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环境的三大功能模块是什么
JDK(Java Development Kit,Java开发包,Java开发工具)是一个写Java的applet和应用程序的程序开发环境。它由一个处于操作系统层之上的运行环境还有开发者编译,调试和运行用Java语言写的applet和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组成。
JDK(Java Development Kit)是Sun Microsystems针对Java开发员的产品。自从Java推出以来,JDK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Java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JDK包含的基本组件包括:
·javac – 编译器,将源程序转成字节码
·jar – 打包工具,将相关的类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
·javadoc – 文档生成器,从源码注释中提取文档
·jdb – debugger,查错工具
JDK中还包括完整的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Java运行环境),也被称为private runtime。包括了用于产品环境的各种库类,以及给开发员使用的补充库,如国际化的库、IDL库。
JDK中还包括各种例子程序,用以展示Java API中的各部分。
从初学者角度来看,采用JDK开发Java程序能够很快理解程序中各部分代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解Java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JDK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随着Java (J2EE、J2SE以及J2ME)版本的升级而升级。但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从事大规模企业级Java应用开发非常困难,不能进行复杂的Java软件开发,也不利于团体协同开发。
JDK一般有三种版本:
SE(J2SE),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是我们通常用的一个版本
EE(J2EE),enterpsise edtion,企业版,使用这种JDK开发J2EE应用程序,
ME(J2ME),micro edtion,主要用于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上的java应用程序
㈡ linux操作系统有哪五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Linux系统一般有4个主要部分: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Linux内核主要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进程间通信。
操作系统的组成要素:
操作系统 = 内核 + 系统程序
系统程序 = 编译环境 + API
编译环境 = 编译程序 + 连接程序 + 装载程序
API = 系统调用 + 语言库函数(C、C++、Java等等)
AUI = shell + 系统服务例程(如x服务器等)+ 应用程序(浏览器,字处理,编辑器等)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 = 操作系统 + AUI
操作系统最底层的组件是内核,其上层搭建了许多系统软件。
系统程序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编译环境、应用程序接口和用户接口。
编译环境包含汇编、C 等低高级语言编译程序,连接程序和装载程序,这些程序负责将文本格式的程序语言转变为机器能识别和装载的机器代码。
应用程序接口(API)包含内核提供的系统调用接口和语言库,系统调用是为了能让应用程序使用内核服务,语言库函数则是为了方便应用程序开发,所以将一些常用的基础功能预先编译以供使用,比如对c语言来说常用的C库等;
用户接口(AUI)包括我们熟悉的shell、系统服务程序和常用的应用程序。
这是一个典型的结构,但不是一成不变。许多操作系统的发行中会有所删减,比如应用于嵌入式设备的系统,对X服务器就可能不做要求。但是像内核、系统调用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Linux系统一般有4个主要部分: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形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使得用户可以运行程序、管理文件并使用系统。
一.Linux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具有很多最基本功能,如虚拟内存、多任务、共享库、需求加载、可执行程序和TCP/IP网络功能。Linux内核主要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进程间通信。
二.Linux shell
shell是系统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操作的一种接口。它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并把它送入内核去执行,是一个命令解释器。另外,shell编程语言具有普通编程语言的很多特点,用这种编程语言编写的shell程序与其他应用程序具有同样的效果。
三.Linux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文件存放在磁盘等存储设备上的组织方法。Linux系统能支持多种目前流行的文件系统,如EXT2、 EXT3、 FAT、 FAT32、VFAT和ISO9660。
四.Linux应用程序
标准的Linux系统一般都有一套都有称为应用程序的程序集,它包括文本编辑器、编程语言、X
Window、办公套件、Internet工具和数据库等。
㈢ Java的三大框架是什么
Java的三大框架是:
1.Structs框架是最早的Java开源框架之一.Struts是MVC设计模式的一个优秀实现.
