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访问罗马尼亚罗马尼亚
① 周恩来一生共出国多少次
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不好确定什么算出国一次,比如他出国参加一次会议,中间回国了,又去另一个国家访问,然后继续去参加那个会议,这算出国几次?
这样来回答你吧,分建国前,建国后,建国前,他先后留学日本、德国,在法国留学期间,去过英国、德国。回国以后,他因胳膊受伤,去过苏联治疗。
建国以后出国都是参加国际会议或访问,以下为他的外交访问日程表:
【1950年】
·1月10日至3月4日 访问苏联。
10日,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苏联,参加中苏会谈,1月20日到达莫斯科。2月17日,与毛泽东主席等人乘火车离开莫斯科回国,3月4日抵京。
·10月8日至18日 访问苏联
去苏联克里米亚会见斯大林,告之中国决定以志愿军形式出兵朝鲜。
【1952年】
·8月17日至9月24日 访问苏联
就朝鲜停战谈判情况与我国“一五”计划等问题与苏方会商。回国途中,在乌兰巴托短暂停留。
【1953年】
·3月7日至26日 访问苏联
前往莫斯科吊唁斯大林逝世。3月17日抵布拉格,参加哥特瓦尔德的葬礼。3月24日由莫斯科乘专机回国,3月26日抵京。
【1954年】
·4月20日至8月1日 参加日内瓦会议,访问苏联、印度、缅甸、德国、波兰、蒙古
20日,率代表团离开北京出席日内瓦会议。4月21日抵莫斯科,4月24日经柏林抵日内瓦。6月24日离开日内瓦去印度、缅甸访问,6月25日抵新德里,6月28日抵仰光。6月29日回国。7月9日离开北京前往日内瓦。7月23日离开日内瓦回国,途中访问民主德国、波兰和蒙古。8月1日返回北京。
【1955年】
·4月7日至29日 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会议
【1956年】
·11月17日至1957年1月1日 访问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
【1957年】
·1月7日至2月6日 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阿富汗、尼泊尔、锡兰
【1958年】
·2月14日至21日,访问朝鲜。
【1959年】
·1月24日至2月9日,访问苏联
率中共代表团抵莫斯科,出席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
【1960年】
·4月15日至29日 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
·5月5日至14日 访问柬埔寨、越南
·5月27日至6月1日 访问蒙古
【1961年】
·1月2日至9日,访问缅甸。
·10月15日至24日 访问苏联
参加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1962年】
·10月11日至13日 访问朝鲜
【1963年】
·12月13日至2月5日 访问非洲十一国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摩洛哥王国、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2月14日至3月1日 访问缅甸、巴基斯坦、锡兰
【1964年】
·7月5日至12日,在越南出席中国、越南、老挝三党会议。并访问缅甸。
·7月21日至22日,访问朝鲜
·11月5日至14日,访问苏联
率党政代表团抵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
【1965年】
·3月22日至4月6日,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巴基斯坦、缅甸。
·4月16日至28日,赴印度尼西亚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10周年庆祝活动,并访问缅甸。
·6月1日至10日,访问巴基斯坦、坦桑尼亚
·6月19日至7月3日,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5年】
·6月16日至30日,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
【1969年】
·9月4日至5日,前往越南,吊唁胡志明逝世。
【1970年】
·4月5日至7日,访问朝鲜
【1971年】
·3月5日至8日,访问越南
·7月13日至14日,赴越南、朝鲜
【1972年】
·3月4日,赴越南
·3月7日至9日,赴朝鲜
② 1978年访问罗马尼亚的不让中国体育代表团乘专机回国的国务院副总理(女)是谁
陈慕华副总理
③ 罗马尼亚的资料
国名:罗马尼亚(Romania)
独立日:5月9日(1877年)
国庆日:12月1日(1918年)
建军节:10月25日
国歌:《三色旗》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蓝色象征蓝天,黄色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人民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国徽:为盾徽。蓝色大盾面上有一只红嘴红爪的金鹰,鹰嘴啄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两爪分别握着一把银剑和银色权杖。鹰胸前有一面小盾,盾面分五部分:左上角为蓝地上一只金鹰,鹰头两侧为金色的太阳和月亮,这个图案是罗马尼亚公国国徽;右上角为红地上灰色的公牛头,牛角之间是一颗金色五角星,牛头两侧为银色玫瑰花和月牙,这是摩尔多瓦公国的国徽图案;左下角为红地上金色双孔桥和前爪紧握银色大刀的金狮,此为巴纳特及奥尔泰尼亚的国徽;右下角的图案被一红条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蓝地上一只金嘴灰鹰和金色太阳及银色月亮,下半部为金地上七个红色雉堞,这是特兰西瓦尼亚、马拉穆列什及克里沙纳的国徽;下方的楔形部分为蓝地上两条尾部朝上的金色海豚,象征黑海地区。整个国徽图案是主权独立、统一、不可分割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象征。
国花:玫瑰花
国石:琥珀
国家政要:总统特拉扬·伯塞斯库(Traian Basescu),2004年12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为23万多平方公里。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东南临黑海。地形奇特多样,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约1/3的国土面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罗马尼亚山河秀丽,蓝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尔巴阡山和绚丽多姿的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宝。多瑙河流经罗境内1075公里,其国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数百条河川,多与多瑙河汇流,形成“百川汇多瑙”的水系。多瑙河不仅灌溉着两岸肥田沃野,也为罗的电力工业和渔业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罗马尼亚脊梁之称的喀尔巴阡山绵亘在罗40%的国土上。这里林木茂密,森林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煤、铁和黄金等矿产。罗马尼亚濒临黑海,景色秀丽的黑海海滩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康斯坦察是黑海海滨城市和港口,是罗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门户和全国造船业中心之一,素有“黑海明珠”之称。
