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程序目标代码运行时的存储区
A. 问一个较为老的问题,C++程序运行时内存分为几个区域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程序运行时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程序结束时由编译器自动释放。
2、堆区(heap) — 在内存开辟另一块存储区域。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呵呵。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编译器编译时即分配内存。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B. 一个程序编译完成后在内存中是如何存储的
如上所说,内存被分成 程序代码区、堆区、栈区 还有个全局数据区
1.程序代码区:存放你的全部代码
2.堆区:存放用new 申请的变量(如 int a = new int(5))
3.栈区;存放int = 5;之类的变量(必须放在函数中)
4.全局数据区:存放全局或静态变量,即定义在函数外的,或加上static的变量
(如:static int a = 5;)
C. C或C++程序编译时内存分为哪5个存储区呢
我想很多人也是糊涂,以下文章写得很好,故全文转来,慢慢体会。 程序的内存分配(堆和栈区别) 一、预备知识 程序的内存分配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
D. c#程序运行时内存分为哪几个区
一、内存基本构成
可编程内存在基本上分为这样的几大部分:静态存储区、堆区和栈区。他们的功能不同,对他们使用方式也就不同。
静态存储区: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这块内存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它主要存放静态数据、全局数据和常量。
栈区: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存容量有限。
堆区:亦称动态内存分配。程序在运行的时候用malloc或new申请任意大小的内存,程序员自己负责在适当的时候用free或delete释放内存。动态内存的生存期可以由我们决定,如果我们不释放内存,程序将在最后才释放掉动态内存。 但是,良好的编程习惯是:如果某动态内存不再使用,需要将其释放掉,否则,我们认为发生了内存泄漏现象。
二、三者之间的区别
我们通过代码段来看看对这样的三部分内存需要怎样的操作和不同,以及应该注意怎样的地方。
例一:静态存储区与栈区
char* p = “Hello World1”;
char a[] = “Hello World2”;
p[2] = ‘A’;
a[2] = ‘A’;
char* p1 = “Hello World1;”
这个程序是有错误的,错误发生在p[2] = ‘A’这行代码处,为什么呢,是变量p和变量数组a都存在于栈区的(任何临时变量都是处于栈区的,包括在main()函数中定义的变量)。但是,数据“Hello World1”和数据“Hello World2”是存储于不同的区域的。
因为数据“Hello World2”存在于数组中,所以,此数据存储于栈区,对它修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指针变量p仅仅能够存储某个存储空间的地址,数据“Hello World1”为字符串常量,所以存储在静态存储区。虽然通过p[2]可以访问到静态存储区中的第三个数据单元,即字符‘l’所在的存储的单元。但是因为数据“Hello World1”为字符串常量,不可以改变,所以在程序运行时,会报告内存错误。并且,如果此时对p和p1输出的时候会发现p和p1里面保存的地址是完全相同的。换句话说,在数据区只保留一份相同的数据(见图1-1)。
例二:栈区与堆区
char* f1()
{
char* p = NULL;
char a;
p = &a;
return p;
}
char* f2()
{
char* p = NULL:
p =(char*) new char[4];
return p;
}
这两个函数都是将某个存储空间的地址返回,二者有何区别呢?f1()函数虽然返回的是一个存储空间,但是此空间为临时空间。也就是说,此空间只有短暂的生命周期,它的生命周期在函数f1()调用结束时,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价值,即:此空间被释放掉。所以,当调用f1()函数时,如果程序中有下面的语句:
char* p ;
p = f1();
*p = ‘a’;
此时,编译并不会报告错误,但是在程序运行时,会发生异常错误。因为,你对不应该操作的内存(即,已经释放掉的存储空间)进行了操作。但是,相比之下,f2()函数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new这个命令是在堆中申请存储空间,一旦申请成功,除非你将其delete或者程序终结,这块内存将一直存在。也可以这样理解,堆内存是共享单元,能够被多个函数共同访问。如果你需要有多个数据返回却苦无办法,堆内存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一定要避免下面的事情发生:
void f()
{
…
char * p;
p = (char*)new char[100];
…
}
