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访问
‘壹’ 邓丽君死了多少年了
距2019年有24年,1995年5月8日16时许,邓丽君因长期感冒未愈伴随支气管炎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由于交通堵塞延误救治时间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喷剂过量,致使脑部重度缺氧和心脏停顿,于泰国清迈兰姆医院接受近45分钟的全力抢救,17时30分许,邓丽君被院方证实错失有效救治时机以致抢救无效逝世,终年42岁;
5月11日,邓丽君遗体搭载泰航633客机运抵台湾;1995年5月12日,李登辉颁发象征最高荣誉的“华夏一等奖章”表彰其艺术贡献;5月19日,李登辉特颁“艺苑扬芬”挽额表彰其歌唱成就。
(1)邓丽君访问扩展阅读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1953年6月,邓丽君随家人迁往台东县池上乡,次年迁移至屏东县眷村。
1959年,邓丽君随家人移居至台北县芦洲市,就读于台北县芦洲市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和表演天赋。
1966年,邓丽君接受台视《艺文夜访》节目访问并献唱歌曲,首次与听众见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第一名成绩结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1967年,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首次于电视节目中表演。
‘贰’ 邓丽君什么时间死的
邓丽君1995年死的。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
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唱片大赏分别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功劳赏”。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邓丽君的人物评价:
邓丽君的音乐结合东西方音乐元素,将民族性与流行性相融合,创造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影响了很多后世的着名歌手。气声是邓丽君的一个重要演唱特征,在此基础上她形成了独特细致、变化微妙的颤音和具有个性特点的泣声。
她吸取了中国民间歌曲和戏曲中注重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过程,擅于使用倚音、波音、滑音等润腔技术表现歌曲的不同韵味,形成一种委婉动人、清新明丽、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
她的嗓音温婉、圆润、细腻而不失韧性,音域宽广,演唱时各声区过渡自然,声音连贯统一,几乎听不出任何换气痕迹。对不同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规律的把握,音色的雕琢,力度的强弱对比,感情的收放等方面,邓丽君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即使是一句小转弯,她都处理得精细、适当。
‘叁’ 邓丽君的生平经历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日语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1974年凭借日文歌曲《空港》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艺事业基础。
1976年于香港利舞台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1980年当选台湾金钟奖首位最佳女歌星。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受邀于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等地举行演唱会。
1983年举行华人歌手首次巡回演唱会,此后终止商业演出活动。1984至1986年间,先后以《つぐない》、《爱人》、《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获得日本有线大赏和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两项日本音乐颁奖礼大奖的最高奖项。1987年起呈半隐居状态并淡出乐坛。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
(3)邓丽君访问扩展阅读
社会活动:
1980年10月4日,邓丽君于国父纪念馆举行演唱会,6日将全部演出收入150万元捐赠自强基金会;10月15日,邓丽君为香港仁济医院筹款举行义演一场,收入捐赠医院基金会。
1981年4月28日、29日,邓丽君在新加坡国家剧场举行演唱会,29日为慈善场,
