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程事件
❶ 如何用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及思考修改的部分
虽然,人类在面临一些目前仍然难以攻克的疾病时,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有效的进行治疗,这是有利于人类发展的。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在此之后,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不断向前发展并逐步完善,效率和打靶准确率都不断提升,由此,基因编辑技术在诸多领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在生物基础研究领域、遗传改造领域、基因治疗领域等,都能看到基因编辑技术产生出的巨大作用。
各方面实验数据表明,CRISPR/Cas9技术拥有超越其他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最主要的一点就是CRISPR/Cas9技术能够在活细胞中“编辑”任何基因,并且这种“编辑”效果显着,方法便捷,这使得基因定位与基因精准修改变成可简单实现的事情。
也会带来因其应用的不确定性的问题,而导致的各方面的诸多风险,其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包括在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侵权损害的问题应当如何追究责任,谁该承担主要责任等在法律里都没有明确针对该技术作出应对。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新的实验结论、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出现,、新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与深化。这就使得原有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制无法解决很多先出现的问题,无法适应新的实际情况,虽然该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采用,但是人体和胚胎等领域还是面临许多技术伦理问题。当然,除去技术本身所面临的技术伦理问题以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现有法律对这项领域的法律规制的环境下的合法性问题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和关注的。
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专家认为:运用基因技术进行人类基因编辑人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如果基因编辑技术广泛的在人类生活领域应用将会给很多家庭、甚至全社会带来的伦理挑战与社会问题。然而,在胚胎基因编辑领域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就会改变父母与子女间原本自然存在的代际生命基因传递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进而达到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目的,以达成真正的促进人类文明的演进的道德目标。,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说科学技术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显着标志。也正因如此,现代社会也应该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应该受到约束与控制,对于生命科学技术来说更是如此,就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的基础造成不可想象的毁灭性破坏。由于法律的制定与颁布是有滞后性的,我国现有的关于基因科技方面的法律是无法适用于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的,虽然《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办法条例的颁布让基因领域的部分问题有法可依,但是当我们深入挖掘基因编辑技术背后的问题,比如人权保护等问题时,我国现有的法律就显得的还十分不够
❷ “基因编辑婴儿”案贺建奎已释放,曾获刑三年,他未来的路将何去何从
基因工程,是人类对基因的又一大认识,小羊多利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创造出来的。在现在科学界,基因工程并不被允许在人类身上使用。但是有人就铤而走险,例如贺建奎就妄图想要通过编辑基因婴儿,从而创造出一对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的双胞胎。面对这样的情形,他被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如今3年的时间已过,他已然出狱,今后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呢?面对这样的问题,贺建奎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所以未来他个人的规划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具体情况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
这个事件发生在2018年11月,当时还在南方科技大学任副教授的贺建奎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自己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让一对天然抵抗艾滋病的双胞胎降生。这个消息一出现,很快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对贺建奎这样的做法严厉谴责,同时还要求其所在的大学对其严厉处罚。面对这样的谴责,贺建奎在香港大学的讲台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看了这么多,你对这个事件有什么看法 呢?不妨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评论哦。
❸ 科学家称人类dna被外星人设计!编写DNA的程序员是谁
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莫过于DNA序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代码。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形状,就像扭曲的阶梯一样,在地球上任何生物体内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并携带独特的遗传密码。
