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元心编译

元心编译

发布时间: 2025-06-19 10:23:08

⑴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 Data)是关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指在数据仓库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数据源定义,目标定义,转换规则等相关的关键数据。同时元数据还包含关于数据含义的商业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应当妥善保存,并很好地管理。为数据仓库的发展和使用提供方便。

元数据是一种二进制信息,用以对存储在公共语言运行库可移植可执行文件 (PE) 文件或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进行描述。将您的代码编译为 PE 文件时,便会将元数据插入到该文件的一部分中,而将代码转换为 Microsoft 中间语言 (MSIL) 并将其插入到该文件的另一部分中。在模块或程序集中定义和引用的每个类型和成员都将在元数据中进行说明。当执行代码时,运行库将元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引用它来发现有关代码的类、成员、继承等信息。

元数据以非特定语言的方式描述在代码中定义的每一类型和成员。元数据存储以下信息:

程序集的说明。
标识(名称、版本、区域性、公钥)。
导出的类型。
该程序集所依赖的其他程序集。
运行所需的安全权限。
类型的说明。
名称、可见性、基类和实现的接口。
成员(方法、字段、属性、事件、嵌套的类型)。
属性。
修饰类型和成员的其他说明性元素。

一、元数据的优点

对于一种更简单的编程模型来说,元数据是关键,该模型不再需要接口定义语言 (IDL) 文件、头文件或任何外部组件引用方法。元数据允许 .NET 语言自动以非特定语言的方式对其自身进行描述,而这是开发人员和用户都无法看见的。另外,通过使用属性,可以对元数据进行扩展。元数据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自描述文件。
公共语言运行库模块和程序集是自描述的。模块的元数据包含与另一个模块进行交互所需的全部信息。元数据自动提供 COM 中 IDL 的功能,允许将一个文件同时用于定义和实现。运行库模块和程序集甚至不需要向操作系统注册。结果,运行库使用的说明始终反映编译文件中的实际代码,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语言互用性和更简单的基于组件的设计。
元数据提供所有必需的有关已编译代码的信息,以供您从用不同语言编写的 PE 文件中继承类。您可以创建用任何托管语言(任何面向公共语言运行库的语言)编写的任何类的实例,而不用担心显式封送处理或使用自定义的互用代码。

二、属性。

.NET Framework 允许您在编译文件中声明特定种类的元数据(称为属性)。在整个 .NET Framework 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属性的存在,属性用于更精确地控制运行时您的程序如何工作。另外,您可以通过用户定义的自定义属性向 .NET Framework 文件发出您自己的自定义元数据。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利用属性扩展元数据。

三、元数据的意义

说到元数据的意义,可以从其应用目的来谈的。虽然做数据仓库言必称元数据,必称技术、业务元数据,但其到底用于何处?离开了目标去谈元数据,就发现元数据包含太多的东西,因为他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嘛。

还是那客户关系系统来比喻,这个系统维护客户信息当然是有目的的,是要用这些信息进行一些自动的流程处理、去挖掘一些客户潜在的价值、做好客户服务。当然没有必要去维护客户的生命特征信息,诸如指纹、犯罪史等,这些信息跟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关系不大。元数据也是如此,你可以将所以数据的结构、大小、什么时间创建、什么时间消亡、被那些人使用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延伸得太广,如果不管目标,而试图去建一个非常完美的元数据管理体系,这是一种绝对的"自上而下"做法,必败无疑。

四、元数据列举

基于应用,可以将元数据分成以下的若干中。

数据结构: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
数据部署: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数据流: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
质量度量: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
度量逻辑关系: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
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
星型模式元数据:事实表、维度、属性、层次等;
报表语义层:报表指标的规则、过滤条件物理名称和业务名称的对应;
数据访问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访问;
质量稽核日志:何时、何度量被稽核,其结果;
数据装载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装载;

五、元数据开发应用的标准化框架

1、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框架

2. 元数据开发应用框架

2.1 元数据的基本意义 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

元数据为分布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信息体系(如数字图书馆)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

离开元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将是一盘散沙,将无法提供有效的检索和处理。

3. 元数据应用环境

3.1 Metadata的应用目的

(1)确认和检索(Discovery andentification),主要致力于如何帮助人们检索和确认所需要的资源,数据元素往往限于作者、标题、主题、位置等简单信息,Dublin Core是其典型代表。

(2)着录描述(Cataloging),用于对数据单元进行详细、全面的着录描述,数据元素囊括内容、载体、位置与获取方式、制作与利用方法、甚至相关数据单元方面等,数据元素数量往往较多,MARC、GILS和FGDC/CSDGM是这类Metadata的典型代表。

(3)资源管理(Resource Administration),支持资源的存储和使用管理,数据元素除比较全面的着录描述信息外,还往往包括权利管理(Rights/Privacy Management)、电子签名(Digital Signature)、资源评鉴(Seal of Approval/Rating)、使用管理(Access Management)、支付审计(Payment and Accounting)等方面的信息。