门票的收入将尽悉充作国家剧场基金,以赞助文化活动;6月,邓丽君在台湾高雄举办“何日君再来”慈善义演晚会。1982年1月,邓丽君于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举办演唱会,首场收益用于慈善捐助;
6月,邓丽君于台湾高雄举办“何日君再来”慈善义演晚会;7月,邓丽君获台湾“热心公益演艺人员奖;8月,邓丽君捐助16万台币用于修建泰北回莫村水塔,引进饮水系统;
12月初,邓丽君参加香港“欢乐满东华”慈善晚会。1983年10月15、16日,邓丽君在菲律宾国际会议中心及一间大型夜总会演出2场,其中一场为当地一间慈善机构筹款。
1985年8月31日,邓丽君于台湾主持“反盗版反仿冒”公益晚会,并捐出20万元支持活动;12月15日,邓丽君于日本东京NHK大会堂举行“One & Only”个人演唱会,黄牛票价达30000日元/张,所得收益全数捐赠慈善机构。
1986年9月,邓丽君赴港参加“白金巨星耀保良”慈善义演。1987年6月,邓丽君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公益金”义演;
同年8月22日,邓丽君于香港为日本电视台NTV慈善节目
“24时间テレビ“爱は地球を救う””卫星放送献唱;同年邓丽君赴纽约参加“国际公益金”义演。1988年8月,邓丽君返台参加“光辉的八二三”义演晚会。
‘肆’ 邓丽君在哪里去世的
在泰国清迈兰姆医院去世的。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1953年6月,邓丽君随家人迁往台东县池上乡,次年迁移至屏东县眷村。1959年,邓丽君随家人移居至台北县芦洲市,就读于台北县芦洲市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和表演天赋。
1966年,邓丽君接受台视《艺文夜访》节目访问并献唱歌曲,首次与听众见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第一名成绩结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1967年,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首次于电视节目中表演。
(4)邓丽君访问扩展阅读:
社会活动
1968年8月17日,邓丽君于台北中山堂中正厅为济助菲律宾震灾举办的义演义卖大会上献唱,义卖中邓丽君唱片一套卖得一万一千元。
1969年10月23日,邓丽君于台北中正堂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2月9日,邓丽君赴新加坡参加慈善义演 。
1969年12月27日,邓丽君参加香港工展会为“救童助学运动”义卖活动,以最高义卖金额获得“慈善皇后”头衔 。
1970年9月25日,邓丽君于港九明爱中心举行慈善义演。1972年2月,邓丽君参加香港工展会义卖活动,以最高义卖金额二度获得“慈善皇后”头衔。
‘伍’ 邓丽君是特务不
引号里是我找到的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1——《一代歌后邓丽君》原着◇于立行◇
关于邓丽君是台湾间谍这一惊人的消息是在邓丽君突然死亡事件发生后不到一个月,1995年6月中旬,由台湾大众杂志《独家报道》6月刊首先报道的。
杂志社记者在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退役少将谷正文先生进行采访时,谷正文直言不讳地指出:邓丽君是“台湾国民党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隶属于“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由当时的三处吴处长负责单线联系(吴先生于1994年死于癌症)。而配合协同工作的则是我所在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统计局。
根据谷正文的叙述,当时的情况如下:
1968年夏天,邓丽君收到了来自新加坡的演出邀请书,她被邀请参加196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剧院举行的“慈善音乐会”的演出。为此,年仅15岁的邓丽君向台湾当局的有关部门提出了出境申请。由于当时邓丽君尚未成年,所以一同提出出境申请的还有邓丽君的母亲赵素桂。
在出入境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即申请人是否能够利用他(她)现有的条件为台湾当局进行情报工作。
在邓丽君递交了出境申请之后,台湾“国家安全局”不但对邓丽君本人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而且对邓丽君的家庭及家族也进行了全面审查。
“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是专门负责对外关系以及向海外选拔派遣特别情报人员的管理部门。审查中,由于邓丽君的父亲邓枢为是原国民党军队下级军官,而其母亲赵素桂的家庭中尚有部分成员仍生活在中国大陆,为此,当时的“国家安全局”第三处的吴处长亲自拿着邓丽君的个人档案和厚厚的审查资料,直接来到了“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要求国民党军方协助审查工作。当时“国防部军事情报局”负责此方面工作的责任部门就是特勤处,谷正文就是当年的特勤处少将主任审查官。