Struts是最早的java开源框架之一,它是MVC设计模式的一个优秀实现。 Struts定义了通用的Controller(控制器),通过配置文件(通常是 Struts -config.xml)隔离Model(模型)和View(视图),以Action的概念以对用户请求进行了封装,使代码更加清晰易读。 Struts还提供了自动将请求的数据填充到对象中以及页面标签等简化编码的工具。 Struts能够开发大型Java Web项目。
2.Struts2以WebWork优秀的设计思想为核心,吸收了 Struts框架的部分优点,提供了一个更加整洁的MVC设计模式实现的Web 应用程序框架
Struts2以WebWork优秀的设计思想为核心,吸收了 Struts框架的部分优点,提供了一个更加整洁的MVC设计模式实现的Web 应用程序框架。 Struts2引入了几个新的框架特性:从逻辑中分离出横切关注点的拦截器、减少或者消除配置文件、贯穿整个框架的强大表达式语言、支持可变更和可重用的基于MVC模式的标签API, Struts2充分利用了从其它MVC框架学到的经验和教训,使得 Struts2框架更加清晰灵活。
3.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
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它将POJO与数据库表建立映射关系,是一个全自动的orm框架,hibernate可以自动生成SQL语句,自动执行,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㈣ 什么是编译环境他的作用是什么编译环境跟运行平台有什么不同
编译环境是将“一种语言(通常为高级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通常为低级语言)”的程序。作用是通过代入预定义等程序段将源程序补充完整。
编译环境跟运行平台区别为:工具不同、调试不同、硬件支持不同。
一、工具不同
1、编译环境:编译环境包含开发、调试和部署等工具。
2、运行平台:运行平台只包含运行指令和class实现的工具。
二、调试不同
1、编译环境:编译环境有调试代码的功能,调试后可重新编译执行。
2、运行平台:运行平台没有调试代码的功能。
三、硬件支持不同
1、编译环境:编译环境使用的是模拟设备,不需要硬件支持。
2、运行平台:运行平台需要硬件支持,在实际设备中运行。
㈤ c语言有哪几种编译环境
C语言的编译环境可以使用VC 6.0,Turbo C,GCC,Visual Studio等。其中较好用的软件为VC 6.0++。
Microsoft Visual C++ 6.0,简称VC6.0,是微软推出的一款C++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低级语言)”的程序。Visual C++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自1993年Microsoft公司推出Visual C++1.0后,随着其新版本的不断问世,Visual C++已成为专业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虽然微软公司推出了 Visual C++.NET(Visual C++7.0),但它的应用的很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Windows NT4.0。所以实际中,更多的是以Visual C++6.0为平台。Visual C++6.0不仅是一个C++ 编译器,而且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Visual C++6.0由许多组件组成,包括编辑器、调试器以及程序向导AppWizard、类向导Class Wizard等开发工具。 这些组件通过一个名为Developer Studio的组件集成为和谐的开发环境。
㈥ C语言编译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C语言编译器目前主要有VC++、dev-C++、C-Free、win-TC、TC 2.0等等。
其中比较经典的VC++,微软的产品,编译器,链接器,运行,调试等功能于一体的强大开发工具,特点是功能十分强大,对于新手来说需要一段时间去摸索。
dev-C++是windows下一款开发c/c++的开发环境,使用gcc为编译器,遵循标准,功能比较强大,语法高量,可以进行单步调试(这对排除错误很重要),进行断点设置等功能,遵循C标准,是一款很强大的开发工具。
C-Free是一款支持多种编译器的专业化C/C++集成开发环境(IDE)。利用C-Free,使用者可以轻松地编辑、编译、连接、运行、调试C/C++程序。
TC 2.0:Borland公司的产品,在dos界面下编译运行,小巧、灵活,但是不能使用鼠标。
win-TC:在tc2.0的基础上加上了界面,能够使用鼠标,具有语法高量,可以嵌入汇编等特点,对新手一些,拜托了不能用鼠标的困难。
编译器,简单讲,就是将“一种语言(通常为高级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通常为低级语言)”的程序。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码 (source code) → 预处理器 (preprocessor) → 编译器 (compiler) → 目标代码 (object code) → 链接器(Linker) → 可执行程序 (executables)。
㈦ 3.C语言程序的编译环境有哪些
C语言作为一门偏底层的编程语言,历史比较悠久,编程环境其实很多,下面我简单介绍几款编程环境(软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尝试下载一下:1.VSCode:这是微软开发的一款免费、开源、跨平台的代码编辑器,可编辑的语言多达几十种,包括常见的C/C++,Java,Python等,支持常见的语法提示、自动补全、代码高亮、Git等功能,插件扩展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安装相关插件和gcc编译器后,可以当做一个简单的C/C++IDE使用,轻巧灵活、方便快捷。
㈧ 程序开发中的模块是什么
首先说模块是一个程序代码块的集合,在我们实际项目开中往往同一个模块多个地方都需要使用,这时候就需要加载一个模块。
1.这个函数首先查找 package.loaded 表, 检测 modname 是否被加载过。 如果被加载过,require 返回 package.loaded[modname] 中保存的值。 否则,它试着为模块寻找 加载器 。
