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an全备份脚本
‘壹’ 请解释下Oracle里逻辑备份、物理备份、Rman备份的区别。教科书和百度上的解释不是很懂,谢谢。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备份
ORACLE数据库有两类备份方法。第一类为物理备份,该方法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恢复,但数据库必须运行在归挡模式下(业务数据库在非归挡模式下运行),且需要极大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磁带库;第二类备份方式为逻辑备份,业务数据库采用此种方式,此方法不需要数据库运行在归挡模式下,不但备份简单,而且可以不需要外部存储设备。数据库逻辑备份方法ORACLE数据库的逻辑备份分为三种模式:表备份、用户备份和完全备份。
表模式
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指定的对象(表)。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备份方式。若备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csd_yyyymmdd.dmp
log=ex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icdmain.commoninformation,icdmain.serviceinfo,icdmain.dealinfo
若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_icdmain_csd_yyyymmdd.log
tables=icdmain.commoninformation,icdmain.serviceinfo,icdmain.dealinfo
注:在磁盘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先备份到本地服务器,然后再拷贝到磁带。出于速度方面的考虑,尽量不要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
用户模式
备份某个用户模式下的所有对象。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备份方式。 若备份到本地文件,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exp_icdmain_yyyymmdd.dmp
log=exp_icdmain_yyyymmdd.log
若直接备份到磁带设备,使用如下命令:
exp icdmain/icd owner=icdmain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ile=/dev/rmt0
log=exp_icdmain_yyyymmdd.log
注:如果磁盘有空间,建议备份到磁盘,然后再拷贝到磁带。如果数据库数据量较小,可采用这种办法备份。
完全模式
备份完整的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不采用这种备份方式。备份命令为: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ull=y
file=exp_fulldb_yyyymmdd.dmp(磁带设备则为/dev/rmt0)
log=exp_fulldb_yyyymmdd.log
对于数据库备份,建议采用增量备份,即只备份上一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增量备份命令:
exp icdmain/icd rows=y indexes=n compress=n buffer=65536
feedback=100000 volsize=0 full=y inctype=incremental
file=exp_fulldb_yyyymmdd.dmp(磁带设备则为/dev/rmt0)
log=exp_fulldb_yyyymmdd.log
注:关于增量备份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只对完整数据库备份有效,且第一次需要full=y参数,以后需要inctype=incremental参数。
2. 用户必须有EXP_FULL_DATABASE的系统角色。
3. 话务量较小时方可采用数据库备份。
4. 如果磁盘有空间,建议备份到磁盘,然后再备份到磁带。
业务数据库备份方法及周期用EXP进行备份前,先在SYS用户下运行CATEXP.sql文件(如果以前已运行该文件,则不要执行这个脚本)。
没有特殊说明,不允许在客户端执行备份命令。
备份命令参照表模式下的备份命令。
RMAN备份原理
在之前,看了用户管理的备份恢复管理,通过以SCN为线索贯穿整个过程,来熟悉了备份原理。
RMAN的备份过程和用户备份恢复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很多朋友了都没有理清楚原理
下面的是我的理解:
RMAN备份数据块的工作原理:
原理:RMAN基于备份算法规则来编译要备份的数据文件列表。基于通道数和同时备份的数据文件数,RMAN在ORACEL共享内存段中
创建一些内存缓冲区一般是在PGA中不过有时候内存缓冲区会被推入SGA。通道服务进程随后就开始读取数据文件,并在RMAN缓冲取
中填充这些数据块。一个缓冲区被填满时,输入缓冲区的数据就会推出到输出缓冲区。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块都会都会发生这种
memery—to—monery write 的过程,如果数据块符合备份的标准,并且memery—to—monery write操作没有检查到
数据corruption则该数据块会被保存到输出数据缓冲区中,直到输出缓冲区被填满。一但输出缓冲区被填满,输出缓冲区的内容就会被
推到备份位置(磁盘或者磁带)
RMAN备份数据库过程:
RMAN发出备份全库命令后,RMAN生成到目标数据库的bequeath连接,也就是说会检查ORACLA_SID变量中的实例名,并在该在实
例上产生一个服务器进程,然后作为sysdba登陆,然后会产生一个作为备份的通道,(在PGA或者是在SGA分配存储)。随后RMAN调用
SYS.DBMS_RCVMAN请求数据库结构信息,包括控制文件的信息(当前序列号,创建时间……)由于指定了备份全库,所以RMAN会请求
数据库中数据文件信息,并判断是否存在offline数据文件(包括所在的位置和工作方式)。
RMAN开始备份,为了保持数据一致性RMAN必须构建控制文件快照,接下来RMAN调用DBMS _BACKUP_RESTORE数据包,该调用
可以创建备份片。RMAN拥有文件列表,所以它为数据文件读取操作分配内存缓冲区,分配缓冲区后RMAN初始化备份片。一旦初始化了备份片,
RMAN会判断是否使用了服务器参数文件,如果使用了则会做为备份的一部分,还要备份控制文件,之后才开始备份数据文件,并将其推至内存。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通道进程在磁盘上执行预读取操作,并且将多个数据文件读入内存中,RMAN会判断数据块头信息是否仍然为零,如果数据块
没有被使用过,就不会发生到输出缓冲区的写操作,同时会丢弃这个数据块(这就RMAN为什么会只备份使用过的数据的原因,也是它的优点)
RMAN还会执行检查数据块有没有corruption操作。当检查通过了就被写入到输出缓冲区。一旦输出缓冲区填满了,就被推至备份文件位置。
在备份数据块的时候,RMAN影子进程会得到备份状态信息。并将它传给V$session_longops视图。查询它能得到信息。
当数据文件的所有数据块都被读入输入缓冲区并确定了状态之后RMAN就会通过将这个数据文件写入备份片来结束该文件的备份操作。所有
数据文件写入备份片之后,RMAN生成最后一个对SYS DBMS BACKUP RESTORE 数据包的调用,该调用在控制文件中写入备份信息(包括
备份片名,启动备份操作时的检查点的SCN和完成备份的时间)
至此完成备份!
