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程序能使用编译器
看要求吧
常见 vc,win下的程序,也可能是 Intel的
linux系统 有 gcc,或者 其他 Unix 的 编译器cc等等
‘贰’ c语言编译软件有哪些
6款好用的C语言编译器推荐
一些刚开始接触C语言编译的网友想下载一款C语言编译器来使用,不过,网络上有不少C语言编译器相关的软件,让人很难抉择。那么,C语言编译器哪个好?今天的文章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6款好用的C语言编译器推荐给大家,需要C语言编译器的网友,不妨了解一下!
一、Dev-C++
Visual Studio(VS) 是一套非常完备的工具和服务,可帮助您为 Microsoft 平台和其他平台创建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Visual Studio 还可将您所有的项目、团队和利益干系人联系在一起。现在您的团队可以从任何位置以虚拟方式进行更为敏捷的合作,无论他们采用何种开发工具。
功能介绍
可以通过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构建面向 Windows、Android、iOS 以及 Web 的出色应用。使用任何 IDE 或编辑器在云中进行版本控制、敏捷、持续交付、应用程序分析协作。
适用于所有操作系统的编辑器使用可在 Windows、OS X 或 Linux 上运行的免费代码编辑器构建和调试现代 Web 和云应用程序。
‘叁’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通常用什么编译器编译
Linux有一系列功能强大的编译器:vi、emace是屏幕交互式编译器,GNU CC是GNU项目中符合ANSI C标准的编译系统。
vi命令是Linux下全屏幕文本编辑,虽然这个编译器特简陋,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很友好,但是在Linux中vi的作用非常大。
主要的三种模式:命令模式、输入模式、末行模式。
掌握这三种模式十分重要:
命令模式:vi启动后默认进入的是命令模式,从这个模式使用命令可以切换到另外两种模式,同时无论在任何模式下只要按一下[Esc]键都可以返回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中输入字幕“i”就可以进入vi的输入模式编辑文件。
输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编辑、修改、输入等编辑工作,在编辑器最后一行显示一个“--INSERT--”标志着vi进入了输入模式。当我们完成修改输入等操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保存文件,这时我们需要先返回命令模式,在进入末行模式保存。
末行模式:在命令模式输入“:”即可进入该模式,在末行模式中有好多好用的命令。
vim是vi编辑器的改进版本,在vi编译的基础上扩展了很多实用的功能。
至于vi/vim的命令就不给大家介绍了,我们在日常实际的使用之中随着积累都会掌握。
‘肆’ 请问大家C/C++、JAVA、php、pascal、python、perl等程序语言的常用编译器是什么谢谢大家了
pascal
1、关于Turbo Pascal
Pascal是一种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由瑞士Niklaus Wirth教授于六十年代末设计并创立。
以法国数学家命名的Pascal语言现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基于DOS的语言之一,其主要特点有:严格的结构化形式;丰富完备的数据类型;运行效率高;查错能力强。
正因为上述特点,Pascal语言可以被方便地用于描述各种算法与数据结构。尤其是对于程序设计的初学者,Pascal语言有益于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习惯。IOI(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把Pascal语言作为三种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NOI(全国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把Pascal语言定为唯一提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大学中Pascal语言也常常被用作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语言。
在Pascal问世以来的三十余年间,先后产生了适合于不同机型的各种各样版本。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Turbo Pascal系列软件。它是由美国Borland公司设计、研制的一种适用于微机的Pascal编译系统。该编译系统由1983年推出1.0版本发展到1992年推出的7.0版本,其版本不断更新,而功能更趋完善。
下面列出Turbo Pascal编年史
出版年代 版本名称 主要特色
1983 Turbo Pascal 1.0
Turbo Pascal 2.0
Turbo-87 Pascal 提高实数运算速度并扩大值域
1985 Turbo Pascal 3.0 增加图形功能
Turbo BCD Pascal 特别适合应用于商业
1987 Turbo Pascal 4.0 提供集成开发环境(IDE),引入单元概念
1988 Turbo Pascal 5.0 增加调试功能
1989 Turbo Pascal 5.5 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PP)
1990 Turbo Pascal 6.0 提供面向对象的应用框架和库(Turbo Vision)
1992 Turbo Pascal 7.0 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更完善的IDE
Turbo Vision 2.0
1993 Borland Pascal 7.0 开发 Object Windows库、
__(For Windows) 提供对OLE多媒体应用开发的支持
1995 Delphi
Visual Pascal
Turbo Pascal语言是编译型程序语言,它提供了一个集成环境的工作系统,集编辑、编译、运行、调试等多功能于一体