require 遵循 package.searchers 序列的指引来查找加载器。 如果改变这个序列,我们可以改变 require 如何查找一个模块。 下列说明基于 package.searchers 的默认配置。
2.首先 require 查找 package.preload[modname] 。 如果这里有一个值,这个值(必须是一个函数)就是那个加载器。 否则 require 使用 Lua 加载器去查找 package.path 的路径。 如果查找失败,接着使用 C 加载器去查找 package.cpath 的路径。 如果都失败了,再尝试 一体化 加载器 (参见 package.searchers)。
3.每次找到一个加载器,require 都用两个参数调用加载器: modname 和一个在获取加载器过程中得到的参数。 (如果通过查找文件得到的加载器,这个额外参数是文件名。) 如果加载器返回非空值, require 将这个值赋给 package.loaded[modname]。 如果加载器没能返回一个非空值用于赋给 package.loaded[modname], require 会在那里设入 true 。 无论是什么情况,require 都会返回 package.loaded[modname] 的最终值。
4.如果在加载或运行模块时有错误, 或是无法为模块找到加载器, require 都会抛出错误。
一个描述有一些为包管理准备的编译期配置信息的串。 这个字符串由一系列行构成:
第一行是目录分割串。 对于 Windows 默认是 '' ,对于其它系统是 '/' 。
第二行是用于路径中的分割符。默认值是 ';' 。
第三行是用于标记模板替换点的字符串。 默认是 '?' 。
第四行是在 Windows 中将被替换成执行程序所在目录的路径的字符串。 默认是 '!' 。
第五行是一个答册岁记清睁号,该记号之后的所有文本将在构建 luaopen_ 函数名时被忽略掉。 默认是 '-'。
这个路径被 require 在 C 加载器中做搜索时用到。
让宿主程序动态链接 C 库 libname 。
5.当 funcname 为 "*", 它仅仅连接该库,让库中的符号都导出给其它动态链接库使用。 否则,它查找库中的函数 funcname ,以 C 函数的形式返回这个函数。 因此,姿罩funcname 必须遵循原型 lua_CFunction (参见 lua_CFunction)。
这是一个低阶函数。 它完全绕过了包模块系统。 和 require 不同, 它不会做任何路径查询,也不会自动加扩展名。 libname 必须是一个 C 库需要的完整的文件名,如果有必要,需要提供路径和扩展名。 funcname 必须是 C 库需要的准确名字 (这取决于使用的 C 编译器和链接器)。
㈨ 请问pascal编译程序的功能是什么
编辑词条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
compiler
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计算机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属于采用生成性实现途径实现的翻译程序。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而以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作为输出。编译出的目标程序通常还要经历运行阶段,以便在运行程序的支持下运行,加工初始数据,算出所需的计算结果。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它所翻译的语句与目标语言的指令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多对应关系;同时也因为它要处理递归调用、动态存储分配、多种数据类型,以及语句间的紧密依赖关系。但是,由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具有易读、易移植和表达能力强等特点,编译程序广泛地用于翻译规模较大、复杂性较高、且需要高效运行的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
功能 编译程序的基本功能是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但是,作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编译系统,除了基本功能之外,还应具备语法检查、调试措施、修改手段、覆盖处理、目标程序优化、不同语言合用以及人-机联系等重要功能。①语法检查: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如果不符合语法,编译程序要指出语法错误的部位、性质和有关信息。编译程序应使用户一次上机,能够尽可能多地查出错误。②调试措施: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设计者的意图。为此,要求编译程序在编译出的目标程序中安置一些输出指令,以便在目标程序运行时能输出程序动态执行情况的信息,如变量值的更改、程序执行时所经历的线路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核实和验证源程序是否表达了算法要求。③修改手段:为用户提供简便的修改源程序的手段。编译程序通常要提供批量修改手段(用于修改数量较大或临时不易修改的错误)和现场修改手段(用于运行时修改数量较少、临时易改的错误)。④覆盖处理:主要是为处理程序长、数据量大的大型问题程序而设置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些程序段和数据公用某些存储区,其中只存放当前要用的程序或数据;其余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先存放在磁盘等辅助存储器中,待需要时动态地调入。⑤目标程序优化: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即占用的存储空间少,程序的运行时间短。依据优化目标的不同,编译程序可选择实现表达式优化、循环优化或程序全局优化。目标程序优化有的在源程序级上进行,有的在目标程序级上进行。⑥不同语言合用:其功能有助于用户利用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或套用已有的不同语言书写的程序模块。最为常见的是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合用。这不但可以弥补高级语言难于表达某些非数值加工操作或直接控制、访问外围设备和硬件寄存器之不足,而且还有利于用汇编语言编写核心部分程序,以提高运行效率。⑦人-机联系:确定编译程序实现方案时达到精心设计的功能。目的是便于用户在编译和运行阶段及时了解内部工作情况,有效地监督、控制系统的运行。
