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启动过程
㈠ shell脚本启动程序,rang
一、Android应用启动服务执行脚本1如何写服务和脚本在android源码根目录下有/device/tegatech/tegav2/init.rc文件相信大家对这个文件都不陌生(如果不明白就仔细研读下android启动流程)。如果在该脚本文件中添加诸如以下服务:serviceusblp_test/data/setip/init.usblpmod.shoneshotdisabled注解:每个设备下都会有自己对应的init.rc,init.设备名.rc脚本文件。oneshotdisabled向我们说明了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这个服务是不会自动启动的。并且该服务的目的是执行/data/setip/init.usblpmod.sh脚本。脚本的内容你可以随便写,只要符合shell语法就可以了,比如脚本可以是简单的设置eth0:#!/system/bin/sh//脚本的开头必须这样写。Ifconfigeth0172.16.100.206netmask255.255.0.0up//设置ip的命令2、如何在应用中启动服务1)首先了解下在服务启动的流程1.在你的应用中让init.rc中添加的服务启动起来。首先了解下在服务启动的流程:在设备目录下的init.c(切记并不是system/core/init/init.rc)Main函数的for(;;)循环中有一个handle_property_set_fd(),函数:[cpp]viewplainfor(i=0;i
㈡ JS脚本怎么运行
常见的执行js代码都是放入到HTML引入后,然后通过HTML文件来执行胡查看代码。显然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如果电脑里面安装了node.js,可以使用node来直接使用node来运行想要运行的js文件。
<html>
<body>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Card(owner,rate)
{
this.Owner=owner;
this.Rate=rate;
}
var mycard = new Card("X","150");
document.write("name:"+mycard.Owner+"speed:"+mycard.Rate);
</script>
</body>
</html>
(2)脚本启动过程扩展阅读:
JavaScript语言中采用的是弱类型的变量类型,对使用的数据类型未做出严格的要求,是基于Java基本语句和控制的脚本语言,其设计简单紧凑。
脚本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条的文字命令,这些文字命令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记事本打开查看、编辑),脚本程序在执行时,是由系统的一个解释器,将其一条条的翻译成机器可识别的指令,并按程序顺序执行。因为脚本在执行时多了一道翻译的过程,所以它比二进制程序执行效率要稍低一些。
㈢ linux操作系统的详细启动过程有哪些
当用户打开PC的电源,BIOS开机自检,按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启动,
接着启动设备上安装的引导程序lilo或grub开始引导Linux,Linux首先进行内核的引导,
接下来执行init程序,init程序调用了rc.sysinit和rc等程序,rc.sysinit和rc当完成系
统初始化和运行服务的任务后,返回init;init启动了mingetty后,打开了终端供用户登
录系统,用户登录成功后进入了Shell,这样就完成了从开机到登录的整个启动过程。
加载内核
LILO启动之后,如果你选择了Linux作为准备引导的操作系统,第一个被加载的东西就是内核。请记住此时的计算机内存中还不存在任何操作系统, PC(因为它们天然的设计缺陷)也还没有办法存取机器上全部的内存。因此,内核就必须完整地加载到可用RAM的第一个兆字节之内。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内核是被压缩了的。这个文件的头部包含着必要的代码,先设置CPU进入安全模式(以此解除内存限制),再对内核的剩余部分进行解压缩。
执行内核
内核在内存中解压缩之后,就可以开始运行了。此时的内核只知道它本身内建的各种功能,也就是说被编译为模块的内核部分还不能使用。最基本的是,内核必须有足够的代码设置自己的虚拟内存子系统和根文件系统(通常就是ext2文件系统)。一旦内核启动运行,对硬件的检测就会决定需要对哪些设备驱动程序进行初始化。从这里开始,内核就能够挂装根文件系统(这个过程类似于Windows识别并存取C盘的过程)。内核挂装了根文件系统之后,将启动并运行一个叫做 init的程序。
