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步
‘壹’ 简述数控编程的步骤。
1、分析零件图 首先要分析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批量、毛坯形状和热处理要求等,以便确定该零件是否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或适合在哪种数控机床上加工,同时要明确浇灌能够的内容和要求。 2、工艺处理 在分析零件图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如采用的工夹具、装夹定位方法等)、加工线路(如对刀点、进给路线)及切削用量(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背吃刀量等)等工艺参数。 3、数值计算 耕根据零件图的几何尺寸、确定的工艺路线及设定的坐标系,计算零件粗、精加工运动的轨迹,得到刀位数据。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如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零件)的轮廓加工,要计算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如果数控装置无刀具补偿功能,还要计算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坐标。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如由非圆曲线、曲面组成的零件),需要用直线段或圆弧段逼近,根据加工精度的要求计算出节点坐标值,这种数值计算要用计算机来完成。 4、编写加工程序单 根据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刀具号码、刀具补偿量、机床辅助动作及刀具运动轨迹,按照数控系统使用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的格式编写零件加工的程序单,并校核上述两个步骤的内容,纠正其中的错误。 5、制作控制介质 把编制好的程序单上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作为数控装置的输入信息。通过程序的手工输入或通信传输送入数控系统。 6、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编写的程序和制备好的控制介质,必须经过校验和试刀才能正式使用。效验的方法是直接将控制介质上的内容输入到数控系统中让机床空转,一检验机床的运动轨迹是否正确。在有CRT图形显示的数控机床上,用模拟刀具与工件切削过程的方法进行检验更为方便,但这些方法只能检验运动是否正确,不能检验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还需要进行零件的首件试切。当发现有加工误差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加以修正,直至达到零件图纸的要求
‘贰’ 数控编程的步骤是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工艺方案分析
î确定加工对象是否适合于数控加工(形状较复杂,精度一致要求高)
î毛坯的选择(对同一批量的毛坯余量和质量应有一定的要求)。
î工序的划分(尽可能采用一次装夹、集中工序的加工方法)。
二.工序详细设计
î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î工序划分(先大刀后小刀,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尽量“少换刀”)。
î刀具选择。
î切削参数。
î工艺文件编制工序卡(即程序单),走刀路线示意图。程序单包括:程序名称,刀具型号,加工部位与尺寸,装夹示意图
三.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î用UG设置编出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G,S,M)与程序格式。
î后处理程序,填写程序单。
‘叁’ 数控编程的步骤是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工艺方案分析
î确定加工对象是否适合于数控加工(形状较复杂,精度一致要求高)
î毛坯的选择(对同一批量的毛坯余量和质量应有一定的要求)。
î工序的划分(尽可能采用一次装夹、集中工序的加工方法)。
二.工序详细设计
î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î工序划分(先大刀后小刀,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尽量“少换刀”)。
î刀具选择。
î切削参数。
î工艺文件编制工序卡(即程序单),走刀路线示意图。程序单包括:程序名称,刀具型号,加工部位与尺寸,装夹示意图
三.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î用UG设置编出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G,S,M)与程序格式。
î后处理程序,填写程序单。
‘肆’ 简述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与步骤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零件加工顺序,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的尺寸数据,工艺参数以及辅助操作等加工信息。
编程步骤:分析零件图纸及工艺处理,数学处理,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制作介质,进行程序检验。
数控机床主要由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伺服系统、辅助控制装置、检测反馈装置和机床本体组成。
(4)数控编程步扩展阅读:
编程特点
(1) 可以采用绝对值编程(用X、Z表示)、增量值编程(用U、W表示)或者二者混合编程。
(2) 直径方向(X方向) 系统默认为直径编程,也可以采用半径编程,但必须更改系统设定。
(3) X向的脉冲当量应取Z向的一半。
(4)采用固定循环,简化编程。
(5) 编程时,常认为车刀刀尖是一个点,而实际上为圆弧,因此,当编制加工程序时,需要考虑对刀具进行半径补偿。
‘伍’ 简述数控编程的内容和步骤
1、打开模型文件,如下图所示,点击“加工”,选择相关配置,进入加工环境。
‘陆’ 数控编程的步骤,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
1、分析零件图 首先要分析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批量、毛坯形状和热处理要求等,以便确定该零件是否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