希望大家继续讨论RMAN备份恢复原理(RMAN功能太强大了)
‘贰’ 如何升级oracle版本
Oracle数据库升级也并非简单的事,这篇文章对Oracle那点事做了较详细的介绍:Oracle数据库升级或数据迁移方法研究
我还属于Oracle的菜鸟,就不献丑介绍了。
下面我就简单总结下,Oracle同版本升级的经历:
升级数据库:
1. 先检查数据库当前版本:SELECT * FROM v$version;
2. 使用RMAN或exp 进行全库备份
【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因升级到数据部分时,虚拟机没空间了,导致VM崩溃,升级失败.orcl库也挂了,不得不从另一台Oracle上创建了一个Orcl,然后,冷备迁移过来,才得以重新升级。】
如:RMAN全备
export ORACLE_SID=orcl
rman target /
RMAN>backup full database plus archivelog //全备数据库,并且包括ArchiveLog。
3. 最后按下面步骤进行升级
<1> 先知道Oracle 7个更新文件的作用:
第一 和 二个包表示database , 如果升级数据库,只需要这2个文件即可。
第三个包表示grid, 用来升级RAC 的CRS。如果升级RAC 要先用这个文件。
第四个表示客户端,
第五个表示gateways,
第六个表示 examples, 这个是我们的示例文件安装包。
<2> 升级Oracle数据库
首先将第一和二个zip压缩包上传,并在同一个目录下解压,因为,它两的目录结构基本一致,并且这两压缩包的内容需要合并后才能,执行runInstaller文件。所有要在同一个目录下解压,这样会直接合并。
<3> 运行runInstaller,若没有图像界面会可能就需要有应答文件了,这个就需要再查了,
我测试时,有图形界面,所以直接用图形界面来升级:
需要注意几个地方:
A. 这是第一个地方,这里需要点,“Skip software updates"跳到软件更新
B.这里是选项安装新Oracle软件的位置,这里不能写旧的位置。
另注: 磁盘空间一定要5~10G, Oracle11.2.0.1升级到11.2.0.3需要4.1G。
C. 第三点:需要注意: /etc/oratab这个文件。
因为,更新到最后是更新数据库,更新数据库时,必须要有一个数据库是运行的.才能执行,并且更新数据库时,它是通过oratab文件来让你选择通过那个运行的数据库来尝试更新数据库。
4. 数据库更新完后,需要做以下事情:
首先,升级完成后,需要将Oracle必须的环境变量修改为升级后的Oracle软件路径。
需要修改: ORACLE_HOME.
如我的环境:
Oracle11.2.0.1时:
ORACLE_BASE=/home/oracle/ora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ct/11g/db_1
升级后,Oracle版本为:11.2.0.3,新的家目录为:
Oracle11.2.0.3: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ct/11.2.0.3/db_1
<1> 先执行这个文件,用sysdba的权限:
SQL> SPOOL update.info
SQL> $ORACLE_HOME/rdbms/admin/utlu112i.sql
SQL> SPOOL OFF
查看日志是否有错误。
<2> 关闭数据库,并更新启动。
SQL> shutdown immediate
SQL> startup upgrade
SQL> select * from v$version; #查看Oracle的版本。
SQL> select status from v$instance;
STATUS
------------
OPEN MIGRATE
#下面开始执行升级脚本。
SQL> SPOOL update-info.log
SQL> @$ORACLE_HOME/rdbms/admin/catupgrd.sql
#下面是查看升级结果的; 这个不是很确定,因为参考博客的环境是,
# 是9i 升 10g
#SQL> @$ORACLE_HOME/rdbms/admin/utlu102s.sql
SQL> SPOOL OFF
完成后,需要查看升级日志,是否有保错,若有,则重新执行升级SQL脚本。
#升级完成后,需要重启DB.
SQL> shutdown immediate
SQL> startup
#下面是执行重新编译无效对象
SQL> @$ORACLE_HOME/rdbms/admin/utlrp.sql
#查看是否还存在无效对象,若为0,则表示升级完成。否则重新执行编译。
SQL> SELECT count(*) FROM dba_objects WHERE status='INVALID';
SQL> select name from v$database; #确认数据库的SID是否正确。
SQL> show user; #确认当前是否为sys用户。
SQL> select tablespace_name, bytes from dba_data_files; #确认表空间大小是否正确.
#下面这个步骤网文中没有,这是尚观视频中提到的,作用不明.
#SQL> @$ORACLE_HOME/rdbms/admin/catalog.sql
#最后,重启数据库没有问题就是升级成功了。
SQL> select status from v$instance;
STATUS
------------
OPEN #注意,成功打开数据库后,这里将是OPEN,而非OPEN MIG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