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安卓代码可以条件编译么

安卓代码可以条件编译么

发布时间: 2023-01-03 12:37:35

‘壹’ 新人求教,编译一个最简单的Android程序,提示下面的错误咋解决

在初学C语言时,可能会遇到有些问题理解不透,或者表达方式与以往数学学习中不同(如运算符等),这就要求不气馁,不明白的地方多问多想,鼓足勇气进行学习,待学完后面的章节知识,前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一方面我感觉是我们同学最欠缺,大多学不好的就是因为一开始遇到困难就放弃,曾经和好多同学谈他的问题,回答是听不懂、不想听、放弃这样三个过程,我反问,这节课你听过课吗?回答又是没有,根本就没听过课,怎么说自己听不懂呢?相应的根本就没学习,又谈何学的好? 学习C语言始终要记住“曙光在前头”和“千金难买回头看”,“千金难买回头看”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就是说,学习后面的知识,不要忘了回头弄清遗留下的问题和加深理解前面的知识,这是我们学生最不易做到的,然而却又是最重要的。学习C语言就是要经过几个反复,才能前后贯穿,积累应该掌握的C知识。 那么,我们如何学好《C程序设计》呢? 一.学好C语言的运算符和运算顺序 这是学好《C程序设计》的基础,C语言的运算非常灵活,功能十分丰富,运算种类远多于其它程序设计语言。在表达式方面较其它程序语言更为简洁,如自加、自减、逗号运算和三目运算使表达式更为简单,但初学者往往会觉的这种表达式难读,关键原因就是对运算符和运算顺序理解不透不全。当多种不同运算组成一个运算表达式,即一个运算式中出现多种运算符时,运算的优先顺序和结合规则显得十分重要。在学习中,只要我们对此合理进行分类,找出它们与我们在数学中所学到运算之间的不同点之后,记住这些运算也就不困难了,有些运算符在理解后更会牢记心中,将来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有些可暂时放弃不记,等用到时再记不迟。 先要明确运算符按优先级不同分类,《C程序设计》运算符可分为15种优先级,从高到低,优先级为1 ~ 15,除第2、3级和第14级为从右至左结合外,其它都是从左至右结合,它决定同级运算符的运算顺序. 二.学好C语言的四种程序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是最简单的,只要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写出相应的语句就行,它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 例如;a = 3,b = 5,现交换a,b的值,这个问题就好像交换两个杯子水,这当然要用到第三个杯子,假如第三个杯子是c,那么正确的程序为: c = a; a = b; b = c; 执行结果是a = 5,b = c = 3如果改变其顺序,写成:a = b; c = a; b = c; 则执行结果就变成a = b = c = 5,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初学者最容易犯这种错误。 顺序结构可以独立使用构成一个简单的完整程序,常见的输入、计算,输出三步曲的程序就是顺序结构,例如计算圆的面积,其程序的语句顺序就是输入圆的半径r,计算s = 3.14159*r*r,输出圆的面积s。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顺序结构都是作为程序的一部分,与其它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程序,例如分支结构中的复合语句、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等。 (2) 分支结构 顺序结构的程序虽然能解决计算、输出等问题,但不能做判断再选择。对于要先做判断再选择的问题就要使用分支结构。分支结构的执行是依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路径,而不是严格按照语句出现的物理顺序。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和分析程序流程,根据不同的程序流程选择适当的分支语句。分支结构适合于带有逻辑或关系比较等条件判断的计算,设计这类程序时往往都要先绘制其程序流程图,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写出源程序,这样做把程序设计分析与语言分开,使得问题简单化,易于理解。程序流程图是根据解题分析所绘制的程序执行流程图。 学习分支结构不要被分支嵌套所迷惑,只要正确绘制出流程图,弄清各分支所要执行的功能,嵌套结构也就不难了。嵌套只不过是分支中又包括分支语句而已,不是新知识,只要对双分支的理解清楚,分支嵌套是不难的。下面我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支结构。 ①if(条件) { 分支体 } 这种分支结构中的分支体可以是一条语句,此时“{ }”可以省略,也可以是多条语句即复合语句。它有两条分支路径可选,一是当条件为真,执行分支体,否则跳过分支体,这时分支体就不会执行。如:要计算x的绝对值,根据绝对值定义,我们知道,当x>=0时,其绝对值不变,而x<0时其绝对值是为x的反号,因此程序段为:if(x<0) x=-x; ②if(条件) {分支1} else {分支2} 这是典型的分支结构,如果条件成立,执行分支1,否则执行分支2,分支1和分支2都可以是1条或若干条语句构成。如:求ax^2+bx+c=0的根 分析:因为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实根,否则(b^2-4ac<0)有两个共轭复根。