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环境自己怎么搭建
A. 如何搭建 maven 编译环境
第一步:配置maven环境
将下载文件解压,然后设置maven环境
如果你配置过jdk的话,这里对你应该不难。如我的maven环境为:F:\maven\apache-maven-3.0.3
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环境变量-----新建
变量名:M2_HOME
变量值:F:\maven\apache-maven-3.0.3
找到path
在环境变量值尾部加入:;%M2_HOME%\bin;---前面注意分号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在path 路径下加入:;F:\maven\apache-maven-3.0.3\bin 只是上面的方式更优雅一点。
我新建立
打开命令提示符(开始---运行---cmd),检查我们的java环境和maven环境是否有误。第二步:修改仓库位置
修改我们仓库地址,仓库用于存放我们项目所依赖的所有jar包。
我的仓库路径:F:\maven\repo----这个路径是我自己创建,你可以将路径创建在任何位置。
我们打开…\apache-maven-3.0.3\conf\目录下的setting.xml文件,设置成我们创建的仓库路径
下面我们用一个命令验证一下。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mvn help:system
该命令会打印出所有的java系统属性和环境变量。这些信息对我们日常的编程工作很有帮且。
如果运行的过程中没有错误,打开我们仓库(F:\maven\repo)会发现里面多了一些文件。这些文件就是我们从maven的中央仓库下载到本地仓库的。
第三步:创建maven项目
创建一个我们自己的项目。
B. 如何建立linux交叉编译环境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探讨关于建立Linux交叉编译环境的问题,下面就一些问题作一个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操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
1、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4、GNU编译工具,可由相关网站下载,或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装: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装FTP客户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装完毕后应该可以在该工作站PC和Linux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传输,并在工作站PC可以通过Telnet登陆到Linux服务器(可能需要将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关闭才能完成)。
在Linux服务器安装:将工作站PC上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压缩包和GNU编译工具通过FTP传送到Linux服务器的某个目录(如合法的用户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下解压,并将GNU编译工具安装到默认的工作目录即可,以上工作通过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一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步骤,会根据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参考相关文档,编译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按固定的步骤编译内核完成以后,会在相应目录生成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通过FTP将该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传回工作站PC,然会再通过ADS或SDT下的烧写工具写入开发板的Flash即可。
(T004)
C. Manjaro下 Lineage OS(17.1) 编译环境搭建
此时你的Manjaro已经安装完成了,为了让你的Manjaro更好用可以先做下优化:
然后会弹出一个窗口,把三个都勾上
在最下方添加如下内容(主要是导入key用)
导入key
将文件修改为如下内容(中文部分重命名)
重命名文件夹
确认无误后重启,其它有需要的软件就自己安装
如果重启后出现不能适应客户机了,那就重装一下 gtkmm 和 gtkmm3 就可以了(重启生效),如果还不行你可能需要重装了。
可能这一步很多人句直接打开 官方网站教程 就开始撸了,包括我也是,但是走了不少弯路,话费了不少时间。
添加环境变量
打开~/.profile,在文件末尾添加如下内容。这里添加的路径($HOME/)是刚刚解压的路径,如果你解压到别的地方,这里路径跟着相应修改就可以了,正常的 linux 工具安装方法,没什么特别的。
source 一下文件,让配置立刻生效
安装工具链是交互式的,第一步会让你选择安装的 jdk 版本,我们要编译 Lineage OS 17.1 选择默认(open-jdk14),如果编译老版本则要选择对应的jdk版本(cm-14.1=>openjdk8 ),这里我们直接回车,接下来的都按默认,有提示是否安装的就输入 y 回车就行,只要你主机有联网很快就能装好了。
注:如果安装工具链出现有些包找不到之类的,你可以尝试换一下软件源。要自己装 jdk 的话使用 pacman -S jdkX-openjdk (X替换成要安装的版本)
此时你可以在终端上输入 python 验证一下 Python 版本是否正常。
开机自动加载虚拟内存
在 /etc/fstab 文件中添加如下内容(如果之前已经添加过虚拟内存记得替换掉)
在/etc/samba/下添加smb.conf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添加samba帐号 (这里和系统帐号是分开的,可以同名但需要再配置一次)
启用smaba 服务
改成
将
改成
将
改成
同步源码树(以后只需执行这条命令来同步):
漫长的等待,何时完成就随缘吧!
