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好的源程序如何与库函数连接
㈠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经编译后产生的是
目标程序。
目标程序,又称为“目的程序”,为源程序经编译可直接被计算机运行的机器码集合,在计算机文件上以.obj作扩展名----由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将源程序处理(汇编,编译,解释)成与之等价的由机器码构成的,计算机能够直接运行的程序,该程序叫目标程序。
目标代码尽管已经是机器指令,但是还不能运行,因为目标程序还没有解决函数调用问题,需要将各个目标程序与库函数连接,才能形成完整的可执行程序。
(1)编译好的源程序如何与库函数连接扩展阅读
计算机并不能直接地接受和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源程序在输入计算机时,通过"翻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计算机才能识别和执行。这种"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编译方式是指利用事先编好的一个称为编译程序的机器语言程序,作为系统软件存放在计算机内,当用户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输入计算机后,编译程序便把源程序整个地翻译成用机器语言表示的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
然后计算机再执行该目标程序,以完成源程序要处理的运算并取得结果。解释方式是指源程序进入计算机后,解释程序边扫描边解释,逐句输入逐句翻译。
计算机一句句执行,并不产生目标程序。如PASCAL、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执行编译方式;BASIC语言则以执行解释方式为主;而PASCAL、C语言是能书写编译程序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㈡ C语言 怎么写头文件 连接函数库 注意:要求函数实现不要写到头文件里
printf 在动态链接库里。
你若要模仿printf 则要学建 动态链接库,产生出 .lib 和 .dll,有点麻烦
( gcc 是 不是 叫 .a 还是什么?)。
简单办法是 直接链接 .obj
对于 hello.c, 只编译,不链接。 产生 .obj (或 .o): gcc hello.c -c ( -c 或 /c ?)
main.c 里,m.h 在当前文件夹,(或某文件夹),不用 尖括号(尖括号表示系统的INCLUDE):
#include "m.h"
main()
{hello();}
gcc main.c hello.o
给别人用时,只要给 hello.obj 和 头文件, 不需要源程序。
㈢ 一个C源程序,编译后为什么还要连接,都连接什么了
编译之后,地址不连续,不是可执行地址,连接之后才能变成连续的可执行文件,所以没有连接的文件不能运行。
㈣ C语言程序开发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1 写代码。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即实现C语言的源文件(.c,必需),和可能的头文件(.h,非必需)。
2 编译。将编写好的代码,通过编译工具,转换为目标文件。此步中,会对文件内部及包含的头文件进行语法语义的分析检查。如果出错,则必须返回到1步对代码进行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3 链接。将目标文件链接成可执行文件。此步会对文件直接的关联进行检查。如果出错需要返回到1修改代码。直到没有错误。
4 运行。这个是最后一步,也是C语言的最终目的。
在运行结果与期望不符时,需要检查原因,修改代码,重新执行1,2,3直到程序没有问题。
㈤ C语,如何与库函数连接
C语言源程序变成可执行程序需要经过编译和链接两个步骤。
编译就是把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而编译是以源文件为单位的,如果一个源文件中的函数调用了另一个源文件中定义的函数,则需要进行链接才能生成最后的可执行二进制程序。库函数是一些别人已经写好的函数,比如printf,malloc等,这些库函数的调用也是需要链接到最后的可执行程序中的,这个把库函数的二进制代码链接到可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你说的第3步.当然,现在的操作系统还提供运行时的动态链接。
㈥ 用C语言编的程序,要生成可执行文件的时候,要编译、链接,编译是什么意思啊链接是什么意思编译和链接
编译就是把C代码转换成CPU可执行的机器指令,每个.c文件生成一个.obj文件。
链接就是把生成的(多个) .obj 文件及用到的库文件(.lib)一起组合生成可执行文件(.exe)。
㈦ 用VS编译和C++源文件的时候,源文件和库文件是如何链接到源文件的具体细节
因为我是学习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故可以给你讲一下大概意思,我也不敢保证我讲得都是正确的。个人讲解仅供参考。这个是需要学习《计算机编译原理》这门课程的。而且《计算机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在软件专业中几乎是最抽象的、难于理解的。
首先关于 Visual Studio编译器(或者是别的 C/C++编译器)是如何将用户亲自编写的源程序经过若干步骤之后,最终变成计算机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程序?这里面经过了如下步骤:
(1)、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也就是说当编译器对用户编写的源程序进行编译时,首先检查你的词法(或者是语法)是否正确,这是第一步(这里以 C 语言为例,假如将定义一个整型变量 n 的语句 int n ; 误写成了:intt n ; 属于语法错误)。如果这一步都没有通过编译器的检查的话,那么绝对不会进入第二步。继续返回编辑状态进行语法检查。这种错误是最容易检查的。
(2)、语义分析。这类错误就要比(1)困难得多。这类错误举例如下(这类错误编译器只是会给出一个警告信息,但是编译器是会放过这类错误的。故需要编程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编程经验)
void main( )
{
int num ; /*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 num */
scanf("%d", &num ) ; /* 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整数 */