早期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案,是把上述各项功能完全收纳在编译程序之中。然而,习惯做法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配置调试程序、编辑程序和连接装配程序,用以协助实现程序的调试、修改、覆盖处理,以及不同语言合用功能。但在设计编译程序时,仍须精心考虑如何与这些子系统衔接等问题。
工作过程 编译程序必须分析源程序,然后综合成目标程序。首先,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并把它分解成若干基本成分;其次,再根据这些基本成分建立相应等价的目标程序部分。为了完成这些工作,编译程序要在分析阶段建立一些表格,改造源程序为中间语言形式,以便在分析和综合时易于引用和加工(图1)。
数据结构 分析和综合时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符号表、常数表和中间语言程序。符号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标识符连同它们的属性组成,其中属性包括种类(如变量、数组、结构、函数、过程等)、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复型、标号等),以及目标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数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数组成,其中包括常数的机内表示,以及分配给它们的目标程序地址。中间语言程序是将源程序翻译为目标程序前引入的一种中间形式的程序,其表示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编译程序以后如何使用和加工它。常用的中间语言形式有波兰表示、三元组、四元组以及间接三元组等。
分析部分 源程序的分析是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步骤实现的。词法分析由词法分析程序(又称为扫描程序)完成,其任务是识别单词(即标识符、常数、保留字,以及各种运算符、标点符号等)、造符号表和常数表,以及将源程序换码为编译程序易于分析和加工的内部形式。语法分析程序是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如不合乎语法,则输出语法出错信息;如合乎语法,则分解源程序的语法结构,构造中间语言形式的内部程序。语法分析的目的是掌握单词是怎样组成语句的,以及语句又是如何组成程序的。语义分析程序是进一步检查合法程序结构的语义正确性,其目的是保证标识符和常数的正确使用,把必要的信息收集和保存到符号表或中间语言程序中,并进行相应的语义处理。
综合部分 综合阶段必须根据符号表和中间语言程序产生出目标程序,其主要工作包括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是通过重排和改变程序中的某些操作,以产生更加有效的目标程序。存储分配的任务是为程序和数据分配运行时的存储单元。代码生成的主要任务是产生与中间语言程序符等价的目标程序,顺序加工中间语言程序,并利用符号表和常数表中的信息生成一系列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指令。
结构 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等六个相继的逻辑步骤。这六个步骤只表示编译程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时间关系。编译过程既可以按照这六个逻辑步骤顺序地执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锁方式去执行。在确定编译程序的具体结构时,常常分若干遍实现。对于源程序或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一次并实现所规定的工作称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个或相连几个逻辑步骤的工作。例如,可以把词法分析作为第一遍;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作为第二遍;代码优化和存储分配作为第三遍;代码生成作为第四遍。反之,为了适应较小的存储空间或提高目标程序质量,也可以把一个逻辑步骤的工作分为几遍去执行。例如,代码优化可划分为代码优化准备工作和实际代码优化两遍进行。
一个编译程序是否分遍,以及如何分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其判别标准可以是存储容量的大小、源语言的繁简、解题范围的宽窄,以及设计、编制人员的多少等。分遍的好处是各遍功能独立单纯、相互联系简单、逻辑结构清晰、优化准备工作充分。缺点是各遍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些重复的部分,而且遍和遍之间要有交接工作,因之增加了编译程序的长度和编译时间。
一遍编译程序是一种极端情况,整个编译程序同时驻留在内存,彼此之间采用调用转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图2)。当语法分析程序需要新符号时,它就调用词法分析程序;当它识别出某一语法结构时,它就调用语义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对识别出的结构进行语义检查,并调用“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程序生成相应的目标语言指令。
随着程序设计语言在形式化、结构化、直观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实现相应语言功能的编译程序,也正向自动程序设计的目标发展,以便提供理想的程序设计工具。
参考书目
陈火旺、钱家骅、孙永强编:《编译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A.V.Aho, Principles of Compiler Design,Addison Wes-ley, Reading, Massachusetts, 1977.
