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甘地访问

甘地访问

发布时间: 2022-05-15 21:46:13

❶ 她被誉为中国“第一女保镖”,曾参加选秀比赛,为何52岁仍单身

花木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女子同样也可以大放异彩,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男强女弱的价值观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女英雄,女强人,边梅就是其中之一,她被誉为中国“第一女保镖”。边梅不仅有专业的安保技能,还有这超高的颜值,但是为何52岁还仍然是单身呢?

结语

今年的边梅已经52岁了,但是已经单身,可能干练的性格,超高的颜值,丰富的学识让许多男生都望而却步,不敢主动追求。

❷ 甘地的活动和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转一篇访谈作参考
甘地的思想在今天还有价值吗?日前,本报记者针对纳扎里斯新着《甘地:杰出的领袖》、甘地与中国、甘地与当代印度等种种问题与其进行对谈。

为什么研究甘地和关注甘地的领导力?

. . . ..Q您曾经是外交官,这似乎与甘地研究相去甚远,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部关于甘地研究的着作呢?

. . . A:在我还是年轻的外交官时曾经去过世界许多地方工作,我看到了信奉不同宗教的人民在不同国家的生活,不同宗教人们在有些国家可以和睦相处,有的却会发生冲突。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甘地积极主张宗教和谐相处,而作为甘地故乡的印度近年来却经常有一些集团在不同种族之间煽动仇恨,例如我们曾经出现了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杀,也有印度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有人说黑暗面太大,你用一根蜡烛根本无法照亮它。可是如果一根蜡烛都不点燃,那么天空将永远是黑暗的。我想自己还是先做一根蜡烛,从我最熟悉的甘地的思想来做起,所以我建立了萨沃达亚(注:萨达沃亚即savodaya,意为“万人之福”,这是甘地设想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国际托拉斯,主要工作就是传播甘地的思想和信念。此外,我开始给各种报纸杂志撰写有关甘地思想的文章。写多了以后我又开始考虑,应该给学校的老师写一本手册,我希望通过他们向我们的孩子们传播甘地的价值和道德领导力。之所以定位孩子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年轻人口国家。后来许多朋友看到我的书稿后说,你这样的书怎么能仅仅是写给老师的一本手册呢,应该让更多成人读到你的书,因为就甘地的价值和道德领导力而言,向成人传播比向儿童传播更为重要。于是我开始重新写书,给这本书增加了一个全球维度,所以我的书不仅讲到了甘地的领导力,还展现了甘地在世界各地以及不同学术领域的影响。

Q:我看过许多关于甘地的书,它们大部分讲述甘地轶事或者思想,而您的着作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甘地的领导力。为什么您要关注甘地的领导力?

A:正如你所注意到的,目前有关甘地的真理以及非暴力思想、有关甘地从饮食、禁欲到衣着等诸多方面的着作已经非常多,但是论述甘地领导力方面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我认为在当今世界中,领导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是领导,但是为什么有的领导会让人民遭受多年痛苦,有的领导却可以给人民带来莫大幸福。我想,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必须知道要把他的人民带往何方,以及如何领导人民到达那里。甘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具有其远见卓识以及其他诸多优秀品质。甘地出色的和可信的领导力就表现在他能够对正确行动进行道德判断,也就是对于真理的追求。

Q:在您对甘地领导力的论述中,特别提到甘地领导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其崇高的远见,能具体说明吗?