根据谷正文的回忆,自从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改编重组国民党特务系统以来,“特务政治”的行动方针一直主导着台湾国民党军队、政府和民间社会。许多台湾的民间人士、知识分子以及文艺界人士均在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下,被收编进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属于需要出境,为了得到出境许可,才不得已地接受了台湾国民党特务组织的交换条件,被收编成“台湾国家安全局”的情报工作人员的。邓丽君正是属于这一类。
在谷正文的叙述中,他还提及了另外一个当时在台湾较为着名的人物,即台湾歌星白嘉莉小姐。这位白嘉莉小姐也和邓丽君一样,为了出境演出的需要,不得不充当国民党政府的情报人员,利用其艺术活动的有利条件,奔走于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为台湾国民党政府传递情报和充当“使者”。直到白嘉莉小姐结婚后,才解除了她特务情报人员的身份。
关于这些被收编为情报人员的民间人士的作用和任务,谷正文进一步解释说:“像邓丽君这样被吸收进来的特务工作情报人员,原则上与其它专业间谍有着根本的区别,他(她)们不承担那些需要特别间谍技能的谍报工作,而只是利用他(她)们现存的条件,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台湾国民党政府效劳而已。”
“邓丽君是‘台湾国家安全局’的情报人员”这一消息引起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首先是邓丽君的家属们对此事采取了断然否定的态度。长兄邓长富针对《独家报道》杂志的文章,代表邓家向新闻界发表了以下声明:
《独家报道》杂志的采访报道文章是在没有对我们家属进行任何采访的基础上编写的,是对邓丽君本人的侮辱,作为同是记者的我本人,为它感到羞耻。
然而,针对邓丽君家属们的发言和其它一些不同意见,谷正文分别在不同场合接受了许多不同新闻报纸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谷正文不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且对一些反对意见进行了尖锐的反驳。
“我所说的都是事实,我现在已经年迈体弱了,在余下来的时间里,我并无什么其它所求,我只是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说一些事实而已。”
“如果邓丽君的家属们或者其他什么人,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的话,那么就请到法院去告我好了。到目前为止,‘国家安全局’还保留着邓丽君的全部档案。到时候请法院去查阅一下,就完全可以知道是谁在胡说八道了。”
说也奇怪,在谷正文面对一片不信任的议论和评论,提出以上可以对簿公堂的讲话被公开在报纸杂志上以后,一切反对和不信任的意见和文章一下子全部销声匿迹了。
资料2——
因为国民党退役的情报少将谷正文1990年 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邓丽君在1968年申请出境过程中,被国民党当局要求担任“台湾 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祖国大陆断然拒绝了邀请邓丽君到大陆访问的请求。对这事,1992年- 1998年担任中国文化部部长的刘忠德,至今仍然抱憾不已。因为后来很快发现台湾当局说邓丽君是国民党特务 ,纯粹是造谣诬蔑,意在阻止邓丽君“大陆之行”。
原中国文化部部长刘忠德说,1992年他刚接任文化部长时,即想让邓丽君到大陆开演唱会,本身就是邓丽 君歌迷的刘忠德最近透露:“邓丽君一直想到大陆开演唱会,我们也准备让她来, 刚决定没几天,报上登则消息,说她是参加了国民党特务组织,这下就得等调查完了才行。调查清楚了,而邓丽君却在1995年5月8日,猝死于于泰国。”对于无法邀请邓丽君到大陆开演唱会,刘宗德感慨地指出:“这是 我当文化部长时的最大遗憾,相信这也是邓丽君的遗憾。” 基
于同样的原因,邓丽君的原唱歌曲当时还被文化部斥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但在调查清楚邓 丽君不是国民党特务后,文化部又不讳言地指出:“虽然邓丽君的有些歌曲有不健康之处,但总的来说是好的,而且她的很多歌曲有思想、有情怀,很有思想内涵。” 邓丽君的歌曲从此在祖国大陆全面解禁。”
个人觉得,邓丽君的一生璀璨中带着些许悲哀的政治色彩,我想作为一名歌者她内心也有无法摆脱的阴影,无奈和悲哀,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一代歌后邓丽君,无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弄潮儿,她能做的只是努力征服一切不利的外界因素,找寻自己作为一名歌者应有的人生,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存在这样那样的种种误会,当然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这一切孰是孰非终将真相大白。抛开一切,只愿逝者安息!