if( num == 10 ) /* 在这个语句中,如果将逻辑判断等于号 ==,误写为数值等于 =(即:if( num = 10 )),那么该程序的执行结果始终输出:Correct。因为该逻辑表达式 if( 10 ) 的真值始终为 1。 */
printf( "Correct !\n" ) ; /* 实际上程序的本意是:如果输入的数值等于 10,则输出:Correct ! */
else /* 如果输入的数值不等于 10 的话,则输出:Error ! */
printf( "Error !\n" ) ;
}
(3)、在(1)和(2)的基础上进行中间代码生成(例如:在Linux 系统下面生成的 *.o 文件、或者是在 WINDOWS 系统下面生成的 *.obj 文件),这类文件还不是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在此过程中,会应用到各种符号表,以便处理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各种常量、变量、以及各种函数,等等。
(4)、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最终 VS 编译器再将中间代码(*.obj 文件)和其本身提供的库文件(*.LIB)进行链接,最终产生可执行程序(Linux 系统使用的编译器是:gcc,Linux 系统下面的可执行文件名可以任意,WINDOWS 系统下面的可执行文件名为:*.EXE 文件)。
到此为止,一个用户编写的源程序,经过上面若干步骤之后,最终产生了可执行程序,此时就可以在机器上的相应的操作系统上执行了。
㈧ LINUX下要在C中嵌入Python,编译的时候怎样解决库的连接问题
原因分析:
先看几个概念:
与外部库连接
外部库有两种:(1)静态连接库lib.a
(2)共享连接库lib.so
共同点:
.a, .so都是.o目标文件的集合,这些目标文件中含有一些函数的定义(机器码),而这些函数将在连接时会被最终的可执行文件用到。
区别:
静态库.a : 当程序与静态库连接时,库中目标文件所含的所有将被程序使用的函数的机器码被到最终的可执行文件中。
共享库.so : 与共享库连接的可执行文件只包含它需要的函数的表,而不是所有的函数代码,在程序执行之前,那些需要的函数代码被拷贝到内存中,这样就使可执行文件比较 小,节省磁盘空间(更进一步,操作系统使用虚拟内存,使得一份共享库驻留在内存中被多个程序使用)。共享库还有个优点:若库本身被更新,不需要重新编译与 它连接的源程序。
具体分析:
编译器会给出上述错误信息,这是因为sqrt函数不能与外部数学库"libm.a"相连。sqrt函数没有在程序中定义,也不存在于默认C库 "libc.a"中,应该显式地选择连接库。上述出错信息中的"/tmp/ccdzoSZq.o"是gcc创造的临时目标文件,用作连接时用。
㈨ [C语言] 运行C程序的步骤
(1)上机输入和编辑源程序。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如发现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最后将此源程序以文件形式存放在自己指定的文件夹内(如果不特别指定,一般存放在用户当前目录下),文件用.c作为后缀,生成源程序文件,如f.c。
(2)对源程序进行编译,先用C编译系统提供的“预处理器”(又称“预处理程序”或“预编译器”)对程序中的预处理指令进行编译预处理。例如,对于#include<stdio.h>指令来说,就是将stdio.h头文件的内容读进来,取代#include<stdio.h>行。由预处理得到的信息与程序其他部分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可以用来进行正式编译的源程序,然后由编译系统对该源程序进行编译。
编译的作用首先是对源程序进行检查,判定它有无语法方面的错误,如有,则发出“出错信息”,告诉编程人员认真检查改正。修改程序后重新进行编译,如果还有错,再发出“出错信息”。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没有语法错误为止。这时,编译程序自动把源程序转换为二进制形式的目标程序(在Visual C++中后缀为.obj,如f.obj)。如果不特别指定,此目标程序一般也存放在用户当前目录下,此时源文件没有消失。
在用编译系统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自动包括了预编译和正式编译两个阶段,一气呵成。用户不必分别发出二次指令。
(3)进行连接处理。经过编译所得到的二进制目标文件(后缀为.obj)还不能供计算机直接执行。前面已说明:一个程序可能包含若干个源程序文件,而编译是以源程序文件为对象的,一次编译只能得到与一个源程序文件相对应的目标文件(也称目标模块),它只是整个程序的一部分。必须把所有的编译后得到的目标模块连接装配起来,再与函数库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生成一个可供计算机执行的目标程序,称为可执行程序(executive program),在Visual C++中其后缀为.exe,如f.exe。
即使一个程序只包含一个源程序文件,编译后得到的目标程序也不能直接运行,也要经过连接阶段,因为要与函数库进行连接,才能生成可执行程序。
以上连接的工作是由一个称为“连接编辑程序”(linkage editor)的软件来实现的。
(4)运行可执行程序,得到运行结果。
以上过程如图1.2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操作流程,虚线表示文件的输入输出。例如,编辑后得到一个源程序文件f.c,然后在进行编译时再将源程序文件f.c输入,经过编译源程序,找出问题,修改源程序,并重新编译,直到无错为止。有时编译过程未发现错误,能生成可执行程序,但是运行的结果不正确。一般情况下,这不是语法方面的错误,而可能是程序逻辑方面的错误,例如计算公式不正确、赋值不正确等,应当返回检查源程序,并改正错误。
为了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必须要有相应的编译系统。目前使用的很多C编译系统都是集成开发环境(IDE)的,把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等操作全部集中在一个界面上进行,功能丰富,使用方便,直观易用。
㈩ C语言库函数 文件包含实现过程 函数原型声明 库函数定义 库函数连接调用等一些列问题。。。。
基本函数库路径是默认的链接路径
你用extern声明和用include包含头文件都是一样的,都是为这个函数在做声明,编译的时候均认为该函数确实存在,链接的时候在链接路径中找到已经编译好的该函数符号,就将它链接到你的可执行文件中来了
你如果对gcc和makefile有点研究的话,就很容易接受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