A:在一百年前,甘地就不可思议地预见到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并在其第一本着作《印度自治》中为如何治理恐怖主义提供了解药。再如今天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甘地很早就关注到环境与生态问题将会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他说,“一定的物质享受是必要的,但是超过这个度就变成了障碍,创造出无穷尽的需求再满足这些需求,这是一种欺骗和圈套”。“真正的冲突不是在环境和发展之间,而是在环境与人类对地球的不记后果的开采之间。”

甘地对中国的意义

. . Q:甘地和泰戈尔都是印度最伟大的人物,不过目前在中国研究泰戈尔的人数好像比研究甘地的学者要多,这种情况与在印度正好相反,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 . . A:泰戈尔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作家,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和印度之间驾起桥梁的印度人。但是甘地是一个超越国界的世界级领袖。在这次中国之行中,我与很多中国学者、学生以及媒体人进行了广泛交流,我看到了他们对甘地的热情,相信在未来一两年中国一定会出现甘地研究中心。

. Q:.我知道甘地虽然曾经几次收到访华邀请,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成行。不过他一直关注中国革命。除了 “中印两国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同路人”这句名言,甘地对中国以及中印关系还有其他看法吗?

. A:.中国和印度都曾经受过殖民统治,但印度只受过英国一个国家的殖民,而中国经历多个国家殖民统治。 甘地一直对中国怀有同情。当日本入侵中国后,甘地很快就向日本人发表了一份公开信,信中说,“我必须首先承认,我对你们并没有恶意。但我非常厌恶你们对中国的入侵,你们远大的理想已经堕落成帝国的野心,你们将无法实现这一野心,并可能会成为亚洲解体的始作俑者,从而在不知不觉间阻碍了世界联邦和世界人民友爱的实现。没有这些,人类将没有希望。”甘地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也有所期待。他说,“我期待着有一天,自由的印度和自由的中国将携起手来,为了自身和世界的进步而共同合作。”

Q:甘地毕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60多年,您认为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有什么现实价值?

A:据我观察,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其实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极度的消费主义。中国有许多闪光的城市,但是也有农村的苦恼。印度式的贫穷滋生了印度的“毛派”分子。因此中国更需要非常关注经济快速增长的负面影响,这是甘地哲学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Q:你的书中提到受到甘地影响的许多着名人物,但是我没有看到你提及中国人,这是因为您没有足够的材料,还是其他原因?

. A:没有找到更多材料。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原因可能与中国领导人尊崇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关,这与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比较抵触。

不要幻想新甘地为印度解决问题

Q: 2005年前我曾经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参加过一次26天的庆祝甘地食盐进军75周年徒步长征活动,在我们的徒步长征队伍中,有几个完全模仿甘地形象的印度人,每次只要他们一出现,就会有民众把他们视为甘地而自发向他们表达尊敬。当时一个国大党领袖告诉我,印度是在寻找新的甘地出现。您认为在目前印度这样的情况下,你们真的能够找到新甘地吗?

. . . A:我不喜欢那种假扮甘地的做法。你可以穿上甘地样式的衣服,模仿甘地走路的姿势,但是你仍然不是甘地。关于新甘地的问题,也经常有人跟我说,“印度有很多问题,我们期待一个新的甘地出现来帮助我们解决”。我说,新的甘地恐怕几百年之后才能出现。如果你看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杰出的领袖并不会每天出现,可能100年也许500年才会出现一个。对于印度来说,我们已经有了甘地,甘地早已经告诉我们如何解决现在面临的困难,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如何按照甘地的精神去做,如果你根本不想做,即便再出现一个新甘地也是毫无用处。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他的竞选讲话中引用过甘地的话,“be change”.如果你想改变世界,你不能指望世界先改变,首先改变的应该是你自己。

.Q:2010年印度出现了一个通过绝食来反腐的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雷,当时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都有人把安纳誉为“现代甘地”或者“甘地的再生”,在您的书中仅仅提到“甘地分子安纳·哈扎雷的反腐举措在印度全国引起强烈震动”,作为一个甘地研究的权威专家,您怎么看待安纳先生及其反腐方式?

