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如何交叉编译
本篇文章旨在指导如何为飞凌OK3568-C开发板构建linux系统所需的软件交叉编译环境。对于C/C++代码开发,只需在Ubuntu虚拟机中安装RK3568对应的交叉编译器(gcc/g++)即可。若要进行Qt开发,则需额外配置交叉编译环境以编译与RK3568配套的Qt源码。以下为两种环境配置方法的详细步骤。
### C/C++交叉编译环境配置
1. **下载aarch64类型的gcc**:
在Linaro官网获取针对RK3568(Cortex-A55内核64位)开发板的GCC交叉编译工具链。推荐下载:`gcc-linaro-7.5.0-2019.12-x86_64_aarch64-linux-gnu.tar.xz`。解压后,配置环境变量并使用`aarch64-linux-gnu-gcc`或`aarch64-linux-gnu-g++`交叉编译C或C++程序。
2. **交叉编译C/C++程序测试**:
编写一个简单的C++测试程序(main.cpp),使用`aarch64-linux-gnu-g++`编译并运行,验证编译环境正确性。
3. **板子的WIFI自动配网**:
使用脚本自动连接WIFI,确保开发过程中网络连通。将脚本加入开机自启动程序中,实现自动连接。
### RK3568 Linux源码编译
- **基础环境配置**:安装必要的库,如依赖包和Qt开发所需库。安装Linux版Qt Creator(可选)以方便Qt开发。
- **准备RK3568源码**:从飞凌官方资料中复制源码至Ubuntu虚拟机,解压并准备好编译环境。
- **编译RK3568源码**:确认虚拟机有足够磁盘空间和内存。执行编译脚本,选择ok3568配置,完成编译过程。编译完成后,生成适合全烧写或分步烧写的镜像文件。
- **内核单独编译**:如果仅修改内核代码,可单独编译内核,简化编译过程。
### Qt程序交叉编译测试
- **Qt程序交叉编译**:利用RK3568源码编译结果中的工具进行Qt程序编译测试,确保交叉编译环境正常工作。
- **Qt程序在板子中运行**:通过ADB传输编译出的可执行文件至板子,验证Qt程序的正确运行。
###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为飞凌OK3568-C开发板搭建软件开发环境的全过程,包括C/C++和Qt开发所需的交叉编译环境配置。通过本文的步骤指导,开发者可以顺利为该开发板构建Linux系统,并进行相应的编程工作。
Ⅱ RK3568开发笔记(七):在宿主机ubuntu上搭建Qt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编译一个Demo,目标板运行Demo测试
在宿主机Ubuntu上搭建Qt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编译一个Demo,并在目标板上运行Demo测试的步骤如下:
安装Qt开发环境:
- 基于已有的虚拟机环境,在宿主机Ubuntu上安装Qt5.14.2桌面版,注意此过程需在离线状态下进行以避免登录问题。
- 安装完成后,QtCreator将显示在界面上,便于后续创建和测试项目。
创建并配置Qt项目:
- 打开QtCreator,新建一个名为testDemo的工程。
- 在testDemo工程中,进行简单的全屏/正常显示切换的开发作为Demo功能。
配置交叉编译环境:
- 下载并解压官方提供的buildroot的Qt版本编译包。
- 在QtCreator中配置qmake和交叉编译器gcc,确保交叉编译工具链正确设置。
- 设置好编译套件,以便进行跨平台的Qt编译。
编译Qt项目:
- 使用配置好的交叉编译环境编译testDemo项目。
- 注意,由于Qt库文件较大,可能会遇到库文件过大无法完全移植到目标板上的问题。
调整策略并移植:
- 面对库文件过大的问题,考虑更换一个更合适且已包含所需库的buildroot系统。
- 重新编译并生成适合目标板的Qt库和Demo可执行文件。
- 将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和必要的库文件传输到目标板上。
在目标板上运行Demo:
- 将目标板连接到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
- 在目标板上运行传输过来的Demo可执行文件。
- 观察并测试Demo的全屏/正常显示切换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资源限制和系统兼容性进行调整。 如果遇到Ubuntu的USB触摸屏支持问题,可能需要考虑更换buildroot系统或进行额外的配置来解决。
Ⅲ 轻松玩转树莓派Pico三、Windows+Ubuntu虚拟机模式下VSCode C语言开发环境搭建
搭建树莓派Pico VSCode C语言开发环境,简化嵌入式开发流程,无需频繁切换操作系统。VS Code,全称为Visual Studio Code,作为一款轻量级代码编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C/C++,内置强大功能如语法高亮、智能代码补全等。
在进行嵌入式开发时,通常使用GCC编译器,并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通过安装Ubuntu虚拟机实现Linux环境。本文介绍如何在Windows + Ubuntu虚拟机模式下,利用VSCode搭建C语言开发环境。
首先,从VSCode官网下载适合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包。安装完成后,桌面上运行VSCode。
接着,安装VSCode插件,增强开发体验。推荐以下插件:远程连接插件,支持连接容器、SSH主机和WSL子系统,为远程开发提供便利。插件安装成功后,VSCode增加“远程资源管理器”功能,允许用户连接远程主机。
配置远程SSH插件以连接Linux主机,通过安装在Windows的VSCode,实现与Linux环境的无缝连接。配置完成后,记录Linux主机的IP地址,即可通过VSCode远程资源管理器连接至Ubuntu主机。
实现SSH免密登录,提升开发效率。完成SSH连接配置后,通过复制用户目录下的ida_rsa.pub文件至Ubuntu主机,实现登录时无需输入密码。通过VSCode远程资源管理器连接Linux主机时,不再需要输入密码。
搭建Pico交叉编译环境。参考前文“轻松玩转树莓派Pico之一、新手上路”,配置Pico交叉编译工具链。在终端输入编译命令,完成Pico项目的编译过程。
总结,通过上述步骤,利用VSCode及其插件,构建了Windows + Ubuntu虚拟机模式下,高效、便捷的C语言开发环境。无需切换操作系统,即可完成嵌入式开发工作,提升开发效率与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