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错误处理器编译原理

错误处理器编译原理

发布时间: 2022-12-31 12:54:45

① 急急急,编译原理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BiNode
{
char data;
BiNode *lchild, *rchild;
};
typedef BiNode *BiTree;

int CreateBiTree(BiTree &T, const char *s1, const char *s2, int len)
{
if (len<=0)
{
T = NULL;
return 1;
}
else
{
T = new BiNode;
T->data = *s1;
int i;
for ( i=0; i<len; i++) if (s2[i]==*s1) break;
CreateBiTree(T->lchild, s1+1, s2, i);
CreateBiTree(T->rchild, s1+i+1, s2+i+1, len-(i+1));
}
return 1;
}

int DestroyBiTree(BiTree &T)
{
if (T==NULL) return 1;
DestroyBiTree(T->lchild);
DestroyBiTree(T->rchild);
delete T;
T = NULL;
return 1;
}

int ATraverse(BiTree &T)
{
if (T==NULL) return 1;
ATraverse(T->lchild);
ATraverse(T->rchild);
cout<<T->data;
return 1;
}

main()
{
char a[2000],b[2000];
while(cin>>a>>b)
{
BiTree T;
int count=0;
int n;
for(n=0;a[n]!='\0';n++);
CreateBiTree(T,a,b,n);
ATraverse(T);
cout<<" ";

cout<<endl;
DestroyBiTree(T);

②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高等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最难及最挑战学习能力的课程之一。编译原理课程内容主要是原理性质,高度抽象[1]。

中文名
编译原理[1]
外文名
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1]
领域
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1]
快速
导航
编译器

编译原理课程

编译技术的发展

编译的基本流程

编译过程概述
基本概念
编译原理即是对高级程序语言进行翻译的一门科学技术,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程序由程序语言编写而成, 在早期计算机程序语言发展较为缓慢, 因为计算机存储的数据和执行的程序都是由0、1代码组合而成的, 那么在早期程序员编写计算机程序时必须十分了解计算机的底层指令代码通过将这些微程序指令组合排列从而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的程序, 这就对程序员的要求非常高了。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如何高效的开发计算机程序, 使编程的门槛降低。[2]
编译器
C语言编译器是一种现代化的设备, 其需要借助计算机编译程序, C语言编译器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计算机程序繁琐的设计流程, 还要考虑计算机用户的需求。计算机的种类在不断增加, 所以, 在对C语言编译器进行设计时, 一定要增加其适用性。C语言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其属于结构化语言, 而且在计算机系统维护中应用比较多, C语言具有高效率的优点, 在其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中应用比较多。[3]
C语言编译器前端设计
编译过程一般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 是将源代码转化为计算机通用语言的过程。编译器中包含入口点的地址、名称以及机器代码。编译器是计算机程序中应用比较多的工具, 在对编译器进行前端设计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 还要对词法、语法、语义进行分析。[3]
1 词法分析[3]
词法分析是编译器前端设计的基础阶段, 在这一阶段, 编译器会根据设定的语法规则, 对源程序进行标记, 在标记的过程中, 每一处记号都代表着一类单词, 在做记号的过程中, 主要有标识符、关键字、特殊符号等类型, 编译器中包含词法分析器、输入源程序、输出识别记号符, 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将字号转化为熟悉的单词。[3]
2 语法分析[3]
语法分析是指利用设定的语法规则, 对记号中的结构进行标识, 这包括句子、短语等方式, 在标识的过程中, 可以形成特殊的结构语法树。语法分析对编译器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在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标识的准确性。[3]
3 语义分析[3]
语义分析也需要借助语法规则, 在对语法单元的静态语义进行检查时, 要保证语法规则设定的准确性。在对词法或者语法进行转化时, 一定要保证语法结构设置的合法性。在对语法、词法进行检查时, 语法结构设定不合理, 则会出现编译错误的问题。前端设计对精确性要求比较好, 设计人员能够要做好校对工作, 这会影响到编译的准确性, 如果前端设计存在失误, 则会影响C语言编译的效果。[3]