Lineage OS 目前编译后只有卡刷包,你可以先刷一个第三方的 Recovery (twrp)。或者像我一样,下一个小米官方的线刷包,将编译后的 img 文件替换掉小米官方线刷包中的同名文件(并没有一一匹配,替换重名的就行),我目前是这么刷的使用上并没有发现有问题,当然最好还是先刷一个 Recovery 再用 Recovery 刷卡刷包了,后续更新就可以用 adb 刷有更新的镜像了(一般也就内核和 system.img 了)
因为官方的recovery会校验ROM包,非官方包是刷不了的,所以需要先将recovery替换掉。这里可以替换成LineageOS的recovery(在编译后的out目录中有),也可以刷成其他第三方的,如twrp:
在recovery进行双清,并且刷入新系统的ROM(zip包)
D. 如何搭建android系统编译环境
本教程将分为五个步骤来完成Android开发环境的部署。
第一步:安装JDK。
第二步:配置Windows上JDK的变量环境 。
第三步: 下载安装Eclipse 。
第四步:下载安装Android SDK 。
第五步:为Eclipse安装ADT插件。
E. debian怎么搭建c语言编译环境
在linux下面做C的话,编辑器很多,emacs,vim,nano,随便挑一个文本编辑器和笔记本一样用就好了,编译环境的话,你要装这些,有的包可能你已经有了,命令如下
apt-get install linux-headers-$(uname -r|sed 's,[^-]*-[^-]*-,,')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这两个命令会把C和C++编译环境需要的包都装上的
F. 如何搭建andriod编译环境
要下载Oracle公司的JDK可以网络“JDK”进入Oracle公司的JDK下载页面(当前下载页面地址为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index.html),选择自己电脑系统的对应版本即可。
下载到本地电脑后双击进行安装。JDK默认安装成功后,会在系统目录下出现两个文件夹,一个代表jdk,一个代表jre。
JDK的全称是Java SE Development Kit,也就是Java 开发工具箱。SE表示标准版。JDK是Java的核心,包含了Java的运行环境(Java Runtime Environment),一堆Java工具和给开发者开发应用程序时调用的Java类库。
我们可以打开jdk的安装目录下的Bin目录,里面有许多后缀名为exe的可执行程序,这些都是JDK包含的工具。通过第二步讲到的配置JDK的变量环境,我们可以方便地调用这些工具及它们的命令。
JDK包含的基本工具主要有:
javac:Java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成字节码。
jar:打包工具,将相关的类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
javadoc:文档生成器,从源码注释中提取文档。
jdb:debugger,调试查错工具。
G. 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搭建qnx编译环境
1.<BUILD_ROOT>是指正确的目录,如E:\community.qnx.com\svn\repos\coreos_pub,里面有trunk,源码在里面。
2.如果不是在Neutrino self-hosted下运行( then you will need to tell the build process to ignore the content of the GNU configure style source moles.) 运行此命令,大概运行几分钟。(hide-gnu.sh可下载)
% ksh hide-gnu.sh <BUILD_ROOT>
3.创建目录(Create a staging directory for installed binaries and headers to go )
% cd <BUILD_ROOT>
% mkdir stage
4.按文档中方法建立qconf-override.mk文件,也是在<BUILD_ROOT>目录下。内容如下:
USE_INSTALL_ROOT=1
INSTALL_ROOT_nto=<BUILD_ROOT>/stage
VERSION_REL=6.3.0
注意一定要使用“/”换掉Windows的“\”
5.% export QCONF_OVERRIDE=<BUILD_ROOT>/qconf-override.mk
Windows下用set替代export.也可直接在我的电脑->环境变量里增加。还是要注意"/"问题。
6.基本没问题了,
内核:
% cd <BUILD_ROOT>/trunk
% make OSLIST=nto CPULIST=x86 hinstall
% make OSLIST=nto CPULIST=x86 install
网络:
% cd <BUILD_ROOT>/tags/6.4.0/GA
% make CPULIST=x86 install
or:
% cd <BUILD_ROOT>/trunk
% make CPULIST=ppc install
等等
---------------------------------------------------------------------