. . . A:安纳无疑是一个甘地信徒,但是他远非圣雄甘地。圣雄甘地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了解国家的复杂性以及国际形势。而安纳受到的教育非常有限,他是退役军人。他缺少甘地所拥有的特点。除此之外,安纳周围的那些人也并非甘地信徒,那些人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实际上一些人后来已经和他断绝关系,而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政党。

. . 由于印度政治精英的腐败太过普遍,印度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于安纳的反腐寄予厚望,这使得他被造就成一个全国的性的知名人物。然而,安纳的气泡到现在似乎已经完全破灭。

甘地在印度吸引力下降

. . .Q:在我访问印度政客的办公室或者去他们家里时,经常会看到墙上挂着甘地的画像,他们告诉我他们非常尊敬甘地,但我个人觉得他们与甘地不太相象。

. . . A:印度许多政客都会谈论甘地,但是我感觉甘地实际上已经被抛弃,之所以这样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腐败。在一个拥有民主制度的国家。你必须要进行选举,而为吸引选票就需要挥霍许多竞选经费。其实甘地所倡导的民主体制是采取间接选举方式产生区、邦和全国“潘查亚特”(印度乡村传统的治理组织形式),按照甘地的设计,根本不需要昂贵的竞选活动,但现在竞选已经成为印度腐败泛滥的根源。第二个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消费主义倾向,人们都在追求大房子、汽车、大商场,无论你是否需要,都会去购买许多东西,这非常浪费,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去救济穷人呢。甘地非常强调政府关注穷人。但是当今在印度对穷人关照不够,而穷人对于政府漠视感到日益失望,于是才会拿起枪杆子反对政府,“毛派”分子滋生于印度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就是一个例证。

Q:.为什么甘地诞生在印度,可我接触的印度年轻人中对甘地感兴趣的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多,有的年轻人告诉我甘地是他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有的不太了解甘地。

. . . A:现在印度人更加知晓的是其他甘地----拉吉夫·甘地、拉胡尔·甘地、索尼娅·甘地。我在印度大学讲课时经常会说,印度的问题是我们有太多的甘地,所以人们感到迷糊,我们的国大党政府总是在宣传他们的甘地,但是到底哪一个甘地最伟大呢?这恐怕是一方面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处于消费主义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甘地的吸引力似乎会褪色。因为甘地倡导人们要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而不是鼓励更多消费,如果真的这样很多人就不能赚到钱了。

. Q:我认为印度还是比较擅长传播甘地思想的。我看过不少关于甘地的电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黑道大哥再出击》(lage raho munna bhai),这个电影虽然反映了一个黑道人物对电台女主播的追求,但是圣雄甘地形象以及哲学和精神几乎贯穿全片。据说印度地方政府曾经因为这个电影积极宣传甘地的价值观而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 . . A::我也很喜欢这个电影。这个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现实题材,它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和音乐,把圣雄甘地的思想编入到一个美妙的故事中,讲述了男主角如何用非暴力手段应付人生逆境,当初是爱情引导男主角开始学习甘地思想,后来则是甘地思想引导男主角找到爱情。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宣传甘地思想的电影。

. . . Q:甘地很早就提出要消灭不可接触制度,他认为种姓制度是对等外种族的歧视和压迫,但是种姓制度至今还依然存在。不过好消息是,不可接触者梅亚瓦蒂已经当上印度最大的邦北方邦首席部长。请您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 . A:种姓制度是一个在印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制度,它涉及到社会共识,因此仅仅通过法恐怕是很难把它消除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除了玛雅瓦蒂担任过邦内的首席部长,印度还出现过由不可接触者担任的总统。前几年梅亚瓦蒂当选首席部长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但她就是当选了。因此如果有一天印度出现了不可接触者总理,那也没有什么感到奇怪的。

. . .Q:在你的书中也提到了一些甘地对于印度妇女地位的关注,他希望妇女能够更多地介入公共生活,我注意到现在印度政治社会有不少妇女政治家,但是我觉得印度妇女地位依然令人担忧,最近在印度媒体上不断曝光的有关对妇女的强奸和性侵就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A: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解释新德里强奸案频繁。其实甘地的思想是不主张农村逐渐城市化的。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是由自由联盟的村社组成,每个村社都是一个自足、自给、安居乐业的共和国。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印度农民到了城市,他们背井离乡,远离家人。只能蜗居在一个地方,有的人还找不到工作,这可能更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性暴力。另外一个情况是目前在印度影视中,有太多表现妇女暴露以及受到强奸的画面。此外,印度人喜欢看板球,现在每场板球比赛前都会像欧美一样有穿的很少的印度年轻女孩的啦啦队表演。上述这些情况都在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印度人思想以及他们对女性的认知。