③ C语言编译原理是什么

编译共分为四个阶段:预处理阶段、编译阶段、汇编阶段、链接阶段。

1、预处理阶段:

主要工作是将头文件插入到所写的代码中,生成扩展名为“.i”的文件替换原来的扩展名为“.c”的文件,但是原来的文件仍然保留,只是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文件发生了改变。(这里所说的替换并不是指原来的文件被删除)

2、汇编阶段:

插入汇编语言程序,将代码翻译成汇编语言。编译器首先要检查代码的规范性、是否有语法错误等,以确定代码的实际要做的工作,在检查无误后,编译器把代码翻译成汇编语言,同时将扩展名为“.i”的文件翻译成扩展名为“.s”的文件。

3、编译阶段:

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指令,并将指令打包封存成可重定位目标程序的格式,将扩展名为“.s”的文件翻译成扩展名为“.o”的二进制文件。

4、链接阶段:

在示例代码中,改代码文件调用了标准库中printf函数。而printf函数的实际存储位置是一个单独编译的目标文件(编译的结果也是扩展名为“.o”的文件),所以此时主函数调用的时候,需要将该文件(即printf函数所在的编译文件)与hello world文件整合到一起,此时链接器就可以大显神通了,将两个文件合并后生成一个可执行目标文件。

④ C 或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Java异常处理机制的详解和使用技巧

1. 异常机制
1.1
异常机制是指当程序出现错误后,程序如何处理。具体来说,异常机制提供了程序退出的安全通道。当出现错误后,程序执行的流程发生改变,程序的控制权转移到异常处理器。
1.2
传统的处理异常的办法是,函数返回一个特殊的结果来表示出现异常(通常这个特殊结果是大家约定俗称的),调用该函数的程序负责检查并分析函数返回的结果。这样做有如下的弊端:例如函数返回-1代表出现异常,但是如果函数确实要返回-1这个正确的值时就会出现混淆;可读性降低,将程序代码与处理异常的代码混爹在一起;由调用函数的程序来分析错误,这就要求客户程序员对库函数有很深的了解。
1.3 异常处理的流程
1.3.1 遇到错误,方法立即结束,并不返回一个值;同时,抛出一个异常对象
1.3.2 调用该方法的程序也不会继续执行下去,而是搜索一个可以处理该异常的异常处理器,并执行其中的代码
2 异常的分类
2.1 异常的分类
2.1.1
异常的继承结构:基类为Throwable,Error和Exception继承Throwable,RuntimeException和IOException等继承Exception,具体的RuntimeException继承RuntimeException。
2.1.2
Error和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成为未检查异常(unchecked),其它异常成为已检查异常(checked)。
2.2 每个类型的异常的特点
2.2.1 Error体系
Error类体系描述了Java运行系统中的内部错误以及资源耗尽的情形。应用程序不应该抛出这种类型的对象(一般是由虚拟机抛出)。如果出现这种错误,除了尽力使程序安全退出外,在其他方面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应该更关注Exception体系。
2.2.2 Exception体系
Exception体系包括RuntimeException体系和其他非RuntimeException的体系
2.2.2.1 Runtime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体系包括错误的类型转换、数组越界访问和试图访问空指针等等。处理RuntimeException的原则是:如果出现RuntimeException,那么一定是程序员的错误。例如,可以通过检查数组下标和数组边界来避免数组越界访问异常。
2.2.2.2 其他(IOException等等)
这类异常一般是外部错误,例如试图从文件尾后读取数据等,这并不是程序本身的错误,而是在应用环境中出现的外部错误。
2.3 与C++异常分类的不同
2.3.1
其实,Java中RuntimeException这个类名起的并不恰当,因为任何异常都是运行时出现的。(在编译时出现的错误并不是异常,换句话说,异常就是为了解决程序运行时出现的的错误)。
2.3.2
C++中logic_error与Java中的RuntimeException是等价的,而runtime_error与Java中非RuntimeException类型的异常是等价的。
3 异常的使用方法
3.1 声明方法抛出异常
