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某个文件单独编译
谁能告诉我这个系统能平时用吗,
我买了盘不会装...
⑵ 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选项为m的模块是单独编译的对吗
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选项为m的模块是单独编译的是对的,其软件的性能和质量都是不错的
⑶ 如何编译Linux内核
一、编译环境
ubuntu 5.10,要编译的内核源码版本2.6.12 二、下载并解压源代码 首先从linux内核的官网www.kernel.org把源代码下载下来。为了和后面实验要求符合,我们要下载使用O(1)调度器的源码。因此这里下载了2.6.12版本源码。下载 下linux-2.6.12.tar.bz2,将下载源码放入/usr/src/目录下。如下图所示: 解压该源码: 三、构建编译环境 现在我们得到的只是源代码,只是许许多多的文本文件,要想使这些文件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需要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以及链接。编译器有很多,但在里linux下一般都使用gnu的开源编译器套件,这里包括gcc等,现在我们安装基本的编译器套件,如图所示: 四、安装ncurses库 这里使用Ubuntu系统,因为系统自带的ncurses库在支持make menuconfig的时候会出错,所以,依然要安装ncurses库,这里我们从源码安装。首先去ncurses官网http://ftp.gnu.org/pub/gnu/ncurses/ 上下载源码。这里我们下载5.9版本,并通过简单的安装方式.configure 和make、make install方式安装。如下图所示: 五、配置内核 一切准备工作做完,现在我们就可以配置内核了,这里我们使用make menuconfig方式。如下图: 在使用make menuconfig这个命令后,会出现如下的字符界面,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界面上对内核进行配置。但是如果这不是你第一次配置这个内核,那么请先运行:make mrproper来清除以前的配置,回到默认配置,然后再运行:make menuconfig.
在这里,我们以对cpu支持的配置为例,其余的选项就不一一详述,首先查看本机的cpu类型,如下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的电脑的cpu是AMD Athlon的,因此我们在cpu选项里面选用AMD,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A、 cpu的设置在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不是必需的,即使保持默认的386选项(我们刚才把它改成了AMD),内核也能正常运行,只不过运行慢一些而已。
B、 一般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Device Driver的设置。我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在内核编译完,通过grub引导系统过程中报 “ALERT! /dev/sda1 does not exist . Dropping to a shell!”的错误。这是因为硬盘驱动没有配置好而造成的。运行lspci命令,查看到下面这行:
由此确定,需要配置SCSI、PCI-X、Fusion-MPT驱动,需要在响应的驱动选项里将[M]设置为[*],因为硬盘驱动是在系统开机的时候加载,所以不能以模块形式加载。
把这几个驱动内部的选项全部改为[*]:
六、编译内核
对内核的配置完成之后,现在就可以开始编译内核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make命令即可,之后我们就只能慢慢等,直到编译完成,在我的电脑上,大概用了25分钟。下图是运行make后的部分输出。
七、安装内核
编译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安装内核,主要分为如下几步:
1)、安装模块
安装模块,对于内核来说,每一个内核版本有自己的模块目录,默认在/lib/moles/内核版本号这个目录下,make moles_install会创建对应的目录,并把对应的模块文件拷贝过去。注意,这一步必须要在编译过内核再做。
2)、拷贝bzImage文件
bzImage文件是内核映像文件,是启动内核所必需的,我们应当把它拷贝到/boot目录下。在这里,我为自己新建了一个目录,我们把它拷贝过去,并且按照一般内核映像文件的命名方式为它改名为vmlinuz-2.6.12。
3)、制作initrd文件
initrd文件命名为initrd.img-2.6.12
4)、修改grub启动项
要能引导起我们的新系统,需要更改grub配置,增加启动选项。ubuntu 5.10的grub版本比较低,配置文件为/boot/grub/menu.lst,高版本的grub可能在/boot/grub/grub.cfg里。在原有启动项基础上,添加我们自己的启动项,并把它设为默认启动项,配置如下:
5)重启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内核已经正常加载了,运行uname -a,会发现,内核版本已经是2.6.12了。
⑷ 如何编译linux内核
编译linux内核步骤:
1、安装内核
如果内核已经安装(/usr/src/目录有linux子目录),跳过。如果没有安装,在光驱中放入linux安装光盘,找到kernel-source-2.xx.xx.rpm文件(xx代表数字,表示内核的版本号),比如RedHat linux的RPMS目录是/RedHat/RPMS/目录,然后使用命令rpm -ivh kernel-source-2.xx.xx.rpm安装内核。如果没有安装盘,可以去各linux厂家站点或者www.kernel.org下载。
2、清除从前编译内核时残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关联
cd /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3、配置内核,修改相关参数,请参考其他资料
在图形界面下,make xconfig;字符界面下,make menuconfig。在内核配置菜单中正确设置个内核选项,保存退出
4、正确设置关联文件
make dep
5、编译内核
对于大内核(比如需要SCSI支持),make bzImage
对于小内核,make zImage
6、编译模块
make moles
7、安装模块
make moles_install
8、使用新内核
把/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录内新生成的内核文件bzImage/zImage拷贝到/boot目录,然后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一个启动选项,使用新内核bzImage/zImage启动。格式如下: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linear
default=linux-new ### 告诉lilo缺省使用新内核启动linux ###
append="mem=256M"
image=/boot/vmlinuz-2.2.14-5.0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5
image=/boot/bzImage(zImage)
label=linux-new
read-only
root=/dev/hda5
保留旧有的启动选项可以保证新内核不能引导的情况,还可以进入linux进行其他操作。保存退出后,不要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步,运行/sbin/lilo,使修改生效。
9、重新生成ram磁盘
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没有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略过。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使用mkinitrd initrd-内核版本号,内核版本号命令重新生成ram磁盘文件,例如我的Redhat 6.2:
mkinitrd initrd-2.2.14-5.0 2.2.14-5.0
之后把/etc/lilo.conf中的initrd指向新生成的initrd-2.2.14-5.0文件:
initrd=/boot/initrd-2.2.14-5.0
ram磁盘能使系统性能尽可能的优化,具体参考/usr/src/linux/Documents/initrd.txt文件
10、重新启动,OK!