人口:2169.8万(2002年人口统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9人。罗马尼亚族占89.4%,匈牙利族占7.1%,茨冈族占1.8%,日耳曼族占0.5%, 其余民族为乌克兰、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土耳其、鞑靼等。官方语言为罗马尼亚语,主要民族语言为匈牙利语。主要宗教有东正教(信仰人数占总人口数的87%)、罗马天主教(5%)、新教(3.5%)、希腊天主教(1%)。
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人口233.9万(2000年1月)。布加勒斯特位于罗东南部瓦拉几亚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宛若青翠的玉带从西北穿过市区。整座城市掩映在白杨、垂柳、菩提树之中,到处绿草如茵。布加勒斯特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有机械、冶金、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工业。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41个县和1个直辖市(首都布加勒斯特),县下设市、镇、乡。各县名称如下:阿尔巴、阿拉德、阿尔杰什、巴克乌、比霍尔、比斯特里察·诺色乌德、博托沙尼、布拉索夫、布勒伊拉、布泽乌、卡拉什·塞维林、克勒拉希、克鲁日、康斯坦察、科瓦斯纳、登博维察、多尔日、加拉茨、朱尔朱、戈尔日、哈尔吉塔、洪尼多阿拉、雅洛米察、雅西、伊尔福夫、马拉穆列什、梅赫丁茨、穆列什、尼亚姆茨、奥尔特、普拉霍瓦、萨图·马雷、色拉日、锡比乌、苏恰瓦、特列奥尔曼、蒂米什、图尔恰、瓦斯鲁伊、维尔恰、弗朗恰。
在罗马尼亚中部阿尔巴县“母鸡山”举办的罗马尼亚全国民族歌舞演出和出售民间工艺品集市—“姑娘集”上,赶集的人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文艺演出。历史上的“母鸡山”集市是青年男女们相识、相恋和举行婚礼的好去处,因而人称“姑娘集”。现在,一年一度的“姑娘集”已失去了男婚女嫁的内容,变成了一个规模盛大的发扬民间习俗和传统的场所。>>
简史: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约公元前1世纪,布雷比斯塔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达契亚奴隶制国家。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后,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民族。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65年国名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易国名为罗马尼亚。2004年3月29日,罗马尼亚加入北约。
罗马尼亚“红龙”中国商场
政治:1989年12月底,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罗共停止活动。12月22日成立救国阵线委员会和临时政府。救阵首任主席扬·伊利埃斯库代表救阵宣布10点纲领,纲领主张建立多党制、自由选举、制订新宪法,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取消中央集权经济制。1990年2月1日,救阵同全国30个政党决定成立全国联盟临时委员会,扬·伊利埃斯库任主席,6日,救国阵线获批准成为政党。同年5月罗举行大选,救阵候选人扬·伊利埃斯库当选总统。1989年12月22日以后实行多党制。 1991年11月21日批准的宪法规定,罗马尼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国家,政体为共和制。议会是罗人民最高代表机构和唯一的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四年。
经济: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和铝土矿,还有金、银、铁、锰、锑、盐、铀、铅、矿泉水等。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为565万千瓦。森林面积为625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26%。内河和沿海产多种鱼类。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石油化工和机器制造;主要工业产品是金属制品、化学制品、机器和机械设备等。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年产原油150万吨。主要农产品有谷物、小麦、玉米,畜牧业主要是养殖猪、牛、羊等。全国农业面积14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06万公顷。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旅游点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滨,多瑙河三角洲,摩尔多瓦地区北部,中、西喀尔巴阡山区等。 与众不同的罗马尼亚乡村博物馆
在罗马尼亚锡比乌,吉普赛人的结婚典礼。根据吉普赛人的婚姻习俗,吉普赛女子通常结婚很早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自由罗马尼亚报》、《晨报》、《今日报》、《全国信使报》、《自由青年报》、《每日事件报》、《经济论坛》。罗马尼亚新闻社是国家通讯社,原名罗马尼亚通讯社,1949年建立。罗马尼亚广播公司是国家广播电台,1994年在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基础上组建,对外用罗马尼亚语和12种外语广播。罗马尼亚电视公司是国家电视台,开办于1958年,1994年组建为电视公司,现全部播放彩色节目。1990年后陆续建立的普罗电视台、天线一号电视台等私人电视台迅速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和收视率。罗同100多个国家的广播、电视系统有联系。
外交:奉行友好与和平的外交政策。主张在维护和发展本国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实行广泛的对外开放。
与中国关系:1949年10月5日,中国和罗马尼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长期以来,中罗两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两国传统友谊进一步加强,双方保持了高层接触。2003年8月,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并签署联合声明。2004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联合声明。2006年3月,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访问中国。
2005年6月,北京和布加勒斯特结为友好城市,至此,中罗之间已有20对友好城市。在经贸领域,2005年两国贸易总额为18.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6.1%。 中罗经贸关系稳步发展
【推荐给朋友(请填写Email) 】
【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杨立杰)
④ 1979年出访过罗马尼亚的副总理是谁
参考:http://htzl.china.cn/txt/2004-08/02/content_5625149.htm