3.1.1 语法:throws(略)
3.1.2 为什么要声明方法抛出异常?
方法是否抛出异常与方法返回值的类型一样重要。假设方法抛出异常确没有声明该方法将抛出异常,那么客户程序员可以调用这个方法而且不用编写处理异常的代码。那么,一旦出现异常,那么这个异常就没有合适的异常控制器来解决。
3.1.3 为什么抛出的异常一定是已检查异常?
RuntimeException与Error可以在任何代码中产生,它们不需要由程序员显示的抛出,一旦出现错误,那么相应的异常会被自动抛出。而已检查异常是由程序员抛出的,这分为两种情况:客户程序员调用会抛出异常的库函数(库函数的异常由库程序员抛出);客户程序员自己使用throw语句抛出异常。遇到Error,程序员一般是无能为力的;遇到RuntimeException,那么一定是程序存在逻辑错误,要对程序进行修改(相当于调试的一种方法);只有已检查异常才是程序员所关心的,程序应该且仅应该抛出或处理已检查异常。
3.1.4
注意:覆盖父类某方法的子类方法不能抛出比父类方法更多的异常,所以,有时设计父类的方法时会声明抛出异常,但实际的实现方法的代码却并不抛出异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子类方法覆盖父类方法时可以抛出异常。
3.2 如何抛出异常
3.2.1 语法:throw(略)
3.2.2 抛出什么异常?
对于一个异常对象,真正有用的信息时异常的对象类型,而异常对象本身毫无意义。比如一个异常对象的类型是ClassCastException,那么这个类名就是唯一有用的信息。所以,在选择抛出什么异常时,最关键的就是选择异常的类名能够明确说明异常情况的类。
3.2.3
异常对象通常有两种构造函数:一种是无参数的构造函数;另一种是带一个字符串的构造函数,这个字符串将作为这个异常对象除了类型名以外的额外说明。
3.2.4
创建自己的异常:当Java内置的异常都不能明确的说明异常情况的时候,需要创建自己的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唯一有用的就是类型名这个信息,所以不要在异常类的设计上花费精力。
3.3 捕获异常
如果一个异常没有被处理,那么,对于一个非图形界面的程序而言,该程序会被中止并输出异常信息;对于一个图形界面程序,也会输出异常的信息,但是程序并不中止,而是返回用Ы缑娲�硌�分小?BR> 3.3.1 语法:try、catch和finally(略)
控制器模块必须紧接在try块后面。若掷出一个异常,异常控制机制会搜寻参数与异常类型相符的第一个控制器随后它会进入那个catch
从句,并认为异常已得到控制。一旦catch 从句结束对控制器的搜索也会停止。
3.3.1.1 捕获多个异常(注意语法与捕获的顺序)(略)
3.3.1.2 finally的用法与异常处理流程(略)
3.3.2 异常处理做什么?
对于Java来说,由于有了垃圾收集,所以异常处理并不需要回收内存。但是依然有一些资源需要程序员来收集,比如文件、网络连接和图片等资源。
3.3.3 应该声明方法抛出异常还是在方法中捕获异常?
原则:捕捉并处理哪些知道如何处理的异常,而传递哪些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异常
3.3.4 再次抛出异常
3.3.4.1 为什么要再次抛出异常?
在本级中,只能处理一部分内容,有些处理需要在更高一级的环境中完成,所以应该再次抛出异常。这样可以使每级的异常处理器处理它能够处理的异常。
3.3.4.2 异常处理流程
对应与同一try块的catch块将被忽略,抛出的异常将进入更高的一级。
4 关于异常的其他问题
4.1 过度使用异常
首先,使用异常很方便,所以程序员一般不再愿意编写处理错误的代码,而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抛出一个异常。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完全已知的错误,应该编写处理这种错误的代码,增加程序的鲁棒性。另外,异常机制的效率很差。
4.2 将异常与普通错误区分开
对于普通的完全一致的错误,应该编写处理这种错误的代码,增加程序的鲁棒性。只有外部的不能确定和预知的运行时错误才需要使用异常。
4.3 异常对象中包含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异常对象唯一有用的信息就是类型信息。但使用异常带字符串的构造函数时,这个字符串还可以作为额外的信息。调用异常对象的getMessage()、toString()或者printStackTrace()方法可以分别得到异常对象的额外信息、类名和调用堆栈的信息。并且后一种包含的信息是前一种的超集。