在地球上,人类基因组含有大约32亿个DNA碱基对,其他生物则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大小。DNA可以说是组合成地球上任何生物的蓝图或者说配方。
但是问题来了,DNA是一个程序,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程序,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编写这个程序的人是谁?有科学家称人类dna被 外星人 设计,并将遗传信息存储到NDA当中。
dna的发现
1869年,年轻的瑞士医生弗雷德里希·米歇尔首先从白血球的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被他称为“核素”(nuclein,现称核酸)的化学物质,他注意到这种物质具有非常奇特的特性,他也是最早注意到DNA存在的人。
但人类科学家们真正开始了解DNA还得从1953年开始说起,当时的有着美国分子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动物学家称号的詹姆斯·杜威·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向世界宣布了他们发现了DNA,并揭示了DNA的结构和特性,并称DNA是携带我们遗传信息的分子。
他们发现人类的蓝图被封装在一串长长的核酸中,排列成双螺旋结构。因为这一发现,他们连同莫里斯·威尔金斯,在1962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不过,虽然此项发现意义重大,但仍然无法解答,DNA是如何将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而且研究至今,科学家们对DNA的了解仍然一知半解,许多答案更是得不到解答。
到底,DNA到底是谁设计的,于是有科学家将猜想放大到了 宇宙 中的其他生命,也就是外星人。
人类dna被外星人设计
在《生命本身:起源和本质》一书中,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说过,DNA分子绝对不可能就这么在地球上产生,它必定来自其他地方。
这也让许多人更加肯定了人类DNA来自外星生命的可能性,而一个耗时13年,致力于研究人类基因的组织费先科夫天文物理研究中心也发现了新的证据。
他们称人类是被更高等的生命或者说力量设计出来的,在人类的DNA当中有一套计算模式以及编程预言。并且在人类DNA中,有97%的非编码序列,它们其实是来自宇宙中高等外星生命体创造的。
不仅是他们,连发现DNA分子结构的人都说过,人类的DNA是其他行星上的高等智慧生命刻意送到地球的,地球上的生命有很大可能性这样产生,但目前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
神秘的DNA垃圾
另外,根据远古外星人理论,在很久以前,外星人造访了地球,并给地球上的生命“编程”,而我们就称为了程序设定的“人类”。很可能我们的DNA中就隐藏了被操控进化的答案,但我们无法解答。
根据遗传学家的证实,只需要5%的人类DNA就能克隆出一个人,所以也有专家称我们体内95%的遗传物质是DNA垃圾。因为它们现在已经没有作用,或者说是以前被用过,现在被遗弃了,我们的阑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DNA垃圾是否包含了人类进化的秘密?这需要人类完全解码DNA才能揭开。这是不是外星人在人类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证据呢?
科学家们发现DNA的存储能力是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和硬盘都比不上的,假设你是外星人,你想存放一些智慧信息,将它们永远的留存下来,你会在硬盘上存储,还是会在人类的dna上呢?答案毋庸置疑。
纵观人类发展史,短短的不到万年的时间就从原始时代迈进了太空时代,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快速发展,好像都很合理,但是当你看到猩猩会用电脑时你是什么感觉?
无论事实如何,毫无疑问,我们的DNA是惊人的,我们独特的遗传密码引发了许多关于我们在宇宙中的存在和角色的问题。
❹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是否属于科研失信
是的,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巨大争议。2019年1月21日,从广东省调查组获悉,已初步查明,该事件系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南方科技大学解除了与贺建奎的劳动合同关系,贺建奎相关的的一篇研究论文被撤稿。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现如今仍然在监狱内服刑?
❺ 衰老研究成果频现:细胞2条老化路径被发现 对基因编程可延寿
继稀释血浆、注入基因后,加州大学科学家团队发现了衰老背后更加根本的机制。他们分离出了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2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对这些过程进行基因编程以延长寿命。这项研究发表在7月17日的《科学》杂志上。
人类的寿命是由每个细胞老化决定的。为了了解不同的细胞是否以相同的速率和原因老化,研究人员使用酿酒酵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这是学界研究衰老机制的常用模型,包括皮肤和干细胞的老化路径都是用的这种酵母。
科学家们发现,同一遗传物质和同一环境中的细胞衰老的方式截然不同,它们的命运通过不同的分子和细胞轨迹展开。
利用微流控、计算机建模和其他技术,他们发现,大约一半的细胞衰老是由于核仁的稳定性逐渐下降而老化的——这是核DNA中合成蛋白质“工厂”的关键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另一半的衰老是由于细胞的能量生产单位——线粒体的功能失调导致的。
细胞在其生命早期就走上了不同的衰老道路,并沿着这条路线走完整个生命周期,直至衰退和死亡。在控制的核心,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一个主回路,负责引导这些老化过程。
在衰老的观察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操纵并最终优化老化过程。计算机模拟帮助研究人员通过修改主分子电路的DNA来重新编程,使他们能够从基因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衰老途径,显着延长寿命。
在此之前,加州大学曾提出过用稀释血浆的方式逆转衰老。他们在研究中用盐水和白蛋白的混合物代替小鼠的一半血浆(其中白蛋白简单地替代了去除原始血浆后丢失的蛋白质)后,观察其效果。