(4)资源保护与长期保存(Preservation and Archiving),支持对资源进行长期保存,数据元素除对资源进行描述和确认外,往往包括详细的格式信息、制作信息、保护条件、转换方式(Migration Methods)、保存责任等内容。

3.2 Metadata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根据不同领域的数据特点和应用需要,90年代以来,许多Metadata格式在各个不同领域出现

例如:
网络资源:Dublin Core、IAFA Template、CDF、Web Collections
文献资料:MARC(with 856 Field),Dublic Core
人文科学:TEI Header
社会科学数据集:ICPSR SGML Codebook
博物馆与艺术作品:CIMI、CDWA、RLG REACH Element Set、VRA Core
政府信息:GILS
地理空间信息:FGDC/CSDGM
数字图像:MOA2 metadata、CDL metadata、Open Archives Format、VRA Core、NISO/CLIR/RLG Technical Metadata for Images
档案库与资源集合:EAD
技术报告:RFC 1807
连续图像:MPEG-7

3.3 Metadata格式的应用程度

不同领域的Metadata处于不同的标准化阶段:
在网络资源描述方面,Dublin Core经过多年国际性努力,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和应用的事实标准;

在政府信息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大力推动和有关法律、标准的实行,GILS已经成为政府信息描述标准,并在世界若干国家得到相当程度的应用,与此类似的还有地理空间信息处理的FGDC/CSDGM;

但在某些领域,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仍然存在多个方案竞争,典型的是数字图像的Metadata,现在提出的许多标准都处于实验和完善的阶段。
3.4 Metadata格式“标准化”程度问题

Metadata开发应用经验表明,很难有一个统一的Metadata格式来满足所有领域的数据描述需要;即使在同一个领域,也可能为了不同目的而需要不同的但可相互转换的Metadata格式。

同时,统一的集中计划式的Metadata格式标准也不适合Internet环境,不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各方面力量。

但在同一领域,应争取“标准化”,在不同领域,应妥善解决不同格式的互操作问题。

4. 元数据结构

4.1 总体结构定义方式 一个Metadata格式由多层次的结构予以定义:

(1)内容结构(Content Structure),对该Metadata的构成元素及其定义标准进行描述。

(2)句法结构(Syntax Structure),定义Metadata结构以及如何描述这种结构。

(3)语义结构(Semantic Structure),定义Metadata元素的具体描述方法。

4.2 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定义Metadata的构成元素,可包括: 描述性元素、技术性元素、管理性元素、结构性元素(例如与编码语言、Namespace、数据单元等的链接)。

这些数据元素很可能依据一定标准来选取,因此元数据内容结构中需要对此进行说明,例如MARC记录所依据的ISBD,EAD所参照的ISAD(G),ICPSR所依据的ICPSR Data Preparation Manual。

4.3 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定义格式结构及其描述方式,例如元素的分区分段组织、元素选取使用规则、元素描述方法(例如Dublin Core采用ISO/IEC 11179标准)、元素结构描述方法(例如MARC记录结构、SGML结构、XML结构)、结构语句描述语言(例如EBNF Notation)等。

有时,句法结构需要指出元数据是否与所描述的数据对象捆绑在一起、或作为单独数据存在但以一定形式与数据对象链接,还可能描述与定义标准、DTD结构和Namespace等的链接方式。

4.4 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定义元素的具体描述方法,例如 描述元素时所采用的标准、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或自定义的描述要求(Instructions)。

有些元数据格式本身定义了语义结构,而另外一些则由具体采用单位规定语义结构,例如Dublin Core建议日期元素采用ISO 8601、资源类型采用Dublin Core Types、数据格式可采用MIME、识别号采用URL或DOI或ISBN;
又如OhioLink在使用VRA Core时要求主题元素使用A&AT、TGM和TGN,人名元素用ULAN。

5. 元数据编码语言与制作方式

5.1 元数据编码语言

元数据编码语言(Metadata Encoding Languages)指对元数据元素和结构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具体语法和语义规则,常称为定义描述语言(DDL)。

在元数据发展初期人们常使用自定义的记录语言(例如MARC)或数据库记录结构(如ROADS等),但随着元数据格式的增多和互操作的要求,人们开始采用一些标准化的DDL来描述元数据,例如SGML和XML,其中以XML最有潜力。

5.2 元数据制作方式

(1)专门编制模块(例如对MARC、GILS、FGDC等)

(2)数据处理时自动编制(例如对Dublin Core等)

(3)数据物理处理时自动编制(例如数字图像扫描时的某些元数据参数)

(4)共享元数据(例如OCLC/CORC、IMESH

6. 元数据互操作性

6.1 元数据互操作性问题

由于不同的领域(甚至同一领域)往往存在多个元数据格式,当在用不同元数据格式描述的资源体系之间进行检索、资源描述和资源利用时,就存在元数据的互操作性问题(Interoperability):
多个不同元数据格式的释读、转换和由多个元数据格式描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之间的透明检索。