⑤ 编译原理笔记7:语法分析(1)语法分析器的任务、语法错误的处理

语法分析器的两项主要任务,分别:

源程序中的错误可以分为词法/语法错误、语义错误两类。前者主要形式是命名不合法、关键字书写错误、语法结构有问题(比如缺分号、该配对的东西不配对)等;后者则可分为静态/动态两种,静态例如类型使用错误、参数使用错误等,动态语义错误则是无穷递归这类逻辑性的问题。

例如:

紧急恢复:x = a+b+d; // 丢弃掉 b 后的记号,直到遇到 +

短语级恢复: x = a+b; // 加入分号

在写程序时,要养成减少错误的好习惯:每次用变量、参数时,要在使用之前进行初始化,并在直接使用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出现值为空等问题,防止出现不可预知的错误

⑥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异常是指java程序运行时(非编译)所发生的非正常情况或错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很相似,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包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信息,可以用一个对象来表示,Java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处理异常,它把程序中发生的每个异常也都分别封装到一个对象来表示的,该对象中包含有异常的信息。
Java对异常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的异常分别用不同的Java类表示,所有异常的根类为java.lang.Throwable,Throwable下面又派生了两个子类:Error和Exception,Error 表示应用程序本身无法克服和恢复的一种严重问题,程序只有死的份了,例如,说内存溢出和线程死锁等系统问题。Exception表示程序还能够克服和恢复的问题,其中又分为系统异常和普通异常,系统异常是软件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也就是软件开发人员考虑不周所导致的问题,软件使用者无法克服和恢复这种问题,但在这种问题下还可以让软件系统继续运行或者让软件死掉,例如,数组脚本越界(),空指针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类转换异常(ClassCastException);普通异常是运行环境的变化或异常所导致的问题,是用户能够克服的问题,例如,网络断线,硬盘空间不够,发生这样的异常后,程序不应该死掉。
java为系统异常和普通异常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编译器强制普通异常必须try..catch处理或用throws声明继续抛给上层调用方法处理,所以普通异常也称为checked异常,而系统异常可以处理也可以不处理,所以,编译器不强制用try..catch处理或用throws声明,所以系统异常也称为unchecked异常。

提示答题者:就按照三个级别去思考:虚拟机必须宕机的错误,程序可以死掉也可以不死掉的错误,程序不应该死掉的错误;

⑦ 编译器的工作原理

编译 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级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级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然而,也存在从低级语言到高级语言的编译器,这类编译器中用来从由高级语言生成的低级语言代码重新生成高级语言代码的又被叫做反编译器。也有从一种高级语言生成另一种高级语言的编译器,或者生成一种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的中间代码的编译器(又叫级联)。
典型的编译器输出是由包含入口点的名字和地址, 以及外部调用(到不在这个目标文件中的函数调用)的机器代码所组成的目标文件。一组目标文件,不必是同一编译器产生,但使用的编译器必需采用同样的输出格式,可以链接在一起并生成可以由用户直接执行的EXE,
所以我们电脑上的文件都是经过编译后的文件。

⑧ 编译原理的终结符和非终结符如何理解

一、非终结符:

1、非终结符可以再分成更细的东西。

2、不是终结符的都是非终结符。非终结符可理解为一个可拆分元素,而终结符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元素。终结符号就是语言中用到的基本元素,名词、动词、形容词、助词等等基本语言单位。

二、终结符:

1、终结符直接就代表一个意思,比如关键字if就不能再分成i和f了。

2、通俗的说就是不能单独出现在推导式左边的符号,也就是说终结符不能再进行推导。非终结符则是"语法"中用到的元素,除非谈论"语法",一般交谈语言中并不会用到非终结符。比如:主语、短语、词组、句子。

(8)错误处理器编译原理扩展阅读:

终结符和非终结符在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领域是用来指定推导规则的元素。在某个形式语法之中,终结符和非终结符是两个不交的集合。