其程序段如下: d=b*b-4*a*c; if(d>=0) {x1=(-b+sqrt(d))/2a; x1=(-b-sqrt(d))/2a; printf(“x1=%8.4f,x2=%8.4f\n”,x1,x2); } else {r=-b/(2*a); i =sqrt(-d)/(2*a); printf(“x1=%8.4f+%8.4fi\n”r, i); printf(“x2=%8.4f-%8.4fi\n”r,i) } ③嵌套分支语句:其语句格式为: if(条件1) {分支1}; else if(条件2) {分支2} else if(条件3) {分支3} …… else if(条件n) {分支n} else {分支n+1} 嵌套分支语句虽可解决多个入口和出口的问题,但超过3重嵌套后,语句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对于程序的阅读和理解都极为不便,建议嵌套在3重以内,超过3重可以用下面的语句。 ④switch开关语句:该语句也是多分支选择语句,到底执行哪一块,取决于开关设置,也就是表达式的值与常量表达式相匹配的那一路,它不同if…else 语句,它的所有分支都是并列的,程序执行时,由第一分支开始查找,如果相匹配,执行其后的块,接着执行第2分支,第3分支……的块,直到遇到break语句;如果不匹配,查找下一个分支是否匹配。这个语句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开关条件的合理设置以及break语句的合理应用。 (3)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可以减少源程序重复书写的工作量,用来描述重复执行某段算法的问题,这是程序设计中最能发挥计算机特长的程序结构,C语言中提供四种循环,即goto循环、while循环、do –while循环和for循环。四种循环可以用来处理同一问题,一般情况下它们可以互相代替换,但一般不提倡用goto循环,因为强制改变程序的顺序经常会给程序的运行带来不可预料的错误,在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while、do…while、for三种循环。常用的三种循环结构学习的重点在于弄清它们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在不同场合下使用,这就要清楚三种循环的格式和执行顺序,将每种循环的流程图理解透彻后就会明白如何替换使用,如把while循环的例题,用for语句重新编写一个程序,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特别要注意在循环体内应包含趋于结束的语句(即循环变量值的改变),否则就可能成了一个死循环,这是初学者的一个常见错误。 在学完这三个循环后,应明确它们的异同点:用while和do…while循环时,循环变量的初始化的操作应在循环体之前,而for循环一般在语句1中进行的;while 循环和for循环都是先判断表达式,后执行循环体,而do…while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后判断表达式,也就是说do…while的循环体最少被执行一次,而while 循环和for就可能一次都不执行。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循环都可以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用continue语句结束本次循环,而goto语句与if构成的循环,是不能用break和 continue语句进行控制的。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并不彼此孤立的,在循环中可以有分支、顺序结构,分支中也可以有循环、顺序结构,其实不管哪种结构,我们均可广义的把它们看成一个语句。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常将这三种结构相互结合以实现各种算法,设计出相应程序,但是要编程的问题较大,编写出的程序就往往很长、结构重复多,造成可读性差,难以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C程序设计成模块化结构。 (4)模块化程序结构 C语言的模块化程序结构用函数来实现,即将复杂的C程序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编写成一个C函数,然后通过主函数调用函数及函数调用函数来实现一大型问题的C程序编写,因此常说:C程序=主函数+子函数。 因此,对函数的定义、调用、值的返回等中要尤其注重理解和应用,并通过上机调试加以巩固。 三.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 编程其实一大部分工作就是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以相应的编程语言写出代码。这就要求掌握算法,根据我们的《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中,只要求我们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在掌握这些基本算法后,要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就容易了。如两个数的交换、三个数的比较、选择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这就要求我们要清楚这些算法的内在含义 结语:当我们把握好上述几方面后,只要同学们能克服畏难、厌学、上课能专心听讲,做好练习与上机调试,其实C语言并不难学