--------------------------------------------------------------------------------
编译程序 (compiler)
将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用计算机汇编语言、机器语言或某种中间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用户利用编译程序实现数据处理任务时,先要经历编译阶段,再经历运行阶段。编译阶段以源程序作为输入,以目标程序作为输出,其主要任务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运行阶段的任务是运行所编译出的目标程序,实现源程序中指定的数据处理任务,其工作通常包括:输入初始数据,对数据或文件进行数据加工,输出必要信息和加工结果等。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它所翻译的语句与目标语言的指令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多对应关系;同时因为它要在编译阶段处理递归调用、动态存储分配、多种数据类型 实现 、 代码生成与代码优化等繁杂技术问题;还要在运行阶段提供良好、有效的运行环境。由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具有易读、易移植和表达能力强等特点,所以编译程序广泛地用于翻译规模较大、复杂性较高、且需要高效运行的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
功能 编译程序的基本功能是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此外,还要具备语法检查、调试措施、修改手段、覆盖处理、目标程序优化、不同语言合用以及人机联系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功能。①语法检查。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 。②调试措施。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用户的设计意图。③修改手段。为用户提供简便的修改源程序的手段。④覆盖处理。主要为处理程序较长、数据量较大的大型问题程序而设置。基本思想是让一些程序段和数据公用某些存储区,其中只存放当前要用的程序段或数据,其余暂时不用的程序段和数据均存放在磁盘等辅助存储器中,待需要时动态地调入存储区中运行。⑤目标程序优化。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即使编译出的目标程序运行时间短、占用存储少。⑥不同语言合用 。便于用户利用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或套用已有的不同语言书写的程序模块。最为常见的是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合用。⑦人机联系。便于用户在编译和运行阶段及时了解系统内部工作情况,有效地监督、控制系统的运行。
早期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案,是把上述各项功能完全收纳在编译程序之中 。后来的习惯方法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配置编辑程序、调试程序、连接装配程序等实用程序或工具软件,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便于应用软件的编程、修改、调试、集成以及报表生成、界面设计等工作。但编译程序设计者设计编译方案时,仍需精心考虑上述各项功能,较好地解决目标程序与这些实用程序或软件工具之间的配合与衔接等问题。
工作过程 编译程序必须分析源程序,然后综合成目标程序。为达到这个目的,编译程序要在分析阶段建立一些表格,改造源程序为中间语言形式,以便在分析和综合时易于引用和加工。
数据结构 分析和综合时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符号表、常数表和中间语言程序。符号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标识符连同它们的属性组成,其中属性包括种类(如变量、数组、结构、函数、过程等)、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复型、标号等),以及目标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数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数组成,其中包括常数的机内表示以及分配给它们的目标程序地址。中间语言程序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前引入的一种中间形式的程序,其表示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编译程序以后如何使用它和如何加工它。常用的中间语言形式有波兰表示、三元组、四元组以及间接三元组等。
分析部分 源程序的分析是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步骤实现的。词法分析由词法分析程序(又称为扫描程序 )完成,其任务是识别单词(即标识符 、常数、保留字,以及各种运算符、标点符号等)、造符号表和常数表,以及将源程序换码为编译程序易于分析和加工的内部形式。语法分析程序是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并分解源程序。如果不合乎语法,则输出语法出错信息;如果合乎语法,则分解源程 序的语法结构, 构造中间语 言形式的内部程序。语法分析的目的是掌握单词是怎样组成语句的,以及语句又是如何组成程序的。语义分析程序进一步检查合法程序结构的语义正确性,其目的是保证标识符和常数的正确使用,把必要的信息收集和保存到符号表或中间语言程序中,并进行相应的语义处理。
综合部分 综合阶段根据符号表和中间语言程序产生出目标程序,其主要工作包括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是通过重排和改变程序中的某些操作,以产生更加有效的目标程序。存储分配是为程序和数据分配运行时的存储单元。 代码生成是产 生与中间语 言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亦即,顺序加工中间语言程序,利用符号表和常数表中的信息生成一系列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指令。
动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程序设计语言在形式化、结构化、直观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随着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程序设计语言,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并发程序设计语言、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化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②基于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深刻地揭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与此相应地,作为实现程序设计语言重要手段之一的编译程序,在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实现技术和处理内容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和扩充。另外,编译程序已作为实现编程的重要软件工具,被纳入到软件支援环境的基本层软件工具之中。因此,规划编译程序实现方案时,应从所处的具体软件支援环境出发,既要遵循整个环境的全局性要求和规定,又要精心考虑与其他诸层软件 工具之间的相互支援、配合和衔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