⑤ 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副总理出访罗马尼亚是哪一位
陈慕华副总理78年4月出访罗马尼亚
⑥ 我军现役战斗机中歼7系列飞机还有多少,其性能如何
歼7歼击(战斗)机,即歼击七型歼击机,原称62式歼击机,是中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
沈阳飞机厂于50年代末开始仿制,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7年开始服役,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飞机为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装备一台WP-7涡喷发动机。
歼7战斗机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其中Ⅱ型是I型基础上改良弹射坐椅和减速伞,还有加大推力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Ⅲ型米格-21MF型的仿制版,装备P-13F-300型发动机的仿制版涡喷13发动机,由于跟巴基斯坦合作的C/CP型没有原型机,后来Ⅲ型又改称C型、ⅢA型又称D型,为Ⅲ型的基础上改良航电和装上增加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的改良型、B型跟M型都是Ⅱ型装上西方航电的改良型,B型最初是出口约旦的M型机,因时间紧迫而出现的中介改良型,后来也有以此标准出口,B型跟M型最主要的分别是只有一对翼下挂架,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型,主要是以意大利FIRA公司Grifo-7型多功能雷达换装M/P型上面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ky Ranger测距雷达,也适用于后来的PG型、C型则是M型为基础改机头两则进气道,是中巴合作的CP型的中国航电版,没有生产原型机,后来又把歼7Ⅲ型称作C型、Ⅵ型又称E型,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及增加机翼结构油箱,能够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挂载霹雳8型导弹、MG型为E型出口型,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G型,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G型为E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采用了头盔瞄准器、仿制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能较好地发挥霹雳8乙型导弹的离轴锁定能力,外观上最大的差别是整片式风档、EB型跟GB型皆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专用机、FS型跟MF型都是以歼七机身制作的实验机,主要方向是改良机头进气不能安装大型雷达的缺点,FS型使用Ⅱ型的机身并改良为下颌进气道,只改造了1架测试用飞机,另一个机头部件供静存试验用、而MF型则使用E型的机身,并改为机腹进气道,也修改了机翼的形状,没有制造出实机。
1980年代巴基斯坦需要新一代战斗机而寻求中国的协助,开始研制歼7的改进型歼7CP,巴方代号SABER Ⅱ,后来因巴基斯坦改为采购F-16而告终,后来被更改为超七计划,其最终成果为FC-1“枭龙战机”。
歼教七型为中国自行发展的双座高级教练机,用来训练歼7和歼8的飞行员,于21世纪初经重新设计,成为教练-9(JL-9)型山鹰高级教练机,以竞标中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市场。据悉教练9于2007年开始正以歼教7B的名义少量生产供部队试用。目前全部歼7系列已于2006年停产
发展版本
62式歼击机/歼7原型
从1957年第四季起,中国即围绕着航空工业的"二五"计划,与苏联签订了有关米格-19、图-16、米-4、米格-21等一系列飞机的生产计技术支援协议。然而由于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政府于1960年7月中旬突然单方面中断了派遣援华专家的合同,并同时要求在中国的专家限期内全部撤离。同时也中断了援助项目容原材料、设备的供应。1960年8月29日,在华的苏联航空专家全部回国,米格-21飞机的仿制计划随之搁浅。
半年后,由于国际政治上需要,苏联于1961年2月突然通知中国政府,表示愿意转让米格-21飞机的生产技术。1961年3月30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协议,提供米格-21F型飞机及其P-11F-300涡轮喷射发动机和K-13(北约代号AA-2)型空对空导弹的生产许可及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给中国,并有偿提供一批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航空原材料及零件。
1961年7月,中国因种种原因决定推迟歼七的仿制,集中力量整顿和提升歼6的生产质量,而歼7仿制团队则集中了解消化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为将来仿制打好基础。从1964年2月起,沈阳飞机制造厂已经进口15架米格-21飞机散件并开始组装工作,组装完成的飞机被称为62式歼击机,并于用年4月30日首飞。通过组装飞机的经验和消化了的技术资料,歼7的仿制重新展开。1964年11月4日,62式歼击机正式命名为歼击七型,简称歼7。11月20日正式开始试制,1965年9月完成了第一架自制的飞机总装,开始结构静力强度测试。第二架飞机于1965年11月总装完毕,并于1966年1月17日首飞。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开始生产,后来被称为歼七原型。而配套的P-11F-300涡轮喷射发动机的仿制工作也于1964年在沈阳黎明发动机厂开始仿制,1965年10月第一台发动机组装完毕并开始试车,1966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开始生产,并命名为涡喷7型发动机。
歼7原型是沈阳飞机制造厂按照米格-21F-13型仿制而成,飞机结构基本上跟米格21F-13型一样,只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进行了少量改动。沈阳飞机制造厂在1967年开始少量生产,但到1970年停产为止一共只生产了23架,加上用苏联提供的零件组装的15架和原本引进的一架样机,一共只有39架。其中于1970年末军援阿尔巴尼亚12架。
6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基于周边国际形势及备战的考虑,在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23架自制的歼7后,把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而发动机的生产也转移到新建的贵州发动机制造厂,而后来沈阳飞机制造厂承担起发展及制造歼7的双发动机放大改良型——歼-8系列是为后话
歼7I型
1969年4月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对歼7飞机进行改良设计,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歼7Ⅱ型