‘贰’ 怎么样将自己开发的Android应用程序编译到系统Image中

1. 搭建编译环境
编译环境: Ubuntu 10.10
Android版本:Android 2.2

编译过程中可能需要在Ubuntu上安装必要的一些软件,我安装过的包含如下软件,不同的系统可能会有差别:
jdk6(Android官方建议装jdk5,但是我在编译时会遇到java override问题,改用6没有任何问题), bison, lib64z1-dev, libasound2-dev, flex, gperf, libncurses5-dev

2. 应用程序存放目录
SimpleJNI是采用Android NDK和Java编写的程序,包含apk和so库文件,它的源代码在source tree的development/samples/目录下。
实际上package在编译时所放的目录并没有明确限定,编译后apk和so存放的位置是根据目录下Android.mk所指定的编译类型所决定的,例如:
SimpleJNI根目录下的Android.mk中有一行include $(BUILD_PACKAGE),表示将该目录下的模块编译成package,即apk文件,默认存放的位置为/system/app。
SimpleJNI/jni目录下的Android.mk中有一行为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表示将该目录下的native.cpp编译为共享库文件,即so文件,默认存放的位置为/system/lib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将自己编写的程序编译至image中,只需要将Eclipse下完成的整个工程到source tree下的某个目录即可,我一般习惯放到packages/apps下。

3. 添加Android.mk
完成了上一步,可以知道,Android.mk在编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实就是Android编译环境中的make file。为了完成我们的工作,需要在源代码中添加Android.mk。添加自己的Android.mk可以仿照SimpleJNI中的Android.mk,稍微修改即可。我们首先看看SimpleJNI目录下的两个Android.mk的内容:
根目录下的Android.mk

TOP_LOCAL_PATH:= $(call my-dir)

# Build activity

LOCAL_PATH:= $(TOP_LOCAL_PATH)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_TAGS := samples

LOCAL_SRC_FILES := $(call all-subdir-java-files)

LOCAL_PACKAGE_NAME := SimpleJNI

LOCAL_JNI_SHARED_LIBRARIES := libsimplejni

LOCAL_PROGUARD_ENABLED := disabled

include $(BUILD_PACKAGE)

# ============================================================

# Also build all of the sub-targets under this one: the shared library.
include $(call all-makefiles-under,$(LOCAL_PATH))

根目录下的Android.mk决定了整个工程编译的配置,其中,

LOCAL_PATH 定义了当前的目录

LOCAL_MUDULE_TAGS 定义了当前模块的类型,编译器在编译时会根据类型的不同有些差别,有些tags的mole甚至不会被编译至系统中。LOCAL_MUDULE_TAGS主要有如下几种:user debug eng tests optional samples shell_ash shell_mksh。optional表示在所有版本的编译条件下都被编译至image中,剩下的表示在该版本中才会被编译只image中,如user表示在user版本下才会被编译至image中。
对于包含LOCAL_PACKAGE_NAME的mk文件,该项默认为optinal,具体可以参看build/core/package.mk。SimpleJNI中定义为samples的具体作用我也不太清楚,为了保险起见,我自己的apk一般定义为optional。

LOCAL_SRC_FILES 定义了编译apk所需要的java代码的目录

LOCAL_PACKAGE_NAME 这里需要改成自己的package的名字

LOCAL_JNI_SHARED_LIBRARIES 定义了要包含的so库文件的名字,如果你的程序没有采用JNI,这行不需要。

LOCAL_PROGUARD_ENABLED 定义了Java开发中的ProGuard压缩方法,主要用来分析压缩程序的,在我自己的应用中我没有加这行。

include $(BUILD_PACKAGE) 这行是build的关键,表示当前java代码build成apk

include $(call all-makefiles-under,$(LOCAL_PATH)) 表示需要build该目录下的子目录的文件,这样编译系统就会在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寻找Android.mk来编译so等其它程序。

根据上述所写,创建我自己的Android.mk如下:

TOP_LOCAL_PATH:= $(call my-dir)

# Build activity

LOCAL_PATH:= $(TOP_LOCAL_PATH)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_TAGS := optional

LOCAL_SRC_FILES := $(call all-subdir-java-files)

LOCAL_PACKAGE_NAME := TestJniApp

LOCAL_JNI_SHARED_LIBRARIES := libtestjniapp

include $(BUILD_PACKAGE)