6.2 元数据格式映射

利用特定转换程序对不同元数据元格式进行转换,称为元数据映射(Metadata Mapping/Crosswalking)。

目前已有大量的转换程序存在,供若干流行元数据格式之间的转化,例如
Dublin Core与USMARC; Dublin Core与EAD
Dublin Core与GILS; GILS与MARC TEI
Header与MARC FGDC与MARC

也可利用一种中介格式对同一格式框架下的多种元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例如UNIverse项目利用GRS格式进行各种MARC格式和其它记录格式的转换。格式映射转换准确、转换效率较高。不过,这种方法在面对多种元数据格式并存的开放式环境中的应用效率明显受到限制。

6.3 标准描述框架

解决元数据互操作性的另一种思路是建立一个标准的资源描述框架,用这个框架来描述所有元数据格式,那么只要一个系统能够解析这个标准描述框架,就能解读相应的Metadata格式. 实际上,XML和RDF从不同角度起着类似的作用。

XML通过其标准的DTD定义方式,允许所有能够解读XML语句的系统辨识用XML_DTD定义的Metadata格式,从而解决对不同格式的释读问题。

RDF定义了由Resources、Properties和Statements等三种对象组成的基本模型,其中Resources和Properties关系类似于E-R模型,而Statements则对该关系进行具体描述。

RDF通过这个抽象的数据模型为定义和使用元数据建立一个框架,元数据元素可看成其描述的资源的属性。

进一步地,RDF定义了标准Schema,规定了声明资源类型、声明相关属性及其语义的机制,以及定义属性与其它资源间关系的方法。另外,RDF还规定了利用XML Namespace方法调用已有定义规范的机制,

6.4 数字对象方式

建立包含元数据及其转换机制的数字对象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解决元数据互操作性问题。

Cornell/FEDORA项目提出由内核(Structural Kernel)和功能传播层(Disseminator Layer)组成的复合数字对象。

内核里,可以容纳以比特流形式存在的文献内容、描述该文献的元数据、以及对这个文献及元数据进行存取控制的有关数据。

功能传播层,主功能传播器(PrimitiveDisseminator)支持有关解构内核数据类型和对内核数据读取的服务功能,还可有内容类型传播器(Content-Type Disseminators),它们可内嵌元数据格式转换机制。

例如,在一个数字对象的内核中存有MARC格式的元数据,在功能传播层装载有请求Dublin Core格式及其转换服务的内容类型传播器。当数字对象使用者要求读取以Dublin Core表示的元数据时,相应的内容类型传播器将通过网络请求存储有Dublin Core及其转换服务程序的数字对象,然后将被请求数字对象中的MARC形式元数据转换为Dublin Core形式,在输出给用户。

7. 几点建议

跟踪元数据发展、积极参与制定元数据标准、加快元数据应用、注意国际接轨。
加快研究有效利用元数据进行检索(包括异构系统透明检索)、相关性学习、个性化处理等的机制。
加快研究元数据与数字对象和数字化资源体系有机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推进研究利用元数据进行基于知识的数据组织和知识发现。

⑵ “编译是什么意思”汉初酷吏张汤把法律当成了惩罚他人的工具



公元前2世纪的一天,在西汉都城长安,一个男孩和他玩的一个游戏被历史永远地记录了下来。这个男孩的游戏是审理一起盗窃案。被锁的老鼠是贼,被咬的一片牛肉干是盗证。根据汉代的法庭审判规则,经过起诉、书面保证、讯问、录音、宣读、判决等复杂的程序,以及当时特有的刑讯逼供,证人、物证一应俱全,鼠贼被判处酷刑立即执行。这小子就是小时候的张汤。他因为家里丢了肉干被父亲打了一顿,于是“挖坑的时候偷了老鼠和吃剩的肉”来报复。这份沾着老鼠血的“判决书”被人举报,其父常“视其为老狱卒”。受到“惊吓”后,甚至“设书狱”,要他写一份服刑文书作为奖励。


转眼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后宫爆发了“治不善”的陈巫案。本案承办人是张堂,是梁武帝委派来调查此案的。最终,陈皇后因“被巫术迷惑,无法接受命运”,被逐出宫;帮助陈皇后“祭祖”并伤害魏夫人的楚女因“不从”被杀于城中。张汤小时候也秀过挖坑抓老鼠和刑讯逼供的“爽”新闻。他“深深地融入了这个政党”。这种情况下,300多人被杀,血流成河。相比儿时的游戏,这一次,同样血淋淋的结果给他带来的是皇帝的宠爱:“我以为我可以,让陈太忠医生有点感动。”


张汤的一生似乎注定要“残酷到底”,从卑微的“酷小”到一代残暴的官员。在铁器时代,伴随着强大的汉武帝,张汤得到重用,步步高升:


“巫术案”后,张汤奉命与中国医生虞照一起修改这部法律,“研讨各种法规”虞照也是汉武帝时期着名的官员之一。两个“爽”加起来,合作的还挺愉快的。他们根据汉武帝“严于律己”、“深于文治”的立法宗旨,寻找自汉以来废弃了几十年的秦苛法,“发扬光大”。他们还制定了《沈明法》和《明理见纵法》,规定“贼若起,贼不起,贼得满货,不足两千石者死”这两个残暴的官员都被梁武帝提拔:“赵当了副将,迁少府,张汤当了廷尉。”此后,他们的“成就”导致了一系列恶法的颁布。更好的用法,封面开始。'


西汉初期,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相继造反。当时掌管全国监狱的官至九卿、廷尉的张汤就显示了他的才能。这三个大案,每一个都是“可怜而根本”的。三王家族有罪无罪,大量无辜者被杀。其中淮安王南刘安之乱死了几千人。在刘安的谋士吴再三不肯出主意,在混乱中给刘安上了一课,最后向刘安报告。得到汉武帝的原谅,最后却被张汤的一句话害死。朝臣因善辞赋而被武帝褒扬,但因与刘安交好,也被张汤以“惩私”、“刑后被杀”为由处死。踏着沾满鲜血的“红地毯”,张汤终于走到了古代医生的位置,三次上朝。


所有的评委都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但在张汤严酷凶狠的政治形象背后,也有着巧妙的心机和油滑的嘴脸。据公元0755年至79000年的记载,在梁武帝登基之前,刚从长安城出发的张汤见到了太子的两个叔叔:田芬和田胜。当时,田胜在长安遇险。"汤掉进去了。"汉武帝继位后,田氏外戚封侯、周扬侯、田胜“广交唐友,遍遇唐贵人”,使张汤以一介小官刀笔进入上流社会。后来,田胜与哥哥武安侯天芬联手,将张汤招入朝鲜“编议和案”,使他有了在“巫术案”中演出的机会。案件成名后,为了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张唐经常用一些疑难案件来“应聘”。在皇帝面前,他巧妙地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奇怪而愚蠢的样子:当皇帝批评他的时候,他说:“我真蠢!事实上,我的下属已经建议我了。”皇帝表扬了他,他说:“多亏听了某某人的意见,都是他们的功劳!”汉武帝觉得这个人老实可爱。


张唐走上了法律职业的道路,迅速崛起,但和他的童年一样,法律在他手里还是一件小事。很快,他发明了几种新的游戏方式-


玩法一:玩“ab剧”。张汤自己安排了两组历史监督小组,一组严,一组广。每当要案子的时候,看皇帝的意图:“要犯罪”就交给甲等,自然要加罪,但又说不出什么;把“你想要什么”交给B类,结果就消失了。


2:扮演“鹰狗”的角色。汉武帝大举进攻匈奴,饥荒遍地,中国财力不足,于是采取收回铸币权、征收盐铁税等政策充实国库。张汤积极配合相关圣旨立法的颁布,严惩官民斗争引发的民众起义,从而开明专制。


游戏三:发明“春秋狱决”。汉初至汉初,汉武帝改变了文婧所奉行的道家哲学,转而提倡儒学。张汤极力讨好儒家。他邀请儒生介入办案,借鉴《史记酷吏列传》、《尚书》,使法律规范更加混乱和随意。从此,法制史上“评价证据”的恶潮蔓延。


张汤靠黄伟犯法,害了很多人。他的政治生涯最终被四面楚歌。危机爆发了:


张汤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早在长安做小官的时候,他就在搞“权力寻租”,与富商田家、翁叔等“淫乱”。成为皇帝张汤身边的重要大臣后,私下向商人田心报告了一些重要的经济信息。田心“以物生财,与唐共享”。张汤欲弹劾翟青后,襄樊《朱买臣、汴梁三史》揭露了此事。汉武帝曾经和张汤对着干,被他的巧言骗了;


张汤内阁里有一个建议,他经常反对张汤,因为他的职位比较老。张汤与一个叫陆杰举的下级官员勾结,捏造罪名,制造冤案,最后“干”了敌人。当时汉武帝对这种被张汤的谎言掩盖的不公心存疑虑。后来张汤因为盐铁税案排挤赵王,引起赵王反击,于是举报了此事。面对更多的证据,张唐拒不承认。据汉武帝回忆,狄善曾大骂张汤“忠臣不忠”,认为自己长期被这个值得信任的“忠臣”欺骗,一气之下被送进了监狱。不久,张汤在狱中自杀。


年:“唐死时,家产只有黄金500两,全给了,再无其他财产。”他说,张唐的母亲坚持认为张唐是“骂人害死的”,死得不公平,不愿意安葬他。汉武帝哀叹“此子不能无母而生”,于是杀了揭发张汤的“三官”,重用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但有人据此认为张汤生前老实,死后有错,证据不足:张汤在处理犯罪时不会有一两种反侦查手段;更何况他还面临违反法律等多项罪名的指证。他也认为他的辩护是没有希望的。至于他背后的善意,只能算是汉武帝对鹰犬的“君臣之谊”。