甘地依然是印度软力量的代表

Q:.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觉得身穿半裸衣服的甘地通常应该是一个代表昨天的形象,可是两家非常现代化的公司美国苹果公司和印度塔塔公司都相继采用甘地的形象和语言作为他们的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 . . A:甘地的语言通常非常简单,他自己谙熟新闻表达,他曾经多次为自己的政治活动写新闻稿。正因为如此,甘地总是能够言简意赅,这恐怕也是人们喜欢用他的语言做广告词的原因。比如苹果公司在其1998年的广告宣传中放上一张甘地坐着的照片只是想表现出甘地是什么样子,图片下方的一句广告语采用了甘地的名言“不同凡响”(think different),这句短语的信息是,如果你总是像别人一样地想问题,那就不会有创新。你必须要有新的想法,这就是甘地所最想表达的意思。甘地把整个世界都放到他自己的革命之中,他成功了。而塔塔金融公司刊登的有甘地参与食盐进军形象的广告语是用的是甘地的另外一句话“找准目标,途径自通“(find purpose ,the means will follow)。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先担心你要花费多少,塔塔公司在对为什么要用甘地参加食盐进军照片的解释是,塔塔的品牌的价值与国父圣雄甘地的信念体系富有共鸣”。

Q:我对您书里提到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作为外交官必须牢记在心,印度最伟大的力量是软力量,而甘地自己则是软力量的代表。

A :是的。不过,我还有一句话,“作为外交官,必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和平的缔造者”。

❸ 甘地有哪些感人的品质

民族精神、顽强毅力、仁爱宽容、公平仗义、坚持真理、和平合作

动人故事
亲手制皮凉鞋呼吁社会平等
遗物:金属边眼镜、皮凉鞋、怀表和两件餐具
皮质凉鞋系甘地1931年访问英国伦敦时赠送给一名英国军官的礼物,可能由他亲手制作。《印度时报》说,甘地为呼吁印度社会改变对制鞋匠等“贱民”的歧视,亲自学习制鞋技艺,曾在狱中为同伴制作鞋子。
怀表完璧归赵找回“信仰”
“Zenith”牌银怀表为甘地使用大约20年的心爱之物,由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之女、后来也曾担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赠送。这块怀表在甘地1947年会见时任总督蒙巴顿勋爵途中遭窃,但6个月后由于偷表者悔悟失而复得。