ps:高级语言发展过程中,PASCAL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PASCAL语言是第一个系统地体现了E.W.Dijkstra和C.A.R.Hoare定义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的语言。1971年,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尼克劳斯·沃尔斯(N.Wirth)教授发明了另一种简单明晰的电脑语言,这就是以电脑先驱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PASCAL语言。PASCAL语言语法严谨,层次分明,程序易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第一个结构化的编程语言。它一出世就受到广泛欢迎,迅速地从欧洲传到美国。沃尔斯一生还写作了大量有关程序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着作,因此,他获得了1984年度“图灵奖”。
Pascal有5个主要的版本,分别是Unextended Pascal、Extended Pascal、Object-Oriented Extensions to Pascal、Borland Pascal和Delphi Object Pascal。其中,Unextended Pascal、Extended Pascal和Object-Oriented Extensions to Pascal是由Pascal标准委员会所创立和维护的,Unextended Pascal类似于瑞士Niklaus Wirth教授和K.Jensen于1974年联名发表的Pascal用户手册和报告,而Extended Pascal则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加入了许多新的特性,它们都属于正式的Pascal标准;Object-Oriented Extensions to Pascal是由Pascal标准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技术报告,在Extended Pascal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用以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性,但它属于非正式的标准。Borland Pascal和Delphi Object Pascal是由Borland公司专门为其开发的编译工具设计的Pascal语言,前者是用于DOS的Turbo Pascal系列和Windows 3.x的Turbo Pascal for Windows的传统高级语言,后者是用于Windows的Delphi和Linux的Kylix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它们都不是正式的Pascal标准,具有专利性。但由于Turbo Pascal系列和Delphi功能强大并且广为流行,Borland Pascal和Delphi Object Pascal已自成为一种标准,为许多人所熟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觉我的回答与你最初的设想不同。你原来可能是想问Turbo Pascal有几个版本,然而我却回答了Pascal语言有几个版本。这就是初学者常有的一个错误认识:Pascal是一种编程工具。实际上,Pascal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名称(从一般意义上说,Pascal也可以是指人名,它的取名原本就是为了纪念十七世纪法国着名哲学家和数学家Blaise Pascal),而不是编程工具。刚才我是纯粹从字面意思上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过去比较常用的Pascal编程工具是Turbo Pascal。Turbo Pascal是DOS下的一种16位编程工具,在Delphi出现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Pascal编程工具,拥有编译速度极快的先进编译器和功能强大而又简便易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在微机程序员中广为流行,正是它的出现奠定了Pascal在DOS/Windows平台上不可动摇的根基,现在常见的版本有Turbo Pascal 5.5、Turbo Pascal 6.0和Borland Turbo Pascal with Objects 7.0。Turbo Pascal 6.0与Turbo Pascal 5.5相比,主要是IDE更为强大,而其程序设计功能改变不大,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例如可以内嵌asm汇编语句等。而Borland Turbo Pascal with Objects 7.0(简称Borland Pascal 7.0)则有了新的飞跃,首先是IDE进一步加强,提供了程序浏览器,然后是程序设计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增了一些十分有用的标准子程序,支持比较完善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功能,并提供了DOS实模式、DOS保护模式和Windows模式三种程序编译模式,能够编写出可以使用扩充内存(XMS)的保护模式应用程序或者在Windows 3.x下运行的Windows程序,另外还提供了一个对象窗口库(OWL),使用它可以快速的开发出具有一致的视窗界面(DOS或Windows 3.x)的应用程序。Borland Pascal 7.0在1992年推出,是Turbo Pascal系列在DOS下的最后版本。
现在,随着Turbo Pascal逐渐被淘汰,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NOI)和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已经指定Free Pascal为比赛使用的Pascal编程工具。Free Pascal是由一个国际组织开发的32位Pascal编程工具,属于共享软件,可用于各种操作系统。根据编译选项的不同,它可以使用Borland Pascal兼容语法、Delphi 2 Object Pascal语法或者其它语法进行编写程序。由于它拥有32位的编译器,而且一直在更新发展中,因此它的功能比Borland Pascal更加强大,拥有许多现代程序设计的特征,但同时也很不成熟,存在很多漏洞。Free Pascal正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函数库十分少,对程序员的吸引力远比不上拥有VCL和CLX的Delphi和Kylix。
