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案例小学
Ⅰ g73指令编程简单实例有哪些
输入:G73U--W--R--;G73P--Q--U--W--F--。
由于数控车G73这些零件的径向尺寸,无论是测量尺寸还是图纸尺寸,都是以直径值来表示的,所以数控车床采用直径编程方式,即规定用绝对值编程时,X为直径值,用相对值编程时,则以刀具径向实际位移量的二倍值为编程值。
对于不同的数控车床、不同的数控系统,其编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个别有差异的地方,要参照具体机床的用户手册或编程手册。
数控车床编程基础
1、坐标系、程序的基本知识G代码,M功能。
2、G00—快速定位G01—直线插补,G02、G03—圆弧插补。
3、G90——单一外圆车削循环。
4、G94——单一端面车削循环。
5、宇龙仿真软件的使用。
6、G92螺纹车削循环。
7、G71—内外径复合循环及练习。
Ⅱ 小学生学习编程的好处
小学生学习编程的好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认知水平、缓解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1、编程可以非常好的训练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2、青少年编程中大量的涉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青少年编程的学习可以提升学员的数学认知水平。
3、很多学生对电子设备有很高的依赖,一般是依赖于游戏和视频,编程可以帮助学员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钻研问题、甚至是开发一些小游戏而非玩游戏上。
一般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学习编程,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学习体系,国内现在的中小学也纷纷开设编程课。
原因是,编程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同时,也越来越会发展为所有学生将来不管从事任何行业的必备技能,任何行业都会离不开软件,离不开编程。
(2)编程案例小学扩展阅读:
编程是编定程序的中文简称,就是让计算机代为解决某个问题,对某个计算体系规定一定的运算方式,使计算体系按照该计算方式运行,并最终得到相应结果的过程。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
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这种人和计算体系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编程。
编程:设计具备逻辑流动作用的一种“可控体系”
Ⅲ Scratch编程小案例:鸡兔同笼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是鸡兔同笼。
我们一起来看下使用Scratch来编写 解决鸡兔同笼的程序。
先来看下效果图:
①新建4个变量分别表示 总头数、总脚数、兔子只数、鸡的只数。
②通过询问,把输入的数据分别赋值给总头数和总脚数两个变量:
③判断输入的数磨简据是宴游者否合理化。总脚数应大于等于总头数的二倍,并且是偶数,否则与现实不符;
④根据输入头脚数计算兔子只数。
⑤计算鸡的只数。
⑥分别说出兔子和鸡的只数。
⑦整体解析晌薯:
-end
Ⅳ Scratch编程小案例:猜数字(一)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敏宴是 猜数字。
当程序开始运行时 会生成1-100之间的随机数,如55,我们在输入框中输入猜的数字。如输入88,提示“猜大了”,如输入33,则提示“猜小了”。
①新建一个变量,用来表示我们要猜的数字。
②从1-100之间生成一个随机数,赋值给我们的变量。
③通过询问来获取答案。
④判断输入的答案和我们要猜的数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说猜对了,如果大于,则说猜大了,仿拿世如果 小于,则说猜小了。
⑤整体解析备肢:
是不是很简单,你学会了吗?
-end
Ⅳ 小学信息教师教学案例《Scratch创意编程》
链接:https://pan..com/s/11OD7j7u-FPbkl9pUlMY3QQ
scratch创意教程客 入门篇and进阶。网上进阶教程比较少,大多数停留在初级入门教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scratch编程水平,给大家带来欢乐。
课程目录:
scratch教程mac
scratch教程programme1a
scratch教程programme1b
scratch进阶Lesson11
scratch进阶Lesson12
......
