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寓言中央编译出版社
Ⅰ 《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悔过的狐狸》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克雷洛夫寓言》是2009年1月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伊·安·克雷洛夫。
该书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揭露沙皇、反映剥削、反映现象。克雷洛夫寓言中狐狸的小聪明最终被识破,最终大家找出了偷鸡贼。所以这告诉我们,做事一定不要耍小聪明,早晚会被识破的。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认真仔细,踏踏实实。让我们遇到些困难的时候,不应该逃避它,而是鼓起勇气和信心,努力去解决困难,而不是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人,最终都会自食恶果,造成最坏的结果。希望有所启示,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Ⅱ 克雷洛夫寓言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伊·安·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寓言》是2009年1月1日由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伊·安·克雷洛夫。该书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揭露沙皇、反映剥削、反映现象。
伊·安·克雷洛夫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他写过诗、喜剧、讽刺性散文,当过进步刊物的编辑,只是在晚年才开始写寓言。他认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通俗易懂,人人喜爱,寓言的隐喻性语言使作者便于说出统治者不允许说出的观点和信念。

反映现象
得出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训诫意义。一种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一方面是批判揭露统治者或表达对人民的爱,另一方面这些寓言已超越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如《四重奏》是针对当年政府改组而写的,但是其要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形式的思想却有普遍意义。
Ⅲ 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小猫和八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小猫和八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害人终害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勿,不能为了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去伤害另一个人。
小猫和八哥:
笼子里养着一只八哥,作为一个歌唱家,实在不算高明,作为一个思想家,却非常伟大。八哥跟小猫最为亲密。这小猫已经是一只发育完全的大猫了,却柔顺温和,十分沉着。却说有一回,喂猫的人忘了把当天的食物喂给猫吃。
可怜的小猫,他要吃肉,为了欺骗空空的肚子,他转过来又转过去,温和地挥动着蓬蓬松松的尾巴,喵呜喵呜地哀哭着。对于八哥,这可是发表议论的好机会。“我的朋友,”八哥说道,“没有东西吃就这样狼狈,你真是只头脑简单的猫。笼子里的金翅雀就在你的鼻子底下呀!
是的,你是一只诚实可靠的猫,谁都知道,可是良心——?显然你还没有见过世面,我告诉你吧,那都是废话。只有意志软弱的人良心上才是战战兢兢的,对于你和我这样的,良心都是废话,绝对是废话。坚强的人,无论他们干什么,都不可能是错的!我还可以举出另外一个证据,举出更加明显的事例。”
为了有力地讲明道理,八哥旁征博引了一切古人的教训。饥饿的小猫十分欣赏这个教诲,他把金翅雀抓下来吃掉了。虽然小猫觉得金翅雀挺好吃,可是这一点儿东西却不解决什么问题,反而更加刺激了他的食欲。
小猫再一次学习了八哥的教诲,这一回他的学习可大有进步,他跟八哥博士说道:“是的,你说得一点儿不错,我想我是彻底了解了你讲的道理。”说完,他就冲破笼子,把他仁爱的教授吞到肚子里去了。

《克雷洛夫寓言》是克雷洛夫着作的一部作品:
由希望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此书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
Ⅳ 克雷洛夫寓言是怎样的杰出寓言家
克雷洛夫
世界着名的寓言家、作家
了解克雷洛夫的更多含义
了解克雷洛夫的更多含义
人物经历
寓言风格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人物经历
4寓言风格
揭露沙皇专制统治
反映被压迫者的无权和受剥削
反映日常生活现象
克雷洛夫寓言的语言朴实无华
5参考资料
伊凡·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1769年2月13日 - 1844年11月21日)是俄罗斯及世界着名的寓言家、作家。
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鹰与鸡》《受宠的象》等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克雷洛夫
出生日期
1769年2月13日
性别
男
外文名
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
别名
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
展开全部
人物经历
克雷洛夫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是个贫穷的步兵上尉家庭。克雷洛夫的童年是在特维尔度过的。克雷洛夫除了读书,还经常到集市上去,在那里学会了意大利文,学会了拉小提琴,学习了绘画。
