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发布时间: 2022-08-20 01:56:40

数据库系统中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是

等当中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这些结构的话,就是上下结构,因为我们知道这种结构和现在结构相互比较的情况之下,我们觉得这种设计还是非常先进的,因为在世界也代表着世界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结构

⑵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转换成能被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这里主要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需要具体说明把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包括所确定的关键字和属性、重新确定的记录结构和文件结构、所建立的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员视图。
逻辑结构设计一般分为三步进行:
1. 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化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是将概念模型转换成一般的关系模式,也就是将E-R图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在转化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
(1)命名问题。命名问题可以采用原名,也可以另行命名,避免重名。
(2)非原子属性问题。非原子属性问题可将其进行纵向和横行展开。
(3)联系转换问题。联系可用关系表示。
2. 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还应该适当修改数据模型的结构,提高查询的速度。
3. 关系视图设计 关系视图的设计又称为外模式的设计,也叫用户模式设计,是用户可直接访问的数据模式。同一系统中,不同用户可有不同的关系视图。关系视图来自逻辑模式,但在结构和形式上可能不同于逻辑模式,所以它不是逻辑模式的简单子集。
关系视图主要有三个作用:
(1)通过外模式对逻辑模式的屏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
(3)为不同用户划定了访问数据的不同范围,有利于数据的保密。

⑶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有哪两大类

逻辑结构:实体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人在对实体的性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模型 。
物理结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法,即计算机对数据的理解,逻辑结构在计算机语言中的映射。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将基本概念模型图转换为与选用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概念模型、一般数据模型、特定的数据模型、优化的数据模型。
物理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为给定的数据模型确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所谓的“合理”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使设计出的物理数据库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另一个对数据库的操作具有尽可能高的速度,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取舍的问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分析。

⑷ 数据的逻辑结构主要有哪三种各有何特点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数据的逻辑结构类型有四种: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网络结构。

各类型特点:

1、集合结构:集合中任何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没有逻辑关系,组织形式松散。

2、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的数据结构。始节点没有前驱但有一个后继,终端节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驱。其余节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3、树状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有限集合。所有节点都可以至少一个后继。

4、网络结构: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任何节点都可以有多个前驱和多个后驱。

联系:

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网络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映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逻辑结构,均反映数据元素到存储区的一个映射关系。

(4)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扩展阅读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转换成能被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即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把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包括所确定的关键字和属性、重新确定的记录结构和文件结构、所建立的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员视图等。

⑸ 数据库系统使用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⑹ 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并且逻辑结构有哪些ORACLE的逻辑结构域SQL有什么不同

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要区分开:

oracle逻辑结构由大到小分为表空间,段,区,BLOCK。

物理结构为数据文件,控制文件,日志文件。

一个表空间对应多个数据文件。

物理结构指物理文件的集合,如数据文件、联机日志、控制文件、参数文件等,而逻辑结构,则是对用户可视的逻辑对象,如表、索引,也都是逻辑对象的一种。图1-9说明了典型的逻辑结构与数据文件之间的关系。

从图1-9中可以看到,逻辑结构的关系是:

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空间。

一个表空间(Tablespace)可以有多个数据文件(datafile),可以存在多个段,但是一个段只能存在于一个单独的表空间内。

一个段(Segment)可以分布在多个数据文件中,一个数据文件也可以存在多个段。

区间(Extent)不能跨越在多个数据文件上,一个数据文件可以包含多个区间。

一个段可以划分为多个区间。

任何一个区间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块(Block)组成的,所以一个区间包含多个数据块。

⑺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是

选择A
逻辑模式也叫概念模式: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外模式:是用户角度
内模式、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的底层结构。

热点内容
随机启动脚本 发布:2025-07-05 16:10:30 浏览:526
微博数据库设计 发布:2025-07-05 15:30:55 浏览:24
linux485 发布:2025-07-05 14:38:28 浏览:304
php用的软件 发布:2025-07-05 14:06:22 浏览:754
没有权限访问计算机 发布:2025-07-05 13:29:11 浏览:431
javaweb开发教程视频教程 发布:2025-07-05 13:24:41 浏览:701
康师傅控流脚本破解 发布:2025-07-05 13:17:27 浏览:240
java的开发流程 发布:2025-07-05 12:45:11 浏览:685
怎么看内存卡配置 发布:2025-07-05 12:29:19 浏览:284
访问学者英文个人简历 发布:2025-07-05 12:29:17 浏览:834