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磁盘分区是什么意思
❶ 硬盘的几种分区是什么意思
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 一个硬盘可以有一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也可以只有一个主分区没有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可以若干。 主分区是硬盘的启动分区,他是独立的,也是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正常分的话就是C驱。 分出主分区后,其余的部分可以分成扩展分区,一般是剩下的部分全部分成扩展分区,也可以不全分,那剩的部分就浪费了。 但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用的,他是以逻辑分区的方式来使用的,所以说扩展分区可分成若干逻辑分区。他们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扩展分区的一部分 ]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主分区也可成为“引导分区”,会被操作系统和主板认定为这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所以C盘永远都是排在所有磁盘分区的第一的位置上。 除去主分区所占用的容量以外,剩下的容量被认定为扩展分区。通俗的讲就是主分区是硬盘的主人,而扩展分区是这个硬盘上的仆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为主从关系。 扩展分区如果不再进行分区了,那么扩展分区就是逻辑分区了。如果还需要进行分区操作的话,则所谓的逻辑分区只能从扩展分区上操作。就相当于在仆人中(扩展分区上)进行细分类,分成接电话的(D盘)、扫地的(E盘)、做饭的(F盘)等等。 所以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关系相当于再分类关系。 系统分区可以简单理解为C盘或系统文件所在的分区。 物理分区涉及到原理的问题,可能比较难理解: 物理分区(PPAR) 物理分区,一个单一多节点的服务器能够在一个独立分区的操作系统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也可以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多个版本或者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这个服务器可以扩展到4个独立的包含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系统的节点,每一个节点可以独立运行他们各自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就是一个16路系统(当时的x440服务器最多就只能支持16路处理器系统)。这不同于在一个分区进行多个系统安装。系统分区技术使得各操作系统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的不同节点上同时运行;一个分区可以跨节点,甚至可以4个节点通过一个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每个节点可以通过软件来单独管理。如图1所示。 举个例子,一个服务器可以在安装或测试另一个版本操作系统或安装不同选项的同一操作系统的同时,继续运行一个操作系统,在这台服务器的另外节点不需要全部退出系统。多操作系统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各系统彼此独立,不受其它系统影响。 物理分区又包括三种模式:固定式分区、静态式分区和动态式分区。 固定式分区:在这种分区模式下,当系统的电源关闭,即使是两个或多个用电缆或不用电缆连接在一起的物理节点间的访问也不行,必须重新连接和开启操作系统。 静态分区:在这种分区模式下,只需要这个节点调整到脱离整个系统即可,而不需要相应节点关机。其它连在系统上的节点不受影响而继续正常运作。静态分区一般当作节点或系统边界线,这就意味着各分区必须具有独立的硬件功能(如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端口等),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节点不能够再细分为多个分区,但是一个分区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在重启系统之前从一个远程系统进入离线的服务器,并运行系统管理软件(如IBM Director)即可完成分区间的隔离。由于在当前的各大操作系统中缺乏更加灵活的隔离支持,所以这种静态分区就是IBM企业级X架构最初有效的隔离技术。 动态分区:它与静态分区一样也具有硬件边界。它允许当系统在运行的同时重新配置硬件(增加或删除)。基于IBM的企业级X架构的服务器设计能提供动态分区技术支持。这个特性需要广大的操作系统提供在线拨、插硬件资源的支持(本质上来说,4路并行处理组件和个别节点要能即插即用),所以说物理分区还需要等待新的支持这种性能的操作系统才可能实现,它主要在逻辑分区中使用。
采纳哦
❷ 服务器磁盘管理(分区和挂载)
以ext4文件系统为例,设计的时候分为4个部分
由于 ls -l 获取的是i节点记录的数据使用的数据块个数,而 则是通过i节点获取实际大小, 所以 ls -l 和 显示的数据大小不同。
RAID全称是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也就是磁盘阵列,通过整合多块硬盘从而提升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数据处理时的I/O性能。
RAID目前常用的是RAID5, 至少需要3块硬盘,其中一块硬盘用于奇偶校验,保证数据安全,其余硬盘同时读写,提高性能。此外,你还需要知道最原始的是RAID0,同时将数据读写到所有硬盘里,速度就变成了原来的N倍。RAID1至少需要两块盘,其中一块硬盘是另外硬盘的镜像。它不提高读写效率,只提高了数据安全性。RAID10是RAID0和RAID1的组合。
目前的服务器都配备了硬件RAID卡,因此在为服务器增加或更换硬盘时,需要 格外注意 ,
fdisk只能对不多于2TB的硬盘进行分区
假如你的硬盘大于2TB,那么会输出如下信息
提示信息中的警告中,就建议"Use parted(1) and GUID 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
因此,对于大于2TB的硬盘就需要用 parted 进行分区
输出信息如下
创建新的GPT标签,例如
设置单位
创建分区, 比如我将原来的10T分成2TB和8TB
查看分区表
输出如下
退出
此时会提示"Information: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etc/fstab 用于设置开机硬盘自动挂载。如果硬盘被拔走了,而 /etc/fstab 没有修改,那么会就提示进行修复模式。