1782年克雷洛夫迁居彼得堡。当时那里正上演冯维辛的讽刺喜剧《纨绔子弟》,克雷洛夫看后很受启发,便开始写剧本,但大多未上演。这期间(1789-1793)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办杂志上,先后办了《精灵邮报》(Почта духов)、《观察家》、《圣彼得堡水星》,但是因为激进的政治倾向而未能办下去。
1804年克雷洛夫见到了俄国寓言作家德米特里耶夫,德米特里耶夫曾翻译过法国着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的寓言。克雷洛夫也曾翻译过,就把自己译稿给德米特里耶夫看。德米特里耶夫非常赞赏克雷洛夫的译笔,并建议他可以写写寓言。不料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克雷洛夫凭借寓言这一言简意赅的体裁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809年克雷洛夫出版了他第一本寓言集,收录寓言23则,包括他改写的伊索和拉封丹的作品和他自己的创作,均用诗体写成,克雷洛夫本人希望通过寓言达到文学和文化启蒙的作用,凭着睿智、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配上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带韵的诗体,使得他的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讽刺文学的精品,从而受到文学界和公众热烈的欢迎,广为流传。当时甚至发生过克雷洛夫改写的拉封丹的寓言又被译回法语,并比原作还受欢迎的事情。
猫和厨子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克雷洛夫密切关注战争局势写了一系列寓言。在库图佐夫决定放弃莫斯科,遭到上层不满和很多人责难时,克雷洛夫写了《大车队》、《乌鸦和母鸡》为库图佐夫辩护,指出此时最需要团结一致,不能各自为政。当拿破仑因遭到惨败而求和时,克雷洛夫写了《狼落狗舍》这一名篇。提醒人们认清拿破仑求和的本质。而当亚历山大一世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莫斯科时,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等克雷洛夫的老友都写了歌颂他的诗文,惟独克雷洛夫保持沉默,并为此而写了寓言《黄雀与刺猬》,自称“自知只能呼唤黎明,不是迎接太阳的歌手”。一八二五年末,克雷洛夫参加了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杂志《北极星》的工作。十二月党人被镇压后,尼古拉一世想缓和和知名作家的关系,采取例如赦免流放的普希金等措施,所以克雷洛夫未受到牵连。他沉默了两年,随后又写了多篇作品,如《大炮和风帆》《剃刀》等。晚年的克雷洛夫仍然思维敏捷,有人称赞他作品出的版数最多,他笑称我的作品是给孩子看的,孩子容易弄坏书,版次就多了。有一次一位作家一个劲儿的大谈特谈他自己的作品,占用了很多时间,然后问克雷洛夫有什么新作品,克雷洛夫随即写出了着名寓言《杰米扬的鱼汤》,讽刺虽然不错但多次重复而没有新义的事情。晚年的克雷洛夫很看重普希金,常和他散步并畅谈文学,普希金也推崇克雷洛夫为最有人民性的诗人。因此普希金的死给了克雷洛夫很大的震动与刺激,从此再也没有写一篇寓言。1838年“庆祝克雷洛夫文学活动五十周年”举办。1854年在圣彼得堡的夏园的中心地带,树立了克雷洛夫的坐像,使得他成为第一位被树立塑像的俄国作家。像为克雷洛夫捧书而坐,周围是他寓言中塑造的众多形象[1]。
1809年克雷洛夫出了第一本寓言集,获得了巨大声誉,1811年被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克雷洛夫十分勤奋,一生写了二百零三篇寓言,五十岁时学会古希腊文,五十三岁还开始学英文。他的作品生前就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成为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
克雷洛夫生活的年代经历了十八世纪最后三分之一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经历了反对农奴制的普加乔夫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走向反动和没落,亚历山大一世反动统治,1812年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起义等重大事件。克雷洛夫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影响,紧密关注祖国的现实生活。
寓言风格
他的寓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揭露沙皇专制统治
讽刺嘲笑统治阶级的专横、寄生、无知等。
克雷洛夫寓言
许多寓言描写了强权者的专横无理,揭露了在强者面前弱者永远有罪的强盗逻辑,像 《狼和小羊》、《狮子分猎物》、《狼与鹤》、《兽国的瘟疫》。而《大象当官》、《狗熊照看蜂房》、《狐狸建筑师》、《村社大会》等则揭露了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狡诈伎俩。沙皇专制制度下法律维护统治者的虚伪本质在《狗鱼》、《农夫和绵羊》、《农夫与蛇》、《乌鸦》等篇中得到了揭示。而《狐狸和旱獭》、《蜜蜂和苍蝇》、《猴子和眼镜》、《鹅》、《老鼠会议》等则抨击了统治者的种种丑行,如贪污受贿、寄生、无知、无能、崇洋、任人唯亲等。有些寓言更是把矛头直指沙皇本人,如《杂色羊》等。
反映被压迫者的无权和受剥削
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人民优秀品质的赞美,对人民力量的信心。
普希金说,克雷洛夫是“最有人民性的诗人”。克雷洛夫选择寓言作为自己的创作体裁也正是因为这种通俗的体裁能到达最广大人民群众那里。
他的寓言的人民性最鲜明的体现便是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如果说上面这一类寓言中克雷洛夫表达的正是人民对统治者的憎恶,那么在第二类寓言中表达的是对人民的同情、爱和信心。