1975年7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7I型基础上进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实"6改"外主要改进为由带离式弹射改为抛盖弹射,采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时内安全弹射的Ⅱ型火箭弹射椅,还有机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减速伞舱由机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1978年12月30日试飞成功,称为歼7Ⅱ型。到1986年停产为止共生产375架,其中贵州飞机制造厂生产了约100架。1991年6月,中国空军发现歼7Ⅱ型后机身因发动机温度影响受损,引发大规模停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原成都飞机制造厂)经过半年针对性试飞,摸清了问题所在,并于1992年1月到5月期间派员到海空军对服役中的歼7Ⅱ型进行维修,让飞机回复正常使用。而1992年之后生产的歼7系列也作了同样改进,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此类事件。
歼7ⅡH型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1983年8月2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歼7II型改装霹雳8型导弹的任务,1984年3月完成改进设计,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1985年9月9日通过技术监定,被命名为歼7IIH型,后来又改称歼7H型。由于霹雳8型导弹(120KG)比原本的霹雳2型导弹(75KG)重,需要在机头增加配重。歼7ⅡH型使用的GJ3-D通用武器挂梁可以同时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仿制自美国的AIM-9D型导弹)和霹雳8型导弹,还首次加装箔条/热焰弹投放器。1986年2月歼7ⅡH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93年停产为止共生产221架。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版本称为歼7HH型,主要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1978年中国政府认为航空工业的发展速度不足,决定要引进外国技术,后来促成引进西方航电改良而成的歼7M、和仿制全型侯型MiG-21MF型的歼7Ⅲ型两个型号的发展。
歼7B/M型
1978年11月中国政府派出专家代表团到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访问、参观和考察,并与有关外国厂商进行了商谈。代表团回国后,认为整机引进价格太高、难以负担,而歼7、歼8电子火控设备是弱点,如果只是引进技术,则花钱不多之余,又可以改善飞机的作战能力。于是1979年着手与英国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商谈歼7、歼8火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系列的引进安装问题。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国于英国马可尼公司经过十轮会谈后,签订了改装歼7的合约,并决定进口抬头显示器、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量电脑、通讯电台和照相枪共6项设备,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进口124套雷达高达计,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双方合约包含7项电子系统对中国作技术转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约旦访问时接到80~110架改良型歼7的采购意向,但用户提出5项改良要点:弹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围扩大至180~850公里/小时并应把下限进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时、飞机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对空导弹、飞机机翼需增加一对挂架以供挂载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弹、装有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和延长飞机机体、发动机及其他部件的寿命。由于对方要求交机时间太急,决定先以第一、二、五项改良内容交付应急,并称为歼7B型,容后再完成其余两项改良的歼7M型,而M是外贸型的意思。1981年6月签约规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歼7B型飞机、1983年10月开始交付歼7M型飞机并于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货量为20架歼7B型、60架歼7M型。1982年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了两架装有英国航电的歼7ⅡA型作测试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试飞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双方同意改装完成,1984年7月开始生产并于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歼7M型的交机。但该批飞机最后并没有在约旦空军服役,而是转口到伊拉克。其后歼7B型也出口到埃及、苏丹,而歼7M型则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津巴布韦等国。
歼7ⅡM型
歼7ⅡM型为歼7M型的国内使用版本,航电使用歼7M型上的授权生产版本,而敌我识别器和弹射救生系统沿用歼7Ⅱ型版本,发动机为改良型涡喷7乙B型。歼7ⅡM型跟歼7ⅡH型同样可以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和霹雳8型导弹,也同样在机头增加配重。1986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产量不详。
歼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考察了该国装备的米格-21MF型飞机。回国后同年6月在会议上决定要发展以米格-21MF型为基础的歼7大改型飞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贵州011基地共同承担设计工作。同年8月中国派出两批人员分别到罗马尼亚和孟加拉,考察并测绘了当地的米格-21MF型飞机,还带回了座舱盖、机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从埃及购买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样机各一架并于1979年初运抵中国,同月歼7大改型正式命名为歼7Ⅲ型。
1979年3月歼7Ⅲ型改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主承担厂,4月决定以样机为基础仿制、改良之后再做。1980年12月完成总体设计,1982年1月完成全部国纸。1984年1月11日02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2月6日01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3月25日由埃及运到中国的米格-21MF型飞机在修复后首飞,同年4月12日01号原型机首次地面滑行试验,4月26日首飞,同年5月2日03号原型机也完成总装,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号原型机先后首飞。1987年4月用于装备歼7Ⅲ型的JL-7型雷达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于装备歼7Ⅲ型、仿制自米格-21MF型配备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歼7Ⅲ型飞机设计定型。1988年首8架歼7Ⅲ型出厂,但由于涡喷13型发动机生产进度问题,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歼7Ⅲ型才交付中国空军部队。歼7Ⅲ型于1996年停产,只生产了17架。