2000多年后,西北政法大学基建工地出土了张汤墓。这个“巧合”似乎有深意。这位汉朝的法官,从破案开始,一生玩弄法律,应该被历代法律人视为奇耻大辱。

⑶ 元数据是指

元数据是指描述数据的数据,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以下是关于元数据的详细解释:

  • 定义: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属性、内容或特色的信息,它支持数据的存储、查找、管理等多种功能。

  • 作用

    • 描述数据属性:元数据包含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属性信息,帮助用户理解数据的结构和内容。
    • 支持数据检索:元数据作为一种电子式目录,通过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协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数据。
    • 其他功能:元数据还可以指示数据的存储位置、记录历史数据等,为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便利。
  • 应用举例

    • 在数据结构中,元数据描述数据集的字段、关系等。
    • 在数据部署中,元数据指示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 在数据流中,元数据描述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
    • 此外,元数据还应用于质量度量、度量逻辑关系、ETL过程、数据集快照等多个方面。
  • 优点

    • 自描述性:元数据自动提供有关已编译代码的信息,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 设计便利性:元数据允许用户从不同语言编写的代码中继承类,创建实例,无需担心显式封送处理或使用自定义的互用代码。

⑷ 会跳动的心c语言代码怎么写

会跳动的心代码c语言如下:

c复制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int i,j;

float x,y,z;

for(i=1;i<=30;i++){

for(j=1;j<=60;j++){

x=(float)i/10.0-2.0;

y=(float)j/10.0-3.0;

z= pow(x,2)+pow(y,2)-1;

if(z* z* z- pow(x,2)*pow(y,2)<=0.0){

printf("*");

}else{

printf("");

}

}

printf(" ");

}

return0;

}

这段代码使用嵌套的循环来打印出一个会跳动的心形图案。在每个坐标点上计算一个值z,然后根据z的值来决定是否打印出星号。当z的值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就会打印出星号,否则打印空格。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个动态跳动的心形图案。

C语言的特点

1、简洁紧凑、灵活方便

C语言一共只有32个关键字,9种控制语句,程序书写自由,主要用小写字母表示。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2、运算符丰富

C的运算符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共有34个运算符。C语言把括号、赋值、强制类型转换等都作为运算符处理。从而使C的运算类型极其丰富表达式类型多样化,灵活使用各种运算符可以实现在其它高级语言中难以实现的运算。

3、数据结构丰富

C的数据类型有:整型、实型、字符型、数组类型、指针类型、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等。能用来实现各种复杂的数据类型的运算。并引入了指针概念,使程序效率更高。另外C语言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支持多种显示器和驱动器。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强大。

⑸ 请大家介绍一下清代和民国都有哪些着名书局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897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成昌、高凤池等。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1901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改为中日合办,资本各十万元,引进日本先进印刷技术。翌年迟空编印《最新国文教科书》,数月间风行全国。此后,陆续编印修身、算术、史地、英语等教科书,兴办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养正幼碧绝稚园及函授学校,还出版各种中外文工具书、刊物和学术着作。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一百五十万元,职工达七百五十人,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随后,企业得到部分恢复。抗日战争前夕,在长沙建设印刷厂,往香港和西南地区疏散存书和机器。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迁到长沙,后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间,除了以编印教科书为主要业务外,还陆续出版了《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重要刊物,整理影印了《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还出版了严复、林纾等人翻译的着名外国小说和学术着作。全盛时期在北京、香港设有印刷分厂,先后在全国各地和新加坡、吉隆坡等八十三个地方设立分馆,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迁址北京。1958年以后,根据国家出版方针的规定调整了出版范围。现主要编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着作,编纂出版中外语文工具书以及研究着作、教材、普及读物等,出版《中国语文》、《方言》、《英语世界》等期刊,在读者中有良好影响和声誉。一个世纪以来,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竭力继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是“全国优秀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设有25个部门,控股一个合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在职员工260人。

商务印书馆年均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等700余种。100多年来,共出版各类书刊4万余种。代表性出版物有《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故训汇纂》、《四库全书》(影印文津阁本)、“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400种)“世界名人传记”(40种)“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00种)“商务印书馆文库”(50种)及《英语世界》、《中国学术》杂志等。有不少品牌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和国家期刊奖。