人民虽然无权并受欺压,但是他们勤劳朴实,他们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蜜蜂和苍蝇》嘲笑了无益于人类的苍蝇,而勤劳的蜜蜂“在自己的国度里生活得非常惬意”。《鹰和蜜蜂》通过蜜蜂赞美了默默无闻从事低贱劳动的人们,颂扬他们“为共同利益而工作”,不想突出个人的劳动的崇高精神。劳动者虽然默默无闻,生活在底层,可是他们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是他们供养着整个社会和统治者。《树叶和树根》深刻揭示的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不仅如此,弱者甚至也能对强者进行报复(《狮子和蚊子》伊索预言)。而反映1812年卫国战争的着名寓言《狼落狗舍》不仅揭露了侵略者的面目,更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奋起打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伟大力量。
反映日常生活现象
得出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训诫意义。
这一类寓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一方面是批判揭露统治者或表达对人民的爱,另一方面这些寓言已超越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如《四重奏》是针对当年政府改组而写的,但是其要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形式的思想却有普遍意义。《大车队》本来也是批判当年对库图佐夫指挥卫国战争不满的统治者上层,但是今天用来劝戒不要瞎指挥,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也是很适用的。
另一种是纯粹进行道德训诫的。克雷洛夫运用幽默讽刺,批判嘲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陷,总结人生经验,进而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完善自己。作者涉及的生活现象是很广泛的,诸如告诫人们不要听信别人谄媚吹捧(《狐狸和葡萄》),不要过于挑剔而丧失时机(《挑剔的待嫁姑娘》),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怪罪别人(《主人和老鼠》),要谨慎对待友谊(《小树林与火》、《狗的友谊》),要谦虚好学(《狗鱼和猫》),要善于看到别人优点(《鹰和鸡》),要适可而止(《杰米扬的鱼汤》),要协作一致才能办好事(《天鹅、狗鱼和大虾》),要有柔韧不屈的品格(《橡树和芦苇》)等等。总之,克雷洛夫用寓言这种短小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深刻的现实性。克雷洛夫在写作上非常认真,在发表之前先朗诵给朋友们听,然后听取他们的意见,经常不止一次地修改,重写五到七次之多。
克雷洛夫在专门创作寓言之前曾经是个剧作家,戏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在寓言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如结构紧凑,情节进展迅速。他的寓言篇幅不长,有的只几行就成篇,有的几行就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对白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在寓言中也得到充分运用,有的寓言几乎通篇都是对话,而且对话又都符合形象的个性,如《橡树下的猪》、《猴子和眼镜》等。对比也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克雷洛夫寓言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形象的对照,如自由与不自由(《风筝》),贫与富(《承包商和鞋匠》),有权和无权(《狼和小羊》),劳动与游手好闲(《蜻蜓和蚂蚁》)等等。
克雷洛夫办讽刺杂志时,许多讽刺文章、小品都是他写的,幽默讽刺也就成为他寓言的另一特色,这种幽默讽刺常常表现在对性格的刻画,情境的设置,事件的结果等方面,如《狗的友谊》采取先扬后抑的手法达到强烈的讽刺,《狐狸和旱獭》用了一句“我只看到你嘴上常粘着鸡毛”,幽默地点明了狐狸的本质,《撒谎者》则采用以牙还牙、以撒谎对付撒谎来揭穿撒谎者。
克雷洛夫寓言的语言朴实无华
把过去文学中不用的民间普通用语、习语引入创作。
克雷洛夫寓言里的形象确切生动,用具有鲜明特点的动物形象来表现相应的各种社会地位的人物的复杂性格,因此其形象的内涵就格外深刻,如《乌鸦与狐狸》中的狐狸,《狼和小羊》中的狼等。简述克雷洛夫寓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寓言创作本身而言,在克雷洛夫之前或同时期,寓言或只是作为愉悦人们的读物,沙龙朗读的作品,或只是醉心于自然主义的细节,作一些粗俗的描写,即使是伊索、拉封丹的寓言,基本上也是限于一般的道德训诫。而克雷洛夫的寓言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表达民主主义思想,把寓言变成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正如普希金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的,“德米特里耶
Ⅳ 寓言故事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一只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一天,乌鸦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树下的狐狸看到了。狐狸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他非常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
由于乌鸦在高高的树枝上,狐狸爬不了树,又无法忍受那块肉的诱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到想办法。
狐狸仔细思考了一番,突然眼珠子一转,诶,有主意了,他走出来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我的好邻居,您好吗?”