在挂载硬盘之前,需要先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用的命令为 mkfs , 使用 -t 指定文件系统,或者用 mkfs.xxx ,其中xxx就是对应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如下几类
目前最流行的是ext4和xfs,足够稳定。其中xfs是CentOS7之后的默认文件系统。
之后用 mount 进行硬盘挂载,分别两种情况考虑
一种是新建一个文件路径,进行挂载。
另一种是挂载一个已有目录,比如说临时文件目录 /tmp 挂载到新的设备中。
第一步: 新建一个挂载点,将原有数据移动到该目录下
第二步: 删除原来的 /tmp 下内容
第三步: 重新挂载
和mount相关的文件如下
此外mount在挂载的时候还可以设置文件系统参数,例如是否支持磁盘配额,对应 -o 参数
第零步: 检查服务器是否具备RAID阵列卡,如果有,则需要先为硬盘做RAID。
第一步: 使用 fdisk -l 检查硬盘是否能被系统检测到
第二步(可选): 假如需要 硬盘分区 ,则用 fdisk/gdisk/parted 对硬盘划分磁盘
第三步: 使用mkfs进行磁盘 格式化 ,有如下几种可选,
第四步: 用mkdir新建一个目录,然后用mount将格式化的硬盘挂载到指定目录下。卸载硬盘,则是 umout
第五步: 修改 /etc/fstab 将硬盘在重启的时候自动挂载。 注意 : 如果硬盘不在了,则需要将对应行注释掉,否则会进入到emergency模式。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 进行许可。
❸ Windows Server服务器怎么分区
1、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管理”,再点击“磁盘管理”。
❹ 请问一下 什么叫分区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2和Swap两种,Ext2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如果你是16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是32MB左右,以此类推。但必须还要注意一点,SWAP分区不要大于128MB,如果你是64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最大也只能被定为127MB,再大就是浪费空间了,因为系统不需要太大的交换分区。以此类推,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SWAP分区也只能最大被定为127MB。况且你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你必须提醒系统你有这么大的内存,要不然它可不认你这个128MB内存。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28MB就可以了。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它只能用EXT2的分区类型,上面已说过。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吗!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下面我们看看可以创建哪些分区(仅列常用几种)。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操作,麻烦也就来了。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❺ 服务器硬盘怎么分区 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方法
1、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 (以下是已经分好的磁盘,如果需要更改容量,需要确认磁盘无文件,否则将导致所有数据丢失,C盘为系统盘一般默认不要动磁盘文件以及容量)。
2、磁盘已分配的情况下,需要首先删除原分配的磁盘,右键删除——磁盘分区。
3、删除完后,所有容量会自动合并,右键——添加磁盘分区 进入分区向导。
4、选择——主磁盘分区。
5、选择想分配的磁盘大小( 1G=1024M )。
6、选择磁盘符号——默认按照C(系统盘)、D、E 依次排列。
7、勾选——执行快速格式化。
8、点击完成即可,如果想多分些磁盘按此操作,计算好总容量即可。
❻ linux 分区的含意是什么,如何理解
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
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
3、/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如果独立划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启动,也可以用Live CD启动来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
4、/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人说,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
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着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
5、/usr/local: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
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6、/var: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7、/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多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从来不关心过系统日志这东西,就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
还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请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
---
Linux的文件系统(分区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时Linux也可以读写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的分区。