关于成龙:用成龙的话是说“我配不上”邓丽君。这是邓丽君逝去多年后在艺术人生成龙特辑中,年逾50的功夫巨星成龙回忆曾经那段和邓丽君的美丽过往时,道出的心声。当时的大哥“气派”和邓丽君温文尔雅,浪漫高贵是大相径庭的。也许是“wrong timing”?错误的时间,阴差阳错,这段感情最后无疾而终,直至天人两隔的今天。至于“成龙甩了邓丽君”完全是无稽之谈,很可笑的。要更加了解邓丽君还是多看看相关邓丽君传记吧,我真的很不希望有这么多人还在无形中对邓丽君抱有这样那样的偏见,可是从很多人的嘴里得知,这种现象还很普遍,我不知道是喜是忧,大概真如某位笑星所言“没有绯闻的明星不是真正的明星”,这是讽刺,但也是事实。我希望楼主能明白我的用心。
‘陆’ 邓丽君是死于什么病哪年死于哪里的
邓丽君是死于支气管哮喘发作,1995年5月8日于泰国清迈逝世。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日语女歌手之一。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
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唱片大赏分别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功劳赏”。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6)邓丽君访问扩展阅读
邓丽君演艺记录:
1969年,邓丽君出演台湾宇宙唱片公司出资拍摄的音乐题材电影《谢谢总经理》;为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演唱主题曲;应邀主持台湾电视史上首档带状节目《每日一星》。
1970年1月,邓丽君被白花油公司以及香港《华侨日报》选为“慈善皇后”;7月,邓丽君与凯声歌唱团赴香港演唱一个月;10月,邓丽君与张冲合作拍摄个人第二部音乐题材电影《歌迷小姐》。
1972年2月,邓丽君第二度当选香港工展会“白花油义卖皇后”;5月,邓丽君访问东南亚各地唱片公司、报社二十余处;7月,主演舞台剧《西厢记》;12月,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
1973年1月,邓丽君赴美修读英文,赴香港演唱于香港歌剧院、“汉宫”及“珠城”;7月,邓丽君主演舞台剧《唐伯虎点秋香》;9月,邓丽君第二度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11月,邓丽君与日本渡边经纪公司签约,并与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合作发行唱片。
‘柒’ 邓丽君 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她的感情如何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邓丽君因其形象高贵、亲切、成熟,令她逐渐成为80年代的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巨星的天王巨星。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当中》,邓丽君被选为港台最有影响力的艺人。据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在邓丽君三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共演唱了3000多首中文,英文,日文等歌曲。同时也为世间留下了诸多不朽名作。其中有众人熟知的 :《空港》《偿还》 《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但愿人长久》《又见炊烟》《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美酒加咖啡》《你怎么说》《何日君再来》《独上西楼》《回娘家》《千言万语》《夜来香》《在水一方》《小村之恋》《北国之春》《爱人》《襟裳岬》《忘记他》《再见,我的爱人》《南海姑娘》《原乡人》《梅花》《爱的寂寞》《恰似你的温柔》《奈何》《我怎能离开你》《我和你》《香港之夜》《海韵》《有谁知我此时情》《一个小心愿》《原乡人》 《烧肉粽》《望春风》《水涟漪》等等
感情生活:一生情路坎坷,邓丽君最终没有获得她梦寐中想要的穿着白色婚纱的喜悦心情。
邓丽君的一生,大致有六段感情算是公开的,其中与知名动作片明星成龙的一段感情纠葛,是当年读者最为津津乐道的娱乐圈大事,而最终两人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走在一起,让外界唏嘘不已。邓丽君过去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她有很多次刻骨铭心的感情,而且每一次都很投入,“爱情多一点也不怕”是她对爱神经常降临的看法。
成龙:昙花一现
在她的几段恋情里,觉得最遗憾的是,她没能与成龙在一起。多年后,成龙提起与邓丽君分手的原因,竟是她太高贵。成龙说“她真的很高贵,这样的高贵来自内心,不是装出来的。要去环境雅致的餐厅吃饭,用刀叉都很讲究。她爱干净,一天洗两次澡。她唱歌的话筒都是自备的,不愿与人合用”。
与邓丽君相反,成龙一身武艺,身边一帮兄弟,他与兄弟在一起,大呼大喝的,吃饭不挑地方,吃起来也是稀里哗啦。邓丽君与成龙的兄弟有着观念上的差别,因此不大能与他们融为一体。不像林凤娇,因为爱成龙,而迁就他的一切,与成龙的兄弟们打成一片。这样一对比,成龙的兄弟自然愿意让林凤娇当他们的大嫂。
朱坚:初恋死于空
最初出道时,与邓丽君传出绯闻的是一个叫朱坚的商人,据说朱坚有相当深厚的娱乐界背景,是新加坡一家夜总会的经理,在邓丽君的早期也给予了她许多帮助,少女邓丽君在懵懂之中付出了真心,预备将朱作为终身的倚靠,怎奈朱坚福缘不深,1972年6月的一天,朱坚打电话给正在香港演出的邓丽君,表示要去香港看望她,令邓心情雀跃,但是朱坚搭乘的飞机在越南上空失事,让满心等候的邓丽君人未见,已死别。