Ⅵ 适合小学生最简单的编程
适合小学生简单的编程如下:
1、《编程猫》
这里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各种精选的精品视频会有专业的教师讲解。独立的编程语言通过趣味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各位小朋友的面前,从而让他们知宽有了更好的理解跟操作。
2、《扇贝编程》
精湛的技术为你带来生动的课程,每一节课程都有专门的老师在线指导。智能的操作理念会让你边学边互动,从经验种了解更多重要的知识内容,电脑手机的同步学起来更加的方便。
编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闷猛瞎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这种人和计算体系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编程。
编程课一般是学习c语言、java、汇编等编程语言,还会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微机原理等内容。编程是编定程序的中文简称,就是让计算机代为解决某个问题,对某个计算体系规定一定的运算方式,使计算体系按照该计算方式运行,并最终得到相应结果的过程。
Ⅶ 请问下面这个实例用C语言程序怎样编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score;
char grade;
printf("请输入成绩:");
scanf("%d", &score);
switch (score / 10) {
case 10:
case 9:
grade = 'A';
break;
case 8:
grade = 'B';
break;
case 7:
grade = 'C';
break;
case 6:
grade = 'D';
break;
default:
grade = 'E'坦孙;
break;
}
printf("成绩等级为:%c\n", grade);
return 0;
}
在程序中,先定义了一个整型变量 score 和一个字符型变量 grade,用来让祥链分别存储输入的成绩和计算出的等级。然后,使用 scanf 函数从键盘上读入成绩,使用除法运算将成绩转化为 1~10 的整数,并将其作为 switch 语句的选择器。根据成绩范围,使用不同的 case 标号计算出等级,并将其赋值给 grade 变量。最后,使用 printf 函数输出等级。
注意,在 switch 语句中,可以宴银使用多个 case 标号来表示同一种情况,这样可以简化代码。例如,case 10 和 case 9 都表示成绩在 90 分以上的情况,因此可以将它们写在一起。另外,在 switch 语句中,必须使用 break 语句来结束每个 case 分支,否则程序将继续执行后面的 case 分支。
Ⅷ 数控编程的实例!
数控机床编程实例
作者: 来源:
--------------------------------------------------------------------------------
常用的圆弧编程指令是G2和G3,使用时必须编入圆弧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圆弧半径或中心坐标,可处理各种类型的圆弧编程。西门子810D/840D系统中的CT和RND指令也可以生成精确的圆弧轨迹,在加工轮廓中出现用圆弧与其他直线或圆弧相切连接的轨迹时,灵活运用CT和RND指令进行圆弧编程比使用G2和G3指令方便得多:
--------------------------------------------------------------------------------
一、两种特殊的圆弧编程指令:CT和RND
常用的圆弧编程指令是G2和G3,使用时必须编入圆弧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圆弧半径或中心坐标,可处理各种类型的圆弧编程。西门子810D/840D系统中的CT和RND指令也可以生成精确的圆弧轨迹,在加工轮廓中出现用圆弧与其他直线或圆弧相切连接的轨迹时,灵活运用CT和RND指令进行圆弧编程比使用G2和G3指令方便得多:
1、RND指令处理轮廓拐点的圆弧过渡
RND指令的含义:轮廓拐点处用指定半径的圆弧过渡处理,并且和相关的直线或圆弧相切连接,数控系统自动运算各个切点的坐标。
参照图1 加工内容为底边外的其余轮廓,所用程序如下。
N005 G54 G90 G0 Z100 T1 D1
N010 X-70 Y-50
N015 M03 S1000 F500 Z-10
N020 G41 Y-20
N025 G1 Y70 RND=5
N030 G1 X-40 RND=5
N035 G3 ×0 CR=20 RND=5
N040 G3 ×40 CR=20 RND=5
N045 G1×70 RND=5
N050 G1 Y-30
N055 M30
程序中用RND=5的格式表示轮廓拐点处用半径R5的圆弧过渡处理,并与相关的直线或圆弧相切连接,数控系统自动运算各个切点的坐标,程序中不需写入切点的坐标。而用G2和G3指令编写各处R5圆弧就必须计算各个切点的坐标(共10个点),还多了五条程序。
2、CT指令完成直线和圆弧或圆弧和圆相切边接
CT指令的含义是:经过一段直线或圆弧的结束点P1和另一个指定点P2生成一段圆弧并且和前面的直线或圆弧在P1点处相切,数控系统自动运算圆弧半径CT指令是模态的。
参照图2 加工内容为底边外的其余轮廓,所用程序如下:
N005 G54 G90 G0 Z100 T1 D1
N010 X-90 Y-120
N015 M03 S1000 F500Z-10
N020 G41Y-100
N025 G1 Y20
N030 X-60
N040 Yo
N045 CT X-20(第一个R20圆弧)
N050 X20(第二个R20圆弧)
N055 X60(第三个R20圆弧)
N060 G1 Y20
N065 G1×90
N070 Y-100
N075 M30