# ============================================================

# Also build all of the sub-targets under this one: the shared library.
include $(call all-makefiles-under,$(LOCAL_PATH))
看起来很简单吧,基本不需要改动即可。

Jni目录下的Android.mk

由于我们的TestJniApp是用JNI完成的,包含C源代码,因此也需要一个jni目录下的Android.mk。同样首先看看SimpleJNI中jni目录下的Android.mk的内容:

LOCAL_PATH:=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_TAGS := samples

# This is the target being built.
LOCAL_MODULE:= libsimplejni

# All of the source files that we will compile.
LOCAL_SRC_FILES:= /
native.cpp

# All of the shared libraries we link against.
LOCAL_SHARED_LIBRARIES := /
libutils

# No static libraries.
LOCAL_STATIC_LIBRARIES :=

# Also need the JNI headers.
LOCAL_C_INCLUDES += /
$(JNI_H_INCLUDE)

# No special compiler flags.
LOCAL_CFLAGS +=

# Don't prelink this library. For more efficient code, you may want
# to add this library to the prelink map and set this to true. However,
# it's difficult to do this for applications that are not supplied as
# part of a system image.

LOCAL_PRELINK_MODULE := false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LOCAL_MODULE 当前模块的名字,即编译后的so文件的名字

LOCAL_SRC_FILES 所要编译的文件

LOCAL_SHARED_LIBRARIES, LOCAL_STATIC_LIBRARIES 该模块要链接的动态库和静态库。

LOCAL_C_INCLUDES 要包含的头文件

LOCAL_CFLAGS C语言编译选项

LOCAL_PRELINK_MODULE 定义是否使用prelink工具,它用事先链接代替运行时链接的方法来加速共享库的加载,不仅可以加快起动速度,还可以减少部分内存开销。

经过修改后,我自己的TestJniApp中jni目录下的Android.mk如下: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libtestjniapp
LOCAL_SRC_FILES := com_test_app_Jni.c
LOCAL_C_INCLUDES += $(JNI_H_INCLUDE)

LOCAL_PRELINK_MODULE := false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要将so文件编译入image,必须要修改LOCAL_MODULE_TAGS,将原有的值samples修改为user,或者可以直接删掉 。删掉是因为对于包含LOCAL_MODULE的mk文件,如果没有指定LOCAL_MODULE_TAGS,该项默认为user,而只有定义为user的情况下,才会将so文件编译入image,具体定义可以参看build/core/base_rule.mk。

4. 修改/bulid/target/proct/generic.mk 把工程编译到系统中
至此,还有最后一部工作。为了将工程编译进入image,还需要在/bulid/target/proct/generic.mk文件中将package name添加进去

PRODUCT_PACKAGES := /
AccountAndSyncSettings /
CarHome /
DeskClock /
……
SyncProvider /
TestJniApp

完成上面这些步骤后,在source tree根目录下编译image就可以了。

‘叁’ C语言中条件编译的作用

条件编译属于三种宏定义中的一种,条件指示符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止头文件的重复包含和编译,例如:一个c文件包含同一个h文件多次,如果不加#ifndef宏定义,会出现变量重复定义的错误


条件编译常用的有四个预处理命令:#if、#else、#elif、#endif。

#if指令的形式为:

#if常量表达式
代码块
#endif

#if后面的常量表达式为值,则编译它与#endif之间的代码,否则跳过这些代码。指令#endif标识一个#if块的结束。


#else被使用来标志#if的末尾和#else块的开始。这是必须的,因为任何#if仅有一个#endif与之关联。


#elif意指"else if",它形成一个if else if嵌套语句用于多种编译选择。#elif后面跟一个常量表达式,如果表达式是真,则编译其后的代码块,不对其他#elif表达式进行检测,否则顺序测试下一块。常见的形式如下:

形式1:

#ifdef标识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当标识符已经由#define定义过了,则编译程序段1,否则编译程序段2,也可以使用简单形式

#ifdef标识符
/*程序段1*/
#endif

形式2:

#ifndef标识符
#define标识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当标识符没有由#define定义过,则编译程序段1,否则编译程序段2 ,也可以使用简单形式

#ifndef标识符
#define标识符
/*程序段1*/
#endif

形式3:

#if表达式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 当“表达式”值为真时编译程序段1。否则则编译程序段2,也可以使用简单形式

#if表达式
/*程序段1*/
#endif

形式4:

#if表达式1
/*程序段1*/
#elif表达式2
/*程序段2*/
............
#elif表达式n
/*程序段n*/
#endif

它的作用是当“表达式1”值为1时编译程序段1,表达式2的值为真是编译程序段2,否则依次顺序判断到表达式n。


最后,条件编译的条件是一个常量表达式,支持逻辑与&&和或||运算。以上四种形式的条件编译预处理结构都可以嵌套使用,

标识符: 在理论上来说可以是自由命名的,但每个头文件的这个标识符都应该是唯一的。标识的命名规则一般是头文件名全大写,前后加下划线,并把文件名中的“.”也变成下划线,如:stdio.h。

#ifndef_STDIO_H_
#define_STDIO_H_
/*程序段*/
#endif

‘肆’ 怎样使用动态库中的条件编译

publicstaticvoidabc(){#region要执行的代码stringstrCode=@"usingSystem;usingSystem.Text;using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System.Linq;namespaceaaa{publicclassbbb{publicstaticstringccc(stringname){return""abc"";}}}";#endregion#region编译参数=newCompilerParameters();objCompilerParams.GenerateExecutable=false;//编译成exe还是dllobjCompilerParams.GenerateInMemory=false;//是否写入内存,不写入内存就写入磁盘objCompilerParams.OutputAssembly="E:\abc.dll";//输出路径objCompilerParams.IncludeDebugInformation=false;//是否产生pdb调试文件默认是falseobjCompilerParams.ReferencedAssemblies.Add("System.dll");objCompilerParams.ReferencedAssemblies.Add("System.Core.dll");//编译器选项:编译成(存储在内存中)的DLL/*objCompilerParams.CompilerOptions="/target:library/optimize";//编译时在内存输出objCompilerParams.GenerateInMemory=true;//不生成调试信息objCompilerParams.IncludeDebugInformation=false;*/#endregion#region编译//创建编译类CSharpCodeProviderobjCompiler=newCSharpCodeProvider();//进行编译=objCompiler.CompileAssemblyFromSource(objCompilerParams,strCode);#endregion#region取得编译成程序集,准备执行程序集里的类中的方法//获取编译结果:程序集AssemblyobjAssembly=objCompileResults.CompiledAssembly;//获取编译成的程序集的信息/*objectobjMainClassInstance=objAssembly.CreateInstance("Program");TypeobjMainClassType=objMainClassInstance.GetType();*/#endregion#region调用程序集中的类,执行类中的方法,得到结果/*objMainClassType.GetMethod("Main").Invoke(objMainClassInstance,null);objMainClassType.GetMethod("PrintWorld").Invoke(objMainClassInstance,null);*/#endregion

‘伍’ android studio调试代码有没有运行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编程语言,在程序开发中我们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bug,遇到bug相信大家最常用的调试手段应该就是日志和debug了吧。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代码调试手段,本文是小编在一个android网站上面看到的,有关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中代码调试相关技能技巧,在此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上图的三个断点有什么不同么?你有关注过Android Studio旁边断点的区别吗?不了解也没关系,下面就是一位Android大神和大家分享的Android Studio debug的相关知识,新技能get走起~~

调试基础

一般来说有两种办法调试一个debuggable的apk;其一是下好断点,然后用debug模式编译安装这个app;其二是 attach process ,在Android Studio里面就是这么一个对话框:

第二种方法比较常用,我们可以在启动apk之后,直接下断点,然后attach process到制定进程,条件触发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调试模式。

其他的一些单步执行, stepinto , step out , force step into 等就不提了;基本的跟踪手段。而下断点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代码编辑器的左侧,行号右边鼠标点击一下即可。

Evaluate Expression

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可以在断点处直接进入一个求值环境,在这里你可以执行任何你感兴趣的表达式;如下图:

比如在断点处有一个对象
object,如果你要查看它的某个属性很简单,在Debug窗口就能看到,但是如果你想要执行它的某个方法看看结果是什么呢?借助这个可以实现。当然它
的功能远不止这么多,相当于直接进入了一个 REPL 环境,非常实用。忘了说了,快捷键 Alt + F8 :P

