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着和编译
1. 医学论着的论着和论文的区别
论着类医学论文:医学论文许多类型和形式,但其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或原始医疗工作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告、现场调查等,都是一次性的文件,报告的基本临床防治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实践经验,他们构成了各种医学学术期刊的核心。作者掌握了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规范,其他医学论文可以举一反三。
(一)论着的基本要求医学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刊载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篇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论着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思想性: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遵守科学道德,防止政治性错误和泄密。
2.独创性:要求其内容较已发表的文献有新的发现或发明。基础研究要求选题新,方法先进,有新观点;临床研究要求收集的病例数更多,观察研究更深入,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创新,效果更佳,提出新见解等。以往许多文稿投至期刊后未被采纳,主要是因为作者仅重复了过去的文献或是教科书的内容,而缺乏新意或创见。
3.科学性:
(1)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2)采用的材料和选择的方法要有充分的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3)如实反映研究过程,准确提供观察数据,全面分析研究资料;(4)推理具有逻辑性,结论强调严谨性。
4.实用性:除少量纯理论研究性论文外,大多数医学论着应结合临床、预防工作的实际。医'学教育网|整理论着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读者越欢迎。
5.可读性:医学论着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练、通顺。要使用规范化的科技语体。使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和信息。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论着,编辑有权退稿。
(二)论着的整体结构多年来,医学论着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即:前言(intro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m)、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国外取其首字母,简称为IMRAD,我们称之为“四段式”。对于大多数医学论着来讲,“四段式”普遍而适用。
1.前言:或称导言。
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某些研究有必要交代研究开始的年月。使读者对本文的主旨和背景有概括的了解,以引出下文。
前言要求点明主题,抓住中心。可以少量引用以往的重要文献并加以分析,但不可长篇幅追溯历史,罗列文献。不要轻易使用“国内外首创”、“文献未见报道”、“前人未曾研究”等提法,防止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前言部分以≤250字为宜。
2.方法:
主要介绍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常用标题有“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资料和方法”等。
(1)治疗性研究要说明是否为前瞻性的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诊断性研究则应交代诊断试验的金标准,新试验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等。临床研究必须介绍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并应注明参与研究者是否知情同意。
(2)实验研究需说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直接引用他人的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注出方法的出处,不需展开描述。
(4)药品、试剂应使用化学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及生产时间。
(5)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其操作原理。
(6)应说明具体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及其选择依据。应注意临床研究方法必须以不损害患者的利益为准则,实验研究方法应对临床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
3.结果:
这是论着的核心部分。论着的学术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
(1)结果中不应简单罗列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必须将其归纳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或图、表进行表达。
(2)结果的叙述要求真实和准确。不论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肯定还是否定,临床应用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如实的反映。
(3)论着中的所有数据都要经过统计学处理。对均数和百分率应进行显着性检验,否则易于造成假象。应注意区别结构指标(比)与强度指标(率)的不同。当统计学的显着性检验显示P值<0.05或<0.01时,应分别写为“差异有显着意义”或“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
4.讨论:
此段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论。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文而异,大致包括:
(1) 阐述本文研究工作的原理和机制;
(2) 说明本文材料和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
(3) 比较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分析各自的优越性和不足;
(4) 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理论概括,提出新观点;
(5) 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
(6) 提出今后探索方向和展望等。当然以上问题不可能在每篇文章中面面俱到,要因文制宜,言之有物。讨
论要紧扣本文研究结果,突出新发现和新观点,避免重复前述内容和以往文献曾报道的内容,但也不能仅仅描述为与他人的报告“相一致”、“相符合”等。讨论一般不列图和表。
(三)论着的层次布局
1.文题:
要画龙点睛,高度概括全文主旨。中文文题一般<20个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内容一致。文题中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尽可能不设副标题。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文题中的外国人名用原文。
2.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名称:
(1)作者署名表示对论文内容负责,也是对作者着作权的尊重。署名者不可过多,必须是参加全部或主要工作者;对本文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辩者。
(2)作者排序按贡献大小,在投稿时确定,不允许随意增删或改动。
(3)作者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及邮政编码。尽可能注明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4)论文决定刊用后,应请全部作者在《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上逐一签名,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3.中、英文摘要:
(1)摘要位于正文前,有相对独立性和自鸣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四大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2)中、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列图、表,不引用参考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3)中文摘要如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给出其中、英文全称;英文摘要中使用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给出其英文全称。
(4)中文摘要在400个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细些,在600个实词左右;中、英文摘要的主要内容相一致。
4.关键词: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
(1)要求每篇论着选择3~8个关键词(主题词),置于摘要之后。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写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t
headings
MeSH)》中选取。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
(2)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
(3)必要时可使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作为关键词使用。
5.正文:
(1)注意层次清晰。论着的“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各节的标题居中,不加序号,用黑体。各节内层次序号依次使用:一、二、……(序号后用顿号);(一)(二)……(序号后不用标点);1.2……(序号后用圆点);(1)(2)……(序号后不用标点)。必要时,序号可跳档使用。除一、二、(一)(二)……的标题后不接排正文外,其余各层标题后均可接排正文。
(2)论着的篇幅一般为5000字左右。其中前言约占5%~7%,材料和方法、结果分别占25%~35%,讨论约占30%~40%.(3)表、图及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内容不应重复,而以文字为主。①表格:要求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具有自鸣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均采用三横线表,即以表顶线、表头线及表底线3条横线为基本构架的表。每个表均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头由主语纵标目和谓语纵标目组成。主语纵标目列在表的左上角,其下列出体现主语标志的横标目,横标目说明各横行数字或文字;谓语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各纵栏内的数字或文字含义。表格中的数据、量、单位、符号及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②插图:要求主题明确,起到说明和补充文字的作用,具有自鸣性,即只看图、图题及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纵横坐标轴线应垂直。纵横坐标标值线应标注在坐标轴线内侧。纵横标目的名称一般为量或测试项目及其单位符号,分别居中置于纵坐标轴线的外侧和横坐标轴线的下方。左、右纵坐标名称的书写均自下而上,顶左底右;横坐标名称的书写均自左至右。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显微镜下倍数。
(4)正确运用语法和修辞。要求语言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
(5)注重标准化。医学术语经国家科技术语审定委员会批准发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术语”和相关学科是标准。然而,通过学科的术语,可以使用“医学主题词表的最新版本(目)”、“M”、“中药宝库”的名词。术语“通用翻译”尚未给出。原文的文字或注释是在课文第一次出现时给出的。中西药物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本和通用名中医通过对中国药典药典委员会编写的名称和商品名称是不允许的。计量单位必须执行新颁布的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根据国务院,并须由单位符号表示。具体用法可参考中国医学会编辑出版的《医疗计量法定单位》书。在首次公开承认的中英文缩略语文本中,括号内应标注中英文缩略语和缩略语。
2. 唐盛昌的主要论着
主要论着有《多项式高中数学解题策略》和《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的中西比较》等,发表的各类论文近百篇,已出版的主编和编译专着40余本,累计字数超过500万。论文多次获得全国、上海市一、二等奖;还多次作为中国、上海的教育专家出访,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教育专家会议上报告;2001年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主要成员,在全国巡回报告,引起极大反响,并受到教育部长的充分肯定。
3. 专着、编着和着作三者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不同谢谢大家!
专着,是指着作者专门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创造性的着作。
编着,是指整理、增删、组合或编排他人着作而形成的新的作品。严格的来讲编着属于汇编作品。
着作,是指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区别:专着属于创造性的着作;编着属于汇编作品;着作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
拓展资料:
专着,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uān zhù,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着作的别称 。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着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着。
编着,一种着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
一种着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着。(出自经济日报出版社柳建明主编的《舆论学达辞典》727页)
编着、编都是着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着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编着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着,但独创性略低于编着)。
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着。一部着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着。
着作是汉语词汇,拼音zhu zuo,按照古代的要求,“着作”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前人没有阐发过或没有记载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才算是“着作”。因为它是针对某专一题材的,所以也叫做“专着”。
古人写作的体例,大致可分为“着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所谓“编述”,是在许多可以凭借的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制作的文章,这便是“编述”,有如现在的“改编”。
“着作”,古称“作”;“编述”,古代称“述”。孔子的“述而不作”的话,就严格区分了这两种体例。
“抄纂”是资料的汇编,古人叫“论(lún)”。“论”的本字应是“仑”,是排列、编纂成辑的意思。如集孔子言论的《论语》。
撰写要领
1、详细、准确地写明请示事由。不仅应在标题上写清,还要在在正文里写明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向上级请求。请示事项要专题专文,以便上级及时答复。
2、明确提出本单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供上级参考。意见要写得有理有据,必要时可引证有关的现行政策、规定条文。如本单位意见分岐,要分别陈述不同意见的内容,并加以分析比较,还可提出倾向性的意见,供上级权衡、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