用CT在编制程序时只需输入切点坐标而不用写入圆弧半径,也不用判断圆弧的方向,在直线和圆弧或多段圆弧相切连接的轮廓编程时使用非常方便。
3、CT和RND指令在极坐标系中的应用
在极坐标系中用G2和G3指令编程时有一个限制,极点必须设定在所编程圆弧的中心。而用CT和RND指令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一障碍。
(1)RND指令在极坐标系中的应用
参照图3在数控铣床加工4个30度的V型槽,以90度位置的V型槽为例程序如下。
N005 G54 G0 T1 D1 Z100
N010 G111 Xo YO
N015 AP=90-15 RP=110
N020 M03 S1000 F500 Z10
N025 G42 RP=100
N030 G1 RP=0 RND=10
N035 G1 RP=100
N040 M30
(2)CT指令在极坐标系中的应用。
参照图4 加工上部的3段圆弧和2段直线相切连接的部位,程序如下。
N005 G54 G90 Go Z100 T1 D1
N010 G111 XO YO
N015 AP=90-36-18 RP=150
N020 M03 S1000 F500 Z-10
N025 G42 RP=130
N030 G1 RP=142.66/2
N035 CT AP=90-18
N040 AP=90+18
N045 AP=90+18+36
N050 G1 RP=150
N055 M30
图3和图4 这两种类型的工件加工部位使用算术坐标系编程数据处理比较麻烦,在极坐标系中用G2和G3指令编程圆弧时极点必须设定在所编圆弧的中心,需要一些计算工作,而使用RND和CT指令编程圆弧时,极点就不必设定在所编圆弧的中心,极点可以设定在任意的方便数据处理的位置。图3和图4 这两种类型的工件加工部位在编程时使用极坐标且极点设定在工件中心最为方便。
二、特殊刀具补偿方法在加工扇形段导入板中的应用
1、一般的刀具补偿方法
参照图5 ,在数控铣上用40mm立铣刀加工60H7的槽,按照槽的边界线进行编程,使用的程序如下。
N005 G54 G90 Go Z100 T1 D1
N010 X-150 YO
N020 M03 S300 F100 Z30
N025 G42 Y30
N030 G1×150
N035 Y-30
N040 X-150
N050 M30
实际加工中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运行三次程序,对应的半径补偿值先大后小分别是22mm,20.5mm,20mm(理念值,最终的半径补偿值要经过实际测量确定)。
2、特殊的刀具补偿方法
参照图5,在数控铣床上40mm立铣刀加工60H7的槽,按照中心线进行编程,使用的程序如下。
N005 G54 G90 GO Z100 T1 D1
N010 X-150 YO
N020 M03 S300 F100 Z30
N025 G42 X-140
N030 G1 X150
N035 GO Z100
N040 G40 X-150
N050 Z30
N055 G41 X-140
N060 G1 X150
N065 GO Z100
N070 M30
实际加工中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运行三次程序,对应的半径补偿先小后大分别是8mm、9.5mm,10mm(理论值,最终的半径补偿值要经过实际测量后确定),最终的半径补偿理论值=槽的宽度/2-刀具半径。在程序中分别用G41和G42激活两次刀补,增加了一次空行程,这种使用刀具半径补偿的方式在加工一般类型的工件时显得很麻烦,但是在加工特定类型的工件时使用这种方法就会使编程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3、在加工扇形段导入板中的应用
在一些比较特殊槽体的加工中,图纸中只标注槽的宽度、深度和中心线的形状尺寸,针对这一类型的工件,按照中心线进行编程,加工中应用特殊的刀具补偿方法。
参照图6,这是我公司薄板厂连铸设备中使用的扇形段导入板,它是扇形段导入装置中的关键零件。用Tk6920数控锉铣床的加工七条128×44mm导入槽。该工件的七条导入槽是由多段圆弧和直线相切连接构成,图纸中只标注了槽的宽度、深度和中心线的形状尺寸,以上部第一个导入槽为例说明特殊的刀具补偿使用方法,按照中心线进行编程。
程序名称:CA01
程序内容:N5 G54 G90 G64 GO Wo Z150 T1 D1(调用第一个刀号)
N10 G111 XO YO
N15 X=-1804-100 Y=464.424
N20 M04 S250 F200 Z-44
N25 G41 X=IC(50)(激活刀补开始加工槽体的上边界)
N30 G1 X=-1804+920.617
N35 CT AP=90-16.03 RP=1499.5
N40 G1 AP=90-16.03 RP=1499.5+100
N45 GO G40 X=IC(100)Z150
N50 X=-1804-100 Y=464.424 T1 D2(调用第二个刀号)
N55 G42 X=IC(50)(激活刀补开始加工槽体的下边界)
N60 G1 X=-1804+920.617
N65 CT AP=90-16.03 RP=1499.5
N70 G1 AP90-16.03 RP=1499.5+100
N75 GO G40 X=IC(100)Z150
N80 M30
槽的宽度和中心线不对称,程序中用了两个刀号,加工槽体的上边界时用D1,加工槽体的下边界是时用D2,实际加工中用50mm铣刀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运行三次程序,对应的半径补偿值先小后大分别是D1=100mm,12mm,12.5mm,D2=13mm,15mm,15.5mm.
如果使用一般的刀具补偿使用方法,按照槽的边界线进行编程,就要计算槽的边界线中各段圆弧和直线切点的坐标以及各段圆弧的半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而按照中心线进行编程就可直接使用力纸上标注的尺寸,避免了大量、繁琐的数据计算工作,保证了程序中所用数据的准确性,极大的提高了编程效率。