从形式语言中定义看,终结符(T)就是不可再分的字符或串。而非终结符(N)是一个递归形式的定义:由终结符和至少一个非终结符号组成的串。

如果编译过程中发现源程序有错误,编译程序应报告错误的性质和错误的发生的地点,并且将错误所造成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得源程序的其余部分能继续被编译下去,有些编译程序还能自动纠正错误,这些工作由错误处理程序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上编译器只做语法检查和最简单的语义检查,而不检查程序的逻辑。

网络-终结符

网络-编译

⑨ 编译原理学了有什么用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过编译原理,应该可以知道对于很多代码的优化,编译器其实可以做好,不需要自己写代码的时候杞人忧天。在通用、局部的优化上,甚至编译器往往做得比程序员好。

大概率会意识到编译原理背后的故事,也许会沉迷在某个方向,也许还会乐于看一些奇妙的parser构建方式。

大概还可能会去学习类型系统,发现形式化的故事似乎在很多方面都有对应的版本,而后,他们也许会尝试走向研究,去挑战目前都没有好好解决的代码优化问题,也许会走向应用,用起LLVM,在上面加个target,支持一些新硬件,做个新语言的前端等。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高等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最难及最挑战学习能力的课程之一。编译原理课程内容主要是原理性质,高度抽象。

编译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的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的生成。这是每个编译器都必须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从源头输入高级语言源程序输出目标语言代码。

1、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器是通过词法分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从左到右的扫描, 逐个字符地读, 识别出每个单词符号, 识别出的符号一般以二元式形式输出, 即包含符号种类的编码和该符号的值。

词法分析器一般以函数的形式存在, 供语法分析器调用。当然也可以一个独立的词法分析器程序存在。完成词法分析任务的程序称为词法分析程序或词法分析器或扫描器。

2、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将识别出的单词符号序列组合成各类语法短语, 如“语句”, “表达式”等.语法分析程序的主要步骤是判断源程序语句是否符合定义的语法规则, 在语法结构上是否正确。

而一个语法规则又称为文法, 乔姆斯基将文法根据施加不同的限制分为0型、1型、2型、3型文法, 0型文法又称短语文法, 1型称为上下文有关文法, 2型称为上下文无关文法, 3型文法称为正规文法, 限制条件依次递增。

3、语义分析

词法分析注重的是每个单词是否合法, 以及这个单词属于语言中的哪些部分。语法分析的上下文无关文法注重的是输入语句是否可以依据文法匹配产生式。

那么, 语义分析就是要了解各个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否合法。实际应用中就是对结构上正确的源程序进行上下文有关性质的审查, 进行类型审查等。

4、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

在进行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阶段的工作之后, 有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 这种内部表示形式叫做中间语言或中间表示或中间代码。

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结构简单、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 这种记号系统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 容易将它翻译成目标代码。另外, 还可以在中间代码一级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优化。

5、目标代码的生成

根据优化后的中间代码, 可生成有效的目标代码。而通常编译器将其翻译为汇编代码, 此时还需要将汇编代码经汇编器汇编为目标机器的机器语言。

6、出错处理

编译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现源码中的错误, 尤其是语法分析阶段可能会发现大量的错误, 因此编译器需要做出错处理, 报告错误类型及错误位置等信息。

热点内容
手机java模拟器 发布:2025-09-18 07:13:29 浏览:413
linux线程的栈大小 发布:2025-09-18 07:09:42 浏览:630
废旧电脑做linux服务器 发布:2025-09-18 07:06:50 浏览:261
终端配置怎么写 发布:2025-09-18 06:44:42 浏览:800
ftp手机登陆 发布:2025-09-18 06:43:04 浏览:763
emc存储800电话 发布:2025-09-18 06:32:49 浏览:960
c语言编程与设计 发布:2025-09-18 06:09:15 浏览:723
2016年预算法 发布:2025-09-18 06:07:05 浏览:624
什么是广告脚本设计 发布:2025-09-18 05:52:09 浏览:658
移动版我的世界服务器 发布:2025-09-18 05:38:49 浏览: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