1988年成都飞机二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主要改进是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飞,1994年11月设计定型,1995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1999年停产,产量只有32架。由于中国空军在90年代初引进了远比歼7系列先进的苏-27战斗机,歼7Ⅲ/ⅢA的总产量不到50架。
歼7E型
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歼7G型
G型是以E型为基础改良的型号,装有整体或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杆(HOTAS)设计。2002年6月28日首飞,2004年7月通过定型设计,2005年公开,2006年11月装备部队。装有整体或风档、西方的航电设备、火控雷达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可使用中国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对空导弹。巴基斯坦于2001年订购了一批歼7MG型(巴方称为F-7PG)及歼教7型飞机,采用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已于2004年运交完毕,数量为57架单座和9架双座教练型。
歼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1992年初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教5使用寿命快装完结,正寻求新坐驾,而当时主要由教练型(K-8)高级教练机和歼7E型战斗机竞争,后来八一飞行表演队选择了歼7E型飞机。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型首飞,并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选用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太空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开表演。后来经过多年高强度使用,原本的歼7EB型剩余使用寿命不再适合当表演机,为些送回仍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并于1999至2000年间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并改用新型蓝白表现涂装,但这批飞机没使用多久就被歼7GB型取代,同样交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GB型则是2004年开始接替歼7EB型飞机成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同样采用蓝白表演涂装,拥有跟G型一样的整体式风档和特技飞行需要的装备,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机灯和拉烟盒。歼7GM型于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由于歼七系列己于2006年停产,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已于2009年换装歼-10。
歼教7型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社基础参照仿制。本来准备在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后来决定把仿制任务交给贵州011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机七型飞机,简称歼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样机由成都运抵贵州安顺的011基地双阳飞机制造厂。1981年1月4日国防部批准了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KG、最大最飞重量8500KG,最大外挂能力1300KG。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米格-21UC型的前后座仓和加大型背鳍,机腹由单腹鳍改为双腹鳍,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底一块,把翼根处的30mm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mm机炮,其余飞机结构和机载设备尽量用回歼7Ⅱ型的。 1981年歼教7的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但由于歼教7飞机没列入国家计划,经费不足,研制进步缓慢,011基地先后自筹资金2300万元填补缺口。1983年歼教7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来。到1983年3月歼教7的全部设计图纸完成,工厂随即开始5架原型机的零件制造。1985年4月9日01号原型机组装完成,随后用于静力试验的02号原型机也完成组装,6月12日完成整机静力试验,7月5日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11月8日01、04、05号原型机转飞到西安阎良飞行试验院进行国家鉴定试飞,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过设计定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教7飞机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由于歼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构型的歼7为基础,所以低空机动性差,降落速度快,后座飞行员视野差,后座飞行员需要使用潜望镜降落。
歼教7A型
随着改良型的歼7和歼8陆续加入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跟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贵州飞机设计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并名命为歼教7A型。飞机加装了抬头显示器和视频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新型飞行纪录仪、座仓盖天线及新型供氧设备。此外还对机身和机载设备进行改进工作,改善了飞机的维护性。1995年5月24日歼教7A型首飞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随后开始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
出口型飞机
歼7原型
1970年中国无偿援助了阿尔巴尼亚12架第一批装配完成的歼7原型飞机,以协助阿尔巴尼亚应付半年南斯拉夫空军的威胁,为欧洲唯一使用歼7系列的国家。后来中阿关系破裂,中国也停止了对阿尔巴尼亚飞机(歼6和歼7)的零件供应。