条件断点

假设你的断点在一个列表的循环里面,可是你只对这个列表的某一个元素感兴趣,只想在遇
到这个元素的时候才断下来;你是一直人肉 F9
直到满足条件吗?条件断点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顾名思义,在特定条件下的断点。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在你的断点上鼠标有件会出现一个小窗口,写上条件即
可。

日志断点

很多时候我们调试更多的是打印日志定位异常代码,缩小范围之后再使用断点解决问题;所以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代码里面添加日志信息,输出函数参数,返回信息,输出我们感兴趣的变量信息等。

但是这么做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添加了日志代码需要重新编译;在没有 Instant Run 之前的黑暗时代这么做是非常痛苦的,每次编译少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这样无意义的等待简直就是折磨;其实,除了热部署工具,我们还可以使用日志断点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想要输出信息的地方下一个断点;然后右键这个断点,在出现的设置框里面把这个
断点的 suspend 属性设置为 False ,这样虽然叫做“断点”,但是并不会真正断下来;然后,我们在 log message
里面填上我们想要输出的日志信息。如下图(注意标红位置):

这样,每次代码执行到这个断点的位置,并不会使我们的程序停下来,而是输出我们告诉它的日志信息,然后继续执行;非常方便。

方法断点

传统的调试方式是以行为单位的,所谓单步调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关心的是某个函数的参
数,返回值;使用方法断点,我们可以在函数级别进行调试;如果经常跳进跳出函数或者只对某个函数的参数感兴趣,这种类型的断点非常实用。具体使用方法有两
种方式;最简单的是在你感兴趣的方法头那一行打上断点,这时候你会发现断点图标有点不一样,这就是方法断点了,如下图:

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 断点设置窗口。

异常断点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只对某些特定的异常感兴趣,或者我们只对异常感兴趣;我们希望只要程序发生异常程序就能断下来;这好像保存现场一样,只要发生命案了(异常),第一时间保存现场,这样什么指纹之类的线索就会清晰很多,坏蛋就算想逃也是插翅难飞啊。

Android Studio给了我们这个能力!那就是 异常断点 !可以在特定异常发生的时候,直接让整个程序断下来;如果你对所有异常感兴趣,直接 Throwable 即可。

具体做法是,进入 Run ->View BreakPoints 或者使用快捷键打开断点设置窗口;如下图:

点击左上角的:heavy_plus_sign: ,会出现一个选择框;选择 Exception Breakpoint ;然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你感兴趣的异常:

Field WatchPoint

在上面我们添加异常断点的时候,点击加号的时候,有四个选项;第一个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第二种方法断点的添加方式,第三个是异常断点,那么第二个 Field WatchPoint 是干什么的呢?

有没有这样一种场景:你发现某个值莫名其妙滴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谁给修改了,罪魁祸首是
谁?Java虽然是值传递,但是引用也可以是值;对象全部存放在堆上面,而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因此在非常复杂的场景下,你根本不知道这些共享变量被谁
修改了,这样非常危险;在多线程环境下,不变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我们看到高并发的语言诸如 Erlang , Scala
对于这种不变性都有着某种程度的支持。

那么我们怎么揪出这个修改我们值的捣蛋鬼呢?那就是这个 Field WatchPoint 的功能了;使用它我们可以在某个 Field 被访问或者修改的时候让程序断下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下断点的方式和方法断点类似,也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在某个字段的声明处下断点,这时候断点图标会改变,如下图:

右键这个断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设置,比如默认是被修改的时候断下来,你也可以改为每次访问这个字段就断下来。

另外一种方式是 Run ->View BreakPoint 打开设置,与异常断点类似。

结束语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代码调试的功能,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打开断点设置窗口(Run -> View Breakpoint`):

我们可以对 感兴趣的类,感兴趣的某个特定对象下断点,也可以设置断点的次数,还能使断点在特定的线程才断下来;这些细节就不详细介绍了,大家自己去发掘!