注意:在这里我们故意略去了Linux内核启动的许多细节,这些细节只有内核开发人员才感兴趣。如果你好奇的话,可以访问http://www.redhat.com:8080地址处的 “Kernel Hackers Guide”。
init进程
init进程是非内核进程中第一个被启动运行的,因此它的进程编号PID的值总是1。init读它的配置文件/etc/inittab,决定需要启动的运行级别(Runlevel)。从根本上说,运行级别规定了整个系统的行为,每个级别(分别由0到6的整数表示)满足特定的目的。如果定义了 initdefault级别,这个值就直接被选中,否则需要由用户输入一个代表运行级别的数值。
输入代表运行级别的数字之后,init根据/etc/inittab文件中的定义执行一个命令脚本程序。缺省的运行级别取决于安装阶段对登录程序的选择:是使用基于文本的,还是使用基于X-Window的登录程序。
rc命令脚本程序
我们已经知道,当运行级别发生改变时,将由/etc/inittab文件定义需要运行哪一个命令脚本程序。这些命令脚本程序负责启动或者停止该运行级别特定的各种服务。由于需要管理的服务数量很多,因此需要使用rc命令脚本程序。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etc/rc.d/rc,它负责为每一个运行级别按照正确的顺序调用相应的命令脚本程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命令脚本程序很容易变得难以控制!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使用精心设计的方案。
对每一个运行级别来说,在/etc/rc.d子目录中都有一个对应的下级目录。这些运行级别的下级子目录的命名方法是rcX.d,其中的X就是代表运行级别的数字。比如说,运行级别3的全部命令脚本程序都保存在/etc/rc.d/rc3.d子目录中。
在各个运行级别的子目录中,都建立有到/etc/rc.d/init.d子目录中命令脚本程序的符号链接,但是,这些符号链接并不使用命令脚本程序在 /etc/rc.d/init.d子目录中原来的名字。如果命令脚本程序是用来启动一个服务的,其符号链接的名字就以字母S打头;如果命令脚本程序是用来关闭一个服务的,其符号链接的名字就以字母K打头。
许多情况下,这些命令脚本程序的执行顺序都很重要。如果没有先配置网络接口,就没有办法使用DNS服务解析主机名!为了安排它们的执行顺序,在字母S 或者K的后面紧跟着一个两位数字,数值小的在数值大的前面执行。比如:/etc/rc.d/rc3.d/S50inet就会在 /etc/rc.d/rc3.d/S55named之前执行(S50inet配置网络设置,S55named启动DNS服务器)。
存放在/etc/rc.d/init.d子目录中的、被符号链接上的命令脚本程序是真正的实干家,是它们完成了启动或者停止各种服务的操作过程。当 /etc/rc.d/rc运行通过每个特定的运行级别子目录的时候,它会根据数字的顺序依次调用各个命令脚本程序执行。它先运行以字母K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然后再运行以字母S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对以字母K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来说,会传递Stop参数;类似地对以字母S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来说,会传递 Start参数。
编写自己的rc命令脚本
在维护Linux系统运转的日子里,肯定会遇到需要系统管理员对开机或者关机命令脚本进行修改的情况。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实现修改的目的:
● 如果所做的修改只在引导开机的时候起作用,并且改动不大的话,可以考虑简单地编辑一下/etc/rc.d/rc.local脚本。这个命令脚本程序是在引导过程的最后一步被执行的。
● 如果所做的修改比较细致,或者还要求关闭进程使之明确地停止运行,则需要在/etc/rc.d/init.d子目录中添加一个命令脚本程序。这个命令脚本程序必须可以接受Start和Stop参数并完成相应的操作。
第一种方法,编辑/etc/rc.d/rc.local脚本,当然是两种方法中比较简单的。如果想在这个命令脚本程序中添加内容,只需要使用喜欢的编辑器程序打开它,再把打算执行的命令附加到文件的末尾就可以了。这对一两行的修改来说的确很便利。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一个命令脚本程序,这时必须选择第二个方法。编写一个rc命令脚本程序的过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我们下面就给出一个例子,看看它是怎样实现的(顺便说一句,你可以把我们的例子当作范本,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添加)。