歼7Ⅰ型
由于美国的侦察机在70年代常常入侵北朝鲜的领空,北朝鲜领导金日成于1982年9月访华时各中国提出援助新型战斗机的要求,后来中国援助了40架歼7Ⅰ型飞机,该批歼7Ⅰ型飞机跟俄制的米格-21PFM型和BIC型飞机一起在朝鲜空军服役。
1979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不久,埃及跟苏联交恶,苏联撤走了所有驻埃及的专家及停止了军事援助,于是埃及政府于1979年1月向中国提出提供一些飞机、发动机和航空设备的援助要求。1980年4月5日中埃两国签订了出口60架飞机的合同,并于1981年底至1982年初交机20架。以歼7Ⅰ型为基础,减速伞仓跟歼7Ⅰ后期型一样移到垂尾根部,发动机选用涡喷7乙型,命名为歼7A型,对外以西方命名惯例称为F-7A。后来埃及跟西方国家关系改善,购买了美制F-16战机,这批飞机跟埃及原来的米格-21一起退役并转售包括伊拉克来内的其他国家。
歼7Ⅱ出口型
埃及于1981年5卡要求尚未交机的40架歼7A型进一步改良,主要是能加挂720升副油箱及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的能力。由于改良项目基本上跟正在生产的歼7Ⅱ型相同,所以被称为歼7Ⅱ出口型。1982年底40架歼7Ⅱ出口型全部放机完毕,后来又出口美国15架歼7Ⅱ出口型和1架歼7M型,和1980年代初军援津巴布韦4架。
歼7B型/M型
详见上面歼7B型和歼7M型条目,这两型飞机也是1990年代歼7出口型的基础。另1980年代出口美国1架M型。
歼7ⅡK型
歼7ⅡK型为歼7ⅡH型的基础军援缅甸的版本,对外称为F-7BK,使用了歼7M型的机翼和涡喷7乙C型发动机,但没有使用歼7M型的进口设备。1990年首批交机歼7ⅡK型10架和歼教7K型2架,到1999年为止交机歼7ⅡK型58架和歼教7K型14架。
歼7BS型/GS型
歼7BS型是在歼7ⅡK型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机载设备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兰卡,发动机为涡喷7乙Ⅳ型,对外称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歼7BS型和1架歼教7BS型。另外斯里兰卡于2007年再跟中国购买4架歼7GS型,除小部分航电设备根据要求修改后其余跟国内使用的歼7G型一样。
歼7ⅡN型
歼7ⅡN型是歼7Ⅱ型基础上出口津巴布韦的改良型,对外称F-7BN。采用歼7M型的机翼、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能够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但其他航电使用中国国产货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机8架,与之前军援的4架歼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津巴布韦再次进口两架歼教7Z型飞机以自行训练飞行员。
歼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于1983年歼7ⅡA型试飞时已对歼7M型飞机表示兴趣,并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歼6型飞机。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飞行员到中国试飞歼7ⅡA型,反来中国于1984年6月9日派出歼7ⅡA型和歼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试飞,并跟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强5、幻影5及F-16进行模拟对抗,反来提出采购55架的意向。由于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进,直到1985年才签下首批20架的订单,称为歼7MP型,对外称F-7P。歼7MP型主要为歼7M型基础上安装巴方要永的航电设备,座仓增加后视镜,仪表版调整,改装英国的零零弹射椅,使用西方武器并同时使用四枚对空导弹的能力和维护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歼7MP型交机。歼7MP型茵机后于1987年底决定增购40架,并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飞机主要改良了部入机载设备和使用国产零零弹射椅。1989年9月开始歼7P型开始交机,巴基斯坦同时订购的歼教7P型则1991年起开始交机15架。1991年美国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后续订单,于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军再次订购32架歼7P型以填补战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军方又选中了意大利Grifo-7雷达升级歼7MP/P型机队。1997年中巴双方又开始谈判进口以歼7MG型为基础的新飞机,经多年谈判后中巴两国于2001年6月23日签订合同,引进歼7PG型战斗机和歼教7PG型战斗教练机,最终进口了57架歼7PG型和9架歼教7PG型飞机。歼7PG型跟歼7MG型周样使用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和整体式风档,但左右翼根各一门30mm机炮,雷达最后选用了意大利Grifo-7。
歼7MB型/BG型
歼7MB型是在歼7M型基础上出口孟加拉的机型,基本上跟歼7M型相如,但使用涡喷7C型发动机。1989年4月签订14架购机合同,同年10月交机。后来孟加拉空军又购买了9架歼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军再次购买12架以歼7MG型型成基础的歼7BG型和4架歼教7BG型,以填补把MiG-29卖掉后的战力空隙。
歼7MG型
由于歼7M型的热卖,当1993年5月歼7E型设计定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马上计划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并跟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及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合资改装了一架飞机,称为歼7MG型("G"为改进的意思)。歼7MG型尚未改装完就参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并引起多国的兴趣。1998年改装完成的歼7MG型飞机在珠海航空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事实上歼7MG型飞机并没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装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三架自用飞机。其中0143号飞机是歼7M型的原型机,负责航电系统测试,而0142及0144号飞机则改装了双三角翼。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尔爾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N型
歼7N型为出口伊朗的歼7M型飞机。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机30架,此外让文付了数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飞机。据说后来因伊朗不满中国的售后服务,不单不再订购并把大部份飞机卖掉,其中已知的有卖给坦桑尼亚两架、苏丹27架。
歼7NI型