历史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0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悔旦姿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老一辈出版家,平地为山、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着,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着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极盛时期,商务有员工5000多人,在海内外设有分馆36个,各类办事机构1000多个,所出书刊占全国60%以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在海内外铸造了商务印书馆的这个民族出版业最着名的品牌,成为堪与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镇。从这座文化重镇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陈云、张元济、茅盾、陈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五、郑振铎、叶圣陶、蒋梦麟、竺可祯、黄宾虹、袁翰青、陈翰伯、陈原……这些光辉的名字都写在了商务的史册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国难不息,商务也饱受兵燹,两度惨遭破坏,艰于维持。但是,在百般艰苦的环境下,商务坚持“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之精神,依然举起文化抗战和国家复兴之大旗,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书不辍,奋斗不歇。

现状
[编辑本段]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汉译世界学术名着和辞书两大支柱之外,商务人锐意进取,积极、稳妥地开拓新的出版领域,比如大力扶持出版国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出版传播国内学者的一流研究成果;针对青少年和大众读者,开发素质教育读物和文化普及读物;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合作,翻译出版哈佛商学院的畅销经管图书;成立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旨在以学术研究带动对外汉语教材研发,把中心建成世界汉语教学精品图书的研发基地和出版基地。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宗旨,秉承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的出版理念,商务不追风,不逐利,踏踏实实为海内外读者服务、为广大学人服务,出版规模不断扩大。近些年陆续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故训汇纂》及“新华”系列汉语辞书,“新时代”“精选”“牛津”“朗文”等几大系列外语辞书,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文库50种等大型原创学术着作,以及“汉译世界学术名着”10辑400种、《蓝海战略》等哈佛经管图书150种,等等,都深受海内外亿万读者的欢迎,成为图书市场上商务代表性品牌。有100多种精品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一直以来,商务在出版行业处于领军地位,始终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辞书学会、中国版权保护协会等行业团体的副会长单位。
为了长远发展,商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开拓经营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已经形成业内较强的竞争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现有正式员工275人,其中,9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97人拥有副编审以上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促进了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商务在出版行业内较早利用新兴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在国内出版界领先的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正一步步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此外还积极开拓与出版业务相关的经营领域,目前成立并控股北京群益物业公司、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公司、北京涵芬楼书店有限公司等经营性机构,在上海、太原、长春、武汉、南京等地开设专卖店等,在多种经营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商务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不仅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务印书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交流,而且还合资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此外,商务还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鲁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学馆、斗山东亚出版公司等世界着名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现在,商务年出图书800种左右,其中新书350种左右,重印书450种左右;此外还出版《英语世界》《汉语世界》杂志及《中国语文》《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20种,以及部分音像制品。据近几年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商务出版的中外语文辞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05年全年出版码洋5.4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各项指标在全国综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说,经过改革开发20多年来的努力,商务印书馆现在已经成为风格比较突出、特色比较明显、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发展势头比较稳健、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拥有独特地位、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家着名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现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商务之最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乃至文化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择要列之如下:
* 出版第一部语法学学术专着——《马氏文通》(1898);
*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对照排版印刷的英语教科书——《华英初阶》(1898);
* 出版大陆第一部英汉字典——《商务书馆华英字典》(1899);
* 第一个使用纸型印书(1900);
* 第一个系统地介绍西方学术论着(1902);
* 第一个使用着作权印花(1903);
* 第一个作为文化企业引进外资(1903);
* 第一个作为民间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师(1903);
* 第一个系统地编印出版《最新教科书》等近现代中小学教科书(1904);
* 第一个创办《东方杂志》等一系列现代意义的杂志(1904);
* 第一个采用珂罗版印刷(1907);
* 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纂的双语辞典《英华大辞典》(1908);
* 第一个采用电镀铜版印刷(1912);
* 第一个使用自动铸字机(1913);
* 第一个采用胶版彩色印刷(1915);
* 出版我国第一部以语词为主、兼及网络的大型现代语文辞书《辞源》(1915);
* 出版我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1917);
* 成立我国第一个中资电影机构——活动影戏部(1918);
* 生产制造我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1919);
* 制作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1919)。