假设你打算每隔60分钟调用一个特殊的程序来弹出一条消息,提醒自己需要从键盘前面离开休息一会儿,命令脚本程序将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 关于这个命令脚本程序功能的说明(这样就不会在一年之后忘记它);
● 在试图运行它之前验证这个命令脚本程序确实存在;
● 接受start和stop参数并执行要求的动作。
参数给定后,我们就可以编写命令的脚本程序。这个程序很简单,大家可以自己编写一下,我在这里就不给出了。
编写好新的命令脚本程序之后,再从相关的运行级别子目录中加上必要的符号链接,来控制这个命令脚本程序的启动或者停止。在我的印象中,只想让它在运行级别3或者运行级别5中启动,原因是我认为只有这两个运行级别才是日常工作的地方。最后,希望这个命令脚本程序在进入运行级别6(重启动)的时候被关闭。
激活或者禁止服务项目
有的时候会发现,在引导的时候并不需要某个特定的服务被启动。如果你正在考虑使用Linux替换Windows NT的文件和打印服务器,就更是如此。
我们已经知道,在特定的运行级别子目录中给符号链接改个名称,就可以让该服务不被启动,如把其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由S改为K。一旦熟练掌握了命令行和符号链接,就会发现这是激活或者禁止服务的最快办法。
在学习这个改名方法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图形化的操作界面ksysv比较容易掌握。虽然它原来是设计使用在KDE环境里的,但在 Red Hat Linux 7.2下缺省安装的GNOME环境里也运行得很好。如果想启动它,只需简单地打开一个xterm窗口,并输入ksysv命令就可以了。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窗口,其中列出了能够修改的全部参数,需要时还包括在线帮助。
警告:如果是在一个现实中的系统上学习本文的知识,要多多运用常识。当试着对启动脚本程序进行修改的时候,要记住所做的修改可能会造成你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且无法采用重启动的方法恢复。不要在正常运转的系统上实验新的设置,对你准备修改的文件要全部进行备份。最重要的是,在手边要准备一张引导盘以防不测
㈣ 脚本是怎么执行得
是要别的程序执行的。
脚本是批处理文件的延伸,是一种纯文本保存的程序,一般来说的计算机脚本程序是确定的一系列控制计算机进行运算操作动作的组合,在其中可以实现一定的逻辑分支等。
脚本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条的文字命令,这些文字命令是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记事本打开查看、编辑),脚本程序在执行时,是由系统的一个解释器,将其一条条的翻译成机器可识别的指令,并按程序顺序执行。因为脚本在执行时多了一道翻译的过程,所以它比二进制程序执行效率要稍低一些。
脚本通常可以由应用程序临时调用并执行。各类脚本被广泛地应用于网页设计中,因为脚本不仅可以减小网页的规模和提高网页浏览速度,而且可以丰富网页的表现,如动画、声音等。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点击网页上的Email地址时能自动调用Outlook Express或Foxmail这类邮件软件,就是通过脚本功能来实现的。也正因为脚本的这些特点,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例如在脚本中加入一些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命令,这样当用户浏览网页时,一旦调用这类脚本,便会使用户的系统受到攻击。所以用户应根据对所访问网页的信任程度选择安全等级,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内容就非法的网页,更不要轻易允许使用脚本。通过“安全设置”对话框,选择“脚本”选项下的各种设置就可以轻松实现对脚本的禁用和启用
㈤ linux启动脚本如何写
第1种:直接写入 rc.local 文件 如:echo " ls -la >/tmp/a.txt " >>/etc/rc.local(这种是直接把命令写入启动文件rc.local中,当然也可以引申为 将命令直接写入到sh文件,再加上执行权限,将这个全路径文件名写入rc.local也一样) 第2种:先使用runlevel 查看正常启动所运行的级别上,再在/etc/rc*.d(星号代表运行级别,各系统可能存在差异)的目录中新加入(不是写入)启动文件以S开头的文件。这种方法稍稍复杂点。
㈥ 以脚本的形式启动 终端(命令行窗口)
首先终端是必需要打开的,除非你不进入图形模式,直接启动进入运行级别3在命令行下面运行。
再就是脚本可以为:
#!/bin/bash
cd /mydir/dir
/mydir/dir ant -Dport="" launch-hub
就可以了。
楼主也可以把运行路径加入到profife中去