歼7NI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尼日尔爾利亚的飞机。尽管已于2005年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I型飞机,但由于资金问题这批飞机2007年才开始生产。
歼7NM型
歼7NM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纳米比亚的飞机。2005年8月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M型和2架歼教7NG型飞机,歼7NM型飞机于同年交机,而歼教7NG型飞机肮在2006年10月23日交机。
歼-7基本型规格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45米
机高 4.103米
机翼面积 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 57度
实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机内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 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⑦ 齐奥塞斯库曾经访华几次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ş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又译寿西斯古和西奥塞古),三千年不变的纯种拉丁血脉,罗马尼亚政治家,着名的社会活动家,齐奥塞斯库兄弟姐妹共9人,前总统尼古拉排行老三,他共有5个兄弟,3个姐妹。老大尼库利娜是家庭妇女,老二马林常年担任罗驻奥地利商务参赞,老四玛丽亚(女)曾在布加勒斯特电磁厂当车间主任,老五弗洛雷亚为前《火花报》记者,老六安德鲁察中将曾任内务部警官学校校长,老七伊利耶中将曾是罗马尼亚军事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国防部副部长兼罗军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老八埃列娜(女)长期在家乡当教师、学监,老九扬曾任农业部长。1918年1月26日,本人生于奥尔特县斯科尼切会蒂村。1933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加入共产党。因从事反法西斯斗争,多次被捕坐牢。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州委书记、农业部副部长、武装部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1965年3月24日当选为工人党第一书记。同年7月,党改名为共产党,齐奥塞斯为任罗共总书记。是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核心成员,和乔治乌-德治一起反抗安东尼斯库的法西斯主义亲德、意政权。1965年乔治乌-德治不幸逝世以后,经过国民公决,他成为罗马尼亚的最高领导人,1974年任共和国总统,直至1989年被杀为止。
齐奥塞斯库在任期间实行开明统治,他虽然任命亲戚为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手段狠辣,但却是为了保护罗马尼亚国民的利益不受到北方庞大苏修和北约的威胁。在外交方面,他保持了罗马尼亚的独立自主,与苏联保持距离,与中国友好,曾与周恩来见面,并访问美国总统尼克松见面,参观位于洛杉矶市的好莱坞,他还和以色列保持了外交关系,向以色列秘密提供罗马尼亚列装的苏联武器,帮助他们对抗迫在眉睫的回教徒威胁。
尽管在外交上齐奥塞斯库有许多成就,但在经济建设上片面追求高积累主高速度,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在他统治后期的八十年代,经互会国家中广泛存在的经济不景气状态波及了罗马尼亚,经济不景气的长时间持续使得稳定多年的罗马尼亚出现了危机,也使他的权力基石出现了裂痕;但齐奥塞斯库仍然居住在巴罗克宫殿式样的豪华建筑物中,过着有别于一般民众的,足以与昔日王公贵族相媲美的生活,导致国民经济水平和西欧国家越拉越大,与人民的和时代的要求相脱节。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国内政局剧变。从罗马尼亚西部蒂米索拉市爆发的普遍性抗议波及全国,这是东欧剧变的一个组成部分。刚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齐奥塞斯库试图出逃,但是失败被捕,从而失去了权力,由美国人支持的政治敌人: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委员长尤里·罗马尼亚和后来担任总统的伊利耶斯库和担任总理的罗曼,还有前第一副总理伏依坎等人为了尽快终止流血冲突,伊利耶斯库根据伏依坎的建议,授权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斯登古雷斯库成立特别军事法庭,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紧急程序,对齐奥塞斯库夫妇进行审判。12月25日圣诞节经过秘密协商,秘密军事法庭判决罪犯齐奥塞斯库·尼古拉和齐奥塞斯库·埃列娜死刑并剥夺全部财产,死于特尔戈维什蒂空军中队军营。激愤不已的齐奥塞斯库临死前高唱《国际歌》,他最后一句遗言是:“这是多大的不公啊!”他以他终身崇拜的诗圣柯什布克的大义凛然的诗句脱口而出:“宁愿雄师般地战死疆场,决不做套着锁链的奴隶。”
2001年,被强力部门没收多年的财产经罗马尼亚最高法院判决归还他的儿子和女儿。齐奥塞斯库的大儿子瓦伦丁是一个早在“12月事件”前就已经出名的物理学家了,因此凭借一己之力足以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他还象年轻时那样,酷爱足球,是罗马尼亚星队的追捧者。只要是罗马尼亚星队的重要比赛,他必定出场。 齐奥塞斯库的女儿佐娅1990年8月获释后,被原单位拒绝接收,只好提前退休。当时由于住房和财产全部被充公,他们夫妇只得四处流浪,在亲戚、朋友家里过一天算一天。现在,生活已经基本稳定,但佐娅很少出门。兄妹俩前几年一直在为自己被国家没收的财产打官司,最后都打赢了,佐娅在2001年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财产,而瓦伦丁也将很快得到自己过去收藏的不少艺术品。尽管直到今天,佐娅仍然拒绝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但她的名字却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原因是,她近几年一直在寻找父母的安葬之地,为此她甚至把当局告上了法院。尽管大家都认为,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坟墓就在根恰公墓,但佐娅并不这么认为,她一次也没有去那里扫过墓,她要求当局开棺进行DNA检查。不过,此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果。他们所获得的遗产总价值不过五万美元,是齐奥塞斯库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家服务的合法报酬。
在罗马尼亚一战后夺来的西部匈牙利人聚集的领土上,匈牙利族罗马尼亚人将“继承齐奥塞斯库精神”印在了他们的竞选党章和宣传单里面。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齐奥塞斯库晚年干的最不得人心的一项工程——议会宫,如今作为罗马尼亚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以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庞大建筑,而被认为是这个国家二十世纪中最伟大的建筑。今天,凡是访罗的外国人,不论是来自当年视齐奥塞斯库为敌的西方国家,还是来自像中国这样一直同罗马尼亚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总会去议会宫参观,记得齐奥塞斯库政权刚刚被推翻的时候,有人提议干脆把整个大楼一炸了之,使齐奥塞斯库利用这一宏伟建筑为自己“树碑立传”的美梦彻底破灭。当时相当一部分人赞成这一建议。不过,相信现在绝大多数罗马尼亚人都在为新政权当初没有头脑发热而感到庆幸。