❹ 拉吉夫·甘地的遇刺身亡

1991年5月21日晚10点20分,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帮助印度统一共产党竞选时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马德拉斯以南40公里斯里督佩鲁姆普杜尔,被一献花女子用炸弹炸死,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拉吉夫·甘地1944年8月20日出生于印度孟买,1980年从政,1984年10月出任国大党(英)主席和政府总理。1989年11月国大党在大选中失败后,拉吉夫·甘地下台。先后上台执政的两位总理,均因政局不稳而难以为继。印议会人民院(下院)决定提前举行大选,选举于1991年5月20日拉开帷幕。拉吉夫·甘地打算东山再起,重展宏图。
拉吉夫·甘地遇刺后,印度中央调查局和专门成立的特别调查组立即着手侦破此案,最后查明:此案是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所为,主谋为该组织的总头目普拉哈卡兰,具体行动的指挥是负责情报工作的西瓦拉钱,而身缠炸弹,借献花行触脚礼之机引爆者是斯泰米尔妇女塔努(真名为佳雅特丽)。1987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访问斯里兰卡时曾同总理签署了《关于在斯里兰卡建立和平与正常状态的协议》。据此印度派五万名维持和平部队进驻斯监督斯政府军和泰米尔反政府军实行停火。后印军卷入斯内战,多次同泰米尔猛虎组织发生冲突,打死不少泰米尔人。直到拉吉夫·甘地下台,印军才撤回。为防止拉吉夫·甘地重新上台执政,出兵镇压斯反政府武装,斯泰米尔猛虎组织精心策划了这次事件。
事发后,印度警方捕获了在泰米尔纳德邦各地的近500名猛虎分子,查获了该组织在印境内的武器弹药库和地下工厂。8月20日,国家保安部队突击队冲进了西瓦拉钱等人的藏身之地,发现刺杀拉吉夫·甘地行动组的七名案犯均已服毒自杀。
拉吉夫·甘地遇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印度报界称之为“民族的不幸”,“国家不可弥补的损失”。谢卡尔总理宣布为他举行国葬,全国放假一天,下半旗志哀。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对这位“杰出的政治领袖”英年早逝深表悲伤。
1998年印度法庭判决26人在阴谋刺杀甘地的过程中有罪。这些人包括斯里兰卡的极端泰米尔人以及他们在印度的同盟者。他们刺杀甘地是为了防止他被选。1987年他曾经遣送印度军队进驻斯里兰卡来维持一个和平协议。后来进驻的印度军队开始与泰米尔独立游击队作战并杀害了许多泰米尔人。刺杀他的泰米尔人怕他当选后会再次遣送印度军队。

❺ 甘地是给印度带来了胜利,还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甘地是律师的出身,对于法律那是了如指掌的,但正因为是法律的出身吧,就更加的中规中矩了。当时印度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正因为律师的出身,他知道印度不管通过什么法律都无济于事了,自己国家的独立运动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所以他采取了“非暴力”的反抗行为。结果大家都知道胜利了,但大家知道这样的后果以及严重性吗?

小编我就在这里谈一谈甘地思想的表现,之前在抗日期间,我国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就曾经访问过甘地,但甘地却说了一句话,让作为国人的我很是不能理解:中国不是有四亿人口吗?那么就让日本来攻打吧,我们给他2亿人来杀,但接下来的2亿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日本将会是中国永远的奴隶。就是这句话,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当初这么做了,后果是什么,那就可能比东亚病夫更难听的话都会说出来,把我们中国人更加的看不起。

还有一句话那就更加体现了,敌人对你的态势首先无视于你,而后是嘲笑你,接着是批斗你,再来就是你的胜利之日。

读者们好好想象一下这句话,那就是说先让你做奴隶,后哄骗你这样就能成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甘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它带给印度的不是胜利的解放,而是毁灭性的灾难,他让印度更加相信了奴性的"强大力量“但其实是害了整个国家。

❻ 英国当时为何不杀掉甘地有哪些因素使印度独立印度独立的具体过程

甘地的声望很大,他在英国本土都有相当的声望,,印度独立之前,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丘吉尔首相还接见过他。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国际上很吃香,爱因斯坦就特喜欢他的做法。

因素主要是英国原来的许诺。英国曾经许诺二战结束以后可以让印度独立,结果英国人说话不算数。再一个是英国人在印度欺负印度人,很多印度人越来越对英国殖民者的做法不满。最后一个就是当时世界上革命活动成了潮流。

印度独立具体过程很复杂,简单说分为这几步:

1 二战爆发,印度也被法西斯阵营侵略了。英国没有力量顾及印度。

2 英国许诺二战结束后让印度独立。

3 二战结束后英国人反悔。

4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对英国人的倒行逆施不满,甘地的思想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5 和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

6 英国采取了镇压行动,但是几乎无效。甘地思想影响力迅速扩大,英国为了避免事态严重,邀请甘地访问英国,获得了英王和首相的接见,并且同意印度独立。

7 在回国进一步进行工作过程中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发生了冲突(巴基斯坦当时也属于英属印度)。