Ubuntu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t3。
或许有人会告诉你其他文件系统会有什么什么优点,ext3会有什么什么不好,但如果你对文件系统并不了解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使用默认的ext3,默认的设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对普通用户一定是最稳定最安全最适合的。
最大分区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区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则可以支持到2TB。
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
---
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Ubuntu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三分区方案:
1)“/”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10GB-15GB。
2)“swap”分区:用于交换空间。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swap分区容量为内存大小的2倍;内存大于512MB的,swap分区容量等于内存大小。
3)“/home”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和“swap”以外的剩余空间
在linux系统中至少必须有两个挂载点(磁盘分区),分别是 / 及 swap ,其余是否要将其他的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视你的规划需求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
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
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 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可用空间 - 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
swap /dev/hda2 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
高级用户 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高级用户 Server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
安装Liunx Ubuntu磁盘分区的配置与建议事项就说到这里,有了以上的相关说明相信要将自己的硬盘规划好,应该不会是件难事啦。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因此 hda1- hda4 是主区的意思。 hda5以后是逻辑分区!!
❼ 游戏服务器 8t硬盘怎么分区
如今,大多数的人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电脑,电脑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服务器硬盘是我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会保存在硬盘中。在使用电脑和构建网站的时候,选择一款合适的服务器相当重要,当服务器搭建好了,就要对服务器的硬盘进行分区,这样才会避免浪费空间的情况。今天,就让学习啦小编教你如何进行服务区硬盘的分区吧!
服务器硬盘,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如果说服务器是网络数据的核心,那么服务器硬盘就是这个核心的数据仓库,所有的软件和用户数据都存储在这里。用户用久了服务器硬盘就可能会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那么应该如何分区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空间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home 13G
/var 2G
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多用户服务器分区方案
在这种服务器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用户通过telnet, ssh, rlogin或其方式在远程访问系统。系统中有三个35G的硬盘驱动器,总共有105G的磁盘空间 。系统中用到了RAID 5技术做数据冗余。这种情况下,管理员必须为每个用户分配磁盘空间。对RedHat 6.2及更早的版本,分区如下:
Disk 1:
/boot 20M
/ 4G
/var 3GB
/home 27.98G
Disk 2: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Disk 3:
swap 20MB
/ 4GB
/var 3GB
/home 27.98GB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对服务器硬盘进行分区的很重要,那么你是不是已经学会小兔教给你的方法了呢?根据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参照本文内容,计划出一份合适自己的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防范于未然,让你的服务器硬盘空间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利
❽ Windows Server服务器怎么分区
1、进入Server 2012的操作系统,打开CMD框,输入:diskmgmt.msc,回车。
❾ dellsupport分区是什么意思
dellsupport分区是分盘。
可以进入资源管理器,右击我的电脑(或者计算机)点击管理,进入系统管理,点击磁盘管理〉在F盘上右击,选择压缩卷,出现对话框,输入大小,确定,然后再压缩出来的分区上右击,点击新建磁盘分区,按步骤操作就可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另一个回答说千万不要用这个更新驱动,但是如果你的电脑是戴尔高端系列的,最好用这个更新驱动,随便更新会出现很多问题。在戴尔服务器/工作站重装过程中,自带引导盘有时无法自行删除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