其方法有两个特殊:(1)按照中心线进行编程而不是按照真实的加工边界线进行编程。(2)刀具补偿值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顺序逐渐加大,理论补偿值二加工的边界到中心线的距离--刀具半径。优点是直接使用图纸上标注的尺寸进行编程,保证了程序中所用数据的准确性,不需进行大量繁琐的数据计算工作。
Ⅸ 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基础知识:51单片机编程基础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 DIP40双列直插; 2.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3. 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 4. 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5. 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6.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7.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1.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2.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4. 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 C语言编程基础: 1. 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 2. 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 3. ++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4. x |= 0x0f;表示为 x = x | 0x0f; 5.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 6. 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在某引脚输出高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1.3(PIN4)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1.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3 = 1; //给P1_3赋值1,引脚P1.3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注意:P0的每个引脚要输出高电平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如4K7)至VCC电源。 在某引脚输出低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2.7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7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2_7 = 0; //给P2_7赋值0,引脚P2.7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在某引脚输出方波编程方法:(比如P3.1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3.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5. { 6. P3_1 = 1; //给P3_1赋值1,引脚P3.1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7. P3_1 = 0; //给P3_1赋值0,引脚P3.1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输出高、低、高、低……,从而形成方波 9. } 将某引脚的输入电平取反后,从另一个引脚输出:( 比如 P0.4 = NOT( P1.1)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0.4和P1.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1 = 1; //初始化。P1.1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7. if( P1_1 == 1 ) //读取P1.1,就是认为P1.1为输入,如果P1.1输入高电平VCC 8.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2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9. else //否则P1.1输入为低电平GND 10.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11. { P0_4 = 1; } //给P0_4赋值1,引脚P0.4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12.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根据P1.1的输入情况,改变P0.4的输出电平 13. } 将某端口8个引脚输入电平,低四位取反后,从另一个端口8个引脚输出:( 比如 P2 = NOT( P3 )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和P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3 = 0xff; //初始化。