民俗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8月~2001年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做访问学者。2006年8月~2007年8月,受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资助,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1997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
⑩ 葛剑雄:国学泰斗为何师出美国
编者按:“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一个学术机构的历程,总是与许多重要的学人名字相连结,这些学人亦经历着书斋内外的各种选择,他们的治学、处世、经验、际遇又映射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跌宕。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他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葛剑雄教授,师从着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而谭其骧先生毕业于燕京大学,正是洪业嫡传弟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跟哈佛燕京学社恢复关系,葛剑雄于1985年到哈佛燕京学社当访问学者一年,其所在的研究所里面包括我在内有七个人先后得到过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到美国访学。葛教授上承燕京学脉,追忆师承与学术渊源,演讲生动而深挚。 要点二:一些资料,当初大家都当废纸一样,洪业有眼光把它收了过去。现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里面的中文书,是我们国内所没有的。 要点三:一方面我们很遗憾好多书都卖到外国去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承认要是哈佛燕京学社没有收购这批书,很多书后来肯定都会毁掉的。 如下是经过腾讯文化整理的葛剑雄讲座内容:哈佛燕京学社成立归功于美国富豪和传教士讲到哈佛燕京学社,很多人都把它跟哈佛大学混在一起,其实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而非哈佛大学的一部分。我和一些学者都是带着双重身份到哈佛大学去访学,既是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更主要的是哈佛燕京的交流学者。 哈佛燕京这个机构的出现要感谢两个人,其一是资金赞助者——美国人霍尔,他是发明了电解铝后成为美国铝业公司的老板。但是霍尔本身是穷人出身,他将所有的资产都捐给哈佛大学,并规定,必须用其中一部分资金来研究中国文化。他提出这个规定的原因,我曾听过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霍尔认识两个中国留学生,他们品德高尚、学习勤奋、智慧过人,霍尔认为中国文化对这两名留学生有大的影响,因此规定经费里面必须有一部分用于研究中国文化。我在美国也听到另一种说法,他做这样的规定完全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但并不是文化侵略,因为去哈佛燕京访学前,我们必须签署承诺“以后必须回国服务”。当时有些人千方百计想留在美国,哈佛燕京的管理人员很生气地说道:“我们给你钱是让你帮助中国做研究,你们都留下来干什么呢?”最初,很多中国学者英语不好,外文系的人因为英语好获得很多访学机会,哈佛燕京的人会抱怨外文系的人派得太多。后来,哈佛燕京派人到中国与学者见面,有时甚至不让你讲英文,讲中文就可以。 第二个重要的人物是司徒雷登,我们这一代人都读过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反面人物,作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表。毛主席写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对美国侵华政策的严厉批评。我有一次到美国的一个革命后代联谊会里面去做报告,碰到司徒雷登的外甥,他招待我到他的家里参观。他后来很感慨,说:“美国人都忘了司徒雷登,中国人却还记得他。”我说:“我们记住他因为毛主席把他当成反面人物批判,这是政治造成的悲哀。” 司徒雷登原来是一个传教士,因为他的父辈是在杭州传教的传教士,司徒雷登生在杭州,会说杭州方言,他先会中文,然后再回美国学习英文,所以人家说他了解中国超过了解美国。燕京大学是教会学校,资金不多,所以他千方百计到美国争取资金。他听说霍尔资助中国研究的经费,想争取,但被北大捷足先登。因为哈佛大学要将钱用于研究中国文化,必须找一所中国的大学合作,当时肯定首选北大,燕京大学那一年刚刚建立,还是一所小学校,没有资格。 但是第二年,哈佛大学用这笔钱在上海找一个美国人帮忙搜集敦煌的资料,这个美国人采取帝国主义卑鄙的手段,到敦煌买通了看管的人,用胶布贴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上面,把壁画揭走,美国现在有一些博物馆里面放着的就是他当初用胶布揭走的画。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引起了中国人的愤慨,一方面披露这个消息,一方面要求政府制止。正是在这个时候,司徒雷登及时地到哈佛大学游说,称燕京大学才应该是哈佛合作的对象,哈佛大学决定把这笔钱交给燕京大学,并建立哈佛燕京学社。 洪业主持哈佛燕京学社:中西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如果没有司徒雷登的努力,哈佛不会跟燕京大学合作,也就不会发生之后的故事。哈佛燕京学社建立起来后到1950年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由洪煨莲主持沟通。洪煨莲生在海外,中文基础不好,对中国的了解也很有限,但是他到了国内以后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发奋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成为研究杜甫的专家,他到中国的时间不长就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极强的研究能力。 更重要的是洪煨莲不仅自己作学问,还起了很好的沟通组织作用。那笔钱做了几件事: 第一方面,培养人才。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学生去美国学习,以燕京大学为主,也包括燕京以外的学者,专业并不限于历史,还包括人文方面。燕京大学为节约经费,缩短留学时间,跟哈佛达成协议,凡是燕京大学合格毕业的研究生,哈佛大学承认他同时是哈佛的硕士,然后到美国读博深造。 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按照规定毕业时可以同时取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然后赴美留学,但他硕士还没有毕业,论文就先完成,哈佛方面就请他到哈佛去上课,他连硕士证书都没有拿。而其他的同学,都是在中国拿到燕京大学的毕业证书后到美国读哈佛的博士。海峡两岸一些重要的历史学家大多数都是通过这个途径成功的。另外还在美国资助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对国内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由于中国文化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他资助美国的学生、学社到中国和日本进行学术研究。其中就包括美国最重要的中国专家费正清,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对美国的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比如中美建交前,总统尼克松等人就曾经向他做过咨询,中美关系改善后,费正清又到中国访问,回到美国后写了很详细的报告。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学生。还有一位哈佛燕京资助的埃德温?赖肖尔,后来成为美国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曾经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 第二方面,哈佛大学委托燕京大学用这笔钱在中国买书,在哈佛燕京建成图书馆,现在馆内藏有中文、日文、韩文、越南文等书籍,对于亚洲研究十分重要,其中很多中文书的善本是我们国内所没有的。洪业还很有眼光的将当时大家当废纸一样的资料搜集整理。我在哈佛燕京访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个图书馆里面,现在去的年轻人也几乎都泡在里面。 美国委托燕京大学买书需要付很高的手续费,燕京大学就拿这笔手续费购买图书。最初,燕京大学里面主要是西文书,中文书籍不多,更没有中国古籍,后来,靠这笔手续费购买的书籍文献,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需要。在燕京大学我们甚至还发现了一些稿本,其中有一本就是清朝末年汪士铎的手稿,汪士铎对中国人口有很多独特的观点,又被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汪士铎曾提出要减少人口必须要减少妇女,所以他鼓励一部分女孩子从小明确不许结婚,非常极端,由此也可以看出清朝末年人口矛盾的尖锐性。这样的书以前并没有出过,燕京大学把它作为稿本书出版。一方面我们很遗憾好多书都卖到了国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承认,如果哈佛燕京学社没有收购这批书,很多书后来肯定都会被毁掉。来源: 腾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