㈦ 脚本怎么做
如果你看到的脚本是一段语句,你可以把它复制下来,然后打开按键精灵,点〔增加〕会打开脚本编辑器,在编辑区域(右下空白的地方)的上面一点有〔普通〕和〔源文件〕两个按钮,点〔源文件〕,然后把你复制下来的语句粘贴到下面编辑区。
后设定好上面的〔脚本描述〕、〔启动热键〕、〔中止热键〕和〔循环〕,然后点保存,好了以后退出来就可以在按键精灵的主界面看到你刚才新建的脚本了,在〔有效〕一栏打上勾就可以用了。
脚本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条的文字命令,这些文字命令是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记事本打开查看、编辑),脚本程序在执行时,是由系统的一个解释器,将其一条条的翻译成机器可识别的指令,并按程序顺序执行。因为脚本在执行时多了一道翻译的过程,所以它比二进制程序执行效率要稍低一些。
脚本(Script),就是含有bind和alias等命令的集合,你可以把这个集合存为一个独立的文件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执行,这样就可以方便你在CS中的使用。脚本可以存为后缀名为.cfg的文件放在cstrike文件夹下,执行时在控制台输入:exec(脚本文件名).cfg即可。
脚本语言是为了缩短传统的编写-编译-链接-运行(edit-compile-link-run)过程而创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它的命名起源于一个脚本“screenplay”,每次运行都会使对话框逐字重复。早期的脚本语言经常被称为批量处理语言或工作控制语言。
一个脚本通常是解释执行而非编译。脚本语言通常都有简单、易学、易用的特性,目的就是希望能让程序员快速完成程序的编写工作。而宏语言则可视为脚本语言的分支,两者也有实质上的相同之处。
㈧ 怎么用脚本启动selenium-server
一开始,基本上很多人都是用selenium IDE录制脚本开始的,我也是!有一本书写得很不错:selenium初学者指南!So,从录制回放开始我的selenium,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补充我的html css知识,熟悉selenium的api!
慢慢地,发现录制的脚本在回放的时候经常报错,通过检查发现,是定位上的错误,导致这种定位的错误的最大原因是系统前端采用了某种框架,如tigerUI,exj....所以HTML里面的标签很多都是动态的,比如id,class,name!这对selenium操作定位的元素而进行自动化来说是致命伤!
所以,开始自己写定位信息,这已经是必须的了!从而学习了xpth和css选择器,掌握了更加有效,快速和稳定地定位页面上的元素(定位的时候难免会碰到有iframe,这就得先切换到iframe中再进行定位了)!也就是,在selenium IDE上写脚本!
信心满满地在selenium IDE上写了长长地一段脚本,并且反复跑都能成功!总算尝到了一点点幸福的滋味!然后呢,问题来了,当我要修改和扩展这段的脚本的时候,才发现这效率是相当地低!一句句查!一句句改!多么痛的领悟!
另外,selenium IDE 默认启动的是火狐,在使用selenium RC 启动 IE 进行跑脚本时浏览器总是会报错!各种搞不定,各种不淡定!决定放弃使用IDE!
selenium有一个强大之处就是支持多种语方:java,C#,python等等,并且可以把录制的脚本转换成代码!我用的是java,果断走起!
不用说,当然是把脚本转为java代码了,在E www.hbbz08.com clipse中重新开始搞!
选择一个测试框架:有Junit和TestNg两个选择,公司用的是junit,所以,不用多说,我就用junit验证selenium脚本的运行结果!并且,Junit和TestNG都可以生成比较直观的测试报告!
写好一些代码,会看到整段代码中密密麻麻充斥着基本相同的代码:开始封装代码!把常用到API封装起来!封装好之后代码看着就舒服多了!
接下来,是不是也应该把代码中的定位信息用一个专门的文件放起来,再去读取里面的定位信息,这样,维护代码和维护定位信息就放在了两个地方,不用老是扎在代码和定位路径中,简单地分一下层!果断尝试!
㈨ 简要描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Linux系统启动过程:
开机BIOS自检
MBR引导
grub引导菜单
加载内核kernel
启动init进程
读取inittab文件,执行rc.sysinit,rc等脚本
启动mingetty,进入系统登录界面
Windows系统启动过程:
Master Boot Record (MBR)
Boot sector
Ntldr (这个可能有人会觉得眼熟,是不是碰到过启动的时候说找不到Ntldr呢?;) )
Ntoskrnl.exe
Smss
Winlogon
Service control manager (S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