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gcc编译选项x86平台
⑴ (未完)ubuntu20.04 qt6.2.4 aarch64 开发编译环境配置
install QT6
更新
下载安装工具
文件权限
运行在线安装文件
如果遇到问题:
重新安装libxcb-xinerama文件
重新运行
输入账号,然后安装。选择一个版本,如6.2.4整个勾上,然后Next到下载界面。
install opencv
下载opencv
解压到指定文件夹
新建build文件夹,cmake编译
编译程序,编译完成后安装
install eigen
下载eigen release
解压
编译
完成eigen3的安装
QT include opencv eigen项目迁移到ubuntu后的编译中的报错问题
就可以正常启动qt creator了。
解决方法:
通常安装后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行,考虑下面的软链接方法。
详细见 qt构建遇到 cannot find -l xxx 问题_qt cannot find -l-CSDN博客、 linux的Qt编译出现:-1: error: cannot find -lGL问题的解决方法-CSDN博客
虽然教程是用的野火鲁班猫,但是方法是通用的
安装cmake及其他
查看cmake版本
关于烧录Raspberry pi Image
树莓派插入SD卡并通电。(使用 Raspberry Pi Imager完成SD镜像烧录。)
可以下载( Ubuntu Lts)作为烧录镜像
Ubuntu server无界面,使用SSH远程访问,使用finalshell:
IP查看tplink中的树莓派IP,端口默认是22
QT creator添加Device
添加设备,可以在局域网中找到设备。
打开设置,然后add一个Device
需要填写IP,端口,user name, 如果没有key,就生成一个key file,然后链接,期间需要输入username对应的密码。出现下面窗口就是配置好了。
详细可以看这个链接 7. 远程连接 - [野火]嵌入式Qt应用开发实战指南-基于LubanCat-RK开发板 文档
qt creator kits交叉编译
PC的Ubuntu20.04中下载交叉编译包 arm-linux-gcc,然后在ARM板卡上部署测试。参考这个网址:
aarch64对应教程如下:
3. Qt程序编译 — [野火]嵌入式Qt应用开发实战指南—基于LubanCat-RK开发板 文档 (embedfire.com)
安装交叉编译器:
先看看自己虚拟机(PC)的信息
然后看下嵌入式设备(arm64)的信息
针对arm64嵌入式系统,使用Ubuntu20.04系统apt 安装交叉编译器, 其安装命令是
通过这个指令获取就不用下面的操作下载压缩包了,
从网盘获取交叉编译器、Qt库文件(针对aarch64平台)、sysroot文件 # 复制文件到虚拟机系统中
查看解压到的位置
查看刚才解压的文件。
安装完了之后在terminal中输入aarch64 + TAB,如下就是安装成了:
编译源码测试:
先写个c文件交叉编译试试
main.cpp内容:
编译通过后通过file指令查看文件类型是否是ELF:64bit LSB shared object,ARM aarch64...。如果是,则完成源码编译。
编译后生成了main可执行文件,拷贝到arm64平台测试,查看输出:hello world!!!。
Qt编译arm64(aarch64)环境搭建
下载qt6.2.4源代码,在虚拟机上编译aarch64版本的库文件
打开QT Creator,打开kits配置套件
如下添加一个/opt目录下的qmake
添加gcc g++ aarch64编译器
添加一个构建套件kit, 如下:
源程序选择构建套件并运行:
在嵌入式设备linux系统上运行编译好的程序:
复制Qt库到板卡,然后设置相应的环境变量,就可以运行程序。 先复制前面编译的Qt程序到板卡,然后简单运行程序:
使用winscp拷贝依赖文件到嵌入式设备上,如树莓派:
解压完成后,设置该库为环境变量
并重新运行程序
如果要永久变更,就在~/.bashrc中写入
终端运行:
板卡上可能要安装一些库
⑵ 轻松玩转树莓派Pico三、Windows+Ubuntu虚拟机模式下VSCode C语言开发环境搭建
搭建树莓派Pico VSCode C语言开发环境,简化嵌入式开发流程,无需频繁切换操作系统。VS Code,全称为Visual Studio Code,作为一款轻量级代码编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C/C++,内置强大功能如语法高亮、智能代码补全等。
在进行嵌入式开发时,通常使用GCC编译器,并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通过安装Ubuntu虚拟机实现Linux环境。本文介绍如何在Windows + Ubuntu虚拟机模式下,利用VSCode搭建C语言开发环境。
首先,从VSCode官网下载适合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包。安装完成后,桌面上运行VSCode。