商务印书馆对文化的贡献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现在所有出版社中资格最老的出版社。它不是我国最早的出版社,在它之前还有很多,竞争中都被淘汰了。开始时它是个小印刷厂。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人心思变,出版事业发展。同时代人杜亚泉说,当时“维新同志,皆以编译书报为开发中国急务,而海上各印刷业皆滥恶相沿,无可与谋者,于是咸踵于商务印书馆”。指出了商务成功的关键是讲究质量,因为办事认真,讲信用、保质量,所以南洋公学代校长兼译书院长张元济辞掉公职到这个小印刷厂主持编译工作,从此商务兼营出版。张元济进商务后,陆续进用高梦旦、杜亚泉、蒋维乔、庄俞等一批反对科举有志于维新的年轻人。他们都将富国强兵、复兴中华的希望寄托在未来一代,他们兢兢于小学、中学课本以及词书等学习用书的编写。他们的认真,使出版物获得成功,又注意经营管理,企业就站住脚并得到发展。敬业乐事的精神和注意经营管理代代相传,成为传统。它几十年服务于人民的文化需要,几十年服务于积累文化,对社会有一定贡献,所以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1952年6月指定商务印书馆为中央一级出版机构,这在私营出版业中是仅见的。公私合营后它在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下,更加兢兢业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工作。在近现代出版史上它努力为人先,开创性活动极多,影响深远。这儿罗列其什一,以见其贡献。
出版社第一个建立编辑部的是商务印书馆。中国出版事业虽然源远流长,但其文字工作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没有编辑部一说。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是印刷厂,兼出一些书,也同样没有编辑部,由创业人之一鲍咸恩先生兼做文字工作。经理夏瑞芳经常向人请教,怎样使出版业务发展,知道要有一批学者。当时与商务印书馆有业务往来的南洋公学译书院,其院长兼代校长、维新人士张元济苦于公学学监、美国人福开森事事牵肘使得无法办事。夏瑞芳与张元济在两年多的业务交往中建立了个人感情,1900年夏先资助张办《外交报》,次年夏建议张对商务投资,进而顺理成章地1902年张辞南洋公学职进商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元济通过朋友蔡元培等聘请了一批各有专长的新派人士进商务,成立编译所。编译所的成立使商务在同业中占有绝大优势。又有高梦旦从事协调,破除文人相轻的陋习,各人发扬专长,又互相切磋,书稿质量自高于同业。商务自此继印刷后在出版上也站住了脚;同业也纷纷仿效,推动了出版业的进步。
近代小学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最早推出的。我国社会的近代形态,基础教育兴起很晚。戊戌时仅康有为《幼学通议》中提到,他是依据《礼记•学记》原则,谈不上近代教育。辛丑“新政”,清廷“令多设蒙养学堂”,同时规定“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教育目的仍是和科举衔接。有志之士进行了改变教育目的的活动,商务印书馆是重要的一环:它提供了近代基础教育第一批课本。最早是1902年6月由杜亚泉编写的《文学初阶》,共6册供3年用。它全部用儿童身边常见的浅近事物做认字课文和内容。如第一课,生字为“大小牛羊”4字,再组成:“大牛、小羊、大小、牛羊”4词作课文。八十课后出现简单句,如“牛负车、牛耕田、桃开花、竹生笋”。第三册开始穿插各科浅近知识,伦理修身,激励发愤读书学艺以振兴中国。后续各册有声光化学,中外史地人物。对道光以还割地“赔款”多有议论。这是第一本同科举教育割断而讲究国民素质教育的课本。1904年2月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小学《最新国文教科书》。这套课本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庄俞共同编写,一反历来启蒙读本由一人写的作法。很多关于它编写认真的佳话至今流传。这本书编写认真,影响十分深远:蔡元培当时是旁观者,他叹为观止,说这本书的认真,改变了整个出版业编书草率的风气。这套课本开创了沿用至今的用楷体字排课文和每课都在一个展开面上,并附丰富的插图的作法。这套课本出版后,一直受到学生和家长、老师的欢迎。
我国第一部近代词书——《辞源》。我国的词书起源很早,但千余年来一直分为3个互不照应的体系:《尔雅》、《说文》和韵书——名物、文字和语音。而且主要环绕四书五经,脱离人们生活。《康熙字典》虽在-一定程度上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解释,但它仅顾及字而还不懂复音词,只收列极少一部分复音词作为字(单音词)的义项无规律地安排在某个单字下;而且主要是专有名词。如“仓山”在“仓”字下:“河津”(龙门)在“津”字下,“天一星”在“一”字下。晚清复音词随着西学进入大量产生,没有一本词书搜集、解释,阅读书报常生误会。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高梦旦、陆尔奎有鉴于此,发愤编纂一部集词汇、单字、语音、释义于一书,熔旧学新知于一炉而检索方便的词书。陆、高二位于1908年开始与20多位编辑编写4年后完稿,发现词书释义中引文有因循类书而脱漏、多字——自古词书引文衍夺是常事,《康熙字典》这类问题仅影响字义的就有2600多条。他们硬是再添人全部重查原书,又花了3年时间才发排,于1915年出版。正是由于认真,后来中华书局《辞海》出版,虽后来居上,并不能压倒它,80多年经过修订,现在还在发行。
《辞源》在词书编纂上至少在3个方面具有开创性。首先收录了大量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词汇。其次规定了这些复音词以第一字列于该单字后,便于检索。第三,单字义项严格以单音词所含意义为限,即严格以词为单位释义。第二、三两个原则至今为所有汉语和汉外词典所遵循。
世界词书销售量之最。《吉尼斯世界记录》在1980年版中说,它的这本书各种文本各年累计发行量已达到3200余万册,是世界书籍发行量之最。这个版本传到我国后就有人撰文指出它是夜郎,它的发行量远远落后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当时《新华字典》销售量已达8000万册。《新华字典》是魏建功等5位语言学家商定体例编法,由魏建功率领一批词书工作者精心编成,是以质量上乘。1970年周恩来总理又指示由北京大学文科各系、中国科科学院、商务印书馆、北京市教育系统抽调人员讲行修订,总理不仅多次具体指示,克服修订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怕被人说右的顾虑,还在百忙中亲自审读修改稿并作改动。当年,《新华字典》修订本全国各省市造货4000万册;以后每年分区造货量在1000一1500万册左右;至今累计发行量已在2.5亿册左右。这个数量在古今中外无数词书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以人均占有量,世界上也没有第二本词典可望其项背。
中国第一部规范词书——《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它有许多差异严重的方言,妨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历代政府除了秦始皇“书同文”统一了字的写法,读音和词义始终没有统一。新中国建立后,有了规范语言文字的条件,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这个要求。这就有了《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必须推广普通话。周恩来总理指出:“学习普通话光靠耳朵和嘴巴是不够的,学了容易忘记,必须有一套标音符号,用来编印拼音的读物和注音的字典,供学的人随时查考。”1956年2月6日周恩来签署总理命令:“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化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字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为规范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确定由编辑、排校、出版词书经验最丰富的商务印书馆担任该词典的出版任务。并决定正音字典与词典合在一起。1959年初稿完成,商务印书馆从审稿角度提出意见修改后在1960年出版“试印本”向专家征求意见。各地专家意见汇总后经过修改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开始对“试用本”进行修订。由于“四人帮”干扰,1978年才正式出版。至此,我们国家才有了第一部规范词书。这部词典由吕叔湘、叶圣陶、丁声树、李荣等专家审读,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它的科学性无愧于促进汉语规范化的任务,出版后享有极高声誉,去年又出版了修订本;前后10多年总共出版3000万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题民主之最。商务印书馆出好书,它的功夫从选题开始。1903年10月它就开始实行“编译所会议”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出好书。一百年中,选题民主程度必有不同,但做好做差在出书上大体都获得反映。做得最好,当推1958年独立建制后和1979年重又独立建制后。当时前后两位总编辑都享有国际声誉,他们都极尊重他人,发扬学术民主。1958年独立建制时,4年前三联书店牵头已制订了一个翻译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着作长远规划,商务接手后,总编辑仍然亲自出马,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学术界广泛征求意见,再制订出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文革”结束后继续这一做法,而且学科范围扩大至全部选题内容,包括中外语文和词书。不仅范围扩大,也更加细致,多一个来回:先登门征求专家意见,汇总后再请专家会议确定,称“规划会”。已进行过4次。名着都是有定评的,还有什么意见可征求?不一定!哪些应先出,哪些可晚些;哪本书请谁译最合适;用哪个版本最好;国际上有些什么动态,这些听听专家们意见不是更好吗?在这样的规划基础上确定的选题计划,绝无商业味,自然经得起检验,符合读者的需求,前几年社科书订数普遍滑坡时,商务版的名着受影响比较小,年年有1/3重印。像这样的选题民主是仅见的。
(原载《中华读书报》1997年5月7 )