乌鸦用眼睛瞟了他一下,知道狐狸从来不会安什么好心,就没有搭理他。狐狸只好继续挤着笑脸接着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依然是看了狐狸一眼,什么都没有回答。
狐狸摇摇尾巴,心想,这次必须使出绝招了,于是再次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您的身体如此魁梧,本就应该做这森林中的鸟类之王!而且您的嗓子这么好,要是能够让大家听到您那无与伦比的歌声,我敢说没有人不同意,您就是当之无愧的鸟类之王!“
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心里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歌喉,就高兴地唱了起来。没想到,他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看到乌鸦上当了,赶紧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
乌鸦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大叫,只听狐狸从洞里发出一句嘲笑,说:“哈哈,乌鸦,你若是有头脑,就真的可以当鸟类之王啦!”气得乌鸦直跳脚,却也拿狐狸没办法,都怪自己太骄傲了。

(5)克雷洛夫寓言中央编译出版社扩展阅读:
出处:《克雷洛夫寓言》
作者简介
克雷洛夫全名是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着名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两位是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他出身于莫斯科贫穷的步兵上尉家庭,没有正式上过学,童年的克雷洛夫除了读书,还经常到集市上去,在这里他学会了意大利文,学会了拉小提琴,学习了绘画。
1782年迁居彼得堡,当时那里正上演冯维辛的讽刺喜剧《纨绔子弟》,克雷洛夫看后很受启发,便开始写剧本,但大多未上演。这期间(1789—1793)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办杂志上,先后编辑出版《精灵邮报》、《观察家》、《圣彼得堡水星》等刊物,发表过一些讽刺文章和《疯狂的家庭》、《爱恶作剧的人们》、《前室的作家》及《摩登铺子》、《训女》等讽刺喜剧。但是因为激进的政治倾向而未能办下去。后来他就漫游俄罗斯,其间曾给戈利岑当家庭秘书。
1806年后专写寓言。出版有《克雷洛夫寓言》9卷,共206篇。
1809年克雷洛夫出了第一本寓言集,获得了巨大声誉,1811年被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
克雷洛夫十分勤奋,一生写了二百零三篇寓言,五十岁时学会古希腊文,五十三岁还开始学英文。他的作品生前就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成为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
克雷洛夫生活的年代经历了十八世纪最后三分之一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经历了反对农奴制的普加乔夫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走向反动和没落,亚历山大一世反动统治,1812年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起义等重大事件。克雷洛夫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影响,紧密关注祖国的现实生活。
Ⅵ 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是2009年1月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伊·安·克雷洛夫。该书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揭露沙皇、反映剥削、反映现象。这些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Ⅶ 《克雷洛夫寓言集外国文学名着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克雷洛夫寓言集》([苏联] 克雷洛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87TkJ41hm4HVnXzJ5w
书名:克雷洛夫寓言集
作者:[苏联] 克雷洛夫
译者:辛未艾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7
页数:436

Ⅷ 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一共有几个寓言
克雷洛夫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家之一,他的《克雷洛夫寓言》一共有203篇寓言故事,这些寓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揭露沙皇、反映剥削、反映现象。比较出名的故事有:《狼和小羊》、《狮子分猎物》、《狼与鹤》、《大象当官》、《狗熊照看蜂房》、《狐狸建筑师》、《村社大会》等等。

(8)克雷洛夫寓言中央编译出版社扩展阅读:
伊·安·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他写过诗、喜剧、讽刺性散文,当过进步刊物的编辑,只是在晚年才开始写寓言。他认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通俗易懂,人人喜爱,寓言的隐喻性语言使作者便于说出统治者不允许说出的观点和信念。克雷洛夫一生共写寓言二百零三篇,均以诗体写成。他在寓言中运用和提炼了大量反映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童话和谚语,而他的一些警句又反过来变成了新的谚语在人民中间传诵。克雷洛夫的作品丰富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称他是当时“最富有人民性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