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动态编译
Java代码正常是静态编译成字节码,由对应平台的JVM加载执行,静态编译无法动态扩展功能。动态编译有两种方式实现:
从源码编译,需要调用Java Compiler,程序需要运行于JDK(而不是JRE)之上。
动态字节码生成技术(如CGLib、ASM)创建类。
动态编译可以简化代码,增强类功能,但也带来了代码复杂度,线上不易维护。
Ⅱ jvm如何在运行时动态把java文本编译成class,然后加载到jvm
为了在Java程序运行时动态编译Java源代码并生成Class文件,避免将编译产物存到文件中,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例如自定义实现JavaFileManager和JavaFileObject。这类操作较为复杂,但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
实现策略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在运行时编译Java源代码,获取编译后的字节码;其次,使用自定义类加载器在运行时定义这些类。通过这种方式,无需文件操作,直接在内存中完成编译与加载过程。
在使用编译器API进行动态编译时,可以遵循上述步骤。涉及的关键类JavaFileManager和JavaFileObject需要自定义实现,以满足特定的文件管理需求。
然而,在尝试使用Java11环境下运行上述代码时,可能会遇到编译失败的问题,而Java8环境下则能正常运行。具体原因尚未查明,可能涉及Java版本的兼容性或API实现细节的变动。
Ⅲ javacompiler编译多java文件
Java是否为动态语言?Java是静态类型语言,其类型判断在编译阶段进行。静态类型语言的优点在于结构规范,便于调试,且类型安全。然而,需要编写更多的类型相关代码,导致不便于阅读和理解。动态类型语言,如JavaScript和Python,类型检查在运行时进行,允许在运行时改变结构,提供更灵活的编程环境。Java被称为"准动态语言"的原因在于其反射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获取类的内部信息,如属性、方法、构造函数等,实现类似动态语言的功能。
了解ClassLoader及其作用。ClassLoader负责加载类到JVM中,确保程序正常运行。JVM启动时不会一次性加载所有类文件,而是动态加载,避免内存压力。ClassLoader分为多个类型,如Bootstrap classLoader、URLClassLoader、AppClassLoader等,它们分别负责加载核心类库、从文件夹和jar包加载类,以及应用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加载应用类路径下的类,没有完全遵循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机制确保类加载的顺序和安全性。在ClassLoader的loadClass()方法中,首先检查类是否已被加载,若未加载则调用父类加载器加载。如果父类加载器为空,则使用启动类加载器作为父类加载器。若父类加载器加载失败,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由ClassLoader自己处理。
JavaCompiler提供动态编译功能。使用JavaCompiler进行编译时,参数用于指定输入、输出和类路径。run方法成功返回0,若参数为null,则使用标准输入输出。编译test.java文件的示例代码为:int results = tool.run(null, null, null, "D:\\test\\Student.java");
通过URLClassLoader加载程序外的jar包,并进行动态编译。这涉及实体类Student,Java文件编译成class文件,封装成jar包,进行动态编译,最后通过反射赋值。在命令行工具中执行此过程。
编译非文件形式源代码。JDK 6的编译器API允许编译多种源文件形式,包括内存中的字符串、数据库中取出的文件等。通过JavaFileManager接口,可以控制输入、输出,并利用DiagnosticListener获取诊断信息。使用StandardJavaFileManager类时,需要遵循javax.tools.FileObject和javax.tools.JavaFileObject接口,以识别文件对象。
在SpringBoot项目中,可以动态编译工程内存在的bean。这依赖于JDK编译器API的能力,允许在运行时编译并加载源代码,实现灵活的开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