悉悲剧的邓丽君大哭了一场,一个星期没有登台表演。
糖王之子:放弃是种自尊
与糖王郭鹤年之子郭孔丞的恋情大概是最令邓丽君心伤的一段。先是在新加坡的邂逅,然后熟悉再有恋情,感情走得平稳而有温度。郭孔丞在自家产业的香格里拉酒店宴请邓丽君,向她求婚,并谈论结婚的细节。
据邓丽君弟弟邓长禧的说法,邓与郭相识之后,郭孔丞就带邓丽君回家相见家中长辈。由于是着名歌星,邓丽君一进门,即被郭家的工人围住,兴奋地索要签名。因为郭家比较保守,郭孔丞的祖母见到邓丽君才到家中即抢尽了风头,很是不悦。
在邓丽君与郭孔丞谈论婚礼细节的时候,郭的祖母向邓丽君提出了三个条件:将过去的历史交代清楚;嫁入郭家后,立即退出演艺圈;断绝与娱乐圈朋友的交往。邓丽君认为这些条件包含歧视,难以接受,提出退婚。于是,这场婚姻,还没有开始就告结束。若干时日,郭家再次在香格里拉酒店大摆宴席,庆婚宴,但这次主角却不是邓丽君,而是另一个日本女人。
秦祥林:牵错了手
而邓丽君与70年代台湾电影小生秦祥林的爱情也在“是”与“不是”之间徘徊着。被人抓拍到与秦同游欧洲后,邓丽君的爸爸连声代她否认,只说这是一次巧遇罢了。不过关心邓丽君的人始终要探个究竟,于是又有一张邓丽君与秦祥林在洛杉矶的合影被公开。但邓丽君依然没有承认这段感情,或许是秦祥林也与林青霞有爱情的缘故,其后秦祥林与林青霞在美国订婚,更是印证了邓丽君当初的想法和担心。
80年代后期,邓丽君渐渐告别舞台,处于半退休的状态,1990年,她迁移至巴黎居住。她认识了一个法国男人———小她十多岁的保罗,一个喜欢摄影的年轻人。保罗陪伴邓丽君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段感情或许是很纯粹的一段爱情,邓丽君从没有想过要和保罗结婚,也许她已经明白,婚姻并非爱情的归宿,她只想体验这段感情的过程。
在邓丽君家人看来,保罗过于游手好闲了。但邓丽君却对他关照有加,为他购买昂贵的摄影器材,出门为其付账,还很体贴地将钱偷偷递给他,由他付款。保罗在泰国的时候没有照顾好患病的邓丽君,令邓的家人非常不满,他们至今不肯正面谈论保罗,只是称之为“那个法国人”。
‘捌’ 邓丽君的影响力为什么这么大
邓丽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歌手,可以说她有些和其他女歌星完全不同的唱功,这点让邓丽君在歌坛的地位与日俱增,邓丽君出生于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九日,原名叫做邓丽筠,进入演艺圈之后改了名字。邓丽君是台湾云林县的人,从小就很喜欢音乐,他毕业于台湾的金陵女中,是中国台北着名的女歌手,也是日本昭和时期日语代表性女歌手之一,可以说她的成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代替,可见邓丽君的歌唱功底之深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邓丽君的歌曲更是进入一个黄金阶段,她推出的《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开始向着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唱片市场挺进,不过邓丽君很不幸,在四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给歌迷留下无尽的遗憾!
‘玖’ 我想知道邓丽君的文化程度是多少
邓丽君初中未毕业。邓丽君的学历不高,1965年,邓丽君就读台湾金陵女子中学,但是还没毕业(肄业后)就进入了娱乐圈。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日语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
(9)邓丽君访问扩展阅读:
演艺经历
1967年,邓丽君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公司;9月,邓丽君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正式开始职业演唱生涯。
1968年4月,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等音乐场所登台演唱,创造连续数月满场的纪录;以平均每三个月两张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张唱片。
1972年2月,邓丽君第二度当选香港工展会“白花油义卖皇后”;5月,邓丽君访问东南亚各地唱片公司、报社二十余处;7月,主演舞台剧《西厢记》;12月,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
1973年1月,邓丽君赴美修读英文,赴香港演唱于香港歌剧院、“汉宫”及“珠城”;7月,邓丽君主演舞台剧《唐伯虎点秋香》;9月,邓丽君第二度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11月,邓丽君与日本渡边经纪公司签约,并与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合作发行唱片。
‘拾’ 邓丽君的主要作品有什么
1967年,邓丽君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公司;9月,邓丽君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正式开始职业演唱生涯。1968年4月,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等音乐场所登台演唱,创造连续数月满场的纪录;以平均每三个月两张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张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