接着,安装VSCode插件,增强开发体验。推荐以下插件:远程连接插件,支持连接容器、SSH主机和WSL子系统,为远程开发提供便利。插件安装成功后,VSCode增加“远程资源管理器”功能,允许用户连接远程主机。
配置远程SSH插件以连接Linux主机,通过安装在Windows的VSCode,实现与Linux环境的无缝连接。配置完成后,记录Linux主机的IP地址,即可通过VSCode远程资源管理器连接至Ubuntu主机。
实现SSH免密登录,提升开发效率。完成SSH连接配置后,通过复制用户目录下的ida_rsa.pub文件至Ubuntu主机,实现登录时无需输入密码。通过VSCode远程资源管理器连接Linux主机时,不再需要输入密码。
搭建Pico交叉编译环境。参考前文“轻松玩转树莓派Pico之一、新手上路”,配置Pico交叉编译工具链。在终端输入编译命令,完成Pico项目的编译过程。
总结,通过上述步骤,利用VSCode及其插件,构建了Windows + Ubuntu虚拟机模式下,高效、便捷的C语言开发环境。无需切换操作系统,即可完成嵌入式开发工作,提升开发效率与便利性。
⑶ 如何在windows下或者linux下对树莓派编程(C语言或C++)
硬件的没玩过
树莓派 是不是那个 教学型 ARM编程主板?
建议你去 他们官方论坛看下
我同学他们毕业搞ARM的 都是 自己焊接板子的
然后用 winCE或者 unix linux 的嵌入式系统
他这种定制的包装过的,一般都把很多底层的 原理封装了,只需要 学号他官方提供的 支持文档和事例程序,就能实现 很多功能。而且
如果 你直接去学C/C++ windows编程 以及通信编程 SSH协议 等 反倒离目的远了。
我估计你应该是个 爱好者,或者学生。
论坛里有很多 爱好者 发的 相关项目及 细节
比如:我刚才在 论坛里看到一个帖子说
做了一个工具,在windows下面和pi 进行ssh 交互
http://bbs.ickey.cn/index.php?app=group&ac=topic&id=2573
⑷ 树莓派Linux内核编译选项如何开启TPM 2.0
本文更新于2018-08-11
首发于, 文章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174844b99716
同步至GitHub: https://github.com/liuqun/linux/wiki
定制树莓派内核源码, 通过树莓派SPI接口加载并访问TPM2.0设备
所需硬件: X86主机一台, 树莓派3-B型号开发板一块, 大容量Micro-SD卡+USB读卡器一个, 英飞凌TPM2.0评估板一套
所需软件: 任意版本树莓派固件(推荐使用 最新版本 ), Ubuntu Linux 虚拟机, gcc-arm-linux-gnueabihf 交叉编译器, libncurses5(编译Linux内核配置菜单界面)
取出树莓派的SD卡, 通过读卡器插入 Ubuntu 主机或将读卡器 USB 设备接入 VMware 虚拟机。Ubuntu 默认自动将 U 盘挂载到 /media/$USER/boot 和 /media/$USER/【根文件系统分区】
(以下为覆盖式安装, 如果不放心请自行备份SD卡上的原有内核及模块文件)
选中 5. Interfacing Options --- P4 SPI(启用/禁用SPI串口)
重启树莓派,开机后检查/dev/tpm0设备文件是否已经加载就绪
⑸ 如何编译arm linux的go
Golang也就是Go语言,现在已经发行到1.4.1版本了,语言特性优越性和背后Google强大靠山什么的就不多说了。Golang的官方提供了多个平台上的二进制安装包,遗憾的是并非没有发布ARM平台的二进制安装包。ARM平台没办法直接从官网下载二进制安装包来安装,好在Golang是支持多平台并且开源的语言,因此可以通过直接在ARM平台上编译源代码来安装。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编译工具配置、获取Golang源代码、设置Golang编译环境变量、编译、配置Golang行环境变量等步骤。
注:本文选用树莓派做测试,因为树莓派是基于ARM平台的。
1、编译工具配置
据说下个版本的golang编译工具要使用golang自己来写,但目前还是使用C编译工具的。因此,首先要配置好C编译工具:
1.1 在Ubuntu或Debian平台上可以使用sudo apt-get install gcc libc6-dev命令安装,树莓派的RaspBian系统是基于Debian修改的,所以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安装。
1.2 在RedHat或CentOS 6平台上可以使用sudo yum install gcc libc-devel命令安装。
安装完成后可以输入 gcc --version命令验证是否成功安装。
2、获取golang源代码
2.1 直接从官网下载源代码压缩包。
golang官网提供golang的源代码压缩包,可以直接下载,最新的1.4.1版本源代码链接: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lang/go1.4.1.src.tar.gz
2.2 使用git工具获取。
golang使用git版本管理工具,也可以使用git获取golang源代码。推荐使用这个方法,因为以后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golang源代码。