2、帕斯卡(Pascal,Blaise,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生于克莱蒙费朗,早逝于巴黎。父亲是数学家、“梅森学会”成员,对他的早期教育影响很大。他自幼聪颖,求知欲极犟,12岁始学几何,即通读欧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原本》(Elements)并掌握了它。16岁时发现着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于一个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据说他后来由此推出400多条推论。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1640),是研究德札尔格(Girard Desargues)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这些工作是自希腊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并以积分学的原理解决了摆线问题,于1658年完成《论摆线》。他的论文手稿对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建立微积分学有很大启发。在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时,写成《算术三角形》向巴黎科学院提交,后收入他的全集,并于1665年发表。其中给出的二项式系数展开后人称为“帕斯卡三角形”,实际它已在约1100年由中国的贾宪所知。在与费马(Pierre Fermat)的通信中讨论赌金分配问题,对早期概率论的发展颇有影响。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1646),写了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等方向的论文(1651-1654)。自1655年隐居修道院,写下《思想录》(1658)等经典着作。
基本符号以及保留字:
pascal语言只能使用一下几类基本符号:
(1)大小写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3)其他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意,pascal语言除了可以使用以上规定的字符外,不得使用其他任何符号。
补充说明FreePascal(FP):
Free Pascal是一个在多种版本Pascal和Delphi下的产物,目前比较成熟的版本是由FreePascal.org发布的1.0.10版本,由于是Pascal上的改版,在FP里加入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例如:FillChar系列内存块赋值语句,用Power代替了**(乘方),但是**还是可以使用。
另外FP加强了与内存的互容性,增大对内存的支持,FP里的内存限制是TP和BP里的将近上万倍。
FP还进一步加强了单元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支持、显卡(声卡)的支持、图形高级覆盖的支持、Windows\Linux\OS/2\..等众多系统的支持。在FP的较稳定版本中,可以方便的利用Win32编译模式,编译出Windows应用程序,与Delphi的功能相当。同时对动态连接库、控件、数据库、文件、网络、OpenGL的深入支持,使得FP脱颖而出。
更值得提出的是,FP支持Delphi及C++的部分语言,例如:A+=2这样的C Style语言,在FP里完美支持。
FP中支持单目、双目操作符,即所有版本的Pascal的符号和“@”等特殊符号。
FreePascal.org现在正在修订FP 2.0的版本,但使用起来并没有1.0.10那样轻松,稳定性也下降不少
‘伍’ 常见的C语言编译器是什么
目前最流行的C语言编译器有以下几种:
1、GNU Compiler Collection 或称GCC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编译器套件),是由 GNU 开发的编程语言编译器。它是以GPL许可证所发行的自由软件,也是 GNU计划的关键部分。
GCC原本作为GNU操作系统的官方编译器,现已被大多数类Unix操作系统(如Linux、BSD、Mac OS X等)采纳为标准的编译器,GCC同样适用于微软的Windows。GCC是自由软件过程发展中的着名例子,由自由软件基金会以GPL协议发布。
2、Microsoft C 或称 MS C
Microsoft C 是c语言的一种IDE(集成开发环境),常见的还有Microsoft Visual C++,Borland C++,Watcom C++ ,Borland C++ ,Borland C++ Builder,Borland C++ 3.1 for DOS,Watcom C++ 11.0 for DOS,GNU DJGPP C++ ,Lccwin32 C Compiler 3.1,High C,Turbo C等等......
3、Borland Turbo C 或称 Turbo C
Turbo C是美国Borland公司的产品,Borland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研制的大公司。该公司相继推出了一套 Turbo系列软件, 如Turbo BASIC, Turbo Pascal, Turbo Prolog, 这些软件很受用户欢迎。
(5)什么程序能使用编译器扩展阅读:
C编译的整个过程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预处理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完成对源代码的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宏定义指令,头文件包含指令,预定义指令和特殊字符的处理,如对宏定义的替换以及文件头中所包含的文件中预定义代码的替换等,总之这步主要完成一些替换工作,输出是同源文件含义相同但内容不同的文件。
2、编译、优化阶段编译就是将第一阶段处理得到的文件通过词法语法分析等转换为汇编语言。优化包括对中间代码的优化,如删除公共表达式,循环优化等;和对目标代码的生成进行的优化,如如何充分利用机器的寄存器存放有关变量的值,以减少内存访问次数。
3、汇编阶段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指令。
4、链接阶段链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有关的目标文件连接起来,即将在一个文件中引用的符号同该符号在另外一个文件中的定义连接起来,使得所有的目标文件成为一个能够被操作系统装入执行的统一整体。
‘陆’ 什么是编译器
编译器
编译器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它可以把以特定编程语言写成的程序变为机器可以运行的机器码。我们把一个程序写好,这时我们利用的环境是文本编辑器。这时我程序把程序称为源程序。在此以后程序员可以运行相应的编译器,通过指定需要编译的文件的名称就可以把相应的源文件(通过一个复杂的过程)转化为机器码了。
[编辑]编译器工作方法