以上就是Android Studio中一些超有用的调试技巧,大家在代码调试中,不妨可以试试上述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大家也能和我一样收获颇多。

‘陆’ JAVA如何实现条件编译

条件编译绝对是一个好东西。如在C或CPP中,可以通过预处理语句来实现条件编译。代码如下:
#IFDEF DEBUG
#UNDEF DEBUG
#ENDIF
#define DEBUG
#IFDEF DEBUUG
/*
code block 1
*/
#ELSE
/*
code block 2
*/
#ENDIF
但是在JAVA中却没有预处理,宏定义这些东西,而有时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又需要条件编译。那么,在JAVA中,该如何实现条件编译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编写一个helloworld程序。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Hell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保存为Hello.java并编译,得到一个class文件,并且观察到文件大小是417字节。然后我们对这个文件进行反编译,用jd-gui。得到代码如下:
import java.io.PrintStream;
public class Hello

‘柒’ 条件编译的指令

条件编译指令将决定哪些代码被编译,而哪些是不被编译的。可以根据表达式的值或者某个特定的宏是否被定义来确定编译条件。 一般形式有如下几种
(1) #if表达式//语句段1#else//语句段2]#endif如果表达式为真,就编译语句段1,否则编译语句段2
(2) #if表达式1//语句段1#elif表达式2//语句段2#else//语句段3#endif如果表达式1真,则编译语句段1,否则判断表达式2;如果表达式2为真,则编译语句段2,否则编译语句段3 (1)#ifdef的一般形式: #ifdef宏名//语句段#endif作用:如果在此之前已定义了这样的宏名,则编译语句段。
(2)#ifndef的一般形式: #ifndef宏名//语句段#endif作用: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定义这样的宏名,则编译语句段。
#else可以用于#ifdef和#ifndef中,但#elif不可以。 #include<stdio.h>#defineLETTER1intmain(intargc,char*argv[]){charstr[20]=CLanguage,c;inti;i=0;while((c=str[i])!=''){i++;#ifdefLETTER1if(c>='a'&&c<='z')c=c-32;#elseif(c>='A'&&c<='Z')c=c+32;#endifprintf(%c,c);}return0;}运行结果为clANGUAGE

‘捌’ C语言中条件编译和If语句之间的差别,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条件编译是C语言中预处理部分的内容,它是编译器编译代码时最先处理的部分,

条件编译里面有判断语句,比如 #if 、#else 、#elif 及 #endif
它的意思是如果宏条件符合,编译器就编译这段代码,否则,编译器就忽略这段代码而不编译,如
#define A 0 //把A定义为0
#if (A > 1)
printf("A > 1"); //编译器没有编译该语句,该语句不生成汇编代码
#elif (A == 1)
printf("A == 1"); //编译器没有编译该语句,该语句不生成汇编代码
#else
printf("A < 1"); //编译器编译了这段代码,且生成了汇编代码,执行该语句
#endif

而 if 语句则不然,if 是 C 语言中的关键字,它根据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来觉定执行那个语句,它里面的每个分支都编译了的, 如
#define A 0
if (A > 1)
printf("A > 1"); //编译器编译该语句,但因为A == 0 未执行
else if(A == 1)
printf("A == 1"); //编译器编译该语句,但因为A == 0 未执行
else
printf("A < 1"); //编译器编译该语句,因为A == 0 故执行

所以 简单地讲,条件编译是根据 宏条件 选择性地编译语句,它是编译器在编译代码时完成的;
条件语句是根据条件表达式选择性地执行语句,它是在程序运行时进行的。

‘玖’ android怎么在Eclipse里面配置条件编译

eclipse下编译android代码的流程如下:
1.点击android工程,点击run

2.弹出窗口,选择运行设备,如下图,点击run就可以编译,运行

热点内容
java返回this 发布:2025-10-20 08:28:16 浏览:593
制作脚本网站 发布:2025-10-20 08:17:34 浏览:888
python中的init方法 发布:2025-10-20 08:17:33 浏览:581
图案密码什么意思 发布:2025-10-20 08:16:56 浏览:765
怎么清理微信视频缓存 发布:2025-10-20 08:12:37 浏览:684
c语言编译器怎么看执行过程 发布:2025-10-20 08:00:32 浏览:1013
邮箱如何填写发信服务器 发布:2025-10-20 07:45:27 浏览:255
shell脚本入门案例 发布:2025-10-20 07:44:45 浏览:114
怎么上传照片浏览上传 发布:2025-10-20 07:44:03 浏览:806
python股票数据获取 发布:2025-10-20 07:39:44 浏览: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