香港商务印书馆
[编辑本段]
香港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14年,一直致力推动中国文化和教育,主要出版历史文化画册、经典着作、语言学习及语文工具书和教科书等。2007年10月22日,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举行110周年馆庆酒会。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分馆、商务印书馆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于1993年共同投资的国内首家综合性合资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致力于促进和加强中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出版面向海内外的语言工具书,知识性丛书、华人学校教科书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书籍;经营中外文学书刊和与文教有关的声像制品(包括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和销售。近年来,公司先后出版了《最新高级英汉词典》、《新编汉语教程》等精品图书和“中华文明系列”光盘以及《〈英语世界〉100期精华》、《全唐诗》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光盘等电子出版物,深受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读者的欢迎。

商务馆歌
[编辑本段]
千丈之松

陈原集张元济、茅盾、叶圣陶句成歌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
世事白云苍狗,风涛荡激,
顺潮流左右应付,稳度过滩险浪急。
论传天演,木铎启路。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敢云有志竟成,总算楼台平地。
从今以后更艰难,努力还需再试。
森森兮千丈之松,矫矫兮云中之龙。
言满天下兮百龄之躬!

热点内容
java返回this 发布:2025-10-20 08:28:16 浏览:592
制作脚本网站 发布:2025-10-20 08:17:34 浏览:887
python中的init方法 发布:2025-10-20 08:17:33 浏览:580
图案密码什么意思 发布:2025-10-20 08:16:56 浏览:765
怎么清理微信视频缓存 发布:2025-10-20 08:12:37 浏览:682
c语言编译器怎么看执行过程 发布:2025-10-20 08:00:32 浏览:1012
邮箱如何填写发信服务器 发布:2025-10-20 07:45:27 浏览:254
shell脚本入门案例 发布:2025-10-20 07:44:45 浏览:112
怎么上传照片浏览上传 发布:2025-10-20 07:44:03 浏览:803
python股票数据获取 发布:2025-10-20 07:39:44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