首先编译器进行语法分析,也就是要把那些字符串分离出来。然后进行语义分析,就是把各个由语法分析分析出的语法单元的意义搞清楚。最后生成的是目标文件,我们也称为obj文件。再经过链接器的链接就可以生成最后的可执行代码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把多个文件产生的目标文件进行链接,产生最后的代码。我们把一过程称为交叉链接。
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 源程序(source code)→预处理器(preprocessor)→编译器(compiler)→汇编程序(assembler)→目标程序(object code)→连接器(链接器,Linker)→可执行程序(executables)
工作原理
编译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级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级语言或机器言)。然而,也存在从低级语言到高级语言的编译器,这类编译器中用来从由高级语言生成的低级语言代码重新生成高级语言代码的又被叫做反编译器。也有从一种高级语言生成另一种高级语言的编译器,或者生成一种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的中间代码的编译器(又叫级联)。
典型的编译器输出是由包含入口点的名字和地址以及外部调用(到不在这个目标文件中的函数调用)的机器代码所组成的目标文件。一组目标文件,不必是同一编译器产生,但使用的编译器必需采用同样的输出格式,可以链接在一起并生成可以由用户直接执行的可执行程序。
编译器种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级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级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级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言构造进行注释(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作用是通过代入预定义等程序段将源程序补充完整。
编译器前端(frontend)
前端主要负责解析(parse)输入的源程序,由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协同工作。词法分析器负责把源程序中的‘单词’(Token)找出来,语法分析器把这些分散的单词按预先定义好的语法组装成有意义的表达式,语句 ,函数等等。 例如“a = b + c;”前端词法分析器看到的是“a, =, b , +, c;”,语法分析器按定义的语法,先把他们组装成表达式“b + c”,再组装成“a = b + c”的语句。 前端还负责语义(semantic checking)的检查,例如检测参与运算的变量是否是同一类型的,简单的错误处理。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一个抽象的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或 AST),这样后端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处理。
编译器后端(backend)
编译器后端主要负责分析,优化中间代码(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以及生成机器代码(Code Generation)。
一般说来所有的编译器分析,优化,变型都可以分成两大类: 函数内(intraproceral)还是函数之间(interproceral)进行。很明显,函数间的分析,优化更准确,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编译器分析(compiler analysis)的对象是前端生成并传递过来的中间代码,现代的优化型编译器(optimizing compiler)常常用好几种层次的中间代码来表示程序,高层的中间代码(high level IR)接近输入的源程序的格式,与输入语言相关(language dependent),包含更多的全局性的信息,和源程序的结构;中层的中间代码(middle level IR)与输入语言无关,低层的中间代码(Low level IR)与机器语言类似。 不同的分析,优化发生在最适合的那一层中间代码上。
常见的编译分析有函数调用树(call tree),控制流程图(Control flow graph),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变量定义-使用,使用-定义链(define-use/use-define or u-d/d-u chain),变量别名分析(alias analysis),指针分析(pointer analysis),数据依赖分析(data dependence analysis)等等。
上述的程序分析结果是编译器优化(compiler optimization)和程序变形(compiler transformation)的前提条件。常见的优化和变新有:函数内嵌(inlining),无用代码删除(Dead code elimination),标准化循环结构(loop normalization),循环体展开(loop unrolling),循环体合并,分裂(loop fusion,loop fission),数组填充(array padding),等等。优化和变形的目的是减少代码的长度,提高内存(memory),缓存(cache)的使用率,减少读写磁盘,访问网络数据的频率。更高级的优化甚至可以把序列化的代码(serial code)变成并行运算,多线程的代码(parallelized,multi-threaded code)。
机器代码的生成是优化变型后的中间代码转换成机器指令的过程。现代编译器主要采用生成汇编代码(assembly code)的策略,而不直接生成二进制的目标代码(binary object code)。即使在代码生成阶段,高级编译器仍然要做很多分析,优化,变形的工作。例如如何分配寄存器(register allocatioin),如何选择合适的机器指令(instruction selection),如何合并几句代码成一句等等。
‘柒’ 在编写程序时要用到编译器,什么是编译器有什么用
VC Borland C Eclipse 都是编译器 就是把你的源代码 编译 解释成机器能读懂的机器码 因为机器内部是用二进制的嘛 所以最终也就是一串 1 0 组成的序列
‘捌’ 我要编写C语言程序运行起来,要下什么编译器
当然是C语言编辑器了,不过c语言编程程序包里不仅仅有C语言编程(编辑)器,也有C语言编译器。可以在编辑器里直接调用的,也可以编译完成后试运行的。还能在出现错误时,直接将BUG位置直接显示在你的编辑编程界面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