问题:E:\Delores\QNX_SRC\coreos_pub\trunk\utils\r\rtc编译出错
无法找到头文件:
#include <hw/i2c.h>
看了一下common.mk,发现有下面的路径,联想fondry27上说的,hardware里面都是硬件相关的头文件,公开的源码里没有这个目录。看来是没办法编译rtc了,不过也没啥用。把rtc目录剪切掉继续编译。
EXTRA_INCVPATH = $(PROJECT_ROOT)/../../../lib/util/public
EXTRA_INCVPATH += $(PROJECT_ROOT)/../../../hardware/startup/lib/public
(可惜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从BSP里随便找了个i2c.h放到D:\QNX640\target\qnx6\usr\include\hw目录下)
-----------------------------------------------------------------------------------
(这个我没遇到,因为我照着先做了,哈)
问题:编译textmode出错
找不到头文件。发现qnx640下根本没有这些东东。只有从632里复制了。
#include <graphics/display.h>
#include <graphics/disputil.h>
#include <graphics/vbios.h>
从E:\QNX632\target\qnx6\usr\include复制graphics目录到E:\QNX640\target\qnx6\usr\include下。
编译textmode通过。
H. 如何利用UEStudio配置自己的编译环境
1. 语法加亮的问题:
UEStudio(一下检查UES),缺省是支持C/C++和java的语句加亮的。但你必须先告诉UES这是一个.cpp或.java程序,否则一上来就敲源代码,UES会把它当作普通文本文件来对待的。你只要存一下盘,源码类型就会被UES正确识别。 如果有不能识别的其他源码类型,可去UE网站,下载对应的wordfiles,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2. UES本身并不带编译器,但如果你电脑中有这些编译器,那么UES本身是支持build这些程序的。但UES要求Creat->Build->Run这三部曲,才能正确编译。
先打开project manager,指定项目文件的目录,选择相应的编译器,选择模板,键入项目文件名,点击“create(创建)”按钮后,UES会在指定的目录下,建立:项目文件、.cpp,.h文件等。这是在Project菜单中,打开这个新项目文件,在主文件cpp中,键入或拷贝或添加代码,存盘。项目Project中Build或Compiler这时都是可以被选择的了(不再是灰色)。你当然也可以手动创建项目,然后添加自己的源码。--- 【更详细的说明和步骤】,可以在UES的官网上(
Home » Support » Tutorials/Power Tips » UEStudio » Creating your first application
)查看到。
3. UES是根据你的系统安装的程序,或路径,来配置编译器环境的。如果UES没有找到,你可以在Build菜单中,指定编译器的路径。
I. vscode下搭建Typescript编译环境
Typescript 是微软开发的一个JavaScript的超级。着名前端框架的Angular和HTML5游戏引擎Egret等都选择了Typescript作为编写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Typescript语言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这里笔者选择了轻量的Visual Studio Code,此工具具有轻量、跨平台、插件丰富等特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开发工具。
1、首先需要安装Nodejs,安装过程网上很容易搜到,在此不再介绍。安装完成后,在命令窗口输入
2、安装typescript模块
安装完成后,可以查看typescript模块的版本号
3、创建项目目录,在命令窗口中进入该项目目录,创建tsconfig.json。例如项目地址是D:\test\ts。
在项目目录下会生成一个tsconfig.json文件
里面有很多配置项,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来定制。本文用的示例配置如下,
新建tscript、js文件夹,分别用作存放typescript、javascript文件。
4、测试编译
在Visual studio code中打开ts目录,在tscript目录中新建test.ts文件。
然后点击菜单中的Tasks->Run Task。
之后会出现tsc:build 、tsc:watch两个选项
其中tsc:build选项是用于一次编译。tsc:watch选项可以监测ts文件的改动,可以进行实时编译,非常方便。经过编译后的文件会存放在之前配置好的js文件目录下。
如此就可以进行Typescript之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