P3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同时给P3口的8个引脚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取反的方法是异或1,而不取反的方法则是异或0 7. P2 = P3^0x0f //读取P3,就是认为P3为输入,低四位异或者1,即取反,然后输出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将P3取反输出到P2 9. } 注意: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分别输出到P3.7、P3.6至P3.0,比如P3=0x0f,则P3.7、P3.6、P3.5、P3.4四个引脚都输出低电平,而P3.3、P3.2、P3.1、P3.0四个引脚都输出高电平。同样,输入一个端口P2,即是将P2.7、P2.6至P2.0,读入到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 第一节:单数码管按键显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1. 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 2. 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 3. 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 4. 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 发光二极的控制:单片机I/O输出 将一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阳极)接P1.1,LED的负极(阴极)接地GND。只要P1.1输出高电平VCC,LED就正向导通(导通时LED上的压降大于1V),有电流流过LED,至发LED发亮。实际上由于P1.1高电平输出电阻为10K,起到输出限流的作用,所以流过LED的电流小于(5V-1V)/10K = 0.4mA。只要P1.1输出低电平GND,实际小于0.3V,LED就不能导通,结果LED不亮。 开关双键的输入:输入先输出高 一个按键KEY_ON接在P1.6与GND之间,另一个按键KEY_OFF接P1.7与GND之间,按KEY_ON后LED亮,按KEY_OFF后LED灭。同时按下LED半亮,LED保持后松开键的状态,即ON亮OFF灭。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2. #define LED P1^1 //用符号LED代替P1_1 3. #define KEY_ON P1^6 //用符号KEY_ON代替P1_6 4. #define KEY_OFF P1^7 //用符号KEY_OFF代替P1_7 5. void main( void ) //单片机复位后的执行入口,void表示空,无输入参数,无返回值 6. { 7. KEY_ON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N,P1.6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8. KEY_OFF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FF,P1.7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9. While( 1 ) //永远为真,所以永远循环执行如下括号内所有语句 10. { 11. if( KEY_ON==0 ) LED=1; //是KEY_ON接下,所示P1.1输出高,LED亮 12. if( KEY_OFF==0 ) LED=0; //是KEY_OFF接下,所示P1.1输出低,LED灭 13. } //松开键后,都不给LED赋值,所以LED保持最后按键状态。 14. //同时按下时,LED不断亮灭,各占一半时间,交替频率很快,由于人眼惯性,看上去为半亮态 15. } 数码管的接法和驱动原理 一支七段数码管实际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其中7个组形构成数字8的七段笔画,所以称为七段数码管,而余下的1个发光二极管作为小数点。作为习惯,分别给8个发光二极管标上记号:a,b,c,d,e,f,g,h。对应8的顶上一画,按顺时针方向排,中间一画为g,小数点为h。 我们通常又将各二极与一个字节的8位对应,a(D0),b(D1),c(D2),d(D3),e(D4),f(D5),g(D6),h(D7),相应8个发光二极管正好与单片机一个端口Pn的8个引脚连接,这样单片机就可以通过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8个发光二极的亮与灭,从而显示各种数字和符号;对应字节,引脚接法为:a(Pn.0),b(Pn.1),c(Pn.2),d(Pn.3),e(Pn.4),f(Pn.5),g(Pn.6),h(Pn.7)。 如果将8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阴极)内接在一起,作为数码管的一个引脚,这种数码管则被称为共阴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阴极,8个正极则为段极。否则,如果是将正极(阳极)内接在一起引出的,则称为共阳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阳极,8个负极则为段极。 以单支共阴数码管为例,可将段极接到某端口Pn,共阴极接GND,则可编写出对应十六进制码的七段码表字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