⑸ 如何重新编译linux内核
因为一般电脑安装的系统都是Windows,而整个编译过程都需要在Linux环境下实现,所以最好是在虚拟机里安装Linux系统来完成这一过程。我使用的虚拟机是VMware-workstation-full-v7.1.4。
然后,我们需要下载一个较高版本的Linux系统的镜像文件,安装在虚拟机上,作为编译环境。我使用的是ubuntu-11.04-desktop-i386。之所以选择较高版本,是因为它的界面比较方便用户操作。
然后下载一个Linux内核源代码文件,将它保存到虚拟机上新安装的系统中去。并解压到/usr/src目录。我使用的是linux-2.6.36,下载低版本的原因是,小巧轻便,易于编译。
解压命令如下: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
修改/usr/src/linux-2.6.36/kernel/sys.c文件,在文件末尾增加一个系统调用函数。自行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即可,只为测试用。
修改/usr/src/linux-2.6.36/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为新添加的程序配置系统调用号。
在/usr/src/linux-2.6.36/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中配置系统调用表。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内核编译与安装:
首先配置编译信息,使其生成适合当前机器的Makefile,输入make oldconf ig。
接着还要输入make menuconfig,在字符界面下进行必要的细微的修改。
然后要经过四步编译过程(直接输入命令即可):
(1)make bzImage
将内核编译为压缩映像,存储在源码根目录下的“System.map”文件中。
(2)make moles
编译各个模块。
(3)sudo make moles_install
安装模块
(4)sudo make install
安装内核
第(2)(3)步等待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个小时,请耐心等待。
无报错的话重启进入GRUB界面,就可以看到新编译的内核了。
按回车键进入我们编译的目标内核中,用关键词搜索查看新增加的系统调用“my call”是否已在内核中:
编写测试程序,调用新添加的系统调用:
测试成功,说明系统调用添加成功,进而说明内核编译成功!
以上的办法你可以试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⑹ linux编译内核时怎么单个编译一个特定模块
从网上找一个编译模块的makefile,放到你的模块的文件夹里面,然后修改里面的路径指定编译的内核,以及目标名称。make就可以了。
⑺ 如何单独编译内核模块
第一点,就是源码树中有相应的头文件和函数的实现,没有源码树,你哪调用去呢?(PC上编译的时候内核有导出符号,系统中有头文件,这样就可以引用内核给你的接口了,但是只能编译你PC上版本的内核可加载的模块)。
第二个,内核模块中会记录版本号的部分,需要记录版本号的原因是不同的内核版本之间,那些接口和调用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要保证你的代码和某个特定的内核对应,这样编译出来的模块就可以(也是只能)在运行这个内核版本的Linux系统中加载,否则一个很简单的异常就会导致内核崩溃,或者你的代码根本无法编译通过(接口名变了)。
⑻ buildroot 添加一个文件夹单独编译
你好,指定压缩包内核做头文件,再指定压缩包内核做编译源码,buildroot是Linux平台上一个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框架。整个Buildroot是由Makefile脚本和Kconfig配置文件构成的。你可以和编译Linux内核一样,通过buildroot menuconfig配置,编译出一个完整的可以直接烧写到机器上运行的Linux系统软件(包含boot、kernel、rootfs以及rootfs中的各种库和应用程序)。
⑼ linux内核怎么单独编译驱动模块
你可能需要手动创建设备节点,首先cat /proc/device 看看能否找到video的设备号,再用mknod命令创建/dev/下的设备节点,如果没有再考虑去内核make menuconfig查看相关驱动选项有没有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