8 英国派人暗中搅局,煽风点火,还弄了克什米尔这块战争的导火索,让南亚永不得安宁。

9 甘地开始绝食,呼吁大家停止内斗。最后被迫同意了巴基斯坦自己建国。

10 平息基本停止。甘地刚刚停止绝食,就被一名对他不满的人用手枪打死。

❼ 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元首是谁

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元首是:印度总理尼赫鲁。

1954年10月19日到30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尼赫鲁对中国的迷恋,也一直感染着其家族的所有成员。随着尼赫鲁的病逝,中印关系步入低谷。

1966年,尼赫鲁的爱女英迪拉·甘地担任印度总理后,开始不断向中国发出解冻关系的友好姿态。1969年,英迪拉·甘地在印尼访问时表示:“尽管存在边界争端,但我没有看到来自中国的任何真正威胁。”

1976年,英迪拉·甘地克服国内阻力,主动派大使到中国,从而恢复了中断15年之久的中印大使级外交关系。正是有了那一系列的铺垫,才使拉吉夫·甘地1988年顺理成章地访华,并正式掀开中印关系友好新篇章。

(7)甘地访问扩展阅读:

1954年尼赫鲁总理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奠定两国关系。1988年甘地总理访华,印中关系从此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

1966年,尼赫鲁的爱女英迪拉·甘地担任印度总理后,开始不断向中国发出解冻关系的友好姿态。1969年,英迪拉·甘地在印尼访问时表示:“尽管存在边界争端,但我没有看到来自中国的任何真正威胁。”

1976年,英迪拉·甘地克服国内阻力,主动派大使到中国,从而恢复了中断15年之久的中印大使级外交关系。正是有了那一系列的铺垫,才使拉吉夫·甘地1988年顺理成章地访华,并正式掀开中印关系友好新篇章。

❽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

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着名领导人。印度媒体披露,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时,圣雄甘地对中国人民当时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寄予同情与支持。
圣雄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一个土邦,父亲曾担任土邦的高级官吏。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88年留学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他应聘到南非处理一起债务纠纷,开始了他的新生涯。在南非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当地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为此,他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威望,成为一名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新印度时报》发表的文章披露,圣雄甘地十分敬佩中国悠久文明的辉煌历史,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圣雄甘地后来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同时,也非常同情、支持当时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斗争。1915年圣雄甘地回到印度时,正值印度和中国处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时期。因此,他十分关注中国人民进行的民族独立斗争,曾说中国和印度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同路人。1939年,他委派尼赫鲁到中国进行访问,了解中国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情况。后来,尼赫鲁和中国方面有关人员经常向圣雄甘地通报中国的情况。
圣雄甘地还一直为他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夙愿而遗憾。1920年,他同时收到了访问美国和中国的邀请。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访问美国的邀请。他说,他不愿意访问视金钱为上帝的美国,那里的一些人还不懂得真理、非暴力和道德良知的真正含义。与此相反,他十分希望能访问中国。但遗憾的是,就在他动身前往中国访问时,突然接到来自中国的通知说,鉴于当时国内混乱、动荡不安的严峻形势,建议他暂时推迟访问。1927年,圣雄甘地再次接到访问中国的邀请,但因故又未能如愿。事隔多年后,他在写给中国一位领导人的信中说,他为没能到中国访问而感到非常遗憾。

❾ 圣雄甘地的一生成功了吗

在英迪拉被刺九个小时之后,拉吉夫·甘地在印度总统府阿育王大厅宣誓就任总理。他是尼赫鲁家族中的第四代,第三位总理,也是印度历史上的第六任总理。

拉吉夫就任总理时,由英迪拉被刺造成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政治局面更加危险和复杂。印度教徒开始对锡克教徒采取报复行动。在英迪拉被刺当天,印度教徒便在全国开始了报复性仇杀活动。拉吉夫宣誓就任总理后,强忍心头的悲痛,对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呼吁国民克制,不要让感情蒙蔽理智。他说:“我们不能让自己冲动起来,因为愤怒只会导致犯错误。”