结果显示,这一作法使得小鼠的大脑、肝和肌肉都出现了某种逆转衰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在成年小鼠身上的效应,比年幼小鼠更强。
这或许验证了研究人员的假设,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血液中某种含量越来越高的蛋白质是有害的,而在血液置换后,这种蛋白质的含量下降了。
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在此之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一种称为治疗性血浆置换(或血浆取出法)的临床疗法,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此之外,波恩大学研究者还发现了一种共同存在于小鼠和人类体内的信号通路,可以用于逆转腹围增大、肌肉萎缩这2种衰老典型现象。
他们通过刺激年老小鼠细胞内一种叫A2B的受体,刺激其脂肪燃烧,同时肌肉增长。在实验过程中,年老小鼠的耗氧量(能量消耗的指标)显着增加了近乎一半;而且在4周后,其肌肉也恢复到了年轻水平。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7/200716144732.htm
[2]https://dx.doi.org/10.1126/science.aax9552
❻ 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基因编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做
你打开了认知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戴小巫希望与你一起实现进化~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生物学家贺建奎宣称,有一对被修改了CCR5基因的双胞胎婴儿已在11月出生。
我一开始还以为这只是一则单纯的,关于科学技术有所突破的新闻,但是接踵而至的批评声音,使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可惜的是,受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我对于这些批评、这起事件的严重程度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我只能如释重负地,淡淡地感叹一句:
哟,人类终于对自己身上的基因动手了啊。
1. 进化心理学的登场
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人类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都一直被自己的基因引导、指使、甚至支配着。
你也许觉得,自己想做出怎样的行为是自己的意志,但在一定程度上,你的行为体现的,其实是你基因的意志。
在心理学中,为了描述、解释人的行为,有好几种观点。其中一种是进化论观点, 它把心理学与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
自然选择的思想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把它们的基因传递下来。
进化心理学就把这极为漫长的进化过程,作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则。在原始时代,只有具备某些特定基因的、从而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祖先,才有可能存活下来,然后将自己的基因流传到我们的身上。
我们虽然是现代人,但几乎都具有这些特定的基因,也就会体现出相应的行为模式。
2. 进化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行为
在原始时期,人类为了获得食物,生存下来,形成了男性负责狩猎野兽,女性负责采集果蔬的分工模式。仅仅这种分工就足以解释不少现在人们的行为。
比如,为什么大多数男生喜欢打游戏?因为打游戏的过程与男性祖先狩猎的过程非常像。
原始时期的狩猎,一般过程就是在野外与动物比拼速度、力量,最后杀死动物,获得胜利,这样便可以饱餐一顿,维持生存。
这种对于搏斗的兴奋与渴望、对胜利的满足感,就这样刻在了男性的基因里,或者说如果一个男性的基因里没有这种感觉,那他很可能会饿死,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
再看游戏的基本模式,就可以发现,真的是太像狩猎了。男生会喜欢的游戏,大多都是双方或多方互相比拼、搏斗,运用一些技能、武器,击败对手。而且有些游戏的设计场景就是在野外。
另外,狩猎因为难度较大,一般是较多男性互相配合才能成功,这对应到当代的场景就是玩游戏时一起开黑。
分析完男生的行为,再看看女生的。为什么大多数女生喜欢买买买?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因为购物就是现代的采集活动。
采集的一般过程就是几位女性祖先一起出发,到各种地方逛逛,发现有可以采摘的东西就进行挑选,互相交流哪些东西会更好吃,哪些不能吃。
最后把挑出来的放到能够装食物的口袋里(对应到今天就是女生喜欢的包包),满载而归,与男性祖先分享、交换各自带回的战利品。
所以也就很好理解男性与女性在购物行为上的不同。因为男性把自己狩猎时的行为模式用在了购物上——直接寻找自己要买的东西(也就是猎物),一般也不太会挑挑拣拣(能抓到猎物就不错了,管它好不好吃)。
所以也就可以明白,批判女生爱钱、太物质的言论其实很没有必要。因为钱就是现代社会采集时必须的工具,而她们的基因里就带有着对采集的热情。如果一位女性祖先没有这种热情,她也很可能会被淘汰。
当然,进化心理学能解释的行为还有许多。与狩猎类似的还有运动等各类包含竞争的行为,与采集类似的还有逛街、旅游等行为。另外,除了狩猎与采集,还有很多行为、活动能维持祖先的生存,它们都会相应地塑造我们今天的行为。
总之,帮助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代生存下来的基因,留在了我们的身体中,促使现代的我们进行着类似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不自由,虽然已经生活在21世纪,但仍然受着这些古老基因的控制。
3. 关于进化心理学的延伸思考
进化心理学虽然很有道理,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 它只能解释比较普遍的行为 。不是所有男生都喜欢打游戏,不是所有女生都喜欢买买买,只能说多数人有这种行为模式。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对基因的包容性增加了。即使你不具有某些基因,或者某次基因突变使你具有了在原始时代,容易被淘汰的基因,现在的你也基本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不过能不能脱单又是另一回事了)
第二, 它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 ,毕竟没有人能回到过去,考察人类进化的过程。进化心理学家必须特别具有创造性以提供证据支持他们的理论。
最大的一个不足,就是 它无法有助于改变人的行为 。它的解释确实很有道理,然后呢?