2、工艺处理 在分析零件图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
3、数值计算 耕根据零件图的几何尺寸、确定的工艺路线及设定的坐标系,计算零件粗、精加工运动的轨迹,得到刀位数据。
4、编写加工程序单 根据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刀具号码、刀具补偿量、机床辅助动作及刀具运动轨迹。
5、制作控制介质 把编制好的程序单上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作为数控装置的输入信息。
6、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编写的程序和制备好的控制介质,必须经过校验和试刀才能正式使用。
‘柒’ 数控机床编程步骤
数控机床编程步骤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又称数控编程,是指编程者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数控机床编程步骤,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以及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此步骤的内容包括:
1)确定该零件应安排在哪类或哪台机床上进行加工。
2)采用何种装夹具或何种装卡位方法。
3)确定采用何种刀具或采用多少把刀进行加工。
4)确定加工路线,即选择对刀点、程序起点(又称加工起点,加工起点常与对刀点重合)、走刀路线、程序终点(程序终点常与程序起点重合)。
5)确定切削深度和宽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切削参数。
6)确定加工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却液、是否需要换刀、何时换刀等。
2.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样几何尺寸,计算零件轮廓数据,或根据零件图样和走刀路线,计算刀具中心(或刀尖)运行轨迹数据。数值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编程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位置坐标数据。
3.编写加工程序单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即可根据已确定的加工方案(或计划)及数值计算获得的数据,按照数控系统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码格式编写加工程序等。编程者除应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系统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还应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才能编制出正确、实用的'加工程序。
4.制作控制介质,输入程序信息
程序单完成后,编程者或机床操作者可以通过CNC机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将程序信息键入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也可以根据CNC系统输入、输出装置的不同,先将程序单的程序制作成或转移至某种控制介质上。控制介质大多采用穿孔带,也可以是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利用穿孔带阅读机或磁带机、磁盘驱动器等输入(输出)装置,可将控制介质上的程序信息输入到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5.程序检验
编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于生产加工前,必须进行程序运行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做零件试加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检查修改再检查再修改……这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直到获得完全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序为止。
上述编程步骤中的各项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这样的编程方式称为“手式编程”。在各机械制造行业中,均有大量仅由直线、圆弧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形状并不复杂的零件需要加工。这些零件的数值计算较为简单,程序段数不多,程序检验也容易实现,因而可采用手工编程方式完成编程工作。由于手工编程不需要特别配置专门的编程设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运用,因此在国内外,手工编程仍然是一种运用十分普遍的编程方法。
6.自动编程
在航空、船舶、兵器、汽车、模具等制造业中,经常会有一些具有复杂形面的零件需要加工,有的零件形状虽不复杂,但加工程序很长。这些零件的数值计算、程序编写、程序校验相当复杂繁琐,工作量很大,采用手工编程是难以完成的。此时,应采用装有编程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或专用编程机珲完成这些零件的编程工作。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由计算机完成的过程,称为自动编程。
在进行自动编程时,程序员所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图样和工艺要求,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编写零件加工源程序,并将其输入编程机,编程机自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可以自动计算刀具中心运动轨迹、自动编辑零件加工程序并自动制作穿孔带等。由于编程机多带有显示器,可自动绘出零件图形和刀具运动轨迹,程序员可检查程序是否正确,必要时可及时修改。采用自动编程方式可极大地减少编程者的工作量,大大提高编程效率,而且可以解决用手工编程无法解决的复杂零件的编程难题。
;‘捌’ 数控编程有哪几个过程
数控编程的过程大致分为下面的步骤:
工艺分析
坐标点的计算
程序的编制(起点,走刀路线,结束)
粗车先,再精车
归档保存
具体过程方法,是你要看这个工件走法,你要怎样加工,就怎样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