继而他又提出要不惜一切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国人的生命财产。与此同时,拉吉夫成立了中央控制中心并采取了严厉措施,下达了就地枪决制造混乱分子等命令。11月3日后,首都新德里恢复了平静,各邦也很少再出现骚乱。

12月24日,印度实行第八次大选。拉吉夫利用先辈留下的有利条件赢得了竞选。拉吉夫就任后,为部长们制定了“有效率、廉正、出成果”三条标准。他一上台就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减少国家的干预、扩大市场的作用,吸收外国技术,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生产。为了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拉吉夫在上台的头三年中访问了52个国家,平均每九天就有一天在国外。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接见了他。这次访问使中印关系有了新进展。拉吉夫还卓有远见的大力发展印度的计算机产业,多年后,他的这一举动为印度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软件领域赢得了先机。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作“计算机总理”。

拉吉夫·甘地上台之初可谓春风得意,但好景不长,很快便出现了危机。1987年,拉吉夫政府出现了在军火交易中拿回扣的“博福斯”风波,严重损害了拉吉夫“廉洁先生”的形象。1987年反对党由“博福斯”案发难,要求拉吉夫辞职,拉吉夫对此不予理会。接着12个反对党的104名议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8月30日,反对党还发动了要求甘地总理辞职的总罢工。1989年10月13日,国大党提出的两项乡村和城市地方自治的宪法修正案,在联邦院因赞成的人数未能达到三分之一而被否决。

在这种形势下,国大党政府于1989年10月17日决定提前举行第九届大选。11月22日大选开始,26日大选结束。结果,国大党仅获得 193席,虽是人民院中的最大党,但席位不到半数。拉吉夫在这种情况下表示,不愿在国大党在人民院的席位不到半数的情况下去组织联合政府,并于11月29日正式提出辞呈。

12月1日,维·普·辛格当选人民党议会党团领袖,次日就任总理。拉吉夫担任了第九届人民院的反对党领袖。

2年后,拉吉夫.甘地率领国大党卷土重来,并在举行的大选中领先人民党,极有可能赢得大选。但不幸的事情再一次降临到甘地家族的身上。1991年5月,在一次印度南部举行的竞选集会上,一名女性泰米尔猛虎组织成员在向拉吉夫·甘地敬献鲜花的时候引爆身上的炸弹暗杀了他。这年,拉吉夫·甘地才仅仅47岁。

❿ 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
1939年12月6日,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邀,经新加坡、仰光、加尔各达,抵达圣地尼克坦。1940年2月,甘地访问尼克坦,泰戈尔向甘地引见徐悲鸿。徐悲鸿为甘地画像时,他被这位不屈不挠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深深感动,于是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后人撰文称:愚公移山的故事,徐构思已久,为甘地画像中,从这位独立之印度的灵魂的身上,看见了愚公的影像。此后数间,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数十幅。5月,徐乘马深入喜马拉雅山至锡金边境之法鲁,于险峰危路之上作长诗咏怀,有“羊肠小径穿云上,辜负良工凿路功。”《愚公移山》的构思,臻于成熟。

热点内容
java返回this 发布:2025-10-20 08:28:16 浏览:601
制作脚本网站 发布:2025-10-20 08:17:34 浏览:893
python中的init方法 发布:2025-10-20 08:17:33 浏览:587
图案密码什么意思 发布:2025-10-20 08:16:56 浏览:772
怎么清理微信视频缓存 发布:2025-10-20 08:12:37 浏览:691
c语言编译器怎么看执行过程 发布:2025-10-20 08:00:32 浏览:1018
邮箱如何填写发信服务器 发布:2025-10-20 07:45:27 浏览:262
shell脚本入门案例 发布:2025-10-20 07:44:45 浏览:121
怎么上传照片浏览上传 发布:2025-10-20 07:44:03 浏览:811
python股票数据获取 发布:2025-10-20 07:39:44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