2.2.1 首先确认ARM平台上已经安装了git工具,可以使用git --version命令确认。一般linux平台都安装了git,没有的话可以自行安装,不同平台的安装方法可以参考:http://git-scm.com/download/linux
2.2.2 克隆远程golang的git仓库到本地
在终端cd到你想要安装golang的目录,确保该目录下没有名为go的目录。然后以下命令获取代码仓库:
git clone https://go.googlesource.com/go
大陆地区可能会获取失败,在不翻墙的情况下我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原因大家都懂的。好在google已经将golang也托管到github上面,所以也可以通过下面命令获取: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olang/go.git
视网络情况,下载可能需要不少时间。我2M的带宽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下载完,虽然整个项目不过几十兆= =
下载完成后,可以看到目录下多了一个go目录,里面即为golang的源代码,在终端上执行cd go命令进入该目录。
执行下面命令检出go1.4.1版本的源代码,因为现在已经有新的代码提交上去了,最新的代码可能不是最稳定的:
git checkout go1.4.1
至此,最新1.4.1发行版的源代码获取完毕
3、设置golang的编译环境变量
主要有GOROOT、GOOS、GOARCH、GOARM四个环境变量需要设置,先解释四个环境变量的意义。
3.1 GOROOT
主要代表golang树结构目录的路径,也就是上面git检出的go目录。一般可以不用设置这个环境变量,因为编译的时候默认会以go目录下src子目录中的all.bash脚本运行时的父目录作为GOROOT的值。为了保险起见,可以直接设置为go目录的路径。
3.2 GOOS和GOARCH
分别代表编译的目标系统和平台,可选值如下:
GOOS GOARCH
darwin 386
darwin amd64
dragonfly 386
dragonfly amd64
freebsd 386
freebsd amd64
freebsd arm
linux 386
linux amd64
linux arm
netbsd 386
netbsd amd64
netbsd arm
openbsd 386
openbsd amd64
plan9 386
plan9 amd64
solaris amd64
windows 386
windows amd64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值代表的是目标系统和平台,而不是编译源代码的系统和平台。树莓派的RaspBian是linux系统,所以这些GOOS设置为linux,GOARCH设置为arm。
3.3 GOARM
表示使用的浮点运算协处理器版本号,只对arm平台有用,可选值有5,6,7。如果是在目标平台上编译源代码,这个值可以不设置,它会自动判断需要使用哪一个版本。
总结下来,在树莓派上设置golang的编译环境变量,可编辑$HOME/.bashrc文件,在末尾添加下面内容:
export GOROOT=你的go目录路径
export GOOS=linux
export GOARCH=arm
编辑完后保存,执行source ~/.bashrc命令让修改生效。
4、编译源代码
环境变量配置完成自后就可以开始编译源代码。在go目录下的src子目录中,主要有all.bash和make.bash两个脚本(另外还有两个all.bat和make.bat脚本适用于window平台)。编译实际上就是执行其中一个脚本,两者的区别在于all.bash在编译完成后还会执行一些测试套件。如果希望只编译不测试,可以运行make.bash脚本。使用cd命令进入go下src目录,执行./all.bash或者./make.bash命令即可开始编译。由于硬件情况不同,编译耗费的时间不同。在我的B型树莓派编译过程花费了将近半个小时,编译完成后执行的测试套件又花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总共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左右。
5、配置golang运行环境变量
编译完成后,go目录下会生成bin目录,里面就是go的运行脚本。为了以后使用方法,可以将这个bin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同样编辑~/.bashrc文件,因为前面设置过GOROOT环境变量指向go目录了,所以只需要在末尾加上
export PATH=$PATH:$GOROOT/bin
保存后同样执行source ~/.bashrc命令让环境变量生效。
至此,golang源代码编译安装成功。执行go version应该就能看到当前golang的版本信息,表示编译安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