尽管齐奥塞斯库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的往事,但是齐奥塞斯库身前身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论一直为世界所关注。来自中国大陆的充满爱和阳光的、富有历史责任感的、有良心的历史学家陈八尺同志,曾经说过:正确评价齐奥塞斯库是世界历史中最大的真相。
⑧ 1978年率中国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的副总理是谁
1978年率中国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的副总理是陈慕华。
⑨ 1978年和1980年出访罗马尼亚的副总理是谁
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
⑩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世界各国互访的资料,快,急用!!
新华网乌兰巴托11月30日电(记者吕国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代表团一行6人于30日结束对蒙古的友好访问,乘飞机回国。
代表团在访问期间拜会了蒙古国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巴嘎班迪,分别会见了蒙古国防部长古尔拉格查和蒙古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达希泽贝格中将,并同蒙古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兼后勤局局长玛格萨尔扎布少将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了会谈。
代表团离开乌兰巴托时,玛格萨尔扎布少将、中国驻蒙古大使黄家(睽去目加马)和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武官汪华堂大校到机场送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代表团是应蒙古国防部的邀请,于26日前来蒙古进行友好访问的
新华社东京12月1日电(记者吴谷丰 张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1日上午结束对日本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从东京晴海码头起航回国。中国海军军舰此次访日取得了圆满成功,掀开了中日两国防务交流的新篇章。
上午10时许,“深圳”号导弹驱逐舰缓缓驶离码头,身着07式海军服的海军官兵在甲板上列队站坡。中国海军军乐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军乐队交叉奏乐,欢送人群挥动花束,手持“热烈祝贺中国海军舰艇访问成功”和“向中国海军官兵致敬”的横幅,祝愿中国海军官兵一路平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委刘冬冬上将率领的中国高级军事友好代表团,2007年7月20日至23日访问柬埔寨,代表团受到柬埔寨国防部、王家军的热情接待。柬国防大臣迪班上将、王家军副总司令贡金上将分别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双方就两军友好关系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亲切交谈。
捷克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菲列30日在此间表示,目前捷中两军关系发展良好。捷方愿进一步发展两国和两军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菲列是在会见由兰州军区政委刘冬冬中将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时作上述表示的。
菲列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捷方赞同中国关于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应加强交流,发展合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访问叙利亚
新华社大马士革4月20日电(记者顾康、贾小华)叙利亚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国防部长塔拉斯上将20日在大马士革会见了由济南军区政委刘冬冬中将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双方就加强两国军事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会谈。
中国军事代表团19日晚抵达大马士革,对叙利亚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
新华社巴西利亚2月17日电(记者杨立民)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标上将17日在巴西利亚会见了巴西国防参谋长毕尼·佩雷拉上将,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会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访问斯洛伐克
新华网 2003-08-29 13:18
新华社布拉格8月28日电 斯洛伐克军队第一副总参谋长诺沃特尼亚克少将28日会见了由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中将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双方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发展两国和两军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抵达新加坡访问
05月23日 18: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23日上午抵达新加坡樟宜军港,开始对新加坡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编队由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青岛”号和综合补给舰“太仓”号组成。编队舰载官兵506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少将任编队总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结束访问罗马尼亚回国
--------------------------------------------------------------------------------
2002年6月19日19:42 新华网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6月19日电(记者 周荣子)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刘冬冬中将及其率领的友好参观团在圆满结束对罗马尼亚的友好访问后,19日下午离开布加勒斯特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