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程序三个阶段
㈠ 什么叫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是一种将源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的过程。
以下是详细解释:
编译程序的定义:
编译程序,也称为编译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其主要功能是将人类编写的源代码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这个过程称为编译。编译器接收源代码作为输入,进行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等一系列处理,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或者目标代码。
编译程序的工作流程: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词法分析,编译器读取源代码并识别出一个个独立的词汇单位,如关键字、变量名等。第二阶段是语法分析,编译器根据识别出的词汇单位检查其语法结构是否正确。第三阶段是代码生成与优化,编译器将语法正确的源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代码,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完成这三个阶段后,编译器输出目标文件或可执行文件。
编译程序的重要性:
编译程序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更易于编写和理解的高级语言进行编程,同时,通过编译过程,源代码可以被转化为计算机硬件可以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从而实现软件的功能。此外,编译器还能在编译过程中检查源代码中的错误并提示开发者进行修改,这对于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编译程序是一个将源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的过程,它涉及多个阶段的工作流程,是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编译过程,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编写和理解代码,同时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㈡ 编译程序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1、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的任务是对由字符组成的单词进行处理,从左至右逐个字符地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的单词符号,把作为字符串的源程序改造成为单词符号串的中间程序。执行词法分析的程序称为词法分析程序或扫描器。
2、语法分析
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器以单词符号作为输入,分析单词符号串是否形成符合语法规则的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赋值、循环等,最后看是否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该语言使用的语法规则分析检查每条语句是否有正确的逻辑结构,程序是最终的一个语法单位。
3、中间代码生成
中间代码是源程序的一种内部表示,或称中间语言。中间代码的作用是可使编译程序的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明确,特别是可使目标代码的优化比较容易实现。中间代码即为中间语言程序,中间语言的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
4、代码优化
代码优化是指对程序进行多种等价变换,使得从变换后的程序出发,能生成更有效的目标代码。所谓等价,是指不改变程序的运行结果。所谓有效,主要指目标代码运行时间较短,以及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这种变换称为优化。
5、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是编译的最后一个阶段。目标代码生成器把语法分析后或优化后的中间代码变换成目标代码。
(2)编译程序三个阶段扩展阅读:
特点
数据结构分析和综合时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符号表、常数表和中间语言程序。符号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标识符连同它们的属性组成。
其中属性包括种类(如变量、数组、结构、函数、过程等)、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复型、标号等),以及目标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数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数组成,其中包括常数的机内表示,以及分配给它们的目标程序地址。
分析部分源程序的分析是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步骤实现的。词法分析由词法分析程序(又称为扫描程序)完成。
其任务是识别单词(即标识符、常数、保留字,以及各种运算符、标点符号等)、造符号表和常数表,以及将源程序换码为编译程序易于分析和加工的内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