一个女生仍然不太可能阻止男朋友打游戏,一个男生也仍然不太可能阻止女朋友逛某宝。因为基因就那样安静地躺在人们的身体里,你拿它没办法。
不过,这最大的一点不足,由于此次的基因编辑事件,仿佛出现了一丝转机。如果可以编辑基因了,那把男朋友编辑得更温柔,把女朋友编辑得更节俭,那真是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当然,这种美好的事情还是不太可能的。根据目前事件的发展情况,一方面技术水平恐怕还不够,另一方面,编辑基因这种事还涉及很多领域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但是,我们真的就只能放任我们的基因,永远让它来支配我们的行为吗?
不一定。
个人认为,我们可以用下述方式来处理基因对于我们的限制:
首先,承认这些基因存在的合理性,无需批评指责由这些基因引发的行为。 这些基因毕竟曾经帮助祖先生存下来,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没有特别大的破坏性影响,像男生打游戏、女生买东西,都是很自然的行为。
然后,我们在决定是否做某个行为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是自己的基因想做这件事的成分多一些,还是自己的内心想做这件事的成分多一些。
如果很可能只是自己的基因想这么做,那么建议不要轻易去做;如果自己的内心确实也想做这件事,那就去做。
基因想做的事情,一般具有这些特点:这件事多数男生或女生都会做;能对生存、生活带来很直接的好处;能让人感到舒服、很爽、有快感。
比如,你喜欢一个异性,你可以想想是你的基因喜欢ta多一些(ta漂亮,有钱),还是你的内心喜欢ta多一些(ta人品好,价值观与自己接近)。
你想买一样东西,你可以想想是你的基因想买它多一些(它打折了,它很好看),还是你的内心想买它多一些(我需要它,这个东西对我有价值)。
当然,我在这里只是提供一种认识、处理自身行为的一种方式,没必要所有事都这么考虑,各位读者认不认同,接不接纳这种方式,主动权也都在自己手里。
我也觉得,要掌握这种方式,真的很难,基因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何必老想着摆脱基因的控制,跟自己的基因较劲呢?
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顺从着自己的基因,那也有些遗憾与可悲。这样的人与其它动物相比,也高级不了多少。
其实, 所谓的成长、成熟,就是在与自己的基因作斗争 。即使斗争不成功,也可以与基因达成一种和解,把握好它对自己的束缚程度,不要造成太大的影响(凭自己本事赚钱,有底气痛快地买买买)。
如果斗争能成功(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念),那自然最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实现了对自己的基因编辑,消除了这种基因对自己的约束。但这确实很难,对于有些强大的基因,基本是不太可能克服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总之, 成长,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做的基因编辑 。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在挣脱陈旧基因的束缚,都是在更好地适应着现代社会,甚至,都是在为人类的进化作着似乎微小、实则伟大的贡献。
PS:本文讨论进化心理学,所以主要强调了基因的作用,还会有其他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文中括号内的文字起补充说明,帮助理解的作用。
参考书籍:
1. 格里格,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
·end·
来这里编辑基因,共同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