这个程序做了一件很无意义并且会带来很大危害的事情。因为,虽然申请了堆内存,p保存了堆内存的首地址。但是,此变量是临时变量,当函数调用结束时p变量消失。也就是说,再也没有变量存储这块堆内存的首地址,我们将永远无法再使用那块堆内存了。但是,这块堆内存却一直标识被你所使用(因为没有到程序结束,你也没有将其delete,所以这块堆内存一直被标识拥有者是当前您的程序),进而其他进程或程序无法使用。我们将这种不道德的“流氓行为”(我们不用,却也不让别人使用)称为内存泄漏。这是我们C++程序员的大忌!!请大家一定要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总之,对于堆区、栈区和静态存储区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栈的生命周期很短暂。但是堆区和静态存储区的生命周期相当于与程序的生命同时存在(如果您不在程序运行中间将堆内存delete的话),我们将这种变量或数据成为全局变量或数据。但是,对于堆区的内存空间使用更加灵活,因为它允许你在不需要它的时候,随时将它释放掉,而静态存储区将一直存在于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我们此专题仅仅是简要的分析了内存基本构成以及使用它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内存的分析和讨论将一直贯穿于我们以后所有的专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把它作为第一讲的原因。
E. 编译时分配内存和运行时分配内存
编译其实只是一个扫描过程,进行词法语法检查,代码优化而已,编译程序越好,程序运行的时候越高效。
我想你说的“编译时分配内存”是指“编译时赋初值”,它只是形成一个文本,检查无错误,并没有分配内存空间。
当你运行时,系统才把程序导入内存。一个进程(即运行中的程序)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分区:
栈、堆、bss、data、code
代码(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放在code区,代码中生成的各种变量、常量按不同类型分别存放在其它四个区。系统依照代码顺序执行,然后依照代码方案改变或调用数据,这就是一个程序的运行过程。
F. C或C++程序编译时内存分为几个存储区
1、从操作系统原理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个存储区就是虚拟内存。
2、根据功能可以分为 ,栈区 、堆区、静态区, 栈区一般指的一个函数局部变量,在编译原理中这叫做一个栈帧。 堆区一般是为了用户自由分配的,一般C语言中用MALLOC函数分配,C++中用NEW运算符来分配,它是有操作系统的堆管理器来管理的,拿windows来说,在一个程序运行后,一般至少有两个默认的堆,一个是new堆,一个进程 自己的堆, 静态区,这个一般是全局变量或者static变量使用的区域,这个区域,如果你对PE结构熟悉,就会明白这实际上是pe 区段中的.data区段,当程序运行后变成进程,这个区段是直接内存文件映射过去的。
G. 当计算机执行某一程序时,其运行时程序段应存储在__ 内存吗为什么
一共六个不同的地方存储数据:
寄存器(在CPu里,内存地址访问) 堆栈 堆 静态存储 常量存储 非RAM存储
程序运行时,系统将为程序分配一块存储空间
目标程序区:用来存放目标代码
静态数据区:用来存放编译时就能确定存储空间的数据
运行栈区:用来存放运行时才能确定存储空间的数据
运行堆区:用来存放运行时用户动态中请存储空间的数据。
H. C程序的内存分为5个区域:(栈区), (堆区), (数据区), 代码区,文字常量区。
不是的,上述五个区域指的是C程序运行时所可能涉及的区域。
I. C++程序运行时的内存空间如何分区
C++程序的内纯格局通常分为4个区:
1.数据区(Data Area)
2.代码区(Code Area)
3.栈区(Stack Area)
4.堆区(即自由存储区)(Heap Area)
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存放在数据区,所有类成员函数和非成员函数代码存放在代码区,为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存放在栈区,余下的空间为堆区。
因为堆是有限的,它可能变得拥挤,如果堆中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以满足内存的需要时,那么此需要失败,并且返回一个空指针。因此,必须在使用NEW生成的指针之前进行检查,方法如下:
C++代码
HeapClass *pa1 , *pa2;
pa1 = new HeapClass(4); // 分配空间
pa2 = new HeapClass (); // 分配空间
if(!pa1 || !pa2){ // 检查空间
cout<<"out of Memory"<<endl;
return;
}
HeapClass *pa1 , *pa2;
pa1 = new HeapClass(4); // 分配空间
pa2 = new HeapClass (); // 分配空间
if(!pa1 || !pa2){ // 检查空间
cout<<"out of Memory"<<endl;
return;
}
一般来说,堆空间相对其他内存空间比较空闲,随要随拿,给程序运行带来了较大的自由度,但是管理堆区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频繁地分配(NEW)和释放(DELETE)不同大小的堆空间将会产生堆内碎块。使用堆空间往往由于:
.直到运行时才能知道需要多少对象空间;
.不知道对象的生存期到底有多长;
.直到运行时才知道一个对象需要多少内存空间;
J. C++程序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数据都是怎么存储的,主要存储在哪些空间里
有5大存储区域:
1:堆区 主要是用户自己申请的内存,如new 运算符申请的内存空间
2:栈区 先进后出的存储结构,局部变量,函数的调用,等
3:静态存储区 放局部,全局的静态变量,和全局的变量 生命周期是整个应用程序
4:寄存器 系统调用
5:程序代码区 你写的代码也需要放在内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